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論當前孝道宣傳的片面性及孝道的最終消亡

張之權 · 2018-04-26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論當前孝道宣傳的片面性及孝道的最終消亡

  (張之權)

  由于近幾十年中國社會道德水平下滑嚴重,人們乃紛紛探索求解之道。有人獻上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和并不普世的普世價值,有人回頭重新祭起了儒家這一法寶。中國本來就是儒家學說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雖說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者在革命過程中對儒家學說的糟粕進行過有力的批判,無奈這種過程被私有經濟的出現給沖斷了,儒家學說遂以百倍的瘋狂呼嘯而至。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封建余孽,是儒癖,只要是孔夫子的,放的屁也是香的,本文所論對這一部分人不會有多大作用。另有一部分人是社會先進分子,他們懷著對社會道德下滑的憂慮,尋找各種解決辦法。社會道德下滑是全方位的,有社會各方面的,有家庭的,家庭這一塊比較突出的是許多老人得不到贍養,有子女的子女不供養,或供養不善,社會也管不了,這就使我們當前社會呈現一種嚴重的社會病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有責任心的人們,也從儒家學說寶庫里搬來了孝道這個武器。因為我們的祖宗先賢早就講過,“百善孝為先”嘛,所以宣傳孝道是萬無一失的。

  孝的對立面是慈,所謂上慈下孝就是。中國人的父母和長輩對兒孫的慈愛是從古就有的,反過來,兒孫對父母和長輩的孝順也不弱,這是因為有封建制度在那兒罩著,誰也不敢做忤逆之子。當前社會的實際是慈愛現象有增無已,而孝順現象大為削弱,許多壞典型不斷引起社會的公憤。所以,我們許多進步人士為挽救孝道做了很大工作。基本的意思是宣揚父母的含辛茹苦,子女應該感恩圖報。

  我從網上看到多個視頻,有的拿著話筒極富感情地奮力呼喊,歷數不孝行為,給那些不孝子孫以很大的震撼。更有的在偌大的操場上,組織無數學生給父母下跪感恩,有的給父母洗腳,從細微處啟發子女的孝心。我想他們的動機肯定是好的,效果也是會有的,我對此基本上持贊賞態度。

  但是,我們應該負責任地指出,這些孝道宣傳,有很大的片面性,未能全面反映社會的實際與需要,從這些宣傳中人們看不到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看不到孝道發展的前景,陽光不足,給人一種陰陰沉沉的壓抑感。因此,我認為對孝道的認識與宣傳有進一步提高的必要。

  一,對儒家孝道學說的認識與宣傳的片面性。

  必須首先指出,中國古代的孝道有兩種,不可混為一談。一種是勞動人民方面的,孝道的出現是社會的需要。古代農耕社會,生產力低下,勞動者到了老年,生活上不能自食其力,要以兒孫為依靠,因而社會上宣揚“反哺”思想,提倡孝養父母和老人,解決后顧之憂。這是很正常的,是普通群眾生活上的需要,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一種結果,應該肯定,我們對此不持批判態度。

  孝的傳統在孔子以前可能存在了很長時間,并非孔子提出后才有的。孝的內容,在《論語》中有孔子的總結,集中在《為政第二》里。從孔子的論述中我們看得出,孝,有孝養、孝敬和孝道之分,它們之間是有輕重的:

  他對子游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女對父母不敬,光有物質供養,跟養著狗和馬沒有區別。)

  他對子夏說:“(對父母)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在父母面前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是很難的。不能和顏悅色,光是有事就幫著做做,有酒有食就讓他們先吃先喝,這就是你們認為的孝嗎?)

  他對樊遲解釋說:對父母的孝要做到“無違”,就是“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這幾段論述,我們可以細化為以下三個方面:

  1、孝養。這是指物質上對父母的供養,表現在“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以及“父母唯其疾之憂”,就是說要關心父母的物質生活和父母的健康狀況,這就是孝養,這是盡孝最基本的條件。但是光有這個,就不是儒家學說了。

  2、孝敬。孝敬比孝養更高一層,做起來也更難點。他說,對父母不敬,只管吃喝,跟養著狗和馬沒有區別。對父母最難做到的是和顏悅色,有了孝敬之心,才能做到這一點。

  對父母的孝養和孝敬思想,我們現在也應該繼承,沒有什么可批判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當今社會和2500多年前的孔子時期是一模一樣的,平時很多子女對父母態度粗暴,哪里有什么和顏悅色?孝養更談不上。2500多年過去了,在這方面我們返古十分厲害,有些人就像是歷史的活化石。

  3、孝道。子女對父母的孝,孔子更概括地說是“無違”。無違,就是不違反禮制要求:“生,事之以禮”(父母在世,依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父母死了,依規定的禮節安葬,以后祭祀時也要依規定的禮節進行)。孝而不違背禮制,就是孝道了。【說明:本文所說的“孝道”,是專從禮法制度的角度講的,是與孝養、孝敬等相區別的,可視為狹義孝道。社會上一般不作區別,將孝養、孝敬等籠統地都稱為孝道,可視為廣義的孝道。我們在社會生活中仍可堅持廣義的用法。】

  我們為什么要旗幟鮮明的批判儒家的孝道呢?

  人們一定要知道,孔子是以禮治國論者。俗話說,三句話不離本行,他老先生是三句話不離禮。孝道在孔子學說中屬于三綱之列,是儒家禮治學說的核心內容之一。《論語》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見,孝,是為鞏固封建禮制服務的,是和廣大勞動者單純出于生活上的依靠這種出發點不一樣的,

  我們對于上面說到的孝養和孝敬不持批判態度,而對于他將孝納入禮制范圍,作為鞏固封建秩序的一部分,就應該批判了。

  孝道的內容,大大多于孝養和孝敬的內容。在《禮記》中,記載的“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條文十分繁瑣,我們這里就不列舉了。

  以上是《論語·為政第二》記載的孔子論孝的最著名的一段話,現在社會上宣傳的孝道,當然談不上“無違”問題,但基本上是以上述前兩條為依據的,大家在這方面做了不少文章。

  但是,對孝道的宣傳如果僅停留在這個水平,還沒有揭示出儒家孝道的全部內容,其片面性勢必難免。由于宣傳的片面,就容易引導群眾鉆進死胡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把片面當成了儒家孝道的全部。就在不久前山東有一個叫禚(zhuó)寶偉的人,惡毒攻擊我國功勛科學家、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同志,以他隱姓埋名30年,咒罵他是不孝父母的畜牲。這里不能判定他是反動立場作祟,但是卻可以肯定他與受到孝道的片面宣傳有關。禚寶偉之流不知,儒家的孝道里還有另外一個內容,就是一個人不光要孝養父母,還要建功立業,用孔子的話說是要“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從這個角度說,黃旭華同志是他父母的好兒子,他彰顯了父母,是忠孝兩全的孝,是最高級的孝,是大孝。子女要建功立業,為父母增光,在這一點上我們和儒家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我們共產黨人對儒家有一定的繼承,這就是一個民族在文化上的傳承,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歷史唯物主義者。但是,我們只繼承了這一形式,兩者之間的內容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我們反對儒家光宗耀祖的思想,那是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我們提倡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獻身不計個人得失的崇高品質。這是一定不能混同的。這是繼承和批判的統一。

  儒家孝道中還有一個內容社會上普遍沒有注意。儒家學說也是在發展中完善的。有人根據社會上的問題提出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說法,這“無后為大”我們就不解釋了,那另外兩條是什么呢?其中一條是說“家貧親老,不為祿仕”,(祿仕,就是做官拿俸祿)這和孝養是一致的。另一條是說“阿意曲從,陷親不義”。這可是很有社會意義的一條意見。意思是說,對父母不正確的意見,不要違心地奉承,應該規勸,否則就會陷他們于不義。在儒家看來這也是孝,除了孝養、孝敬、孝順之外,還有一個孝義。我們的宣傳就沒有接觸到這一點,而社會上這種現象是大量存在的。那些貪官的子女,那些違法犯罪分子的子女,知道父母的錯誤與罪行是孝而順之呢,還是規勸甚至叛逆呢?在國家大力反貪、反腐的當口,我們關著門搞孝道宣傳,放著這么大的問題不配合,片面得很離譜了。

  二、對社會認識的片面性。

  人類社會自從出現階級以后,社會的一切都是兩重的,分裂為二的(恩格斯語),我們觀察事物千萬不能看成一個板塊。比如父母、慈孝都不是同一的,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窮人的父母和富人的父母不同,他們的慈孝內容也各異。現在學者們提倡的孝,著重點都在宣揚父母如何在困難條件下,以他們的慈愛之心,竭盡全力供養子女,歷盡艱辛而無怨無悔。子女應盡的孝就是一方面從物質上贍養父母,一方面從精神上慰藉父母。我們所看到的許多文章、圖像和視頻,千篇一律,都是如此。我看到一組照片,共45張,大都是宣揚父母含辛茹苦的。比如一位父親赤著上身肩上扛著一個沉甸甸的大麻袋,左手艱難地揪住麻袋一角不使其滑落,這只手抓住的是生活;右手牽著兩三歲的小兒子走下臺階不使其摔倒,這只手抓住的是希望。還有一位青年母親,背后背著一個有她身體兩倍大的一個大包,壓得她舉步維艱,左手拎一個沉重的袋子,右手還得抱著嗷嗷待哺的嬰兒。他們這是為什么?就是為了生存,為了撫養這些幼小的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給了這些孩子以最大的慈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學者們就是通過這些形象號召子女們盡孝的。

  社會還有另外一種相反的現實。那些父母不需要這樣奔波,孩子有保姆伺候,上學有汽車接送,一般學校還瞧不起,要上貴族學校。窮人的孩子如果有幸上了大學,學費開銷會將家里拖得更加窮困,而富人家的孩子上大學動不了他家的九牛一毛。這些孩子應盡的孝,不是要贍養父母——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的任務,是繼承好父母的家業和財產,不做敗家子,這就是最好的孝。

  對于這些人,我們那些搞宣傳的學者們,怎樣號召他們“反哺”報恩呢?

  還有,由于腐敗扎根很深,我們的官員完全清廉的比例較少(不算最近三年),已經暴露并受到懲處的叫貪官,他們的子女應該怎樣“孝順”?有些沒有受到懲處實際是貪官的人,比例不會太小,他們的子女在孝道面前應該怎么辦?所以說,我們這些學者們設計的孝道宣傳是遠遠不夠用的。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情況是,如今子女盡孝的內容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的學者思想僵化,對此視而不見,關著門設計自己的宣傳材料,因而所作宣傳威力大減。

  古代農耕社會,人們活動圈子較小,古人講的孝道與此是相適應的。比如做兒子的對父母要“冬溫夏清”、“昏定晨省”,那時容易做到,現在就做不到了。《禮記》還說,父母在世,兒子不許有私財,現在是絕對不行的。這樣的規定太多太多,叫人頭皮發麻。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現在,如果因為父母在世,兒子不能出遠門,只能呆在他們眼皮底下,那么,兒子在北京、上海、深圳謀得的總裁、總經理也當不成,父母就心安理得了?

  在這一點上,還是孔子想得周全,他在這里同時提出了“游必有方”的合理意見。關于“游必有方”,本人在1997年就發表過一篇論文,指出朱熹將“方”解釋成“地方”是錯誤的,他說,兒子一定要出遠門必須將地方告訴知父母,這個解釋是不確切的。儒家歷來重視“方”,“方”是義理,是規矩,是禮法制度,是原則和標準。子路說他可以使他治下的百姓“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還有人說“教子有方”,《后漢書》說“圣人設教,各以其方”,都是這方面的意思。孔子說兒子一定要出遠門,必須有合乎義理的正當理由,這才是“游必有方”的本義。一個人離開了家鄉,失去監督,不在外面胡作非為,這才符合孝道。比如兒子從東北遠游到海南島,開會、從商、旅游等都是游而有方,如果是進行販毒等非法活動,就是游而無方了。至于強調遠游必須有個地方,等于是廢話,遠游有地方是一切“游”的應有之義,不是到冥界或外太空,哪能沒有地方?另外,在《論語》的語言習慣里,講過“遠方”、“四方”,都不是指一個具體的地方。如強調地方會說成“游必告所之”等符合時代的話,朱熹的解釋是大學者犯低級錯誤。

  如今,按儒家標準宣傳孝道已經太不合時宜了。孝道的內涵和形式都不是靜止不動的,它在歷史洪流的滾動中時時在發生變化。民國時期和清朝不同,解放后又和民國時期不同,現如今又和解放初期不同。拿現實來說,雖然有封建主義復辟,雖然有儒癖們極力想恢復儒家統治,但“三綱”已經不存在了,這是最大的改變。君為臣綱早已進了歷史博物館,父為子綱也發生了變化,絕大多數情況下,已經變成了子為父綱,一切圍著子女轉。夫為妻綱問題,由于提倡自由戀愛,破除了父母對婚姻的包辦,更由于男女平等,婦女經濟獨立,這個綱在很多家庭是倒過來的,變成了妻為夫綱。妻子地位提高了,妻子的父母和丈夫的父母是同等的長輩,丈夫的盡孝就擴展到了岳父母身上。有些人對岳父岳母的敬重,超過了對父母的敬重,這就是孝道發展的現實。

  我們要客觀地對待問題。由于子為父綱、妻為夫綱的出現,在經濟條件不充足的男子身上,勢必要削弱他們對父母孝養的力度,力不從心。

  事情說穿了,我們有時顯得很幼稚。你看,儒家學說的基礎三綱不存在了,可我們一些同志卻天真地還在用為三綱服務的理論武器來解決我們當前的社會問題,這不是很滑稽嗎?

  這種武器是沒有力量的。我們身邊就有這樣鮮活的例子:兒子將母親的錢哄到手,說是買了房給母親一間,可是房子買到后,就把母親趕出來了。如果是解放初期,反映到單位去,肯定有人管。現在是法治,單位不管了,母親舍不得告,法律又不會自動上門,這樣,兒子就是一個清白無辜之人。我們的學者高舉道德之鞭,最該教訓的就是這類人,可是,他們一直安然無恙,叫你鞭長莫及。

  這是形勢決定的,怪不了這些熱心的同志。我個人愚見,當今社會是半社會主義和半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私人占有財富的比例很大,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占有一定優勢,“一切向錢看”成為了許多青年的價值觀。“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現代的、資產階級的家庭是建筑在什么基礎上的呢?是建筑在資本上面,建筑在私人發財上面的。”(馬克思語)在此思想影響下,有些年青人埋怨自己生在窮人家,沒有一個好爸爸,結婚要車要房,不把父母榨得山窮水盡,他不會滿足。這種思想支配,僅憑幾句演講是感化不了的。這個問題的最終圓滿解決,還得靠發展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能夠戰勝資本主義,也能從根本上解決子女盡孝的問題。

  對當今社會子女盡孝的狀況,我認為不必太悲觀,我們很多子女對父母盡孝做得還是不錯的,我們對此要有足夠的肯定。

  我對于當今子女盡孝的表現,作如下排序:

  第一,還是孔子說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但我們對此要重新賦予內涵。如子女不學好,在社會上鬼混,打架斗毆,致殘送命,就失去了孝養父母的本錢;如觸犯了國家法律,進了監獄,判了死刑,同樣失去了孝養父母的本錢。所以孔子將一條放在首位是極有道理的。(當然為國損軀不在此列,那是舍身取義的范圍。)

  在這一條里,我們有些子女,因為各種原因,升學受阻,就業遇挫,工作下崗,婚姻破裂,百事不遂,但仍能遵紀守法,不遷怒于父母,在守法條件下奮斗不息,這些都應看成孝行,予以肯定。

  總之,遵紀守法是孝道之首。

  第二,凡是子女自立自強的,升學理想,就業順利,待遇可觀,經濟自立,婚姻美滿,不讓父母操心且對父母無忤逆大過,這些都應看成大孝。

  但我們有些父母就是不這樣看。我見到有的家長一定要孩子考上大學,第一次失敗了,孩子按照父母的心愿復讀再復讀,終于成功了,畢業后也有理想的工作,父母也獲得了心理上的慰藉。請問:這算不算盡孝?依我看這就是新形勢下孩子盡了孝心。有的父母看不到這一點,不肯定孩子的孝心,偏偏為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只因孩子堅持了自己的意見,做父母的不依不饒,指責孩子不孝,真是不講道理。他們沒有看清時代變化,用封建老八股觀念維持自的威權,要不得!

  第三,創造條件做到家和萬事興,不讓父母擔憂。

  現在父母與子女分居的多,大部分父母有養老金,有自己的住所,但是也還有一部分父母沒有可靠經濟來源,生活困難,需要子女接濟,子女應該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

  社會現實往往令人很無奈,父母生活困難的,往往子女也好不到哪兒去。正是這種現狀,給子女增加了很大的壓力,不能冷靜地面對困難,對父母躲避、譴責、漠視、虐待事件時有發生。我們覺得,越是這種情況,子女越是要注意別增加老人的痛苦。窮困家庭是弱勢群體,其中老年父母更是弱勢中的弱勢。

  現在生活負擔重,兒女有兒女的難處,尤其經濟條件不好的,度日維艱。這樣的家庭,對老人物質供養雖然差一點,但一家人內部團結、氣氛融洽,小夫妻婚姻鞏固,教子有方,上慈下孝,勤儉向上,讓老人沒有煩惱,這就是大孝。窮困家庭的子女應該盡量在這些方面下功夫。“家和萬事興”,“好人有好報”,都不是虛言。家庭齊心協力,加上國家發展提供的機遇,窮困是可以改變的。反之,如果煩躁不安,作奸犯科,家庭暴力,讓老人每日憂心忡忡,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三、孝道的消亡。

  我們所說的“孝”,是社會的產物,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有的產物。據說,人類從出現到現在約250萬年至300萬年。人類處在蒙昧時期是雜交性行為,男性之間分不出父子關系,經濟上沒有私人占有觀念。后來才出現各種婚姻形式,生產力發展了,私人占有也出現了,社會出現了階級。由于需要明確財產繼承權,因此出現了父子關系有明確的必要。只有在一夫一妻制家庭形成和父子關系明確無誤之后,這才發生了孝道的問題。依我的陋見,中國形成孝道大概就是近幾千年的事,形成明確系統也就2500多年。任何事物,有生必有死,孝道也是這樣,它是在社會的發展中產生的,也一定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滅亡。現在離它的滅亡為期不遠,按目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參照世界的發展步伐,大約150年左右它就會滅亡,這是必然的,沒有疑義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福利越來越好,越來越有保障。當我國經濟發展到更高階段,就進入了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別的福利我們放下不談,就說養老這一項。所有老人都進入養老院,由于社會條件好,科技水平高,所有養老院都療養院化,老人在養老院過著高水平、高質量的生活,自然對兒女物質上不存在任何希求,兒女也沒有后顧之憂,沒有任何包袱。全社會都如此,幾代人下來,原有的孝道自然就消亡了。

  據我所知,現在新西蘭和北歐的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老人進養老院已制度化,生活質量很高,人們就沒有中國這樣的孝道觀念。

  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講,所謂孝道滅亡,是說原有的封建的孝道不存在了,它被新的孝道關系代替了。因為家庭存在,子女從小被父母養育,父母對子女的慈愛還存在,那么慈的對立面孝也一定還存在。在父母進入養老院之前,還跟子女有家庭生活,不能說子女能完全離開孝順。再說父母對子女的養育,由于社會提供的保障周全,子女上學、就業、婚姻、醫療等等父母都不必發愁,所以慈愛的內容發生了變化,反過來孝的內容也發生同樣的變化。到了這個時候,孝養的任務沒有了,原有的中國式的孝道確實滅亡了。但孝敬的內容還存在,愛心還存在,這是別人不能替代的。因為沒有經濟壓力,沒有財產繼承的紛擾,這個時期父母和子女的愛更純潔、更高尚、更完美。我們的后人將會在這樣環境中迎接共產主義的到來!

  結束語:宣傳孝道不能犯片面性毛病。宣傳孝道要給人民指出光明前景,不能單方面給子女施壓,窮困家庭不能只依靠子女這一條路來解決贍養老人的問題,孝道的最終圓滿解決,決對離不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卓有成效的奮斗。在公有制條件下的完全社會主義,是我們所有老人幸福養老的希望,是子女們完全解放的光明前景和寄托。

  (2018年4月12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6.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9.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 午夜福利中午字幕在线播放 | 免费观看国产v片在线 | 亚洲日韩五码一区二区 | 午夜自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人与动人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