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如您所說魯迅是一個充滿智慧和情趣的人,您也是一點不掩飾對魯迅杰出文采、深刻思想的敬佩。但是,做魯迅是不是太難了?您看,他創作上才華橫 溢,社會活動上影響力巨大,吃喝玩樂又一點都不落下,魯迅不僅物質上達到個人實現,而且精神上也非常豐富;他的思想不僅惠及個人,更普濟天下。您是怎么看 魯迅的智慧和情趣,以及豐富的生活的?我們當代人還有做魯迅的希望嗎?
孔:人不要追求“做”圣賢。圣賢都不是自己要做的,都是“迫不得已”才做的。武松絕對不想去打虎,形勢所迫,不打就得死,所以說時世造英雄。那些英 雄本來是過得挺舒服的凡人。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不要對圣賢要求太苛刻,要從凡人的基點來看待他們。世界上有一個魯迅就夠了,我們需要的是理解他,不要盲 目學習他。現在有些青年文人,動不動下筆千言,罵人百句,自以為是學習魯迅,其實大錯特錯。魯迅首先是心里充滿陽光的人,充滿大愛的人,然后是學識淵博的 人,再后是才華橫溢的人,所以他才隨手一揮,滿天花雨。不要動不動“代圣人立言”,這是五四前輩所大力批判的。我們就老老實實地做好我自己,可能就是魯迅 所真正希望的了。
六、您在您自己的博客中多次提到教育自己孩子讀《論語》的問題,您是孔子的直系傳人,我想問問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您是怎么看待現在社會上興起的讀經熱的呢?
孔:現在有一些學者和知識分子開始讓孩子讀《論語》,這是一個非常簡明實用的教育措施。我認為對于傳統文化,一方面要繼承宏揚,另一方面也要經過現 代轉型,不能搞教條主義。目前的情況是讀的人還太少,所以我們應該滿腔熱情地鼓勵,先不要講那么深,不要標準定那么高。要允許人家犯錯誤。孩子們長大了, 會用他們自己的眼睛去看傳統文化經典,會超越我們,我們只要辛勤播下希望的種子就可以了。
七、當年您考入天下語文垓心——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后,曾先后在北京兩所著名的重點中學——北京二中和首都師大附中擔任過語文教師。現在每年參加高考的語文閱卷和分析研究工作,又編寫了很多中學語文和大學語文讀物,您怎么看待語文?當初是怎樣教學生的?
孔:語文首先不應該簡單看成一門“學科”,它是覆蓋在所有學科之上的,把一種人文精神滲透到所有學科中去,學語文的同時也能學其他的學科。孔老夫子 給學生講課,一天到晚不就講語文嗎?講完之后這些學生不就什么都能干了嗎?他的學生里邊有當官的、有經商的、有帶兵打仗的,等等。從學生到老師,我們長期 都沒有認識到,不太重視,把它等同于其他學科,這是不對的。語文是我們每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別的東西可以是技能,學了之后打工、干活,語文不是這樣,語 文不是為了考試,它是我們靈魂依靠的東西,或者說,它是一種以無用達到有用的學問。
我當中學語文老師時講兩套東西、兩條腿走路,一條腿你要教給學生高考的東西,一條腿還要教給學生“真”的東西。高一的時候隨便,高一跟高考根本不掛 鉤,完全解放學生,打破所有的教條,到了高二,把學生的潛能發揮到最大。高考的東西很簡單,騎著沒有鞍子的馬就能跑得很好,放上鞍子有什么不行,不就多了 幾條規矩嗎?高三講這個規矩,就是怎么對付高考的那一套,如果從高一就講對付高考的那一套會事倍功半。我想一方面我們呼吁高考改革、教材改革,但是作為現 在的高中生和語文老師,等著它改革等不起,所以要兩條腿走路。我說兩條腿走,首先要讓學生有自我的自學能力,自我理解能力,并且遇到千奇百怪的題都能夠應 付。
八、您認為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去講語文課?
孔:我覺得語文課應該是以導讀為主,老師應該是個導游。如果把課文看成一個園林、一個旅游點,老師應是一個導游,老師已經先進去看過了,已經熟悉一 些情況了,然后你領著去,一路介紹,但是不要過分強調定性的東西,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這方面我們還要學習孔夫子,談語文必須從孔子談起,孔子給 學生回答問題不是講大道理,同一個問題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回答。比如學生問“孝”和“仁”,孔子每次回答是不一樣的,就是說沒有標準答案,但最后目的就 一個,都是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