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00 篇文章
趙小魯律師在“中華一家 反獨促統 忠義天下”第二屆洪門愛國文化研討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劉會進會長、各位兄弟姐妹、各位同胞: 我剛才聽了立華先生、劉平先生、慶東先生、松民先生在發言中,都提到了一個問題:何以,洪門成立數百年,能夠生生不息?我說一點自己的膚淺體會。關鍵在于,洪門以“忠義”二字立山立門立會。忠義,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核心元素,中可形
2016-12-02
互動:35
從孔子算起,兩千多年了,中國的“儒”或文人或知識分子已經持續不間斷的革了中國的技術文化和科學文化的命兩千多年了
2016-11-21
莊冬
互動:56
中華以農立國,數千年來,國民安土重遷。在一個地方聚族而居是常態,遷徙則是非常事件,會被史家大書特書。由此,大多數人生活在一個由熟人甚至親友組成的社會環境中。一個人的才能、德行為周圍人群所熟知。于是,基于才、德的人品成為每個人最重要的社會資源。才、德有虧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抬頭。這是“選賢任能”、“以德治國”、以禮為教(禮教)的必要社會基礎。
2016-11-12
互動:167
李旭之:正位論 近幾天翻書閱史,感覺中國浩浩五千年的文明史,不僅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展示了民族的智慧,書寫了英雄們的篇章,而且在眾多的歷史事件中,也隱藏著歷史發展中的某些難為人知的定數。文化、智慧、壯舉是顯然可見的,《詩經》《離騷》開立了詩歌長河的淵藪,孔孟之學確立了政儒教化的地位,自三皇五帝到豪杰草莽,令人不勝噓唏感嘆,而定數,深藏其中,卻需深而思之,撥開眼障,方能試窺其下
2016-11-07
互動:92
一、戰國時韓非子在《韓非子·喻老第二十一》說:“畏其卒,怖其始,故箕子見象箸而知天下之禍。” 譯:害怕亡國的結果,總是對當下充滿危機意識,所以,箕子(紂王的叔父)看到紂王用象牙筷子,就預知亡國之禍就要到來。 評:如果一個君王追求象牙筷子就預兆著亡國之禍,那全國的“精英”都追求象牙筷子;都追求犀牛角杯子、金碗、玉盞;都追求古董、文物、奇石、
2016-11-03
互動:447
這是對《道德經》第一段最新的理解和釋意
2016-10-28
廖紅丁
互動:34
人類命運共同體尋求合作共贏的偉大嘗試——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邦德大學聯合召開“儒學、治理與新興經濟秩序”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2013年11月習近平視察孔子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指出發揚自古代圣賢傳承的思想傳統對中國現代發展的積極意義。之后兩年,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以購買力平價法為根據的最大世界經濟;這是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由日本、韓國以及東
2016-10-23
互動:133
編者按:2016年10月8日至9日,新法家網站總編輯翟玉忠先生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參加了“儒學、治理與新興經濟秩序”國際學術研討會,并在會上作了題為《西方經濟學的邏輯陷阱與中國古典經濟學輕重術》的講演。該研討會由澳大利亞邦德大學(Bond University)東西方文化與經濟研究中心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東西方關系中心聯合主辦。 本文是作者的講演稿。應相關人士的請求,翟先
2016-10-11
互動:43
國人應當注重傳承祖先善用人本中道哲學于經濟建設之中的優良傳統,不斷獲取新的成果,實實在在地振興中華。人們更應當從不斷涌現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成功范例中受到啟迪,用自己的才智在人本中道哲學引領下創造更加輝煌的建設成就。希望下面的范例能夠讓更多的人從中感悟人本中道哲理。
2016-10-04
曾飛
互動:29
與西式民主過于強調個人利益不同,中國式民主一向注重保護絕大多數人的集體利益。民本思想是中華民族最悠久、最燦爛、最寶貴的政治文明傳統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民主政治賴以產生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淵源。
2016-09-11
劉玉輝
互動:35
謹以此文紀念毛澤東是十四十周年
2016-09-09
程崇仁
互動:44
作者按:2016年9月9日是毛澤東主席逝世40周年紀念日,為此,筆者特撰文《走向法家——毛澤東晚年思想巨變》一篇,以表達對一代偉人的懷念之情——斯人逝矣,斯魂永駐! 1974年,經歷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與挫折,在毛澤東主席人生經驗,政治智慧和哲學思想達到頂峰時,這位偉大的革命者發動了“評法批儒”運動——毛澤東注意到了中國文化的本質問題!然
2016-09-09
互動:285
據說,這是一場足以媲美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精彩演出。張藝謀擔任總導演,他對自己“G20新作:最憶是杭州”如此形容:美輪美奐、詩情畫意。 不過,演出還沒有結束一張照片就開始在微信群里流傳——一張據說是張藝謀演出前在杭州靈隱寺祈禱演出成功的照片。如果這張照片是真的,那么,演出已經箭在弦上,總導演卻跑去向菩薩祈禱,似乎表明對演出能否成功并無自信?
2016-09-05
互動:953
毛澤東的名字立現出他的大氣磅薄
2016-07-26
湘軍動蔸
互動:60
摘要:明清以降,儒學由于內部蛻變和外部多次沖擊變成了“游魂”,面臨著現代轉型。儒學的核心結構是內圣外王,其淵源是古代圣王。春秋戰國時期,現實中圣王不再,原始儒家在理論上整合圣與王,提出完整的內圣外王之道。此后在不同歷史階段或側重外王,或側重內圣,但內圣外王之道一脈相承,傳承至今。儒學現代轉型的邏輯起點是如何對內圣外王進行現代詮釋和轉換,港臺和大陸新儒家都做
2016-07-07
互動:41
美國著名學者、中國問題研究專家莫里斯·邁斯納就對毛主席的經濟建設成就有過一番客觀公正的評價:其實毛澤東的那個時代遠非是現在普遍傳聞中所謂的經濟停滯時代,而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臺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在毛澤東身后的時代里,對毛澤東時代的歷史記錄的污點吹毛求疵,而緘口不提當
2016-07-07
互動:428
2016-06-09
環江縣龍巖鄉文化站
互動:31
公天下,是中華文化的內在訴求
2016-04-07
薛遒
互動:39
我認為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學王冠上的明珠,但在現代遺失了。一千棟高樓也比不上一首絕句的文化價值,因為高樓會坍塌,而絕句不會。但高樓還在越造越多,優秀的古體詩詞卻從來難得一見。這是古體詩詞在現代的整體悲劇,同時也是古體詩詞“物以稀為貴”的價值體現。
2015-12-16
互動:179
黑心開發商張崇杰,拖欠農民工友血汗錢! 反映人為洛南縣龍山大廈一、二號樓工程項目施工的60余名工人,現就陜西省洛南縣龍山大廈發包方商洛市金盛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盛源公司”)拖欠60余名工人工資合計約175萬元一事進行曝光,呼吁政府、媒體進行關注!聽聽我們這些為城市建設出過一份微薄之力人們的呼聲!!!!我在這里只代表我個人向政府和全社會呼吁
2015-12-16
互動:80
一、使用人口最多 全世界60億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現已查明的語言有5651種。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有:漢語、英語、印地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德語、俄語、法語、孟加拉語、葡萄牙語等。 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16億人使用漢語,占世界總人口的25%。 聯合國新公布的六大語言是: 1 英語,2 漢語,3 德語,4 法語,5 俄語,6 西班牙語。 二、漢字穩定,歷史悠久,文化傳承
2015-12-13
互動:120
漢語是人類文明史上最重要的奇跡之一。在數千年的文明演進史里,它虛擬生活并表達了一個民族對生活的理想,艱苦、卑污的生存狀態經漢語的光照呈現審美和向善的底色。它有教無類,化育八方,穿越了足夠久遠的時空,給規模足夠龐大的人類基因種群以生命的歸宿和信仰。它安慰了東方大地上的人民和國家。
2015-11-19
互動:70
劉唐吃醉酒睡在破廟里,衙門捕快雷橫巡夜發現劉唐人不像人鬼 不像鬼的打扮, 正尋思找不著入云龍公孫勝去交差,這下心生歹意企圖抓了劉唐充數。結果一行人押了赤發鬼劉唐順路去晁蓋那兒吃酒,晁蓋誤打誤撞發現犯人竟然是劉唐, 于是設下一出戲餐后營救好漢劉唐
2015-11-03
孔明
互動:33
我想當年毛澤東要我們注釋《晉書·孫恩盧循傳》所具有的警示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從《晉書·孫恩盧循傳》,我們可以看到東晉司馬氏的王朝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不到三十六年時間這個王朝就土崩瓦解了,這里有孝武帝與司馬道子兄弟的內斗,統治集團內部內亂不斷,有士大夫長期安逸享樂而陷于無能,有官民之間各種矛盾的積疊;而這個王朝崩塌的結果,不僅百姓們生靈涂炭,孫吳到東晉那幾個世家大族包括王、謝、桓、殷幾個世族也受到沉重的打擊,如司馬道子與司馬元顯父子的結局都是身首異處。有誰愿意看到這樣悲慘的歷史結局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拳拳赤子之心,天人皆可知也。”
2015-10-04
互動:375
原編者按:當下法學界存在著一股尚洋思潮,用西方法學、法治狀態來衡量中國目前法治社會進展的步伐,并提出諸如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等問題。這種質疑,說明這些學者對歷史嚴重缺乏認識,實際上是對我國近代以來民族救亡圖存歷史的質疑。須知,法治中國與法治英國、法治美國是有本質區別的。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就會發現,法治文明是中國統一文明的最堅實根基。秦代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統
2015-08-12
互動:100
只有毛澤東能夠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領袖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律師 今天,在慶祝黨的生日專題黨課講演中,我特別增加這樣一節內容,“如何認識毛澤東”?我注意到,最近幾年,在社會上,有一股徹底否定毛澤東的思潮,甚至有個別文人,對毛澤東用極其卑劣的語言描述、詆毀,潑臟水,這種現象使我感到非常氣憤,但似乎沒有人出來反對。詆毀毛澤東,甚至似乎能贏得一部分人的
2015-07-28
互動:73
對他者的認知讓新墨家形成了對自我的認同;如果以儒生為敵,那么反儒者即為友,以墨反儒者即為我。
2015-06-29
曹機車
互動:33
毛澤東說,墨子是比孔子更偉大的圣人,是中國的赫拉克利特
2015-06-25
杉谷正倫
互動:66
現實從歷史走來,中華民族的歷史是輝煌的;歷史是現實的鏡子,中華民族還處于歷史的大變局中。 中國的古代史,從采集、漁獵發展到農耕文明,大體在炎黃時期完成最初的轉型,以后就進入農耕文明與外圍游獵民族不斷沖突和融合、同化的過程中,像一個越滾越大的雪球,最終形成統一的中華民族和地理疆域。最初的中原華夏族之所以能夠不斷拓張、吸納和消化外圍民族,最終共同發展壯大成為一個
2015-06-13
互動:345
中國文化復興,意義將遠大于歐洲的文藝復興一個人民 在經歷了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后,歐洲興起了一場名為文藝復興的思想運動。歐洲黑暗的中世紀開始露出近現代歷史的曙光,從此資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啟了西方主導、統治世界的時代。 與中國歷史上的變革一樣,歐洲的文藝復興也是“托古改制”。新興的資產階級出于反封建、教會的需要,假托復興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藝術
2015-06-07
互動: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