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齡:也談“與傳統文化決裂”——與吳銘先生商榷
吳銘先生一談再談“共產黨人要理直氣壯地和傳統文化決裂”,強調“共產黨人,優秀的共產黨人,更應該注重改造自己,和自己過去的不正確的、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決裂!而且,要更嚴格地改造自己,比對戰犯改造的要求嚴格多了。因為,我們和共產主義的標準要求,還差得很遠”。
文章立意高遠,對某些為實現其摒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企圖用孔孟之道治理國家而高喊“弘揚傳統文化”的共產黨人進行了義正詞嚴的批駁,本人表示支持贊賞。但其中的論述方法卻不敢茍同。沒有讀過先生的《一談決裂》,僅就其《再談“決裂”》,談幾點膚淺之見。
(一)
文化是一個十分廣泛的概念,可以說包羅了人類社會的全部內容。所以,傳統文化雖然有糟粕,但肯定也有精華,否則就沒有人類社會的進步。因此,“有朋友說”的“和傳統文化決裂”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拋棄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我認為是正確的, 不應存有非議。吳先生自己也認為“傳統文化,也不能說就一無是處。”即有“一是”,這“一是”就在弘揚之列!譬如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總可以算是“一是”罷。人類社會若無孝道,社會秩序必將亂套。所以,這“一是”就有必要代代傳承并發揚光大。作為一個人(無論是常人還是共產黨人),難道是可以與其決裂的?與其決裂的,那就不能算是人了。
(二)
對于有人用“上位概念、下位概念之類”解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精華、傳統文化糟粕,這三個概念”之間的關系,吳銘先生則以“我想強調的是,‘白馬非馬’。這三個概念,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用上位概念、下位概念這類形式邏輯的東西分辨它們,恐怕不易辨清是非”相駁,我認為是不對的。雖然馬和白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又是兩個有著內在聯系的概念,它們之間是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關系。正確的說法是“馬非白馬但白馬是馬”。這道理很簡單:如果說“白馬非馬”的判斷可以成立,那么,“白人非人”的判斷肯定也可以成立的。相信吳銘先生不會做出這樣錯亂的判斷;“文化”也絕不允許做出這樣錯亂的判斷。
(三)
吳銘先生的“共產黨人……和傳統文化決裂”的具體所指是“和自己過去的不正確的、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決裂”。這是將“傳統文化”與“自己過去的不正確、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視為等同了。即:
傳統文化 = 自己過去的不正確、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
如果二者之間的這個等號成立,那么:
1、相對而言的自己過去的正確、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就應屬于非傳統文化了。
2、相對而言的自己現在的不正確、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也應屬于非傳統文化了。
上面的“1”和“2”顯示的是:
非傳統文化 = 自己過去的正確、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
=自己現在的不正確、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
這就有點麻煩了。“自己過去的正確……的東西”怎么能等于“自己現在的不正確……的東西”!
這個不可調和的矛盾說明:
“傳統文化 = 自己過去的不正確、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不能成立!
吳先生就是把這個“不等號”錯誤地當“等號”用到了共產黨人的身上,并推而廣之用到了被共產黨改造好的國民黨戰犯的身上,認為他們與自己過去的錯誤決裂也是與傳統文化的決裂。
(四)
“與自己過去的不正確(即錯誤)東西決裂”提法不妥。毛主席說“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此語說明: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都與錯誤決裂不了,不但過去會犯錯誤,現在也會犯錯誤,將來還會犯錯誤。
(五)
吳銘先生認為“高喊弘揚傳統文化,并不是對傳統文化的肯定和尊重”。我認為這不是肯定不肯定、尊重不尊重的問題,而是一個將精華、糟粕混為一談的大錯特錯的問題!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弘揚的只能是其精華,豈可弘揚其糟粕呢!
因此,建議吳銘先生:
1、 將“共產黨人要理直氣壯地和傳統文化決裂”改為:
共產黨人要理直氣壯地對“弘揚傳統文化”的思潮進行堅決的批判!
2、 將“共產黨人,優秀的共產黨人,更應該注重改造自己,和自己過去的不正確的、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決裂!”改為:
“共產黨人,必須對不正確的、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東西進行堅決的斗爭!無論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也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xuezhe/2019-08-16/207859.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