只有在社會公眾不需再依賴少數精英分子,公權力的取得與褫奪取決于社會公眾,而公眾有能力保障這權力不被少數人以“代表”的名義竊取,公權力不再為權勢者私相授受時,才能啟動公權力的公有化進程。公權力的公有化,需使官僚們不再能自行安排特權待遇,不能再封鎖公共信息;此后尚需擺脫富豪們對公共政策選擇的巨大影響,使公權力的行使越來越服務于社會公眾,而不是“為少數人所得而私”,最終實現公權力對社會公眾而非少數權勢者負責。只有實現了知識資源和公權力的公有化,才可能實現生產資料的公有化。
至少是從明代后期以來,明清江南的精英教育,已不只限于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的學習。"經世致用"之學,在精英教育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除了歷史、地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外,實用數學也是這種"經世致用"之學的一個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經世致用"的理念已經開始向教育滲透。明清江南與近代早期英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差異,集中表現在商業化水平方面。正是這個差異,使得教育與經濟的關系在兩地變得頗不相同。明清江南教育的普及和進步,對于后日江南經濟成長模式的形成,起到了一種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