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姓毛,排行在澤,自無話說。關鍵是這個“東”字,究竟是父母或前輩所取,還是個人所為?至今尚無定論。
通常的解釋是,毛澤東是老大,根據東南西北一說,自然是取“東”字了。
問題是毛澤東并非父母的大兒,一般的人都知道,毛母在毛澤東之前曾有過兩個兒子,因病夭折了。所以才有毛母文氏要毛澤東拜韶峰上一巨石為母,謂之“石三伢子”,以賤名求長生多福。
再者老大就取名東,老二為什么沒有取名南呢?還有老三!
所以通常的解釋并不能說明問題。我們現在說東,如日出東方、東方紅、東風吹戰鼓擂,這很大程度是二戰、冷戰之后的言詞,還有就是新崇拜思潮。實際上在古典社會里,東方、太陽是沒有這么多概念的。常見的也就是做東、東道主(出錢的主)。不然,古典傳說就不會讓后弈去射太陽;當然也不會稱東瀛為日本(太陽升起的地方);稱高麗為朝鮮了(最早亮的地方)。
東、東方,這個概念是源自于西方正宗論,依此以東的地區、被稱冠之為中東、近東、遠東。如果“東”有些許褒義的話,“西方正宗論”是斷不會這般送人的。比如“東亞病夫”,“東”字在這可有褒義?可有老大的意思?
據說毛澤東的字:潤之、就源于一位先賢——胡林翼。湘軍名將胡林翼,字潤芝。以此我便想起了另一位清中興名將:羅澤南。在舊式的語境中,通常多關注南北。如:坐北朝南、南向稱王、面北而告、南通北達等。因而名字中南北二字時常出現。如振南、振北的,東字則不多見,
毛澤東肯定是很喜歡這個“東”字的,以東為名,就是立志、勵志,澤東,依據的是古漢語中的使動用法、意思就是使東方澤。是“澤被后世”的升級版。毛澤東有沒有立世界之志是很難說的,至少在他的少年是很難說的。但他立有東方之志,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中華之光一直普照著東方。如:日本、朝鮮等。
從毛澤東的兩個弟弟的名字、也足見其脈絡。
老大叫澤東,老二則讓一個臺階,澤民。老三的名字剛是從地域的概念上再讓一步;澤潭。潭,湘潭也。去掉三點水的覃,也讀tan的音。看!一脈相承。老大搞政治;老二管財經;老三從軍事。多么合!
老二的字,也是從老大的潤之而來,叫潤蓮。湘潭為蓮城,湘蓮之鄉。老三的字為潤菊,無疑也從老大而來。因為這顯然不是一個從事糶米營生的鄉下老漢——毛貽昌所能策劃的。
受“澤被后世”的影響,取名想澤什么的很多,特別是澤民,除了毛澤民之外,還有沈澤民(作家茅盾的兄弟),江澤民就有兩個。(另一位是共產黨早期人士)還有李澤楷,還有江三代的幾個弟妹。從立志這個意義上說都不如“澤東“來得氣勢磅薄。不是不知”寫“東字,是不具備這個胸懷。臺灣女作家三毛的西班牙男友叫澤西,從漢語的角度來說,起這個名十分的有趣!
“人自宋后少名檜”毛澤東之后,試問還有何人能“澤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