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黨領袖們“向大本大源處探討”和“守正創新”的指導下,前文曾根據近現代科學的學習與考察,遵循我們中華“道法自然”的順序運動邏輯和思維,通過貫通古今,融通中外列出了“中華本土理論體系現代化重構闡發表”供大家討論,但由于想到我國擅長于“形象思維”, 也想起了生命的負熵,所以本文想繼續進行一下簡單的梳理,并繼續對其談點看法供大家參考,也算是對闡發表進行一下補充說明。
然而回顧世界歷史的跌宕起伏,唯有我們中華文明才屬于始終屹立不倒的典范,但就是我們這個在世界文明史上享有盛名的文明國度,近現代以來卻一直洋理論盛行,而我們本土理論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在我國主流學界出現了其歷史虛無主義空白,并且千呼萬喚喚不醒,“扶正祛邪”難奏效(仍以洋理論為“主語”),致使我們黨的“明體達用”文化思想難以落到實處,中華文明復興仍處于“皮笑肉不笑”矛盾之中,那么作為平民百姓忍不住要弱弱地問一句:究竟是我們本土理論在裝睡,還是我們主流學界在裝睡?歷史在向我們發出靈魂的拷問,這個問題不好再繼續回避了。
一、中華文明現代化必然產生兩棵“文明樹”
根據近現代科學的發展,其揭示出兩本必讀書:1)有字之書,2)無字之書,有字之書屬于目前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其基本都屬于以“物理學”或“唯物論”為立論基礎的物質運動現象學,而其無字之書則屬于隱藏在現象學背后的能量運動本質學(也可根據“物理學或物學”稱為“能理學或能學”,即我國古代所稱的“氣學”),并且這本無字之書以“能量(氣)”運動為立論基礎,它統御著有字之書現象學。有鑒于此,由于我們中華古老理論屬于“氣一元論(氣論或唯氣論)”,在其現代化過程中便面臨著一次文明改良,而西方科學由于其將這本無字之書一直解讀為“神學”或“上帝”,所以其便面臨著一次根本性的文明革命,比如在自然界所涌現出來的“暗物質與暗能量”,它在近現代科學中雖然屬于前沿,而在我們古老的“氣一元論”中則屬于首先需要解決的立論基礎(其意味著我們古老文明早已解決了宇宙自然的本質),通過從文明本根上這一簡單的梳理,其已經將近現代科學攪了個“天翻地覆”,不得安寧(所以才說,文戰才屬于S3的重頭戲,其屬于一場中西方文明大戰,主要集中在思想認知領域)。由此,它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一樣擾動了近現代科學的“天界”,也使我們國內科學界(基本屬于西化派)陷入了一種“改天換地”的混亂之中,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其學術理論便出現了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的論爭。
對這個問題,前面拙作《“政治經濟學”向人文經濟學轉進具有劃時代意義》等曾對其進行過粗略的梳理,我國的改革開放事實上有些被“逼上梁山”的味道,面對國內外局勢不得不改,否則我國將要像蘇東劇變一樣面臨“亡黨亡國”之危,由此我們黨才毅然決然領導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從而挽救了黨和國家的命運。但現在看來其不可能一帆風順,一些本本主義保守派由于在西方科學與思維“教堂”中跪久了,對拆掉其這座“教堂”心有不甘,有些本本主義專家對“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執行得仍不夠到位,仍抱著那本“老皇歷”在負隅頑抗,主張要“把握好‘…基本原理’的主語”,“……講得不夠,講‘少’了、講‘輕’了,也不對”,其仍想要“穿新鞋走老路”,并為我們的改革畫圈設套,從而限制我們的“守正創新”和文明復興,并為其繼續本本主義和西化理論思維留下充裕的空間,然而我們黨則在變革中始終保持著清醒,并亮明了自己的態度,通過倡導“扎根中國大地,賡續中華文脈,厚植學術根基”掃清了障礙,為我們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中的文明改良保駕護航。
為突破保守主義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進一步貫徹落實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也順應我們平民百姓所喜聞樂見的圖像表達方式,將我們中華文明偉大復興及其現代化改良中的天道文明與人道文明兩大學科予以形象化,下面就運用一種樹狀形式將其展示如下。(很抱歉,圖片無法上傳)
(一)中華天道“文明樹”
在此需要說明一下,在古代由于科技仍有欠發達,所以有些概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比如“易”-指現代的運動,道-指氣及其運動規律的統稱,“氣”-原義指的是云氣,后來擴展到“混沌”和“元氣”等。孔子在整理并編纂古籍過程中認為“道”闡釋得較為系統全面,所以其儒學便將我們中華學術理論的傳承稱為“道統”。盡管近現代以來有些學者對儒學存在著某些非議,但在中華文明的傳承過程中儒學發揮了較全面系統的歷史作用,對此應該是公認的。
由于儒學偏科于人文科學,根據近現代科學考察結果,結合馬列本土化將天道文明與人道文明進一步區分并明確出來,也自然會消解人們的不同看法。
根據西方哲學觀點,其將我們中華思維劃歸低級的“形象思維”,而將其哲學思維則劃歸高大上的“理性思維”,然而我們古圣先賢卻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根據無機界與有機界的區分,我們先將天道“文明樹”展示如下,這樣會有助于平民百姓摒棄“專家教授”們那套西式話語,從而順應我們中華本土理論與思維,對我們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有個大致的理解。
1.中華本土理論歷史虛無主義的大坑需要回填。近現代以來由于西學東漸,西方哲學在內外合力下將我們傳統的本土理論排擠出列,由其獨占我國的學術理論平臺,導致我們本土學術理論出現了歷史虛無主義,其事實上在思想文化被嚴重西化的同時也已經埋沒了我們中華文明,致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直處于空轉之中難以落地,為此,中華天道“文明樹”如同下面闡發表一樣,意在運用圖像表達方式進一步彰顯我們本土理論基本結構與范式,從而喚醒我們中華文明,為其偉大復興發揮些歷史虛無主義大坑的回填作用。
在前文中曾數次引用那個“中華本土理論體系現代化重構闡發表”,并在網絡中經廣泛研討不斷探索不斷深入不斷修訂,現在感覺其修改得有些差不多了,那么我們在此就對其也進行一下改革,直接將其運用一種簡練而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樹狀表達形式將其展示出來供大家參考。
如果將闡發表中的“天道文明”立起來,它就會呈現出下面這樣一棵形象化的“文明樹”:
圖1 中華天道“文明樹”示意圖
注:1)宇宙基本矛盾的絕對運動首先就否定并揚棄了西方哲學,并對其“思維科學”給予了撥亂反正(我國許多學者大腦被轉基因就屬于這個“勞什子”在作祟,現在有些“專家”仍以其為圭臬難以覺醒)。
2)宇宙在其能量的絕對運動中衍生出萬物后,其主要運動仍屬于絕對運動,即物質(象數)相互之間的相對運動一直處于其絕對運動的推動之中,沒有絕對運動便沒有相對運動,所以其隸屬并服從于絕對運動。
3)中華人道文明屬于天道文明直根系的一個分支(側根系),其事實上已經包含于其中,下面將其單列出來是因為其隸屬于有機界,所以需要對其予以專門闡釋,由此其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4)按理說,中華天道文明(宇宙學系統論)闡釋宇宙自然運動要簡單多了,只要明白能量運動推動物質運動,并按能量密度高低區分正負能就可以了,但我們的科學目前還沒能發展到這個程度,還無法檢測能量密度高低,甚至連代表正負能的暗物質與暗能量都檢測不到,所以目前推行這一原理還有些難度。
我們基層對學術理論界的理解是大度的,然而這種大度也是有一定原則的,其也堅守著自己的底線,比如本土理論范式屬于我們中華文明的筋骨,其與我們黨所強調的大本大源基本內容結合在一起便構成了我們中華文明的內核,然而自西學東漸以來我們的土理論卻被“洋大人”和洋買辦合力給徹底埋沒了,使其消失得無影無蹤,現在一提“本土理論”和“馬列本土化”就像害怕被燙著一樣都躲著或繞著走,不敢與其碰面,這究竟是何道理?將洋理論認作祖宗,不知這句話是誰說的,現在還屬于一些“專家們”的口頭禪,見到運用去蕪存菁原則要動其洋理論似乎動了其祖墳,馬上跳出來攔截,聒噪要“把握好‘…基本原理’的主語”,“……講得不夠,講‘少’了、講‘輕’了,也不對”,而我們的土理論被埋沒了100多年卻無動于衷,默認了我們本土理論的這種歷史虛無主義,這又是何道理?我們作為中國的老百姓該不該對這些“專家們”弱弱地問一句:難道我們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就這樣被你們“以術代道”完蛋了?
由此,在我們黨的督促下光通過文章列舉從史書中抄來的一些理念是不夠的,我們中華本土理論所出現的這種歷史虛無主義的大坑必須要回填,不能任其虛無下去,否則我們中華文明復興將徹底無望,這一點也是非常明確的。
2.再窺我們中華古老文明形成的秘密。在閱讀經典中,往往對我們的古老文明難以領悟,對古圣先賢的“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理解并闡釋得較為雜亂,然而通過這棵“文明樹”則會發現,原來我們的古老文明也屬于一個活的生命體,其根扎于地下,而其樹干和枝葉則長于地上,由此,植物便也應該屬于古圣先賢研究自然的一個重要考量。
同時說明,自然界生長著許多樹木等植物,其都存在著一個“生老病死藏”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土壤并沒有減少(那時對土壤元素還沒能像現在這樣認識),這許多植物生長的增量部分主要來自于“天”(或“氣”),是天的運動在推動著“萬物”的運動和“生老病死藏”變化,其變量有賴于天,由此而生成了我們的“天道文明”。
通過這一觀察也反映出,我們古圣先賢的“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應該也是先由近及遠、由有形及無形、由生命及非生命,再由遠及近、由無形及有形、由非生命及生命、由天及地觀察并領悟自然,由此而形成了我們傳統的系統性理論與思維。
可不要小看了這一“文明樹”,其扎根于地而成長于天的原理則在世界文明史上屬于唯一,西方文明等基本都扎根于高高在上而俯視大地的“上帝”,而其成長則屬于有形可見的物質(等同于大地),繼而通過其“文藝復興”和近現代科學發展,導致其神學與科學初步產生了裂痕,所以其文明才與我們中華文明在理論闡釋和思維邏輯上產生了顛倒。
3.關于宇宙大爆炸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網上目前存在著爭議,有人認為一個“奇點”不可能含有那么大能量,但它是根據所觀測宇宙膨脹的基本事實運用幾何學原理劃線劃出來這樣一個點(目前科學界對其還無法證實),我們只能做參考,也不必拘泥于此。根據宇宙運動原理,其有膨脹必然有收縮,其宇宙已誕生137億年也有一些數據支撐,我們也可以采納,由此說明宇宙并不是無限的,而是有限的,也是可知的,并也存在著自己的邊界。再根據能量守恒原理,在宇宙膨脹的開始其必然存在著一個起點,而這個起點就屬于我們古代的“太極”,也稱“混沌”或“鴻蒙”,其屬于一個密度奇高的能量團倒是更值得我們參考。
至于是否存在著多個宇宙,還是宇宙誕生于一個“奇點”或“起點”或“能量團”,以及諸如黑洞白洞等疑難問題,可暫且存而不論,等待科學界予以證實并拿出最終結論,但其并不妨礙我們在整體上研究“宇宙的本根或本質→基本矛盾(絕對運動)→特殊矛盾(相對運動)”,其基本不會超出這一原理,若遇其它重大發現,我們也可以酌情改進。
(二)中華人道“文明樹”
相比較而言,對于上面的中華天道“文明樹”應該不難理解,大家應該較容易取得共識,因其既屬于對近現代科學考察所得出的一種結論,也屬于我們古老理論的現代化改良,并且都依據比較充分,所以不應該存在太多的歧義,然而對于我們中華這棵人道“文明樹”則就不同了,因為它不但與我們傳統的儒道釋理論闡釋不同,而且也與馬列本本主義不同,可以說其與目前所存在的所有人類學理論都不相同,表現得有些“個色”,會令許多學者難以接受。然而根據我們中華天道文明所反映出來的自然運動基本邏輯和理論范式將馬列予以本土化,它則理所當然應該如此,并且通過在網絡中與各種理論經過長期辯論,其不但在實戰中未被駁倒,反而將其都全部給予了整頓收編,歸于一統,從而使其更加屹立不倒,穩如泰山。
1.馬列通過本土化已融入了我們中華人道文明之中。同樣,如果將闡發表中的“人道文明”立起來,它也會呈現出下面這樣一棵“文明樹”:
圖2 中華人道“文明樹”示意圖
注:1)圖2兩種運動的基本關系也如圖1同樣,其絕對運動在衍生出社會運動現象后,人類的主要運動仍屬于絕對運動,即社會現象相互之間的相對運動一直處于其絕對運動的推動之中,沒有絕對運動便沒有相對運動,所以其隸屬并服從于絕對運動。
2)根據目前生物學進化論: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類屬于“高級動物”),其深受有些佛學者所詬病(其認為佛與魔并非同根),然而根據馬列的人類起源論,將其從動物界獨立出來又專門在動物學基礎上形成了“人類學”,這樣既符合歷史的真實,也使一些神學者容易接受,并且闡釋起來也更為便利。
3)根據以中解馬所解讀的馬列原理,其立論基礎應屬于“勞動”,在其本土化過程中已將其轉化為“勞動能量”作為我們人道文明之本根,而其“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由于其屬于“術”,也屬于西方理論范式而缺失人類通史的“基本矛盾(絕對運動)”闡釋,所以不得不對其予以揚棄,由此,再繼續稱其為“馬克思主義”就不太合適并有些牽強附會了,而應該與我們傳統儒道釋相關內容一起改稱為我們中華“人道文明”(其幾乎包括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如此便徹底斬斷了本本主義回潮的念想,從而也徹底解決了這一老大難問題。
4)人道文明基本矛盾反映著“專政”關系(這屬于一重大政治問題)。這棵中華人道“文明樹”由馬列所提供的人類本根立起來,其實質上也對我們的“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提檔升級,將其由目前的現象學提檔升級為傳統的本質學,使其跨入了我們的“人道社會”,由此也使我們的“階級專政”提檔升級為“人道對獸道專政”,其文化也歸入我們的“人道文明”(這不正是我們領袖們所要的那種“文化革命”和“社會革命”么),并由此而使我們中華民族的社會發展終于又回歸了中華道統理論體系運行的基本軌道(參見下面附表)。
在此提請注意,將馬列人類勞動起源論與我們古老氣一元論結合為“勞動能量”作為我們人道文明或人類學系統論之本根,這屬于我們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對待外來文明的一種最高禮遇,在對其提檔升級中已經無法再高了,至于在對其提檔升級中果斷揚棄其西方理論范式與思維,那是無法避免的(因重新確立本根和立論基礎并由此而產生的人文經濟學必然要改革其整個西式現象學理論和思維體系),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其在我們中華文明復興中浴火重生,以避免其在蘇東劇變和我們在戰爭年代以及“文革”中所出現的歷史悲劇。
2.續談中西方通史與斷代史研究。伴隨著研討的繼續深入,其對政治介入得越來越深了(這并非出自本愿),由于馬列本土化為我們填補了人道文明之本根,并由此而產生了我們的人道文明,所以其對我們人類學研究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由此便推動我們的理論研究由西方哲學以現象為根的1→0(由現象→本質)而提檔升級為我們中華以本質為根的0→1(由本質→現象)門檻,所以經考慮再三,在此就遵照我們黨的實事求是學風和知無不言而言無不盡原則,將其理由陳述如下。
實話實說,根據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念,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只是個過渡性概念(不應該總是“特色”下去),因根據公有制原則所建立的“社會主義”并不適合于我國的社會發展(我國已將其發展為混合所有制),更別說由其所衍生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了,為此蘇聯曾通過“階級專政”殺了一批人,而我國也通過“無產階級文化”打倒了一批人,最終都失敗了,這實質上都要追究到理論指導方面的深層問題,其已經無法回避了。但是究竟該怎樣解決這一問題,鄧公所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我們留下了這樣一個懸念,直到十八大以后,我們黨根據繼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并通過倡導“文化自信”,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深入研究,貫徹“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文化思想,并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賡續中華文脈,厚植學術根基”基本原則,通過廣泛討論才使這一問題逐步明朗了起來,由此而產生了“人文經濟學”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并向世界發出通告:“中國認為,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由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矛盾運動的普遍規律決定著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通過對歷史的梳理也說明,“階級”屬于斷代史所出現的社會運動現象,而通過馬列本土化所產生的人文經濟學,其“人性+勞動性?獸性+寄生性”的對立統一運動才屬于人類社會歷史運動發展的基本矛盾,那么其自然也就將“階級專政”深化為“人道對獸道專政”,由此而將馬列所論述的斷代史以及我們傳統仍有欠成熟的儒道釋以及背離人類歷史發展之神學等合理成分經改造后一起納入人類通史之中,從而形成了我們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而伴隨著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出現,其意義還不止于此,由于其屬于人類通史,所以其首先就會將中西方文明的運動發展區分了開來。
(1)中華文明的通史與斷代史研究問題。研究歷史的學者應該清楚,我們中華文明在東周之前,巫師與宗教信仰較為盛行,而自老子根據易經將其進一步闡釋為道德經開始,再經過孔子的繼承與闡發,其將我們中華文明闡釋為“天道文明”,并得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從而以“道德”理念對我們中華文明的后續發展發揮了規范性作用,但由于其仍缺失人類誕生本根,所以其“人道文明”并沒有真正形成一個與天道文明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而是將天道與人道混在一起,反而使后人墜入云里霧里亂了起來,由此也使一些資深學者產生了“書不讀秦漢以下”的慨嘆。雖然儒學和道學等對人道文明闡釋得有些模模糊糊,但“道德”理念還是對我們中華文明的發展發揮了一定的歷史作用,并做出了相應的歷史貢獻,所以我們才稱其為“半人道社會”,直到根據馬列本土化為其填補了人類誕生本根,并建立了新中國,我國的社會發展才通過“特色社會主義”過渡逐步邁入了“人道社會”(這大概就屬于我們黨所說的“社會革命”)。
我們所稱的“天道文明與人道文明”,其屬于我們中華文明發展的主流,其性質屬于無神論,但其并非那樣純粹,而是也存在著一些有神論支流,尤其在我們人道文明通過馬列本土化補充完善之前,其為有神論仍留有較大的空間,所以才導致西方文明乘虛而入,并在我國泛濫成災。
(2)西方文明的通史與斷代史研究問題。通過下面附表也可反映出,在我們中華天道文明運行期間,西方文明一直屬于神道文明,這屬于其通史,而自其文藝復興開始,其在“強調人性,反對神性;強調人權,反對神權”的宗教改革中涌現出了清教,由此而出現了其資本主義斷代史。而在其這種斷代史的改革中,其反而不受神道制約恢復了其社會的本來面目(神學由于其脫離社會并未能使其進化多少),從而出現了返祖現象,并產生了“獸道文明”步入了叢林法則,也產生了極強的征服欲,欲想通過其這種獸道文明統治世界,由此便與我們無神論和其它宗教文明之間產生了矛盾,目前所發生在東歐和中東的戰爭就屬于其這種征服與反征服之爭。
應該承認,其反對神權的宗教改革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從而使其脫離了神道的束縛,在其征服欲和利益驅動下加快了其對物質科學的研發,從而在這個方面其率先取得了突破和發展,并在科技方面暫時領先。
然而其反對神權并沒能將其徹底反掉,由此而產生了其神哲科雜交這樣一種理論體系,反而將其由返租或獸道文明產生的犯罪與禍亂通過其神道的“贖罪”給抹劃掉,由此而心安理得,從而在其心理上逃避了社會公德的譴責。然而通過東歐與中東戰爭對其這種獸道文明的反抗,尤其是繼近幾年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生物戰、科技戰和金融戰等擊敗美西方霸權之后乘勝追擊,我們中華開始以天道文明對弈其神道文明,以人道文明對弈其獸道文明進行反噬,也已經展開了推翻其文明和文化霸權的文戰,并在文戰的戰略謀定中取得了絕對優勢,我們事實上已經在這場世界性的S3大戰或大變局中取得了勝利,其東歐和中東之戰以及其與我國之間的具體計較只不過屬于其在一些細節上逐步演繹而已,其大局已定,具體細節已無法改變大局(由此使我們可再次領略我們中華文明“謀定而后動”,“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超智慧)。
在這場大戰或大變局之后,西方將被迫不得不摒棄掉其所尊奉的叢林法則,從而開始對其神道文明和獸道文明進行文明革命,由此而初步步入人道社會(盡管其較我們周朝晚了約3000年,但還是應該做好準備,為其將要接受人道文明教化向其道聲賀)。
不過我們還不能高興得太早,更不能掉以輕心,這一歷史大變局在我們國內尤其在我們心中還有道大坎橫亙在我們面前,首先我們在理論的撥亂反正中還沒能將我們本土理論給予“扶正”,其次也沒有在摒棄西方理論中對其哲學給予“祛邪”,尤其是馬列與西方理論思維攪在一起,在對其去蕪存菁的取舍中來自于本本主義對其的戀戀不舍并極力阻撓,致使馬列本土化仍然困難重重,這在我們學界屬于一些頭等重要的障礙需要跨越,其仍需要在我們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鼓勵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文化思想,并將其在我們本土理論研究中落到實處,其仍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有關“專政”話題,其涉及政治太深,也有些敏感,但言盡于此,其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下面還會繼續圍繞這一話題談些其它看法。
(三)兩棵“文明樹”梳理出學科、學術、話語三大體系需要革命
近現代以來,我國學界深受現象學所累,學術理論研究一直難以深入,西方的“唯物論哲學”與“實證科學”將人們的思維控制得死死的,一直難以走出誤區。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黨早有察覺,從領袖們都普遍反對本本主義到主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就深刻反映著這一問題。而通過近期網絡中所反映的基本情況也可看出,民間對西方理論思維和學術話語的厭惡之情已開始出現沸騰,我國對其予以撥亂反正并回歸我們中華道統敘事的條件已基本成熟了。
再看民間,前些年在草根網的“軍閥混戰”中,幸存下來的中華之道探索者又在“大道中合”微信群合兵一處,并進一步取得共識,尤其是通過考古學和西史辨偽為其提供了越來越多的證據,其都在推動著學術理論研究逐步向我們中華道統的“氣一元論”回歸。
最近也參加了一個哲學群的討論,其中有學者也提出了我國學界“以知識證知識”的弊病,其意味著我國的知識分子階層也開始對我國目前的學術理論在進行著反思,并也在醞釀著一種突破。所以,學術理論重構以及兩棵“文明樹”的出現絕非偶然,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通過以上梳理,尤其是根據近現代科學發展所區分無機界與有機界所產生的天道文明(宇宙學系統論)和人道文明(人類學系統論),它將近現代科學目前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給顛覆了,并產生了一種新的體系,由此就可領悟我們黨將“大力推進理論創新”擺在首位的原因了,因其屬于文明與文化最核心的本質和內容,內容變革必然引起形式的變革,必然會對一些現象做出新的解釋,比如:
1.宇宙學系統論(天道文明)。就整個西方科學來講,不管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是思維科學,其一直都尊奉“唯物論”,而我國由于推行馬列教育,其“唯物論哲學”更是普及到學界的角角落落,然而通過科學考察并研讀有字與無字之書,其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提出了質疑,也對“透過現象看本質”思維并“順葫蘆搭淌淌”的保守派進行了反駁,這屬于一個克服洋迷信與崇洋媚外的戰略性問題,只有轉變戰略思維,才能帶活一些戰術性問題,并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通過我們中華本土理論基本范式的重建以及其“基本矛盾與絕對運動”的入列,其首先就顛覆了西方神哲科理論體系,并根據科學考察中所反映出來的無機界與有機界能量運動兩種不同的運動趨勢和路線,重新對其進行了系統性梳理,由此而對古今中外所有理論體系通過去蕪存菁解構重組從而重新形成了我們的天道文明與人道文明。
2.人類學系統論(人道文明)。承接上面所言,在“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類屬于“高級動物”)這一生態系統中,將人類劃歸“高級動物”并沒有錯,但其卻遭到了有些學者的詬病(如佛學者),也與我們平民百姓的認知存在著一定隔閡,尤其是其與美猶等所尊奉的“叢林法則”難以區分,雖然德國學者亨德1501年就提出“人類學”這一概念,但其一直就沒能將人類的本質解釋清楚,也使得我國傳統的人文科學難以遵從。而通過馬列本土化,將其人類“勞動”起源論代入我們中華本土理論范式,由此而填補了這一理論空白,從而形成了系統非常完備的人類學系統論(即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其為基礎,就可以在原來基礎上形成“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類”的系統性理解,從而將“人類學”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立學科而補充完善有機界這一生態系統,并將人類既與微生物、植物、動物聯系在一起,也與它們相互區別,這樣既可使那些詬病者易于接受,也符合老百姓的基本認知。
然而我國學界由于深受西學影響,發現有些學者主張運用“社會學”這一概念代替人類學,其顯然是對西方那種“社會科學”還有些難舍難分(也會為本本主義回潮留下隱患),個人不太贊同這一做法。根據“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類”這一生物進化鏈,說明“人類學”這一概念是最準確的,其既包括個人的進化也包括民族、國別和整個人類社會的進化,而“社會學”則只注重社會的進化是不夠全面的,所以一些概念的推敲需要字斟句酌,不可自以為是,否則會為人類文明發展產生誤導作用。
根據馬列本土化所產生的人道文明或人類學系統論,由于其人類觀及其所衍生的“基本矛盾(絕對運動)”理出了人類社會矛盾的總綱:“人性+勞動性?獸性+寄生性”的對立統一運動,所以其將儒學的“君子與小人”、馬列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和神學的“真善美與假丑惡”以及其“天堂與地獄”都統合在了一起,從而實現了其簡單化、范式化,由此而走出了各理論體系的誤區,也為老百姓提供了一種簡式參考,為其規范話語體系、參政議政并促進社會文明發展提供了便利。
根據天道文明與人道文明說明,我們中華文明的信仰總體來說應屬于中華之道(其在易經之天道與儒學之人道之間建立了聯系),但根據對宗教文明的梳理會發現,他們所說的“信仰”實質上屬于人類社會的一種信奉與尊崇,由此,我們的“人道文明”才與他們的信仰相對應,所以在與世界的交流互鑒中,應以我們的“人道文明”與“人道意識形態和信仰”對應之(這也屬于我們黨推動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大原因所在)。
由于能量檢測手段仍有欠發達導致自然科學改革目前難以實行(對宇宙自然的“號脈”還需要有力證據),但人道文明(人類學系統論)則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因為人類的“人性+勞動性?獸性+寄生性”不需要這樣的能量檢測手段,它可以通過人的思想和行為直接表現出來,所以人道文明(人類學系統論)可以率先實施,從而反過來帶動并督促目前的自然科學進行革命。
二、人類進化與生命的負熵同步發展
回顧這一問題的學習考察與探索,有些幸運的成分在里面,由于自己對自然科學屬于自學,并喜歡刨根問底,曾請教過許多老師,但兜兜轉轉最后遇到了中科院微生物學的頂級老專家,他學識非常淵博,屬于通才,其不但治學嚴謹,而且中華文化功底和學養都非常深厚,針對教科書提出的質疑,老專家也不回避,而是實事求是地給予了輔導,提議我學習一下薛定諤“生命的負熵”,通過其言傳身教使自己受益匪淺,從而將其與自己的學習考察進一步聯系在了一起。
通過研究生命的負熵,它會有助于我們抓住人類社會進化的總綱,也有助于明確我們的(正能)意識形態與信仰。
(一)補齊生物鏈
開始由于具體工作的原因,自己是先從微生物學學起的,通過學習認識到,微生物共分三種:1)自養微生物,其在利用太陽能的同時負責將其轉化為生物能(即化學能),2)異養微生物,其在利用生物能的同時負責將其轉化為自然能,3)兼性微生物,其具有兩棲性,在自養與異養之間左右搖擺,實質上也就存在著自養與異養兩種基本微生物。在教科書科普中,一般將異養微生物介紹得較為詳細,而自養微生物則由于其與植物構成了葉綠體則將其劃歸植物,這樣就在生物鏈循環之能量對立統一運動中出現了斷裂,由此便產生了有機界能量運動“有去無回”的現象,于是便對教科書和科普網生物鏈問題提出了質疑,最終將問題轉到中科院微生物學老專家那里,因此才有幸通過郵件得到了老專家的輔導。為此老專家也曾告訴我:“據我了解,目前我國沒人研究這個問題”。
不過這一問題我國科學界現在已取得了進展(以前沒讀到過這種資料),說明我國科學家們很努力,現將其復制過來粘貼如下供大家參考:
“生物圈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關鍵:植物體中大量的有機物從何而來呢,那是依靠它們獨有的光合作用功能,利用太陽能從無機物合成而得到的。這樣,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動組合成一個生物圈。植物和自養微生物使無機物變為有機物,有機物又經過種類繁多的動物和異養微生物的利用和分解而回復為無機物,形成一個物質太循環。而這個循環是依靠光合作用利用太陽能將其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作為各種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的。”
既然科學界對這一問題已做出了結論,我們拿過來直接引用就方便了,不過當初在對這一問題的追究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其它問題,在搞懂搞通過程中也為自己帶來了些其它的收獲。
(二)無機界與有機界能量呈反向運動
在學習考察中還會發現,根據無機界與有機界能量運動原理,它們兩者的能量運動趨勢是反向的,即無機自然界能量向外擴散(如宇宙膨脹),其呈現出熵增趨勢,而有機自然界能量則由太陽能不斷轉化為生物能(即化學能)并聚集上升,伴隨著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類的進化,生物能則呈現為不斷上升態勢,其呈現出熵減趨勢(其被生物利用后才又逐步回歸自然界),所以在有機界,生物能(化學能)為正能,而自然能則為負能。
在實驗中也會發現,無機物吸收的無機能量越多會促使其離解,然而在其吸收有機的生物能后,它首先會將無機大分子離解為原子,而伴隨著生物能的繼續輸入,它則會將氧原子剔除后對留用的氫原子和碳原子賦予生物能并生成碳水化合物,如將水分子H?O和二氧化碳CO?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并繼續由有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大分子。由此在葉綠體接收太陽能照射時,太陽能為正能,而無機物所含能量則為負能,伴隨著太陽能被(自養微生物所分泌的生物酶)轉化為生物能(化學能),它也變成了正能,所以在考察中曾稱有機物所含能量為“有機能”,而無機物所含能量則稱為“無機能”,以區別它們兩者在相互運動之間的基本關系。同時,在有機小分子與大分子的相對運動中,根據其所含能量密度高低,前者為負能,而后者則為正能。
有機物分子式等變化對初學者來說雖然感覺很復雜,但其在生命運動中卻說明了一個基本的趨勢,即生命吸聚的能量越多便越會出現“生命的負熵”,并進化得越高級,由此它便將生命進化的基本規律展現了出來,從而揭示出人類與普通動物的根本性區別,比如“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數目較其它動物也出奇地多”,再結合生物化學所反映的基本規律,說明人腦的能量密度較其它動物要高,從而顯示出人類進化的絕對優勢(形成這一規律的原因可能很多,比如用火等,但其規律則是非常明確的)。
人類進化與自然界能量擴散的正熵呈負相關,而與有機界“生命的負熵”則呈正相關,其負熵函數越高則意味著其大腦思維越深邃并對自然的認知越有序,并越會形成系統性整理與思考(如我們人類大腦思維),所以,人類進化與“生命的負熵”一直在同步發展(由此便從能量運動角度說明了人與動物的區別,解決了人類意識問題)。
請看下面附表中的人文經濟學,人道文明與獸道文明的基本矛盾(絕對運動)便屬于“人性+勞動性?獸性+寄生性”的對立統一運動,說明人類大腦較普通動物能量高,并且越進化大腦能量便越高。而由于其大腦能量高需要輸出,所以其便自然促生了其認知并改造自然的生命運動(與恩格斯“勞動創造了人本身”相符,也對“勞動”概念給出了解釋),并且其進化程度越高就越善于奉獻而疏于索取(那些貪污腐敗和為富不仁者應自覺領會),由此也就越會助長其“人性+勞動性”而壓縮其“獸性+寄生性”,并在奉獻中會感覺到一種大腦能量釋放的快感與享受,從而推動個人和整個社會向著更加文明的方向發展。
人類進化與生命的負熵同步發展這一原理,它從正反兩個方面反映出人類社會運動中那種非常明確的規律,即一般而言,真正能做事的人基本都不太講究吃穿用(比如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和真正的共產黨人),而講究吃穿用并揮霍無度而腦滿腸肥的那些人,多數都基本做不成事而善于巧取豪奪,具有更多的社會寄生性。
(三)熵減定律才屬于人類進化的本質規律
在此又要得罪那些馬列本本主義者了,這一探索并沒有按他們所規定的套路來,而是突破他們所人為設置的各種條條框框根據近現代科學發展那兩本有字與無字之書走出了另外一條路。通過近現代科學的學習與考察,目前只有熱力學在專門研究自然界的能量運動,它所反映的熵減定律和薛定諤“生命的負熵”才屬于我們人類進化的本質規律,這屬于地球整個有機界所遵從的普遍規律,“生命以負熵為生”決定了地球所有生命都要遵從這一規律,由此便為我國傳統的儒道釋和馬列的“階級斗爭”與“所有制”學說進一步提檔升級找到了基本的科學依據。
1.生物鏈屬于人類生存與進化的基礎。對于生物鏈問題,以往人們基本是將其與食物鏈混在一起,由此而將人類劃歸“高級動物”,這并沒有錯,但根據“生命以負熵為生”的原理,人類大腦的負熵函數屬于最高的,其雖然是由普通動物進化而來,但其又躍居其之上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類別,由此應該在生物鏈中列明一下,比如:“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類”,雖然我們的教科書實質上也在這樣做(比如將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予以分類),但其仍缺乏相應的系統性,因在網絡辯論中遇到一些高知就不知道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其看小人書看多了認為蜜蜂和螞蟻也會“勞動”,也有的否認人類是由動物進化而來,而認為其來源于外星生命,甚至有些有神論者仍然難脫“神創說”,由此而反映目前的一些科學知識仍有欠系統性。
尤其是西醫藥學,其并不將微生物作為人體生命的生存基礎,而是對其一概實行“對抗療法”,大量使用抗生素,從而殘忍殺滅體內微生物及生物酶的活性,破壞體內微生態,嚴重損毀著人類的健康。
我國目前在推動實行生態文明建設,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在極力保護自然,并大力推行綠色低碳發展以及植樹造林、改造沙漠化等舉措,這些都與改進我們人類生存環境并可持續發展深度聯系在一起,也都需要通過教育普及生物鏈基礎知識,其有助于人們系統性理解問題,也有助于人們保護自然(注:我們領導人就深通生物學)。
還有,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許多人為滿足口舌之欲而像西方那樣大量進食肉蛋奶類,其不但會加重自然負擔,而且會招致許多疾病,也與我們中華文明傳統飲食習慣有些相悖,為此我們一些資深國學者呼吁盡量素食,不要受西學影響害了自己。從能理學角度講,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都是靠微生物和植物生存,其所需要的生物能是由微生物轉化并由植物儲存而來,而不是像有些“專家”等所宣傳的那樣,如果拐個彎像食肉動物一樣從其它動物身上獲取能量和營養,那由動物利用過的“二手”能量難道還能好過由植物“廠家”所直接提供的能量?如果大量食用這種“二手”能量,難道就不怕出現返祖現象并越變越動物化?由此,我國歷史上一直重視農業種植反對殺戮和所說“肉食者鄙”并不是沒有道理,素食才屬于最有利于健康的一種選擇,相信通過自身實踐和認知的不斷提高,大家會逐步明白這一道理。
2.生命的負熵在推動人類文明普遍提檔升級。請參考下面的附表,熵減定律便通過人道文明項下的人文經濟學反映了出來,其“人性+勞動性”戰勝“獸性+寄生性”便屬于人類進化的負熵戰勝正熵的本質性原理,從而也闡明了人道對獸道實行專政的歷史必然性(其根據基本矛盾實施專政,顯然屬于一種思想理論由現象學向本質學的深化,但因其政治性太強,所以希望不要給亂扣帽子),其不但彰顯出我們的人道意識形態和信仰,而且其更加切合實際,也具有更加精準的斗爭性與可操作性。
通過探索并揭示出人類進化與生命的負熵同步發展這一原理,它事實上也為我國以及整個世界的“歷史周期率”難題找到了答案(包括現在美西方的歷史演進),并為我們黨倡導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佐證。由于其抓住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所以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一旦成型并付諸實施,它很難再被顛覆并出現“歷史周期率”,其只能沿著人道文明所指示的方向不斷向前發展。
首先,盡管我國在歷史上一直在推崇儒學,并由道學與佛學做幫襯,但它們實質上都未能實質性解決人類的誕生及其本質運動問題,導致其所推崇的“人性本善”缺失“勞動性”這一本質內容,并缺失堅實的立論基礎,從而在推崇“人性善”的同時而沒能有效應對“寄生性”的“獸性惡”(注意:此處不能說成“人性惡”),由于其在一些基本概念上存在著一定的模糊性,沒能準確表達出其本質性的含義,從而為一些“衣冠禽獸”提供了投機的空間,并慢慢滋生出一大批投機取巧的貪官污吏和士族“門客”,導致“歷史周期率”反復上演,難以根治。
再說馬列,其同樣也存在著一個提檔升級的問題(其不可能置身事外),根據我們中華“透過本質看現象”理論與思維,馬列基本繼承的是西方哲學理論體系,其思維仍屬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根據近現代科學發展,其已經徹底否定了“唯物論”的立論基礎(結束了其“唯”4-5%物質是從的歷史),其“唯物論哲學”自然也在被否定之列,這對我國那些本本主義念經產生了“釜底抽薪”之效。再說,它也并沒能將恩格斯的“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作為自己的立論基礎,所以其仍停留于現象學層面,由此才在上面圖2中將其“階級斗爭”學說劃歸社會運動現象,所以根據我國洋為中用并去蕪存菁基本原則對其進行提檔升級屬于歷史發展的必然。而根據我們本土理論基本范式予以衡量,與我們傳統理論相比,馬列雖然增強了我們社會學說的斗爭性,但其理論總體來講仍沒能超脫現象學,追名逐利主要就發生在社會運動現象層面,難道我國所出現的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僚和知識分子,其與我國史書中所稱的“衣冠禽獸”有何區別嗎?蘇聯社會主義才經歷了70年就發生了質變,其甚至比我們歷史上200-300年才出現的“歷史周期率” 反復得還要極速,我們黨歷屆領導人都對此憂心忡忡,然而一些本本主義保守派對“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執行得仍不夠到位,仍在堅持其西化觀點,在理論改革問題上始終邁不動步子,而我們民間則堅決支持我們黨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其膽略與氣魄仍需要繼續堅持,在摸索前進中不能再被本本主義拉回來走回頭路,拋開本本主義“大膽闖、大膽創、大膽試、大膽干”的勇氣不能懈怠,否則我們就會前功盡棄。
再次,這就不得不說到美西方了。最近看到有學者提出,美西方社會的演進其實與我國的“歷史周期率”十分相似,美國建國已經200多年,其目前虛擬經濟已經發展到極限,并因實體經濟短板已經債務纏身,可以說已經積重難返,歷史上特大規模和深度的經濟危機已經不可避免,其這個獸道“資本專政”周期也就基本到頭了。
再看歐洲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用我們中華理論范式予以解讀(參見下面附表),其“強調人性,反對神性;強調人權,反對神權”的改革由于缺失人類誕生本根并不徹底,其仍屬于一鍋典型的夾生飯(比我們儒道釋還要“夾生”),所以,曾橫行霸道數百年的“西方文明”也在劫難逃,其已經走到了壽終正寢的盡頭。
(四)生命的負熵(正能)與人類思想進化
由此,由人類進化與生命的負熵(正能)所揭示出來的這一原理,其與我們人道文明的意識形態和信仰相匹配,而其正熵(負能)則與美猶等西方獸道文明的意識形態和信仰相匹配,它從整個有機界能量運動規律角度也給解釋清楚了,其對推動人類繼續進化并建立新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這對我國的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尤為重要,其直接關系到“動天下之心”,“變換全國之思想”,并為“天下之事”的大局,而且其意義并不僅僅局限于我們國內,而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所以,我們黨需要培養一大批思想與認知“負熵”值更高的理論實踐隊伍,運用我們中華人道文明闡釋的人文經濟學所揭示的“人性+勞動性?獸性+寄生性”的對立統一運動規律,通過提升人類進化的正能(負熵)而壓縮其負能(正熵)推動社會發展,在世界百年甚至千年大變局中勇立潮頭,帶領我國甚至世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根據我們人文經濟學所揭示出來的人道文明運動規律,其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正反兩個方面都在發揮著更加明確的歷史作用:1)提升社會有序發展的正能(負熵),明確我們人道文明的意識形態與信仰:鼓勵勞動創造,節約資源,反對鋪張浪費,尊重社會勞動成果,一直就屬于我們黨所倡導并遵行的基本原則,在科學上完全符合提升生命“負熵”的基本規律(可與通過“修行”提高境界相統一),也完全符合我們的意識形態與信仰。像雷鋒、王進喜、焦裕祿、錢學森、袁隆平等模范人物(既包括普通勞動者也包括官員與科學家),都可以統一運用“人性+勞動性”加以簡單化學理化概括,使其成為我們推行人道文明意識形態與信仰的榜樣,其不但在教育中便于普及,而且也很容易由普通百姓所掌握,而一旦將其變成全社會的自覺思維和行為,其必然會對社會勞動創造力的迸發發揮更深度的推動作用,從而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加速我國的經濟發展。2)壓縮社會無序發展的負能(正熵),遏制叢林法則獸性意識形態與信仰的泛濫:目前我國的反腐倡廉和自我革命態度非常堅決,其實質就是在掃蕩我們社會中所泛濫成災的“獸性+寄生性”,并通過思想和組織整頓純潔我們的隊伍,從而遏制叢林法則獸性的意識形態與信仰,為我國的社會革命掃清障礙。
根據我國經濟、科技和武備的發展,以及反腐倡廉取得的積極成果,再加上在我們黨理論指導和文化發展領域的預熱,尤其其已經得到了基層社會和海外同胞的廣泛支持(海外同胞也普遍在期待著我們中華文明偉大復興),再加上我國知識分子階層正在逐步覺醒,可以說我們中華文明偉大復興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相信我們黨會繼續帶頭引領歷史大變局的風向,從而刮起浩蕩東風吹遍全國,吹遍全球!
回顧前文和以上探討,不管是0與理論基本范式,還是無機界與有機界能量運動、生物鏈與生命的負熵、天道與人道、人類起源與進化、通史與斷代史、文明與文化以及土理論與洋理論等,雖然在探索中也曾走過彎路,有些高深的近現代科學知識也未能全部掌握,但其從1→0(從現象到本質)再從0→1(從本質到現象)研討路徑,其不但在徹底顛覆西方神學的同時也有效突破了其“唯物論”(現象學)科學與哲學,而且基本都與我們黨的思想指導和所倡導的研究方向相一致,盡管其有些基本概念的表達與我國學界并不盡相同,但其基本含義卻與我們黨領導所進行的艱難探索可以進行相互印證,也應該能夠為我們黨和國家提供另一種參考。不過自己畢竟屬于非專業人士,才疏學淺,錯漏之處在所難免,所以還望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有鑒于前文曾反復引用那個“中華本土理論體系現代化重構闡發表”,有些學者可能早就煩了,所以這次只附表格,而其后面的“注釋”則從略,若想了解,可通過搜索前文進行參考。
附表:
中華本土理論體系現代化重構闡發表
(兼析西方“神哲科”理論體系)
中華本土 理論范式 |
經學(戰略、知):中華本土理論主體(中學之體) (主研“形而上”時空之能量運動,含人類思想、精神信仰或軟實力) |
緯學(戰術、行):理論客體(用) (“形而下”之物質運動和人類活動) |
||
歷史演進 |
古代 |
太極陰陽運動:形而上者(因) 道(亦稱“玄學”,屬歷史運動之經,從通史,通文明) (含天道、地道、人道,屬運動之綱) |
五行八卦運動:形而下者(果) 德(屬“器”與“術”,從斷代史,通文化) (能量推動物質的具體運動) |
|
現代化 (重構) |
文 明(務虛:通史運動時空,屬基礎理論論述范疇) |
文化(務實:斷代史時空,應用范疇) |
||
本質:本根(本原、本性) (屬立論基礎,類“君”) |
基本矛盾(“天道與人道”絕對運動) (屬認識論之總綱,類“臣”) |
現象:特殊矛盾(物理相對運動)(屬實踐論或行動之目,類“佐使”) |
||
(無神論) 中華文明 (古今互補) |
(直根系:屬理科)(天道 宇宙本根:能量(氣生太極) |
文明)(與神道文明對立統一) 正能?負能(陰陽) |
特殊矛盾(太極圖外圍物質運動) (由正負能推動物質相互運動) |
|
意識形態:屬于天道無神論(徹底顛覆“神創說”和哲學“抽象說”) |
能量推動物質運動,顛覆“物質神動”說 |
|||
(側根系:文理兼備)(人道 人類本根:勞動能量(中+馬) (統合道儒釋等生成人類學) |
文明)(與獸道文明對立統一) 人文:人性?獸性(人類進化矛盾) 經濟:勞動性?寄生性(經濟學矛盾) |
特殊矛盾(人文思想+經濟活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人道社會 (基礎理論在斷代史中的具體應用) |
||
意識形態與信仰:在人道?獸道對立統一運動中,我國類屬人道信仰 |
意識形態:人性+勞動性(雙文明) |
|||
(有神論) 西方文明 (古今互擰) |
宇宙本根:上帝(創世主) |
神學(上帝推動宇宙絕對運動) |
神學+物質(上帝附體自覺運動) |
|
意識形態:由上帝推動宇宙絕對運動(居形而上),其科學亦如是。 |
上帝推動“形而下”之物質運動 |
|||
人類本根:上帝(創世主) (屬于虛擬的人文科學) |
哲學(抽象對立統一,主管思維) (因神性=人性,遂人性=獸性) |
人文:人性=神獸性(擰巴文化) 經濟:哲學+商品制造及流通 |
||
意識形態:虛擬人文,現實社會屬半神半獸特征,踐行叢林法則。 |
意識形態:半神半獸(叢林法則)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