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天道論》何為觀復
肖起國
《老子天道論》,取全新視角,揭天道之秘,識老子天機。
看真實的老子,實際的天道,道德之真諦,道生的一二三。
(我的《老子天道論》已經成文,我將每周發出新的內容,敬請關注!)
(敬請關注肖起國的新浪博客,博客上更加系統連續。)
《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
這就是生命規律,萬物蕓蕓,物壯則老,老而虛極,最后復命而歸根,這是萬物生命之常。
“致虛極,守靜篤”,靜篤就是陽氣潛伏于根,為無生發、待生發之時態。無極為靜,靜要完靜。陽氣歸于根,陰陽潛伏,則其中孕育的生發之能力更強。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觀復就是“常無,欲以觀其妙”所發現的事實,所發現的規律。
世間萬物均有自己的神機,神機決定著物種的生命過程,決定著生命個體的獨特性、個體性、個別性。萬事萬物皆生生不已,循環往復;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我們知道事物生命的某一個時段,就可以知道事物的整個生命的過程;知道生命的整個過程,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每一個時段。
復就是循環,就是生命周期每一階段的順序相延,周行不殆。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事物的整個生命過程,看到發芽可以知道它會長大,看到它壯大可以知道它會衰老、干枯,看到它留下的種子就可以知道今后又會是一顆小苗。此即觀復也,由一點而知其余,由局部而知整體。
復中有神機,復中有氣立,觀復即可以發現其神機、氣立之所在也。
老子是用與常人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當物壯之時,老子看到的是物壯則老,老則虛,虛則靜,靜篤則待生發,就是“致虛極,守靜篤”的過程。而當萬物并作之時,老子從中發現的是妙而又妙的無限循環的過程,就是吾以觀復。
“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
整個循環的是陽氣和生命,變化的是物質和形體。
物之蕓蕓正是生發旺盛之時,其歸根之意,就是旺盛中蘊含著死亡之因由。歸根者處靜態,即是前一輪生命的歸宿,又是新一輪生命發生的起點。盡管世間萬物,蕓蕓眾生,各不相同,但是最終都要循環往復,歸于起點重新生發。
本段四字一句,但“各復歸其根”卻用了五個字,說明這個“其”字非常重要,非用不可。使用這個其字是強調萬物歸根必須歸于自己的根,如果歸了別人的根,或是別人歸了自己的根,或者是什么合二而一形式的歸根,豈不是成了轉基因、毒玉米,老子是反對亂歸根的。
“歸根曰靜,是曰復命”。
秋收冬藏,秋收為歸根,收藏為靜。復而歸根乃是舊生命的結束,新一輪生命周期的開始。
復命中藏精,神機內存。復命為靜時態就是宇宙的混沌狀態,混沌狀態中有道之根潛伏;萬物歸根時的陰陽未分,內中藏精如道之根潛伏也,亦屬陰陽未和未生發也。
任何生命的這種周而復始的生命周期,這就叫做常。復中有道有德存焉,復中有神機,復中有氣立。觀復而知其神機所在,觀復而知其氣立作用就是明,明理而可知常。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