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引用的是“講談社,1980年”版,現在則為講談社學術文庫。
勁草書房,1972年;講談社學術文庫,1991年。關于這部著作,筆者曾就同樣的意義著文總結過:《談現代論的去向——重新審視〈作為方法的亞洲〉》,《野草》第63號,中國文藝研究會,1999年版。
大澤真幸《戰后的思想空間》,筑摩新書,1998年,第198—199頁。此外還有一本著作是對廣松論說進行的概括,也可作為參考:大澤真幸《虛構時代的末日——奧姆與世界最后的戰爭》,筑摩新書,1996年版。
《何為近代》、竹內《全集》第四卷,第139頁。
這一討論是依據前面介紹的大澤著作,1998年版,第156—165頁。
參照前面介紹的大澤著作,1996年版,第168—180頁。此外,或許有些唐突,但關于加爾文宗的這一心理性機制,或許值得與中國文革時期的紅衛兵之例進行比較。
《自由的條件》,講談社,2008年版。大澤的討論的前提是,試圖保證只要不加害于他人即可展開自由競爭的“消極自由”,同時,在導入此處討論的“消極自由”論時,比起“自由”的條件,更側重于論述對于人來說,何為“自由”?保證它的條件又是什么?
參照前面介紹的大澤著作,2008年版,第424頁。
后邊還會提到,此處的“母性性的”觀點是受了中島隆博的啟發。同時,筆者還想指出的是,與此形成對照的,伊藤的基督教或者新教主義本身就是極其男性性的、或者說是極其父性的。尤其是在日本的基督教史上,確切地說,恰如內村鑒三所為,也具有將其作為武士道思想意識性的置換來接納的側面。
關于伊藤對內村的評價,請參照(C中收錄的文章)。
魯迅《〈吶喊〉自序》,《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38—439頁。
中島隆博《余韻中的中國哲學——語言與政治》,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7年版,第2007—2008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bug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