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士章第五》批判
——移“孝”作忠于人民
士章第五
(原文)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譯文)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母親,愛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親的心情去奉事國君,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親是用愛心,奉事國君是用尊敬之心,兩者兼而有之的是對待父親。因此用孝道來奉事國君就忠誠,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級則順從。能做到忠誠順從地奉事國君和上級,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祿和職位,并能守住自己對祖先的祭祀。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詩經·小雅·小宛》里說∶“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養你的父母。”
(批判)《孝經》中的《士章第五》講得當然是“士之孝也”。何為士?士為上古掌刑獄之官,商、周時期為最基礎的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由此可見,這個階層的貴族最接近人民,所以他們的言行,對社會人倫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根據他們的地位、身份對社會的影響,《孝經》為他們指出了兩個“孝”的對象,一是國君,二是上級。“孝”的目的也是自保,即保其祿位,守其祭祀。“孝”的方法是移“孝”作忠,移“孝”作順。即資于事父以事君,忠順不失,以事其上。至于移“孝”作忠于人民,孔子是沒談的。問題是若如此,便對嗎?
寫到這里,筆者不由地想起了毛澤東的光輝名著《為人民服務》來。“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這個隊伍是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來約束自己行為的。下面我們不訪溫習一下它的內容:
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要注意。
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第二不拿群眾一針線,群眾對我擁護又喜歡。
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努力減輕人民的負擔。
三大紀律我們要做到,八項注意切莫忘記了。
第一說話態度要和好,尊重群眾不要耍驕傲。
第二買賣價錢要公平,公買公賣不許逞霸道。
第三借人東西用過了,當面歸還切莫遺失掉。
第四若把東西損壞了,照價賠償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許打人和罵人,軍閥作風堅決克服掉。
第六愛護群眾的莊稼,行軍作戰處處注意到。
第七不許調戲婦女們,流氓習氣堅決要除掉。
第八不許虐待俘虜兵,不許打罵不許搜腰包。
遵守紀律人人要自覺,互相監督切莫違反了。
革命紀律條條要記清,人民戰士處處愛人民。
保衛祖國永遠向前進,全國人民擁護又歡迎。
是誰唱著它從勝利走向了勝利?老上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不是以他們的行動為我們做了很好的回答嗎?
整部《孝經》之弊,在于人民在孝體系中的缺位,《士章第五》的弊病也在于此。歷史上由于其沒有“移孝作忠于人民”的思想,不僅使士們的孝大為減色,也使他們對民眾的正面影響大大折扣。正因為如此,不管士們在孝的方面做得如何,也只能做個封建社會的衛道士,在救王朝方面,最終卻無能為力。今天之人讀《孝經》時,要對它的這種不足有充分的認識,萬萬不能將其視為最好經典,最完美思想,須知,“移孝作忠于人民”才是孝道的最高境界。
人民本來應該處在被“孝”的頂尖的,這是“天”理。筆者曾在前面對此從稅收的角度作過論述。由于公民要辦自己的公益事業,才會有國家這樣的社會組織,有了國家這樣的社會組織,公民才通過稅收這種形式,向由國家負擔的公益事業進行投資。作為“士”這個階層的人們,當然不能眼里僅有“天子”“諸侯”“卿大夫”,而應該把人民真切地看在眼里,重重地放在心上,移孝作忠于人民,用愛父母的心,去愛人民。而不是相反。那種成天想著讓民“孝”已,而不想著自己如何“孝”民的人,是沒有好結果的。現如今,被揪出的來的大大小小的貪官就是很好的證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