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墨子像
魯山縣政府在堯山村立的石碑 師紅軍供圖
記者 馬國福
人物簡介
墨子,約在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名翟(dí)。墨子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立墨家學說,并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子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公輸班 (俗稱 魯班)相比。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墨子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nóng)之難”,是一個同情“農(nóng)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一個學派,并列“顯學”。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廣收弟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余力地反對兼并戰(zhàn)爭。
為了一探究竟,2月24日一大早,記者在魯山縣委宣傳部、文聯(lián)等有關(guān)人員的帶領(lǐng)下,驅(qū)車前往墨子故里魯山縣堯山村進行了實地采訪……
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
“公元前5世紀初,墨子出生在一個以木工為謀生手段的手工業(yè)者家庭。當時的社會是一個"處工就官府"的社會,即工匠處于官府的嚴格控制之下,隸屬和服務于官府,社會地位十分低下。”一路上,我們顛簸在崇山峻嶺間,魯山縣文聯(lián)主席袁占才談起墨子,可謂是滔滔不絕,“當時的工匠是世襲的,因此,墨子從小就承襲了木工制作技術(shù)。由于他的聰明巧思,他成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師和杰出的機械制造家,為他后來的社會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他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相比。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和“賤人”。墨子曾經(jīng)從師于儒者,學習孔子之術(shù),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來逐漸對儒家禮儀制度的繁縟和厚葬重孝的危害感到不滿、厭煩,最終舍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很耐人尋味。
墨子是個以天下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中的大好人。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廣收弟子,積極宣揚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余力地反對兼并戰(zhàn)爭。
他的“非命”、“兼愛”之論,和儒家“天命”、“愛有等差”相對立。認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相傳收藏圖書甚多,有圖書達三車?!赌印贩Q“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韓非子)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并列“顯學”。墨家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最高的領(lǐng)袖被稱為“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lǐng)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后轉(zhuǎn)腳跟后退。
從賤人到圣人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愛為核心,以節(jié)用、尚賢為基本點。”同行的魯山縣文化局考古管理員鄭建丕說。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有數(shù)百人,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wèi),南到楚、越。他還曾和公輸班論戰(zhàn),成功地制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zhàn)爭。
墨子還在名辯說方面有所成就,成為戰(zhàn)國時期名辯思潮的淵源之一。墨子的事跡,在《荀子》、《韓非子》、《莊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中有所體現(xiàn),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編寫的《墨子》一書中。
墨子天資聰慧,據(jù)說他用“三寸之木”削成的車軸,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體;見天上鷹飛鳥翔,制成了木鳶,能在天上飛三天;還比當時的巧手公輸班更早發(fā)明了云梯等等;看到滿山的野果殼在雨水浸泡之后流出色液,就發(fā)明了坑布之法,引導山民坑染布料。墨子還把自己對坑布技術(shù)的感悟上升到哲學的思維高度,這就是后來他寫的名篇《所染》。由此可見,這位墨子還是一位發(fā)明家、科學家。
他還擅長守城技術(shù),其弟子將他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成《城守》二十一篇。在軍事上知道以兵制兵、以戰(zhàn)制戰(zhàn)、以術(shù)制術(shù)、以器制器。為此,他寫了《非攻》、《備城門》等一系列軍事名篇。
墨子在學習中,常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對照,寫出了《非儒》、《非樂》、《節(jié)葬》、《節(jié)用》等名篇。許多知名之士都投奔到墨子門下,墨家學派開始形成。墨子對其門徒不但授以思想理論,更重視在實踐中學習,關(guān)鍵時刻還能挺身而出,出兵打仗。“止楚攻宋”的故事,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墨子的著作中,還有一部分學說涉及自然科學,如力學、光學、聲學等。小孔成像原理還是墨子最早發(fā)現(xiàn)的。他的微分學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學界稱為東方的德謨克利特。
由于墨子主張從勞動者中選拔人才,受到普通民眾的歡迎,因而墨子被稱為平民圣人。
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chǎn)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后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fā)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后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為先秦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
“墨子不但原創(chuàng)了"兼愛"和"非攻"為核心的治世思想,而且在數(shù)學、物理學、機械制造、哲學等方面都給后人留下了光輝燦爛的文明。墨子的科學造詣之深,成就之大,在中國古代杰出科學家的行列中堪稱佼佼者。”一同前往的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墨子學會研究員、被譽為“中國墨子里籍研究第一人”、今年已經(jīng)78歲高齡的郭成智先生說,“遺憾的是,墨子在科技領(lǐng)域中的理性靈光,隨著后來墨家的衰微,幾近熄滅。后世的科學家大多注重實用,忽視理性的探索,此實為中國科技史上的莫大損失。”
墨家以“兼愛”為核心的法律思想
墨家提出了以“天志”為表現(xiàn)形式,以“兼愛”為中心內(nèi)容的理想法觀念。他們賦予“天”以賞善罰惡的意志,認為這種至高無上的“天志”規(guī)范制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最好的法令只能是“天志”的體現(xiàn)。由于“天志”的集中要求表現(xiàn)為“愛人利”,所以必須將“兼相愛、交相利”及其具體原則作為衡量一切是非、曲直、善惡、功過的客觀標準。具體內(nèi)容包括:
墨翟的“法”或“法度”,泛指一切標準、規(guī)范或者制度,是一個含義十分廣泛的概念。墨翟論法,提出“天志”。“法”與“天志”是源與流的關(guān)系,體與用的關(guān)系。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強調(diào)法律的公正和平等。
墨翟要用“天志”作為測定是非善惡的客觀依據(jù),作為衡量人們言行的最高標準。
“天志”不僅是墨家建構(gòu)自己思想體系的基礎(chǔ),而且是法律思想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天志”具有“賞善罰惡”的功能。因為“天志”愛人,“天”是為了庶民百姓的利益而造就世界萬物的。“天”具有主宰人間賞罰的最高權(quán)威,君主也必須按照“天志”辦事。“天”兼有萬物,一視同仁,“天志”的公正無私是普遍和永恒的。“天”是人類的良知和正確認識的總根源。
在現(xiàn)實的禮法之上有一個有意志、有權(quán)威的“天”。一切國家制度都應依“天志”而成;任何人都要接受天的監(jiān)督,服從其制裁;“天志”是衡量天下萬物乃至人們言行的唯一標準。
“兼愛”是“天志”法律觀的核心。“兼愛”不僅是“天志”的核心,也是墨家其他主張的基礎(chǔ)。把“兼愛”運用到選任官吏上是“尚賢”,運用到政體和行政上是“尚同”,運用到國家之間是“非攻”,運用到人民生活方面是“節(jié)用”和“非樂”。
“墨家的"兼愛"主張,集中反映了小生產(chǎn)者保有私有財產(chǎn)和互助互利的要求,具有反對宗法世襲特權(quán)和等級剝削壓迫的積極意義。”河南省墨子研究會副會長李玉凱說。
墨家的立法和司法主張
墨子提出了“一同天下之義”的法律起源論。天下大亂的重要原因是“天下異義”,提出了“一同天下之義”的法律起源論,就是用“兼相愛,交相利”來統(tǒng)一人們的思想,建立安定的社會秩序。
墨子強調(diào)法律必須以“為萬民興利除害”為目的。他主張使“天下皆得其利”,以“利人”為原則立法。
“墨家的法律應維護勞動者的基本權(quán)利的主張。”平頂山市政協(xié)副主席、該市歷史學會會長、教授潘民中說,“墨子力圖使平民在政治上享有與貴族平等的權(quán)利,因而公開宣告:當官的絕不可能永遠富貴,老百姓也決不會永遠安于貧賤。”
“墨子提出了君主集權(quán)的法制統(tǒng)一觀點 :百姓必須服從天子、三公、諸侯、政長,其思想和行為統(tǒng)一于天子之"義";執(zhí)法要謹慎,刑罰要適中。”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考古與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河南省墨子學會常務副會長蕭魯陽說,“墨子處理國家關(guān)系的準則是,國家之間應該有對等的"愛",這樣才能消除敵視、掠奪和攻占,國與國的睦鄰友好;國家之間應該承認和尊重彼此的利益;國與國之間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這時,墨學傳承人、堯山村退休教師孫德潤老人接住話茬說:“墨子有《六條章法》,因為墨學的擴大,逐漸發(fā)展成為墨家學派的教會,成為帶宗教色彩的政治團體了。因此,墨子提出:要制定一個鐵的章法,才能鞏固發(fā)展墨學,才能有利于國君和庶民。于是,他召集所有弟子和追隨者,聚會10日,深刻研討,終于制定出六條章法,實際上就是規(guī)章制度、法律法規(guī)。
墨學后繼仍然有人
“墨子有生之年,旅游各諸侯國,是無處不學墨的,從學者3000多人,有名的弟子300多人。其中有“相里氏、鄧陵氏、相夫氏”等。鄧陵氏在江南,相里氏、相夫氏在魯山。對弟子提出十分嚴格的要求,墨家再傳弟子,無法勝舉,所知者桃李滿天下。”孫德潤老人說,“從墨子的學識來說,后人說他為: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廣大平民在實踐中認為墨子是智慧之父、兼愛之母、百工之師、萬民之友”。
從墨子的思想來說:“眼界廣闊、道德高尚”。他具有愛人民、愛學習、愛勞動、愛團結(jié)、愛和平的精神。同時,在他一生中,為了平民的安生自然,提出了很多名言主張如:強不執(zhí)弱、富不侮貪;興天下之利,滅天下之害;官無常貴,民無終賤”。
“墨子一生,最愛勞動人民,他為勞動人民辦了很多好事”。孫老接著舉了很多例子,如:在穿的方面,他研制了“污泥坑布”和“相殼染布”法,還研制了腳上穿的草鞋,樣式也有很多種。在生活方面,他研制了“磨、碾、碓桿舀、蒜臼、風掀”等,都為生活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生產(chǎn)方面,他研制了“連枷、木掀”等工具,有利于服務生產(chǎn),提高生產(chǎn)效率。在科技發(fā)明方面,有很多創(chuàng)造發(fā)明。在國防建設(shè)上,研制了軍事武器:撞車、連駑之車,拋石機、云梯、臨車、桔棒等。在手工工藝方面:掌握了木車、制陶、冶金等技術(shù)。在機械方面:掌握了力學原理,創(chuàng)造轆轤、滑車、車梯等。在光學研究方面:按“小”孔成像簡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原理,成為后代攝影的先聲;在規(guī)矩方圓方面:提出了正確的客觀標準,抽出圓,取直、取平、取垂都有應造的普遍法則。我們在孫老的院里、屋里看到了這方面的宣傳展板。從孫老的具體介紹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墨子真正是平民圣人,處處事事以人為本,熱愛人民,是萬人之父,是智慧之母。
墨子去世后,由弟子學派相李氏在二郎廟老街修建了“墨子祠”,后于明朝中期,被本街有勢人賣給陜西、山西二省商人,拆掉“墨子祠”蓋成陜山廟,當時墨子弟子們不愿意,陜西、山西二省商人就在街路邊起立了一個墨子故里碑,又于1935年擴街,把碑拔掉,而后丟失。
進入二十世紀,墨子學者,經(jīng)多方調(diào)查和論證,確認墨子是二郎廟街人士。在二郎廟村村民代保倉的努力下,組建“墨子協(xié)會”,人員有代保倉(會長)、張官文、張?zhí)扈I、孫德潤。“1997年10月,我從教育上退休后,就開始定期的學習宣傳活動。”孫老說,“幾年來,省內(nèi)外到我家訪問墨子的專家、學者達上千人次,還有德國朋友,有的同志,還給我留言。將來我要在我的兒孫里挑一個作為我的繼承人,世世代代要把墨子精神傳承下去。”
2001年,魯山縣政府在孫德潤門前立了一個“墨子故里遺址碑”。2004年,在堯山街東頭重建了一個“墨子祠”,祠內(nèi)有墨子像,其他設(shè)施逐步充實。同時在2004年8月,代保倉代表二郎廟村墨子協(xié)會,參加了國際墨子研討會。
采訪歸來,我不禁感到自己的渺小,縱觀中國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我們的先祖不僅用他們超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改變著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他們還寄希望于用思想去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歷史時代。今天,當人們重溫“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這些飽含先祖智慧的文字時,那種文字中所表露的思想是我們這個民族那樣熟悉和親近的。它們早已融會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并深深地植根于華夏子民的心中……
相關(guān)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