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就此認定崖山之前是中國,至少有抬舉那個貌似強大,實質不堪一擊、屢受欺凌,習慣于將漢人子女財帑奉獻外人以求和平的朝廷,那個朝廷之前,曹操是英雄,那個朝廷之后,曹操是奸雄;那個朝廷之前,冉閔是漢人英雄,那個朝廷之后,官辦史書,再無冉閔。
曹操典故,家喻戶曉,至于冉閔,估計知曉的人不多。就算是學歷史的,可能對其事跡聞所未聞者也不在少數,蓋因這個英雄在那個混亂的時代,也是中華文明低谷時,做了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其時,漢人地位莫如畜生,石崇父子的行為,估計有些人知曉,那個英雄就誕生于這個混亂的時代,當時,異族統治著華夏土地,至少就北方而言,漢人被屠殺的幾乎殆盡,于是,這個英雄振臂一呼,率領僅存的漢人勇猛的反抗異族的統治,由于自小目睹漢人在異族統治之下,地位不堪畜生,當他成事時,頒發了“殺胡令”,對異族殘酷迫害漢人的行徑做了以血還血的報復,由此也拉開了這個英雄悲劇人生的帷幕,當他舉事失敗,被異族殺害時,鮮卑人懼怕他的英雄氣概,尊謚他為“武德天王”,在北方僅存的漢人跋涉過河,逃往南方,史書記載,能活著的不過十之一二。就是這樣一位驚天動地,對漢人血脈延續有莫大功德的英雄,在他失敗之后,囿于他有涉嫌“破壞民族團結的惡劣行為”,也就是他所頒發的“殺胡令”,令他直到今天,都是官辦史書的回避對象。
讀書沉重,讀史尤其的令人心碎。一個民族不敢正視過去,用些阿Q精神麻醉自我,對于英雄回避,總是會小人居多。漢化一詞,令人氣結,于是乎,民族英雄岳飛堂而皇之的搬下了曾經的神位,要為秦檜翻案,因為他促使“民族團結”岳飛破壞“民族團結”,于是乎,一個小小縣城,要為侵華日軍立碑,聽說還是上頭的意思,自然就此為汪精衛翻案也是不無可能的事情。這樣的民族,如此痛快的忘卻傷疤,做些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這樣一個喪失了尚武、進取之心的民族,拿什么奢談民族復興,中華之崛起呢。
中國歷史上不乏有傲骨的文人,只不過在近現代,這樣個文化歷史觀中,有民族氣節的讀書人,只能游走于社會邊緣,不為主流輿論所容,崖山之后無中國,失去的是民族的尚武精神,失去的是民族的英雄氣概,于此,也不難理解“時無英雄、豎子成名”的內涵了,因為社會不容為國家、民族做出犧牲的英雄,那么魑魅之輩橫行華夏也就不那么的令人費解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