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的感悟
理平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譯文】
能夠正確地認識別人是智慧,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是高明。能戰(zhàn)勝別人是有力,能戰(zhàn)勝自己是強者。知道滿足就是富有,能夠遵循道而不懈努力才算是真正的有志向。能夠不離失根基(道)就能夠長久,身雖死而精神長存的才是真正的長壽。
【感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內(nèi);明者,知己知人,內(nèi)外皆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屬意識范疇,形成于后天,來源于外部世界,是對事物表面現(xiàn)象的理解和認識,具有局限性、主觀性和片面性;明,日月合明,是對世界本質(zhì)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客觀性和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見,必返求于道。一陰一陽謂之道,真正做到既“陰陽平衡,陰陽去耳,日月合明,心中光明”,又“光明世界,日月添耳,全方位聽,多聽則明”的辯證合一,天地(陰陽)相合,日月合明,心中光明不僅能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別人,心中光明就會有道,心中有道就會自然而然,順其自然的為人處事,就能“自知者明”。在這里,筆者感悟到做人應(yīng)當(dāng)遵循的規(guī)律(道):
把己當(dāng)異,將心比心,通心樂心;
把異當(dāng)異,尊重理解,人人平等;
把異當(dāng)己,換位思考,無私奉獻;
把己當(dāng)己,做回自己,異己合一!
歸納起來就是“從己到異,從異歸己’(新的自己)”,循環(huán)往復(fù),以致無窮,在這循環(huán)之中,通過全方位的公平、公正、公開和公信的物質(zhì)形態(tài)領(lǐng)域的競爭和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的爭鳴,不斷求同存異,化異為己,不斷實現(xiàn)異己共生、共存、共享和共樂于和諧世界之中!這里的“己”與“異”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社會形態(tài),可以是自然、地球、宇宙!化異為己,這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地球,人與宇宙不斷取得共生、共存、共享和共樂的最高境界!其實人類只要認識自己、挑戰(zhàn)自己、戰(zhàn)勝自己,就能跳出人類自己的圈子,就能達到超越人類自己——這就是“自知者明”!從這意義上說,馬克思對生產(chǎn)力的表述“人用先進的工具(科技)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因為人類改造征服自然的力,自然必然會有反作用力,其能量相等且守恒,與人斗、與自然斗,斗啊斗,爭啊爭,一直斗到人成為物質(zhì)的奴隸(車奴、房奴等),成為金錢的奴隸,自己生產(chǎn)成果的奴隸(毒米、毒奶、毒油等),一直斗到資源枯竭,生態(tài)惡化,最終人類就會干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蠢事。在這種生產(chǎn)力的作用下必然會形成“人人征服自然,自然懲罰人人”,“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的惡性循環(huán)(癌癥)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必然會出現(xiàn)“天下無道,法雖立而人人犯”的危機。正因如此,筆者認為正確的生產(chǎn)力的表述應(yīng)當(dāng)是:人類用先進的工具(科技)不斷取得人與人,人與自然共生、共存、共享和共樂的能力!這種能力必然會形成新型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人人呵護自然,自然哺育人人”良性循環(huán)(規(guī)律——道),只有這樣,世界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和諧!只有這樣才會形成“天下有道,法雖立而無人犯”的境界!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勝人者”,憑借的是自我個體的蠻力而勝人的人;“自勝者”,憑借的是遵循道的意志,能夠戰(zhàn)勝自我的人,這種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具有天地(陰陽合一)之志,就能自然而然順其自然地成為“自勝者”,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生是上天賦予的權(quán)利,活則要靠人類的智慧與勇氣,面對生活中的艱難險阻,用坦然的心去面對,用超然的心勇闖難關(guān),用悟然的心回歸于自然而然,不斷取得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樣的生命才更有意義!一個沒有信仰和靈魂的社會是瞎子的社會,也是危險的社會,更是黑暗的社會!人一定要有信仰,只有有了崇高的信仰才會指導(dǎo)人的言行,至于信教、信佛、信共產(chǎn)主義這是人的自由,各種信仰應(yīng)是平等的、自由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地球、善待宇宙,我們才能求得與人、與自然、與地球、與宇宙共生、共存、共享和共樂,才能化異為己,化危為機,化盾為矛,不斷取得兩者的雙贏、多贏,才能真正做到遵守宇宙道德,把眼光放得更高、更遠、更深,才能對得起人、自然、地球、宇宙!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知足者富”是指既有著思想豐富又有著物質(zhì)豐厚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既有著思想、靈性、理性和悟性,又有著本能、欲望的人是與道為伍的人,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實愉快的物質(zhì)生活,自然感到滿足。相反,那些失卻了思想、理性、靈性和悟性的人,其內(nèi)心是空蕩、迷茫的,只能把無限的欲望寄托于外在的個人功名利祿上,只能把力量化在對物質(zhì)的占有上,其實人一旦失去了思想、靈性、理性和悟性,就只能被貶為低等動物“白貓黑貓”,就只會有無限的欲望,就不會“知足”,就會弱肉強食,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與禽獸就別無兩樣,更有甚者比禽獸都不如者也大有人在,如生產(chǎn)毒米、毒奶、毒油等!這就是“人生”痛苦與失敗的根源。從這意義上說,“以人(己)為本”也是有很大局限性和劣根性的,因為它自始自終未能超越人類自己,只能是從“己”到“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當(dāng)今世界最大的危機,就是從“己”到“己”,惡異滅異!其實異與己就如矛盾的雙方,兩者在公平、公正、公開和公信的前提下,可求同存異,化異為己,異己可共生、共存、共享和共樂于和諧世界之中。要知道,人類最大的敵人是人類自己,惡異滅異的最終結(jié)果只能是惡己滅己;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孝敬老人就是孝敬今后的自己。從這意義上說,我們一定要從“以人為本”升華為“以規(guī)律(道)為本”,這樣天下有道,人人遵循道為人處事,才能有遵循道的人,這種人,并不是為了自我名利而拼搏的人,而是心存大道、甘守真樸、無執(zhí)無失、豪情滿懷的人。這樣的人,人生必然是歡快、幸福和富足的。正如基督所說:“有圣靈和你相伴,你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知足者富,這里的“足”包含物質(zhì)與精神兩個方面,只有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兩者互動,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富!從這意義上說,統(tǒng)一思想(私有化)于某某1人,某某1人的思想自由必然會剝奪13億人的思想自由,某某1人必然壟斷13億人的無限思想和無限的精神財富,這就迫使人們被代表、被幸福、被貶為“白貓黑貓”。要知道: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思想是無限的;
人的思想是有限的,眾人思想是無限的;
眾人思想是有限的,民族思想是無限的;
民族思想是有限的,人類思想是無限的;
解放思想人人有責(zé),從我做起現(xiàn)在做起;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人類思想解放中去,把無限的思想化為無限的精神財富,把無限的精神財富化為有限的物質(zhì)財富,不斷實現(xiàn)物質(zhì)的“和”與意識的“諧”兩者良性循環(huán),不斷實現(xiàn)和諧世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體育大國”(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升華為“文化思想強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中國制造”(動物的機械式勞動)升華為“中國創(chuàng)造”(人類的智能勞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摸著石頭過河”升華為“沿著人類光明大道前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杰出思想家、哲學(xué)家、經(jīng)濟家、政治家和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的復(fù)興并引領(lǐng)世界走上和諧之路,光明之路!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其”,是指道,“所”,是心靈之所,心中不失道者才能長久。人生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幸福、健康、長壽,如果為了追求幸福、健康、長壽,卻忽視了心靈的思想自由,忽視了人應(yīng)該具備的靈性、理性和悟性,這樣的人從嚴(yán)格意義上說只能等同于低等動物(白貓黑貓)而已,這樣的人雖生尤死,輕于鴻毛。只有那些靈欲合一,日月合明者才能算得上是頂天立地的人,這種人一生為了人類的物質(zhì)和精神的解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英靈永存,這樣的人才是“死而不亡者壽”,這樣的人雖死尤生,重于泰山。
總之,本章是老子對有道者的高度贊揚。在老子看來,“知人”、“勝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勝”更加重要。指出人生當(dāng)自知、自勝。唯有如此,才能遵循天地之道,并與世長存,雖肉身亡但其精神永遠活在世世代代的人們心中,中國古代的老子、孔子、孟子等;現(xiàn)代的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等就是典范。人類只有認識自己,挑戰(zhàn)自己,戰(zhàn)勝自己,才能擺脫地球?qū)θ祟惖氖`,才能化異為己,日月合明,靈欲合人,真正地超越人類自己,并在無限的宇宙之中自由自在地翱翔!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