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最古老的歷史文獻,《尚書》是我國歷代統治者治理國家的“政治課本”和理論依據。然而,由于真正的《尚書》命運多舛,兩千多年來,我國學術界一直對傳世的古文《尚書》存在真偽之爭。
近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系年》)由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中西書局正式出版。該書是清華大學入藏的戰國竹簡第二輯整理報告。清華簡全稱為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是清華大學在2008年7月通過校友趙偉國的捐贈,搶救入藏的2388枚戰國竹簡。《系年》全書由138支簡組成,字跡清晰,保存較好,只有個別殘損之處。全篇共分為23章,概要記述了從西周初年一直到戰國前期的歷史。
清華簡入藏清華大學后,校方隨即展開了對簡的保護和整理研究工作。隨著整理和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專家們表示這批簡對學界意義重大,其內容多可與《左傳》《國語》《史記》等參照印證。
真正的古文《尚書》命運多舛
據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劉國忠教授介紹,《尚書》相傳為孔子編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將上古時期的堯舜一直到春秋時期的秦穆公時期的各種重要文獻資料匯集在一起,經過認真編選,挑選出一百篇,這就是百篇《尚書》的由來。相傳孔子編成《尚書》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學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書》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頒布《挾書令》,禁止民間收藏圖書,凡是民間收藏的《詩》、《書》及諸子百家的著作,全都要送交官府,集中燒毀。秦代的焚書給《尚書》的流傳帶來毀滅性打擊,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毀。漢代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漢代通行文字隸書寫的《尚書》,共二十八篇,人們稱之為今文《尚書》。
西漢時期,相傳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墻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是用先秦六國時的字體書寫的,人們稱之為古文《尚書》。古文《尚書》經過孔子后人孔安國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書》多16篇。
然而,在西晉永嘉年間的戰亂中,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年,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這部《尚書》共有58篇,包括今文《尚書》33篇、古文《尚書》25篇。現今流傳兩千多年的《尚書》,全都是根據梅賾所獻的這個本子編修。
我國宋、元、明、清的許多學者,都對梅賾所獻的這本來歷蹊蹺的《尚書》產生疑問。一些學者認為“《尚書》唯今文傳自伏生口誦者為真,古文出自孔壁中者盡為后儒偽作”,清代學者閻若璩還專門寫了一本《古文尚書疏證》,系統論證古文《尚書》為偽作。但也有一些學者堅信東晉以來的古文《尚書》不偽,認為現存的古文《尚書》可能是根據秦火以后所傳的零星斷簡,增補而成。
傳世的古文《尚書》與“清華簡”不符
在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中西書局出版的“清華簡”第一輯整理報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收錄了《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金縢》《皇門》《祭公》和《楚居》共九篇簡文。
其中,屬于古文《尚書》一類的文獻有《尹誥》篇,專家將其與傳世的古文《尚書》中《咸有一德》篇進行比對后發現,“清華簡”《尹誥》屬于秦始皇焚書之前真正的《尹誥》寫本,而傳世的古文《尚書》中《咸有一德》篇與之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相同的例子還見于《說命》篇。傳世的古文《尚書》中的《說命》篇共由三篇組成,記載了商王武丁與其大臣傅說之間的相關事跡。“清華簡”中也有《說命》篇,題為《傅說之命》,也是由三篇組成。其中部分內容與《國語·楚語》的引文完全一致,證明是先秦時期《說命》篇的原貌。
然而,同《尹誥》篇一樣,傳世的古文《尚書》中《說命》篇與“清華簡”《傅說之命》也完全不同,證明也是后人編造的。
“從‘清華簡’提供的這些證據來看,傳世兩千多年的古文《尚書》確實是一部偽書,自北宋以來,許多學者對它的懷疑和否定是完全正確的。”劉國忠說,“通過‘清華簡’,我們不僅真正看到了古文《尚書》的原貌,還可以為一千多年來的古文《尚書》真偽之爭畫上一個圓滿句號,這怎能不令人欣喜異常呢!”
“清華簡”還發現從不為后人所知的《尚書》篇目
據劉國忠介紹,“清華簡”中《尚書》一類文獻中,還有一些從來不為后人所知的篇目,如已收錄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中的《尹至》篇和《保訓》篇。
《尹至》篇共有四支竹簡,簡長45厘米,原無標題,簡背有次序編號。簡的長度與字體風格均與《尹誥》篇相同,內容也密切相關,篇中所述的是伊尹見商湯時的對話。
在簡文中,伊尹說到夏的民眾怨恨其后(即桀)。關于夏后(桀)的罪惡,伊尹特別舉出“龍(寵)二玉”,即寵愛琬、琰兩位妃子。簡文中還提到了夏民發生疾病。夏末疾病流行、民眾困苦不堪,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民眾與統治者之間的矛盾。
“《尹至》的面世,使我們對夏朝末年的政治和社會狀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同時也使我們意識到,先秦《尚書》一類的文獻確實是很多,除了百篇《尚書》之外,還有許多重要的篇目。”劉國忠說,“而我們居然能在幾千年后的今天,重新讀到百篇《尚書》之外的《尚書》類文獻,真是太有眼福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