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孟子》里的社會等級分析

沙黑 · 2012-03-02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孟子》里的社會等級分析  

   

一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nóng)。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遲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我們曾引用過《論語》里這段孔子語。從中可見,孔子詞匯中的“小人”,區(qū)別于老圃老農(nóng)這樣的“民,四方之民”。樊遲是孔子的弟子行列中的人,他并不直接是就是農(nóng)或圃,他只是對“農(nóng),圃”發(fā)生了一點興趣。孔子語中,“小人”與“民”是有區(qū)別的。但“小人”一詞,有時也可以包括了“民”或指向“民”,比如,“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小人”是什么樣的人?孟子似解說得多些。孟子說,“王如用予,則豈徒齊民安?天下之民舉安。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予豈若是小丈夫哉?諫于其君而不受,則怒,悻悻然然見于其面……”(《公孫丑章句下》)。這種“小丈夫”,顯然就是“小人”。  

孟子說,“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滕文公章句上》)。這句話里,“小人”則是指“勞力者”,正如孔子,“小人”一詞有時也包括了“農(nóng),圃”之類的“民”。  

孟子與萬章對話,講子思的事情,子思對繆公說,“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因為禮是以皮冠招虞人,以旌招大夫,以旃招庶人,以旂招士,齊景公以旌招虞人,是“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子思說,“義,路也;禮,門也。唯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詩》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萬章章句下》)孟子對于子思這番話,是完全推崇的。那么,“小人”一詞,也是指等級較低或最低的人們。  

“公都子問曰,‘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何也?’孟子曰,‘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弗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告子章句上》)由此可見,人之“大,小”,也是由他的見識決定的,見識大的為大人,見識小的為小人,不具貶義,只是以認識能力、思想能力的大小來區(qū)分。  

由此去理解孔子背后稱樊遲為“小人哉”,從見識上說,樊遲不懂得“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的道理,是這點兒見識都沒有,所以是“小人”。另外,既然這樣沒見識,以后也就只能處在低級的“小丈夫”的地位上,“君子所履,小人所視”,去仰慕君子與為君子所使吧;再等而下之,就是為稼為圃,做個“治于人”的“勞力者”,為君子們供應(yīng)物質(zhì)需求。所以,“小人”與“勞力者”的“農(nóng),圃”之類,確實也就沒有絕對的界限,像樊遲這樣有成為“小人”可能的人,誰知道他將來不會墮落為“農(nóng),圃”之類的人呢?就是說,盡管他有君子的身份,卻窮得不得不去出賣勞力。  

同樣是君子身份,“養(yǎng)其小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養(yǎng)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之人也。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yǎng)小以失大也”(《告子章句上》),這就涉及自身的立志與修養(yǎng)。所以,孟子說,“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這些終成“大人”的人,都來自低賤之處,所以孟子強調(diào)君子要經(jīng)得起鍛煉和考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告子章句下》)云云。可見,低層的君子,如果有機遇并得到諸侯賞識,則可能建立功勛或上升到較高層次。最要不得的是像樊遲這樣竟然背離上升的路徑而眼睛往低下的地方看,若真的走下去,也就真的成為“小人”、“賤”人了,君子中的這類人,是很可惜的,并且應(yīng)當加以鄙視。  

另外,君子的修養(yǎng)有兩個值得一提的榜樣,一個是伯夷,一個是柳下惠,“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qū)挘》蚨亍!保ā度f章章句下》)可見,在“民”或“庶民”或“士,大夫”這些等等的君子中,也是各種品行德行都有,以至有可稱為“頑夫,懦夫,鄙夫,薄夫”的人,當然都該稱為“小人”的了。孟子注意到這一點,鼓勵他們要向伯夷、柳下惠這些“大人”學習,伯夷是“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柳下惠是“不羞污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與鄉(xiāng)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萬章章句下》)總之,這兩個人是最標準的有品德、講仁義的人。對比之下,樊遲所想去學一學的“稼,圃”之類,是太不值得一提了,“小人也”。  

   

二  

   

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梁惠王章句上)  

民之為道也,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是故圣賢必恭儉、禮下,取于民有制。(《滕文公章句上》)  

文王視民如傷,望道而未之見。(《離婁章句下》)  

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cè)缫病!袢者w善而不知者……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盡心章句上》)  

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盡心章句下》)  

   

從孟子以上語中,看不出“民”所指的等級。然而,“民”是應(yīng)有“恒產(chǎn)”的人們,國之財政的依靠者,但必須“取于民有制”,不可以亂來;國君如不與“民”同樂,而只顧自己獨樂,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歸根到底,治理國家并不是依靠“政刑”使“民”畏懼,而是要依靠“禮教”得獲“民心”。  

為了弄清孟子語中的這個“民”字的確切所指,必須參考其語中涉及到的其他的人們或其他的說法。  

比如:  

   

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離婁章句下》)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梁惠王章句上》)  

曾子曰,……三年之喪……自天子達于庶人,三代共之。(《滕文公章句上》)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離婁章句上》)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離婁章句下》)  

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庶人不傳質(zhì)為臣,不敢見于諸侯,禮也。(《萬章章句下》)  

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萬章章句下》)  

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此字當理解為培植所獲),上農(nóng)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萬章章句下》)  

   

從以上所引可知,庶人,僅次于下士,也就是最低一級的君子,亦可有“為臣”的機會和權(quán)利,如果為臣了,就不用耕。這個耕,不必是親自耕田,而是擁有田畝之意,標準是一夫百畝,這百畝之田的種植,一個上等農(nóng)夫勞作的結(jié)果可以供養(yǎng)九個人,而下等農(nóng)夫勞作的結(jié)果只能供養(yǎng)五個人,這就決定了同樣是庶人,其被“傳質(zhì)為臣”之后享祿的多寡并不一樣,也就是以他田里的農(nóng)夫的等級(即以他田里的收獲的等級)來定量他的享祿。所以,庶人一定都愿意盡可能擁有好的農(nóng)夫、田地有好的收獲。  

孔子在魯國做過“大司寇行攝相事”,當有大夫以至卿的身份,他可以享祿多少?《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到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問他,“居魯?shù)玫搸缀危俊彼f,“奉粟六萬。”就是舉田地里的收獲來回答的。于是衛(wèi)靈公就按同等待遇給孔子,大約相當于后來漢朝的“二千石”這個級別的受祿。  

孟子語中的民,是有產(chǎn)的,“民之為道也,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民的恒產(chǎn),就是一夫百畝的田地。既然有一夫百畝之說,這田大體就是國家配給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王土就要分配給各級的君子(擁有土地的使用權(quán))。所以,民,不是勞力者的農(nóng)夫之類,而是最低一級的君子,就是庶人,庶人與民可以連起來稱呼,比如,“庶民去之,君子存之”。這句話里,庶民與君子是對舉的,道理在于,庶民既是最低一級的君子,比起他們上面各級有著“士”以上稱呼的“大人”們,也就不能稱君子,而要稱庶民。  

   

“庶民”作為最低一級的“臣”,分為“市井之臣,草莽之臣”兩種,他們都具有侯補的身份,隨時可以“傳”他們?nèi)ヒ娭T侯。“市井之臣”與“草莽之臣”的區(qū)別是“在國”與“在野”,或在都邑或在鄉(xiāng)野。所以,“國人”,就是指一般的在都邑中的庶人、民,他們是城市里的最低一級的君子,最低的也就是人數(shù)最多的,他們的政治態(tài)度對于國君和國家的安全是很重要的。  

“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這一句說明大夫的下一級別是士,士的下一個級別是民,既然下一個級別的人可以被無罪而殺死,則上一個級別的人就要有憂懼,就有理由離你而去。這是勸告諸侯國君愛其臣民、庶民、國人。總之,孟子語中的“民”,是最低一級的君子,是能得到一夫百畝的“恒產(chǎn)”的人們,他們擁有和使用著“農(nóng)夫”,也就是農(nóng)奴。  

可見,“民”這個詞,在孟子這里,與在孔子那里的含義有所不同。在孔子那里大體指直接在田地里勞作的勞力者,至于他們是有田產(chǎn)還是沒田產(chǎn),則或可有或可無;如有,是自耕農(nóng),如無,是在別人土地上勞作的人們。《史記·孔子世家》中“耦而耕”的長沮、桀溺二人,批評孔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而“植杖蕓田”的“丈人”,大約就是自耕農(nóng)。孟子語中“農(nóng)夫”一詞,大約可以泛指這兩種農(nóng)夫。  

   

   

三  

孟子所言褐夫、匹夫匹婦、氓、野人、農(nóng)夫,大體就是指勞力者,他們多數(shù)是在田野上勞作,也有別的工種,比如,廩人、庖人、女、梓、匠、輪、輿。  

關(guān)于“民”或“庶人”一般的田地情況,在當時兼并的天下,實際上一定是啥情況都有,多的可能擁有較多,少的可能無立錐之地,正因為有很多連基本的田產(chǎn)也失去的君子們,孟子才為天下設(shè)計出一種理想圖景,來重新分配土地:  

“五畝之宅,樹墻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饑矣。”(《盡心章句上》)  

但我們應(yīng)注意,種桑養(yǎng)蠶耕田勞作之人,并不是有五畝之宅、百畝之田的主人(即最基本的“庶民”),而是到他家這里來勞作并依附于他的“匹夫匹婦”。  

   

夫仁政,必自經(jīng)界始。經(jīng)界不正,井地不鈞,谷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jīng)界。經(jīng)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將為君子焉,將為野人焉?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yǎng)君子。……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滕文公章句上》)  

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萬章章句上》)  

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異于深山之野人者希。(《盡心章句上》)  

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天下之商皆悅而愿藏于其市矣……天下之旅皆悅而愿出于其路矣……天下之農(nóng)皆悅而愿耕于其野矣……天下之民皆悅而愿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公孫丑章句上》)  

許行自楚之滕,踵門而告文公曰,遠方之人,聞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為氓(朱子注:野人之稱)。文公與之處。其徒十人,皆衣褐,捆屨,織席以為食。(《滕文公章句上》)  

陳良之徒陳相與其弟辛,負耒耜而自宋之滕,曰,聞君行圣人之政……愿為圣人氓。(《滕文公章句上》)  

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抱關(guān)擊柝。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萬章章句下》)  

君之于氓也,固周之。曰,周之則受,賜之則不受。何也?曰,不敢也。曰,敢問其不敢何也?曰,抱關(guān)擊柝者,皆有常職食于上。無常職而賜于上者,以為不恭也。……子思不悅,……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馬畜伋!(《萬章章句下》)  

廩人繼粟,庖人繼肉(《萬章章句下》)  

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nóng)夫也。(《滕文公章句上》)  

農(nóng)夫豈為出疆舍其耒耜哉?(《滕文公章句下》)  

子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則農(nóng)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則梓、匠、輪、輿皆得食于子。(《滕文公章句下》)  

      

從以上所引可知,勞力者們身著“褐衣”。理想中的井田制是“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這正是為了“以別野人”,野人是不享有井田的。所謂“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是說把那塊公田管理好,完成給國家所應(yīng)交的,是八家共同的頭等大事。但這樣理想的井田制當時不存在,當時情況是“經(jīng)界不正,井地不鈞,谷祿不平”,孟子認為只要正了經(jīng)界,按井田制給君子們分配了土地,則“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  

何以說“以別野人”,說明了野人是不享有井田制的呢?因為享有了井田制,也就同時承擔了對國君的責任和義務(wù),就是八家要共同完成那一塊公田的公事,野人是不可能承擔這種責任和義務(wù)的,因為野人的本義,就是一無所有的人,在描寫舜的一段話里說得很明白:“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異于深山之野人者希”。所以,“以別野人”,就是說,按孟子的理想設(shè)計,庶民享有一塊百畝私田,并且八家共管一塊百畝公田,以這樣的責任和義務(wù),來區(qū)別于一無所有的野人,也避免讓庶民們落到野人一樣的地位上,野人正因為一無所有,也就既無須、也不可能對國君承擔什么責任和義務(wù)。  

野人的另一稱呼,是“氓”,許行、陳良見滕文公的話可作證明。“農(nóng),農(nóng)夫”之稱,語意含混,或可指擁有井田的庶民,或可指為民種地的野人。而最低級別的吏,有抱關(guān)擊柝者,有會計,有“乘田”(管理田間事務(wù)的人),孔子身份最低時就做過“乘田”,或是為魯公,或只是為大夫之類私人之家效勞。孔子的嫡孫孔伋也曾受到像對待“氓”一樣的極不尊重的對待,他憤而言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馬畜伋!”另外,那一社會還有織女、梓、匠、輪、輿、廚子(有做飯的與做肉食的分工)等人,其身分不明,可以想象或為“氓”,或為淪落的“庶民”。《左傳·昭公三年》叔向說,“欒、郤、胥、原、狐、續(xù)、慶、伯,降在皂隸。政在家門,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那些原先的“大人君子”,經(jīng)過若干代,其后人下降到皂隸的行列中,所以,《孟子》里的這些“廩人、庖人、梓、匠、輪、輿”之類,其中必有淪落的“君子”,可稱“庶民”。《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史墨說,“三后之姓,于今為庶”(杜預(yù)注:三后,虞、夏、商)。君子中最低一級的庶人、庶民,其本人,其祖先都可能很闊過的,現(xiàn)在是普通平民了。所謂“降在皂隸”,也還不是“氓、野人”,只是做著最低等的職務(wù),或者是淪為官奴(《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斐豹,隸也,著于丹書”。杜預(yù)注:犯罪沒為官奴,以丹書其罪。又,《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輿,輿臣隸,隸臣僚,僚臣仆,仆臣臺,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  

《孟子》里還說到了三種人:巨室,凡民,豪杰:  

孟子曰,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國慕之;一國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離婁章句上》)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興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雖無文王猶興。(《盡心章句上》)  

“巨室”之“巨”無非占有很多土地與民眾(包括庶民與野人),至于如何能“巨”,在春秋戰(zhàn)國以來到處兼并的天下,無非是利用某種強權(quán)地位多多圈地罷了,比如,魯國的以季氏為首的三家,應(yīng)就是這樣的“巨室”,孔子對他們曾有“墮三都”之戰(zhàn)。趙韓魏三家分晉,也是“巨室”成長強大的結(jié)果。從社會發(fā)展角度來說,“巨室”中就有新興的地主與大地主,其來源無非一是舊日的貴族之家,一是從低層庶民地位發(fā)展上來的豪強,他們與舊的諸侯發(fā)生著較量和爭奪。從孟子對“巨室”的認可,說明他很識時務(wù),他稱呼魏君、齊侯這些人為“王”,已經(jīng)是違背了周朝的等級原則而順了大勢所趨,他這樣肯定“巨室”,也是面對現(xiàn)實向這些暴發(fā)戶低了頭。因此,他為天下所設(shè)計的理想中的“經(jīng)界,井田”,其實是把“巨室”占有的土地要排除在外的,而不可能是讓天下庶民平分土地,至于野人,當然更沒有他們的份兒的。“巨室”,無論是從舊貴族中成長強大起來的,無論是從低層庶民中成長強大起來的,孟子都認可他們是“豪杰”了,其余的人們,就只能屬于“凡民”。因此,孟子的“井田制”空想,說明著他是一個要開歷史倒車的人,而他對于“巨室”與“豪杰”的認可,又說明著他的立場存在著矛盾性,相對于他的理想,則是理論上的不徹底性。  

補注:  

1,關(guān)于舊貴族如何力求自己成長強大之一例,《左傳·莊公三十二年》載:虢公借口“聽于神”而占有土地,所謂“神賜之土田”。  

2,關(guān)于低職人員生動情況一例,《左傳·莊公三十二年》載:魯莊公夫人孟任生子般以及子般妹,養(yǎng)馬人“犖”竟然能調(diào)戲到這位貴族女郎,所謂“圉人犖自墻外與之戲。子般怒,使鞭之。”后來這位養(yǎng)馬人“犖”被利用為奪位斗爭中的一個殺手。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無版權(quán)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wǎng)友就笑了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7.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yè)青年的牢騷
  10.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guān)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guān)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nóng)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青青 | 亚洲一级一在线观看 |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性一级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乱子伦视频 |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亚洲Aα 亚洲中文字幕超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