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中華文明地區的發展和復興
三星堆文物的出土,對中華文明的起源增加了又一層不解之謎,刻意否認中華文明本土起源說的人制造它是如埃及文明、或者中東兩河文明東來說,或者編造外星文明說,盡管出土的文物形態有異于商周青銅器,但花紋方面還有某些相似,不能一概否認蜀中與中原完全隔離不通,也有專家指出,三星堆青銅文明是商文明的分支,還有待考古家繼續研究。
越南、韓國、日本這幾個中國周邊的鄰國值得多關注了解,據說越南也有出土類似三星堆文物的考古發現,他們稱之為馮原文化,考古說明,遠古東亞這片地區是不分中越的,不需懷疑,國家之分是后來的事。歷史常識,交趾的越南曾屬于中國一千年,附屬一千年;朝鮮從商紂王的叔叔箕子建箕子朝鮮開始,對中國一直是“事大主義”,盡管朝鮮半島五千年里相當獨立,但深受中原影響。越南與朝鮮因此也自稱中華,為區別于中原的大中華,他們自稱小中華,明朝滅亡,朝鮮以中華自稱,延續崇禎年號,反視滿清為夷邦。
韓國、越南廢止漢字幾十年了。近一些年來,韓國國內呼吁恢復漢字的聲音一直不絕,2019年恢復了漢字教育。韓國的諺文是拼音文字,沒有區別含義的漢字不行。同樣在越南,自打變為法國殖民地,越南人用上了法國人給他們制定的一套拼音文字,但恢復喃字的越南漢字的呼聲現在也很多。日本不用說,日文使用大量的漢字。通過語音比較,中日韓越四國,很多發音基本相同,差異如方言而已。也有韓國人說,漢字本是我們的國文。這引來一些中國人不悅,質問道,是不是又要申遺?!
之所以造成現在中韓、中越在文化上的一種敵視狀態,是近代西方的民族和國家思想侵入東方造成的。在之前,中國是這一地區的文明核心,起源早,力量強大,周邊地區都是奉“事大主義”歸化,中原歷朝歷代奉行朝貢和冊封,明清時加強為藩屬,但總不外于使之半獨立、不干涉。按現代國家觀念,朝貢冊封關系不是平等關系,是附屬,是小國侍奉大國,但這種關系又像是平等關系,因大國并不欺負小國,不僅“朝奉”的回報極為豐厚,為得到豐厚賞賜,明清時遠到八竿子打不著的外國也來朝貢;而且小國自行其政,有事則大國出錢出力幫助,如明朝援朝抗倭,李朝感恩明朝的再造之恩,即使明朝亡了還感恩不忘。
西方的民族和國家思想建立后,東方傳統的朝貢體系土崩瓦解,中日韓朝越日這幾個歷史上關系緊密的國家,各立門戶,極力標榜自己民族和國家的獨立。近代以來的中國連續被西方蹂躪的歷史,使得同屬一個文化圈的韓朝越忙著趕緊與中國撇清關系隔斷血脈,首先的標志便是文字,去漢字化。
現代中國人尤其民間,也深受西方民族和國家觀念的影響,也常以大國視周邊小國而自居,常以歷史上你們是藩屬國而驕傲自豪,可以說,這是嚴重違背現代的平等國家觀,使得周邊國家甚為不悅,有人感到某種反感甚至恐慌。國內也有人常常混淆藩屬國的性質,錯誤地將藩屬國視為中國的領土,這都令別人感到極為不爽的話,也犯了常識性歷史錯誤。藩屬國是中華朝貢體系的外在表現,藩屬國是奉行“事大主義”的地區,但內政是獨立的,大國有因“事大”而盡保護的義務。
隨著中國的復興崛起,“中國威脅論”在周邊也大有市場,不得不說,這也是我們國內某些聲音添麻煩給制造出來的,比如:我們復興,將再現“萬國來朝”的榮光。縱然我們實現了民族復興,但“朝貢體系”早已瓦解不存,不僅我們國家沒有這種思想,周邊任何一國、世界任何一國也沒有這種思想,想讓人朝貢,現在也沒有誰愿意朝貢。當今世界,是大小各國一律應該平等的世界,自由、獨立、平等是通行于現代世界的國家觀。
我們要正確看待韓國恢復漢字教育,假如越南恢復喃字的漢字教育,“我驕傲、我自傲”的心態也要不得。東亞這片地區歷史上就是中華文明區,它不單單只屬于中國,它同樣也屬于越南、韓國、朝鮮,甚至也可以包括日本和蒙古。
世界是有這幾個文明區域所組成,一個是源于基督教的地區,包括歐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的國家;一個是伊斯蘭教的地區,包括西亞、部分非洲、南亞、中亞的國家;一個是佛教的地區,有東南亞、東北亞部分地區;一個是猶太教和印度教的國家,剩下的是非宗教地區的中華文明區,包括中國、越南、韓國、朝鮮,中國臺港澳地區,新加坡,也可以包括日本、蒙古、部分馬來西亞在內。常有人將儒家當成宗教,這是極端錯誤的,儒家不是宗教,不能稱之為儒教,儒家是治世的思想體系,管今世而不管來世,這是區別宗教與否的核心本質。儒家也非東北亞地區的唯一思想。中華文明包含儒家,還有道家、法家等諸子百家,以及后來的儒家化的釋教(佛教),而儒家及中國式佛教擴及到越、韓、日等地區,但道、法家思想有的地區卻不及,如日本沒有道家思想,這是日本文明明顯不同于以中國為代表的中華文明而獨具特征的一個重要區別,因此也有人認為日本文明是世界上的一個獨立文明,即一國一文明。但大類上分,日本還是可以劃入到中華文明圈。
世界幾大文明區,既有聯系也有沖突。全球化時代,各文明區聯系和交往日益頻繁緊密,但沖突也時時發生,如美歐為代表的基督教區則與中東為核心的伊斯蘭教區的沖突,是當今世界二戰后的最大一個沖突。隨著中國的復興崛起,在原有沖突的同時,世界霸權的美國與中國的矛盾也加劇起來,害怕中國崛起將威脅到自己的世界霸權和利益,以中美貿易摩擦為標志,基于兩種文明的中美兩國的沖突正變成當今或未來的另一個沖突,這是我們中國在復興道路上必須要積極面對的問題。處在中間的佛教文明區、印度教文明區,或者再加上日本文明,相比于基督教、伊斯蘭教、中華文明,要么國家小、力量弱,還不足于相較,包括同屬中華文明圈的韓國、越南,它們更多地在是附庸于基督教文明,是美歐的小跟班。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至今處于美國控制之下,韓國是美國解放的,因此美在韓國有駐軍,韓國聽命于美國,但美國對韓國已有很多放松,韓國也有了很多獨立自主權。
中華文明圈是一個很古老的文明圈,直到近代才解體。現在隨著中國國家實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經濟貿易的強大,曾極力與中國擺脫歷史文化干系的韓國、越南,現在又努力向傳統回歸,比如想恢復曾經廢止的漢字就是一種積極表現,
漢字是歷史上曾通行于東北亞地區的文字,從文明屬性上說,它是中華文明的主要傳播工具和載體,但不能說是唯一文字,盡管不算唯一,但它卻又是最能代表中華文明的文字。在這個地區內,很多異種文字都是以漢字為源所演化出來的,如在中國國內,歷史上有契丹字、西夏字,現在還有廣東的粵字,各少數民族的藏語,納西語等等;在中國以外的地區,有朝鮮的諺文,越南的喃字。可以說,在中華文明地區,各文字基于漢字一種,但表現卻基于各地方言的差異,比如中、韓、越以及日本,很多詞語的發音很相似,可能不用翻譯也能聽個大概。所以說,拼音文字的朝鮮語、越南語不過是對漢字的不同注音而已。但這種外在的不同,卻是韓國、越南獨立后標榜其獨立的標志。但其文字的弊端越來越明顯,表音不表意。廢止漢字幾十年后,表音不表意讓人難懂其意,也讓人們的智慧有所降低,只標音而不標意的文字沒有傳統所使用的漢字意義更明確和豐富,對于這一點,假如我們中國人將漢字全部改成漢語拼音書寫,就能懂其中的缺陷。但相比較于英語法語等,韓越的拼音文字,不僅年齡更短,而且英法語并不是純拼音文字,它們是久經歷史年代豐富積淀下來的一種語言,而韓越字主要是對漢字使用中的韓越讀音。
對韓國恢復漢字教學,我們有人就此嘲諷,這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再次強調,漢字是起源于中國,不獨屬于中國,它是中華文明圈的通用語言,我們不可獨占漢字的使用權,韓國、越南也是基于歷史而擁有使用漢字的權力。再者,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都不獨屬于原創者,而皆基于交流的需要,他人有學習和使用的權力。
比如英語,現在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是使用國家和人數最多的語言文字,但它不獨屬于英國,英語也是我們國家的學生必學的外語語種,同樣,英國人沒有因此而嘲諷別人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也不會為別人的使用而“驕傲、自豪”。同理,我們若為別人使用漢字而強調你們曾是我們的附屬國這種讓今天的人感到不舒服的話,或者更不能為別人使用漢字而強調所有權。我們應該學習英國人對待滿世界是英語的心態。如果有人拿漢字申遺,則是另當別論了。
關于漢字本身,也是不斷發展豐富的一種文字。嚴格來說,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字是完美的。漢字也曾大量使用拼音,比如古漢語里有很多通假字,因為沒有適合某個意思的文字,只能用同音的另一個字替代,這種代替,辦法即是拼音。現在我們的簡化字,很多字也是對繁體字的一種拼音,比如“于,於”同音為“于”字,“后,後”同音為“后”字,例子還有很多,廣東的粵語字、越南的喃字,朝鮮字,也是另一種地區方言對漢字的注音字。
文字隨著社會的使用而在不斷變化,現在的中華文明圈,韓國、越南若恢復漢字,對中華文明來說,只能是好事,它使得中華文明地區的范圍更鞏固,力量更強大。中華文明發源地的中國,我們不該有任何嘲諷、瞧不起、或者反對別國回歸自己的傳統,支持尚且不及,反對則至為愚蠢之極了。
從幾十年的世界發展比較中,已經很清楚地看到,中華文明自身有很強的發展能力,這個文明圈的各地區和各民族,普遍都是勤勞、智慧的人民,都有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這都是中華文明所哺育出來的,只要穩步堅定地往前下去,都將是世界上發展進步很快的國家。在復興中華文明的同時,其各國之間若能摒棄前嫌、團結合作,那么中華文明再造福于世界是完全可以期待和實現的。
2021-4-1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