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曾運用縱橫運動思維和抽象思維對中西方思維進行了比較與分析,經進一步閱讀資料與校核,發覺中國古代的“本根論”與西方的“本體論”存在著本質的不同,所以,有必要對這一問題繼續探究一番,同時也對我國學術界思維的西化現象繼續談點看法。
通過前文的追究大家看到了,如果不是扣底式深究,中西方思維、理論與文化就難以理出頭緒,更難以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中西方理論的融合。所以,本文就抓住西方思維和理論的老底“本體論”,運用我們的“本根論”思維再對其深入追究一下,以便大家對其能夠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并發現其一些不足和缺欠,為我們重構中華理論體系提供參考。但這也只是一種拋磚引玉式的嘗試,而欲想將問題全面鋪開并深入推進,從而將中華思維重新啟動起來,并促成我們中華本根論體系的浴火重生,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在下面的分析中,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一、中華本根思維升堂問案西方“本體論”
在我國學術界,一直在將我國古代的“本根論”劃歸西方的“本體論”,這實在是有些不公,現在,就讓我們將它們兩者的關系顛倒過來,由我們的“本根論”坐堂問案,對西方“本體論”審理一番。
(一)、中華“本根論”與西方“本體論”簡述
中西方思維和理論體系,最終都要追究到宇宙的本原,由此而誕生了我們中華的“本根論”與西方的“本體論”。然而,宇宙本原的問題在我們中華理論體系中早已得到解決,而在西方,其在爭辯2000多年后,目前卻仍然處于“物質與精神”和“存在與思維”等的論爭之中。
在我國古代,“本根論”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說法,如唯氣論、元氣論、道(體)氣論、本原論、氣一元論等,其對我國理論體系的稱謂應該說都很有道理。但在與西方理論體系的比較中,能夠與其“本體論”相對應的,那就屬于“本根論”了。一個“根”,一個“體”,分別道出了中西方理論的區別。
西方哲學的起源與其“本體論”存在著很大的關系,它也是在追究宇宙本原的問題。但由于宗教神學力量的強大,迫使其一直與宗教神學在“正面戰場”展開抗爭,難以“深入敵后”,于是,“戰場態勢”就膠著于宇宙“本體”究竟為“精神”還是“物質”的纏斗中,與中華“本根論”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格局。如果形象一點說,將宇宙自然比喻為一棵大樹,西方“本體論”思維和目光聚焦于“地上”時空的樹干與枝葉,而中華“本根論”則已經追究到了這棵大樹“地下”的根系,其涵蓋“地下與地上”兩種時空。由此,也就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的四維思維和三維思維。
這樣,就基本能夠將我們中華的“本根論”與西方的“本體論”區別開來了。
(二)、中華“本根論”與西方“本體論”的本質區別
一般情況下,由于接受了西方的哲學教育,許多學者都將我國古代的“本根論”歸入西方的“本體論”,這屬于我國理論界的普遍現象(受其影響,自己在前面文稿中也曾這樣認為)。但經過比較發現,它們之間不但存在著區別,并且其區別還是本質性的。所以,在以后的文稿中,會將中華“本根論”與西方“本體論”予以區別對待。
實質上,“本體論”屬于西方哲學范疇,而“本根論”則屬于我們中華理論范疇,它們兩者不屬于同一個檔次?,F在,就讓我們將百度百科“本體論”詞條的最后概括選錄如下,并根據我們中華的本根思維對其展開一番粗略的分析與審核:
『本體論(百度百科):簡單的說,本體論就是探討這個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是不是在背后都有一個抽象的、不依賴于現實世界的基礎。精神的或是物質的,是不是都有自己的抽象的根據。簡單的說,形而下就是指的現實的我們可感的世界,而形而上指的是可感的世界背后的原因,是抽象的,是不可感的,并且是作為可感世界的根據存在的。本體論就是探討形而下的世界的形而上根據的。』
透過百度百科的介紹,運用我們的本根思維和現代科學事實予以審視,西方的本體論的確存在著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
1、靜止宇宙。在西方的固有思維中,宇宙背景一直是固定的,是靜止不變的,它一直屬于一種靜態宇宙(如愛因斯坦的“靜態宇宙模型”)。而通過天文觀測則證明,宇宙是運動的,并一直處于膨脹中,其與《易經》之“易”完全吻合。
2、三維思維。由于西方哲學一直都認為宇宙是靜止不變的,所以也就一直認為宇宙始終處于三維時空中,由此而形成了三維思維(下面會探究其產生的原因)。這屬于西方思維的痼疾,由此而產生了“精神與物質”之爭。而大爆炸理論則證明,目前的宇宙是由大爆炸能量進化而來,并由其順序運動而構成了自己的四維運動時空,其與中國古代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基本相符。
3、西方抽象出的“形而上學”跳出了三界之外。根據上面的介紹,“形而上學”指的是為“可感世界”找出其誕生、存在和運動的真相,可事實上,其“形而上學”由于深受宗教神學的慣性思維影響,由此便出現了三種結果:
(1)、上帝。這是越出天、地、人三界之外所產生的結果,對此無需多談。
(2)、規律。由于其宗教神學的慣性思維,西方的“形而上學”也就跳出三界外,其結果與宗教基本一致,其并沒有為“可感世界”找出真相,而是據其通過抽象產生了“規律”。
(3)、獨特的“形而上與形而下”時空與思維。將西方這種三界內外時空統合在一起,由此就構成了由西方獨特的“形而上與形而下”所構成的三維時空和思維。我們國內的宗教神學也同樣屬于這種情況。
4、西方本體論不可能抽象出本質。西方的哲學思維方式屬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據資料介紹,“西方哲學本體論是以on為核心用邏輯構建起來的范疇體系”,它是漂浮于on之上探究“存在及其本質和規律的學說”,其實質仍然是跳出三界外,與宗教學說在原理上是一致的。既然其屬于on之上的學說,那就脫離了“唯物”,根本不可能抽象出本質。比如社會科學,它都on到人類社會之上去了,所抽象出來的哪還能屬于人類社會存在和運動的本質?
這與以上分析基本相通,其哲學思維的確屬于脫離現實世界漂浮于on之上的一種思維,再加上其傳統思維定式和語言習慣,從而導致其建立在三維時空中的抽象思維根深蒂固。
5、抽象的逆序思維反而更加“唯心”。既然西方本體論哲學屬于從物質世界(現象)中抽象產生,那就屬于逆物質生成順序而產生的逆序思維,這反而進一步遠離了本質。本來,在“物質與精神”的哲學辯論中,其物質還屬于“唯物”范疇,而將其抽象為“規律”,反而與“唯物”越來越遠,最后只剩下“唯心”了?,F在就運用西方哲學的演繹法對其“規律”演繹一下試看結果如下:
比如中國的陰氣與陽氣,它可以順序運動從而演化產生“五行(金木水火土)”,而西方由抽象逆序產生的“對立統一規律”,將其反推回去,它則演化不出任何的客觀實在,只能是漂浮于事實之上放空炮。
但也需要承認,西方的哲學思維,畢竟較其原來的宗教神學向客觀世界靠近了一些,較原來的有神論思維向前推進了一步。
由此,西方的哲學思維完全不同于我們中華的本根思維,它們一個屬于遵循宇宙進化論由宇宙實體之“氣”順序運動而本質不變,而另一個則通過對物質現象逆序的抽象變成了純粹的空洞無物,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形而上”。馬恩著重強調“唯物”的原因正在于此。
透過以上幾點,就會更進一步辨析出中西方思維的區別了。所以,只要接受了西方思維,或入了西方的哲學思維之套,不但不會“唯物”,反而會始終在其唯心論思維之中難以解脫。這也就是我們中華的“本根論”與西方哲學“本體論”的區別,它們分別運用順序運動思維和抽象的逆序思維,也必然會出現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
由此,要想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繼承其“唯物論”,就必須要拋棄西方哲學的逆序或抽象思維,并將其轉化為我們中華的本根論和順序運動思維,只有如此才能真實地反映出其原理,從而真實地反映人類社會誕生、存在和運動的真相。
二、“唯氣論”與“唯物論”案例分析
以前由于本根論與本體論區別不清,所以唯氣論與唯物論也就區別不清。從主觀上來講,我國學界也由于歷史發展等原因,也在有意將中國的唯氣論向西方的唯物論上靠,反而搞得有些牽強附會。
(一)、“唯氣論”≠“唯物論”
“唯氣論”與“唯物論”屬于上面“本根論”與“本體論”的另一種說法,實質上,本根論=唯氣論(本質),而本體論=唯物論(現象),由此,它們也自然構成了宇宙的本質與現象的區別及聯系。這樣,反而將前文所說對中國“形象思維”和西方“理性思維”的定性給顛倒過來了。而通過本根論與本體論概念的厘清和唯氣論與唯物論基本關系的這一逆轉,倒是為中西方理論的相互結合理清了基本的思路。
道理雖然如此,但學界的知識結構(理論框架)和思維的現實狀況卻有些差強人意。
(二)、學界混淆“唯氣論”與“唯物論”案例分析
關于中西方理論相互結合的問題,前文曾談了很多,在此不予重復,但對于將我們中國的唯氣論與西方唯物論有意無意相互混淆的問題需要再重點分析一下供大家參考。
在網絡討論中,自己也碰到過將中國古代理論理解為“樸素唯物主義”的現象,這顯然屬于跟著一些出版物“念經”所致。而這些出版物,顯然也深受西方哲學思維的影響,請看下面的例證:
『樸素唯物主義(在線新華字典):用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物質形態來解釋世界的本原的哲學學說。一般指古代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哲學的最初歷史階段。如中國古代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或氣(陰陽、元氣、精氣),古希臘用原子、水、火,古印度用“四大”(地、水、火、風)等物質形態來說明世界本原的樸素唯物主義學說?!?/p>
一般情況下,對現代漢語影響較大的當屬《新華字典》,而這種廣為運用的工具書都是由一些高知經過反復校對核實后才推向社會的,并曾經過反復的再版修訂,其對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巨大。但通過推敲其對于“樸素唯物主義”詞條的基本釋義,則不能不說我國一些高知的思維也被“轉基因”了,其將中華傳統文化的真經給念歪了,請看下列分析:
1、對中華理論理解有誤。中華傳統理論屬于唯氣論,而不屬于唯物論,運用西方的唯物論來闡釋中國的唯氣論,顯然對我們的中華理論體系理解有誤。
由于沒能深刻理解中華理論的“唯氣論”,也沒能解讀出由“氣一元論”所闡釋的基本矛盾與絕對運動,從而將“氣”與“五行”混為一談,等于將本質運動與現象運動混為一談,這里也存在著誤解。
2、將中華“唯氣論”與西方“唯物論”劃等號不妥。我們的“唯氣論”屬于本根思維,其著重闡釋的是宇宙本質的運動,而西方哲學所抽象出的哲學則屬于對自然現象運動的描述,它們兩者存在著本質與現象的區別,不能將其兩者劃等號。
根據以上對唯氣論與唯物論的基本分析,將前者劃歸后者,顯然是將宇宙的本質歸入了現象,出現了本末倒置。不言而喻,這一本末倒置,對我們的中華思維、理論和文化的傷害是巨大的。
3、將中華的四維思維硬性歸入了西方的三維思維。很顯然,對“樸素唯物主義”的釋義并沒有將我們中華理論的四維思維反映出來,而是運用西方的三維思維在對其予以解讀,并將其生拉硬扯歸入了西方思維的軌道。
4、徹底抹殺了中國特色。中華思維屬于本根論基礎上的縱橫運動思維,而西方則屬于抽象的三維橫向思維,將中華理論與西方理論相混淆,顯然抹殺了中華理論的特色。
5、只忠實于西方思維和文化。對中國古代文明這樣的理解與闡釋,顯然只突出了其忠實于西方思維和文化,并沒有忠實于自然,也沒有忠實于中華古代文明,反而是丟棄了我們自己的文明。
而由于教科書和工具書的誤導,在我國涌現出一大幫歪嘴和尚跟著念歪經就不稀奇了,不管是在出版物還是在網絡中,這種現象非常普遍。
將我國古代的“氣一元論”解釋為“樸素唯物主義”,這屬于我們在思維、理論和文化上自我矮化的一大例證。明明我國古代早已經將宇宙的本質闡釋為“氣(能量)”,為什么又要削足適履將其理解并解釋為“物質”?為什么將本來清楚的宇宙本質“氣(能量)”又搗糨糊歸并于其物質現象?難道這不屬于現代版的“指鹿為馬”?難道這不屬于拿西方逆序的抽象思維在我們中華大地上為其開疆拓土并進行殖民教育?
這種現象,其實在我國學術界大量存在,究其原因,其一方面屬于歷史與科學發展的時代所限,另一方面,與對西方思維、理論與文化盲目崇拜的心理也不無關系。由此也說明,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還任重而道遠,需要眾多覺醒者繼續共同努力,加速彌補這一短板,力促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盡快趕上我國物質文明建設高速發展的步伐。
通過對中華“本根論”與西方“本體論”(“唯氣論”與“唯物論”)的刨根究底辨析,更進一步看清了中西方思維、理論和文化的區別與聯系,希望其能夠在中西方理論與文化的相融相通研究中,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助益。
既然中華傳統的自然科學理論屬于“本根論”,那么,社會科學的“本根論”又是什么?這就屬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課題了(前文曾有多處對此進行過嘗試,在此不予贅述)。
伴隨著對中華本根論的深入挖掘,及其與西方本體論的比較分析,應該會讓我們增強中華民族的自豪感,也會進一步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