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正解:把國家看得很小,把民眾看得很少.雖然能制造各種精妙器械,但是只用在必要的地方.這樣人民就會重視養生之道而安于故土.雖然船只車輛很多,人們卻很少使用它.雖然掌握重甲利器之法,但是沒有必要使用它.而藏于淵,隱于壑.這樣民心就安定.如鴻蒙太初之時,對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毫不挑剔,只樂于淳樸的風俗.即使是鄰國也對這樣的國家這樣的民族服膺得五體投地.他們一生中不做一點巧飾的事,把虛偽的名聲矯禮屏棄.視人如己,視己如人.因此糾紛自去,生活恬淡,一切思想行為都契合于天地之大道.這便是理想的社會景象.
----------------------------------------------------------------------------
補充:道尚無為.無為者,無妄為.法,源于道,藏于道.法是道的范疇,結構."道生之,德蓄之".而后乃有法治之.故有些版本把"使民"解釋為"讓民"有強迫之意,很不地道.道在先,法在后.否則就是理性(偽理性)凌駕于感性的顛倒的世界觀.官僚主義的危險根源.一個"人"字,已是平等.法是中觀之道,刻度與秤砣.道不變,法不變.名出于實,器出于道.違于此,謂之詭辯,唯心主義.詭辯之如"轉基因"而假于行,國之患莫過于此.
*
大小多少,有而不用.動與靜,起與伏,進與退.這符合于樸素辯證法的精髓."治大國若烹小鮮".可恨歷來注家把"小國寡民"解釋成"使國家小,使人民少"簡直是背道而馳謬之何只千萬里.天無不覆,地無不載."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小小環球相對于浩瀚宇宙豈不渺哉?!仰望星空,愧斷心腸!俯視中懷,嚎啕八荒!毀樹木,竭池魚.大海漏油,田園將蕪.而不義戰爭依舊.這是科學與文化的羞恥!!!
*
"器".一個現代性的絕頂問題.一方面愈發高效且泛濫的機器社會化大生產把普通天然的勞動者逐出家園逐出工廠逐到無依無靠的社會邊緣.一方面這種生產的無序競爭不但會令每個人依次破產而且會令地球資源和生態破產,最可怕的另一方面無疑是作為機器主體之人的思想的僵化物化異化而淪為機器的奴隸.被機器征服還是征服機器?這仍舊是一個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判斷力問題.老子的思想不屑于埋怨,游戲,譫妄.剔干詞的污垢,情緒的迷霧,中觀而斷,開天辟地.每個人都是道的擔當者.否認或不否認,都是如此.一旦這樣想,也便淡呼似水,一瓢而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