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國學商道:“河洛探幽”說文王

我是公社小社員 · 2011-11-22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文化自覺”研討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大道國學者夏商先生曰:前文《國學商道:“大道始廢”說夏啟》提到,經(jīng)鳴條之戰(zhàn),夏朝被推翻,商湯稱“王”,始稱商朝。此后,周之代商,如商之代夏。清之代明,亦如秦之代周。中國“家天下”的王朝歷史,就這樣循環(huán)演繹了四千多年。《易·革·彖辭》有云:“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這里的“革命”,僅指王朝更替而言。相較于“公天下”與“家天下”或“公有制”與“私有制”的根本性歷史劇變來講,這樣的王朝更替你方唱罷我登場,其實都是談不上“革命性”變化的。即使是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直至資本主義社會,也都僅僅只是“私天下”的“換湯不換藥”。

自夏啟“伐有扈氏”開始,“私天下”的建立者與維護者,便均是“依天道據(jù)法理”來懲治忤逆的。因此,除了憑借軍隊武力征討外,法治體系的日漸完備就是大勢所趨了。奴隸制的夏王朝是在氏族公社體制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奴隸制國家的世襲王權(quán)和世襲貴族,也是以氏族父權(quán)家長制家庭為基礎(chǔ)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因此,這種世襲王權(quán)與分封諸侯的宗族關(guān)系,同樣是按輩分高低和族屬親疏來確定等級地位的。“私有制”與“等級制”,從來就是一對孿生體。而等級禮教和法制,也便由來就是“一手軟一手硬”的連環(huán)套。從人人平等的“公天下”到人分等級的“私天下”轉(zhuǎn)制過程,實際上就是“槍桿子”暴力強權(quán)和“筆桿子”等級禮制教化與法治文明不斷發(fā)展的過程。 
夏朝的“天子”是最高統(tǒng)治者,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身。其下屬的軍隊、官吏和監(jiān)獄等,便是維系國家政權(quán)的支柱。自夏王朝建立之后,為了鎮(zhèn)壓各地諸侯和人民群眾的反抗,就在以往的基礎(chǔ)上制定了《禹刑》,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奴隸制法典。據(jù)《左傳·昭公六年》記載:“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左傳》引述《夏書》所稱“昏、墨、賊、殺”,是指觸犯昏、墨、賊這三種罪過的人要判死刑。據(jù)說,夏后槐的“圜土”、商湯被夏桀囚禁的“夏臺”,便是夏時的監(jiān)獄,為中國史書記錄最早的監(jiān)獄。《史記·夏本紀》云,桀“乃召湯而囚之夏臺,已而釋之。”索引曰:“獄名”。

《尚書·呂刑》稱:“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便是指周穆王將夏朝的《贖刑》作為制定周國刑法的參考依據(jù)。《唐律疏議·名例律》載,夏刑三千條,鄭玄注《周禮》說:“大辟二百,臏辟三百,宮辟五百,劓墨各千。”此外,夏朝除了《禹刑》,還有《政典》及《甘誓》等。

由此可見,夏朝“私天下”而“依天道據(jù)法理”的禮法體系,對中國后世各朝各代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所謂“大道惟公”,“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關(guān)鍵是在于一個“公”字。所謂公道、公德、公理、公平、公正及公義,原本便是源自于“公天下”的上古遺風。離開了這個“公”字,又何言“天”?何言“道”?何言“理”?何言“義”?此或便是老子“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的奧義所在。

換句話說,中國自夏朝開啟“私天下”以后的歷史,包括“春秋爭霸”和“百家爭鳴”的歷史,就是“大道廢”而講仁義和天道禮法的歷史,也是在“私天下”禮法體系的迷霧里探尋大道復歸的歷史。這樣的“水里撈月”,導致社會系統(tǒng)運行失衡乃至崩潰重構(gòu)戰(zhàn),便是必然的周期性循環(huán)。而間或出現(xiàn)的所謂先賢圣王能臣,也僅僅只是在盡量縮小社會貧富等級差距方面,在矯正社會系統(tǒng)失衡的程度上,取得了相對有時有限的改觀而已。至于“公天下”與“私天下”或“大道”與“失道”的根本性歷史變革,自然都是談不上的。人類社會的歷史也已經(jīng)證明,等級不公和貧富不均,這與生產(chǎn)力科技發(fā)展階段及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形態(tài)變化并沒有必然關(guān)系,而僅僅只是取決于“公道”與“失道”之間。當然,我們不能強求古代的先賢圣王能臣們,都能真正理解這個“大道惟公”和“天人合一”的奧理。

接下來,我們就繼續(xù)解讀周文王的故事,再看他當時在“殷紂失道”之際,又是怎樣“問道”和“行道”的?

關(guān)于周文王的故事,我們還是從“關(guān)關(guān)雎雎”的浪漫插曲開始。“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這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開篇之作《關(guān)睢》中的名句。詩中所描寫的,正是雄姿英發(fā)的周文王與佳人太姒纏綿悱惻的情景。在《詩經(jīng)·大雅·大明》篇中,對周文王迎娶新人的場面更有詳細的描寫:“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纘女維莘。”詩中的“洽之陽”與“渭之涘”,就在今天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這里在當時,稱作“有莘國”,簡稱“莘國”。
據(jù)考證,《詩經(jīng)》305篇中與“有莘國”有關(guān)系的就有20多篇。不僅周文王的王妃太姒出生于這里,還有周文王的母親、商朝開國之君成湯的王妃以及夏禹的母親等,也都是出生于這個“洽之陽”與“渭之涘”的絕代佳人。因此,這里古時建有“四圣母廟”,供奉著禹母、湯妃、文王母、文王妃的牌位。此外,“中國烹飪鼻祖”,也是輔佐成湯建立商朝天下的名相伊尹,亦為“有莘國”人。今天,在合陽縣洽川風景區(qū)附近,稱作“莘里村”與“莘野村”的村名,就是當時“有莘國”的“城里”與“城外”位置。合陽縣的古跡遺存,不僅有“天下第一名相”伊尹的陵墓,還有黃帝曾孫帝嚳的陵墓。

如此看來,這個“有莘國”之地,不僅與夏商周三代有著藕斷絲連的關(guān)系,而且與帝嚳時期以前的上古歷史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不過,也有類似記載和民間傳說稱,“有莘國”和伊尹墓及帝嚳陵在河南省商丘等地。但從這個“洽之陽”與“渭之涘”的關(guān)聯(lián)背景來看,還是陜西省的合陽縣更靠譜一些。距離合陽縣不遠處,就是渭水支流洛河。洛河之濱,有一個縣名曰白水縣。據(jù)載,當年黃帝“命倉頡造字”和“命雷公造瓷”,就是在今天的陜西省白水縣。此外,“杜康造酒”和“蔡倫造紙”,也是功成于這里。因此“字圣”、“瓷圣”、“酒圣”與“紙圣”之故,白水縣便有了“一縣靈秀出四圣”之說。從白水縣沿洛河北上,到黃土高原的南緣地帶,就是黃陵縣、黃龍縣和洛川縣。黃陵縣境內(nèi)的沮水河,古稱姬水。而這一帶,正是當年黃帝部落的發(fā)祥地。

從“黃帝起于姬水”到黃帝“命倉頡造字”和“命雷公造瓷”,直到“洽之陽”與“渭之涘”的“四圣母廟”等等,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歷史巧合都匯聚于此河洛之地呢?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一個更為遙遠的傳說“華胥古國”。不錯,從前面的歷史回顧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關(guān)中東部渭河中下游一帶,就是古籍記載的“華胥之洲”所在。華胥、華夏、華人、華州、華山,這些“華”字印記便承載著來自遠古的信息。更不用說,還有“黃帝夢游華胥國”的精神暗合。

如前所述,從有巢氏到燧人氏再到華胥氏,中華遠古文明就歸流積淀于這個“華胥古國”。到了“大洪水”時代,華夏部族有過一次沿渭河逆流而上的“西進運動”。到了伏羲時代,又有自天水成紀“原路返回”的“徙治陳倉”,最后出潼關(guān)“都于陳”的“東進運動”。至“伏羲氏世衰”之際,復有神農(nóng)氏“起于姜水”,最后東出潼關(guān)而“承伏羲之本”。繼而“神農(nóng)氏世衰”,再有“炎帝起于姜水”和“黃帝起于姬水”,直到黃帝“代神農(nóng)氏”而為“天子”。這種以渭河流域“華州”為中心的“西興東衰”循環(huán)規(guī)律,在黃帝以前的“上五千年”的“三皇”時代便已有跡可循。

那么,自黃帝以后的“五帝”時代及夏商周三代,又是怎樣的情形呢?從有關(guān)記載和民間傳說來看,顓頊與帝嚳最后的統(tǒng)治中心,應(yīng)是在今天河南省的商丘一代。唐堯的統(tǒng)治中心,應(yīng)是在今天河北省唐縣與山西省臨汾市一代。虞舜的統(tǒng)治中心,應(yīng)是在今天山西省運城市與河南省商丘市一代。夏啟的統(tǒng)治中心,應(yīng)是在今天山西省運城市與夏縣一代。商朝的統(tǒng)治中心,應(yīng)是在今天河南省商丘市和安陽市一代。而周朝的統(tǒng)治中心,最初是在今天陜西省鳳翔縣,鼎盛時期是在今天陜西省西安市,東周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則是在今天河南省洛陽市。繞這么大一個圈,其實還是自“黃帝起于姬水”開始,從關(guān)中渭河流域出發(fā),順著秦晉冀豫“大黃河三角區(qū)”范圍在轉(zhuǎn)圈,而“西興東衰”的文化地理規(guī)律也依然沒有變。上古“公天下”時代的最后一個鼎盛時期,應(yīng)是黃帝時期。夏商周“私天下”時代的鼎盛時期,則應(yīng)是肇始于周文王的西周時期。而下一個鼎盛時期,便是千年之后的秦漢時期了。

這里,就又涉及到了“河洛文化”的概念。此處的“河”,一般是指黃河,因為無論是渭河、汾河還是洛河,都是黃河水系的支流。中華文化,主要就發(fā)源于黃河流域文化。這一點,基本上不存在異議。而這個“洛”,則有北洛河與南洛河之分。所謂“北洛河”,是渭河的下游支流。其上源稱頭道川,發(fā)源于陜西省西北部榆林市定邊縣南梁山,向東南流經(jīng)吳旗縣于川口附近有支流周河匯入,在甘泉縣拆向南流,于延安市黃陵縣附近又有支流葫蘆河匯入后流向東南,到渭南市大荔縣南的三河口附近注入渭河,長達660 公里。而所謂“南洛河”,發(fā)源于陜西省藍田縣境華山南麓,流經(jīng)陜西省洛南縣,向東流入河南境,經(jīng)盧氏縣、洛寧縣、宜陽縣、洛陽市,到偃師市楊村附近納伊河后稱伊洛河,在鞏義市洛口以北入黃河,全長453公里。“北洛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華州”北部,而“南洛河”則自“華州”之南流入河南省境內(nèi)。

“北洛河”與“南洛河”,在“華州”南北與黃河都構(gòu)成“河洛文化”區(qū),且也都在秦晉冀豫“大黃河三角區(qū)”范圍之內(nèi)。那么,我們平時所說的“河洛文化”,包括“河圖”與“洛書”的典故,究竟是指“北洛河”還是“南洛河”?這大概又是與“有莘國”和伊尹墓及帝嚳陵是在陜西還是在河南,屬于同樣的問題。我們倒不必糾纏這些細節(jié),關(guān)鍵是“河圖”與“洛書”所涉及的“伏羲八卦”,恰正是文王故事不可或缺的情節(jié)。

《易經(jīng)》是中華文化的根,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了,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它是目前所知的上古文明中層次最強、結(jié)構(gòu)最嚴密的符號系統(tǒng),也是最早運用系統(tǒng)論的典型。《易經(jīng)》是中華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根源,是道家學說的思想根基。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shù)。同時,也對中國儒墨法兵等“諸子百家”學派及中醫(yī)、文字、數(shù)術(shù)、哲學、建筑、藝術(shù)、民俗等各個社會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被推崇為“群經(jīng)之首、大道之源”。《易經(jīng)》有三個版本,即《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分別形成于夏、商、周三代。其中《連山易》最早,《周易》最晚。《周禮·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現(xiàn)流傳于世的《周易》,據(jù)說就是周文王所著。

據(jù)《史記·周本紀》記載,文王“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周文王姓姬名昌,史稱西伯,是渭水流域周族的領(lǐng)袖。他廣施仁德,禮賢下士,發(fā)展生產(chǎn),深得人民的擁戴。由此引起商王紂的猜忌和不滿,昏庸殘暴的紂王聽信讒言,將姬昌囚禁于當時的國家監(jiān)獄羑里城。

據(jù)說,姬昌被囚后,殷紂王以種種野蠻手段對其進行侮辱和折磨,甚至將其長子殺害后做成肉羹逼其吞食。姬昌被囚禁7年,他根據(jù)《河圖》與《洛書》,將伏羲的先天八卦改造成后天八卦。先天八卦雖成,它們代表世間萬物的八種基本性質(zhì),萬物萬事的性質(zhì)可以抽象為八種,但具體的事物則是無窮無盡的,不可能有八種,故而“八卦小成”,不能反映復雜的變化。“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就是八卦每一卦都可以為太極,以本氣相推,與八卦相疊,遂成八八六十四卦,反映宇宙間不同的復雜變化。進而推演成六十四卦并系以卦爻辭,并提出“剛?cè)嵯鄬Γ冊谄渲小钡母挥袠闼剞q證法的觀點,完成了《周易》這部千古不朽的著作。

于是,我們從周文王“關(guān)關(guān)雎雎”的浪漫故事中,似乎便可找到他在“華胥古國”尋根溯源汲取智慧力量的機緣。同時,從“文王拘而演周易”的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歷史局限。中華文化有“道術(shù)用”之論,易學研究有“理象數(shù)”之說。按照西學的概念來講,“易理”之學,是屬于哲學性的,是解決“道”的原理與宗旨問題的。“象”與“數(shù)”之學,是屬于科學性的,是解決“術(shù)”的方法與手段。而“用”,則是體現(xiàn)最終的實用效果。“道術(shù)用”的統(tǒng)一和“理象數(shù)”的統(tǒng)一,方為大道至簡的渾圓一體。專精于“術(shù)”而不察其“道”,難免就會陷入去簡就繁而反被其累,更難獲自得其圓的妙用了。而后世宋明理學及象數(shù)之術(shù)的各自劍走偏鋒,或便是自《周易》即埋下了隱患。

所謂大道至簡,一陰一陽而已,亦一公一私而已,或1%與99%而已。周室崛起于西岐,最后經(jīng)文王武王兩代接力,伐殷紂而取天下,固然是順應(yīng)時勢的成功善舉。周朝前期的“禮樂昌盛”,自然也是夏商兩代所不可堪比。但自成王、康王之后,仁德之政即見式微。經(jīng)昭王、穆王、夷王,衰勢日甚。至厲王之時,一場“國人暴動”,便直接加速了周王朝的分崩離析。短暫的宣王中興,緊接而來的就是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室之興,起于文王西伐犬戎。而西周之亡,亦滅于西來之犬戎。于是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隨即便進入“禮崩樂壞”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中國“西興東衰”的歷史,亦便進入了下一個周期的循環(huán)。

此所謂滅商者,商也。亡周者,周也。猶若族夏者,亦夏也。三代相繼興亡如斯,何也?皆因一家之私或1%王公貴族奴隸主階層之私也。可嘆文王囚羑里七載推演八八六十四卦而著《周易》,卻至是未曾參透“大道惟公”的玄機!而后世儒生推崇備至文王周公之圣賢,且“克己復禮”其尊卑貴賤等級之仁義道德,則更是迷途失道之至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luò)無版權(quán)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執(zhí)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5.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8. 華東某地方農(nóng)村調(diào)研總結(jié)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guān)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nóng)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 一级一区二区在免费线观看 |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夜夜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