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澤東與中國傳統文化墨家之兼愛非攻思想
人們普遍都知道毛澤東思想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但人們也許忘記了毛澤東本人是從何而來,為什么歷史屢次選擇了毛澤東這個“土包子”而不是其它“洋包子”的共產黨領袖?一九一三年春,毛澤東考入五年制的湖南第四師范,第二年春,第四師范合并到第一師范,到一九一八年暑期在一師畢業,第一師范創建于一九○三年,最初稱湖南師范館,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學家張棫講學的城南書院。同朱熹講學的岳麓書院只有一江之隔。它的規模、教師力量和設備,都是毛澤東以往讀過的幾所學校所不能比擬的。校章規定的教育方針“除照部定教育宗旨外,特采最新民本主義”,即“道德實踐”、“身體活動”、“社會生活”,“各種教授應提倡自動主義”,很強調人格和學識的全面培養。學校還先后聘請了一批學識淵博、思想進步、品德高尚的教師,如楊昌濟、徐特立、方維夏、王季范、黎錦熙等這些都是中國的傳統知識分子,毛澤東本人沒有留過洋,也就是說毛澤東最初的思想就是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孕育。毛澤東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儒法墨等等不但有批判,也有擇優繼承,但更有深刻的洞見、還有著真知灼見的精明發現。毛澤東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大發現之一,就是拔去了蒙在墨家身上千年之厚的灰塵而露出了金光閃閃的本來面目,重新發掘和恢復了中國歷史上早已中斷了一千多年的墨家優良傳統。中國的傳統墨家對于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已經是相當陌生的,因為作為中國文明優秀傳統的代表者墨家在中國已經失落了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而這個傳統的核心,就是“四為”,變“為人民代議”,為“為人民代役”,變“代表人民”,為“深入群眾”,變“讓人民說話”,為“為人民服務”。(韓毓海語)
墨子是墨家創始人,與毛澤東一樣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二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是一個有重大影響力的人,主要內容有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項,其核心是兼愛,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先秦時期就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自然科學理論。墨子關于物理學的研究涉及到力學、光學、聲學等分支,給出了不少物理學概念的定義,并有不少重大的發現,總結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學定理。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墨子去逝后,墨家就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 墨子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公輸班 (俗稱 魯班 )相比。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經從師與儒者,學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來逐漸對儒家繁瑣禮樂感到厭煩,最后棄儒而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并列“顯學”。
墨子不若老子而以身戴行,終生一方面廣收弟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一方面不遺余力地反對兼并戰爭。 墨家如毛共一樣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密紀律的團體,最高領袖被稱為“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指導,聽從指揮,這就是墨家的“尚同”體現,可以“赴湯蹈火,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旋轉腳跟后退,也就是視死如歸的武士道精神,這與毛澤東的一不怕撤職,二不怕開除黨籍,三不怕老婆離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殺頭這“五不怕”相通。有了這五不怕的準備,做人就敢于實事求是,敢于堅持真理了。
墨家思想
一:墨家思想主張全民兼愛非攻
兼愛非攻是墨家最著名的思想。所謂兼愛就是兼相愛,交相利,也就是平等與博愛及相互得利的意思,即墨家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 不分等級,不分遠近,不分親疏地愛天下所有的人。既愛自己也愛別人,與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也就是主張全民平等。與儒家的博愛(“親親有術,尊賢有等”)則相反。墨子認為社會上的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就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這樣主張全民兼愛的思想在階級社會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消滅了階級才能實現,這也是墨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自秦之后無以為繼不能生存的根本原因,這樣的思想不但遭到主張積極有為的官僚政治的法家反對,也遭到開始主張維護貴族政治,后來主張士大夫壟斷政治的儒家反對,更遭災到君主及后來一人家天下的皇帝反對。非攻就是反對侵略戰爭,維護和平。墨子說“無不讓也,不可,說在殆。” 就是說什么都忍讓,是不可以的,譬如說自己受到傷害的時候不能忍讓要反擊才能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意思是 興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禍害。
毛澤東的兼愛
1:階級兼愛(無產階級),統一戰線。“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于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2:中華民族兼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毛共為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從反蔣抗日轉為聯蔣抗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3:兼愛外交
1953年12月31日,制定了在國際外交關系上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中國先后同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而且也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準則。
毛澤東的非攻思想
以毛氏斗爭三原則最能體現其非攻思想,這就是一有理,二有利,三有節。
一有理:就是自衛原則。又叫斗爭的防御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就是說,決不可無故進攻人家,也決不可在被人家攻擊時不予還擊。對于頑固派的軍事進攻,必須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之。
二有利:就是勝利原則。又叫斗爭的局部性。不斗則已,斗則必勝,決不可舉行無計劃無準備無把握的斗爭。應懂得利用頑固派的矛盾,決不可同時打擊許多頑固派,應擇其最反動者首先打擊之。
三有節:就是休戰原則。又叫斗爭的暫時性。在一個時期內把頑固派的進攻打退之后,在他們沒有舉行新的進攻之前,我們應該適可而止,使這一斗爭告一段落。在接著的一個時期中,雙方實行休戰。這時,我們應該主動地又同頑固派講團結,在對方同意之下,和他們訂立和平協定。決不可無止境地每日每時地斗下去,決不可被勝利沖昏自己的頭腦。在他們舉行新的進攻之時,我們才又用新的斗爭對待之。
毛澤東的非攻思想有以下四種手段:
1:以攻止攻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的秋收起義就是對四一二屠殺的自衛反擊,第二次國共內戰時的解放戰爭就是對撕毀雙十協定的反擊,針對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的一系列反共磨擦事件,1939年9月16日,毛澤東在《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中表明了毛共對這些事件的嚴正立場。他說:“任何方面的橫逆如果一定要來,如果欺人太甚,如果實行壓迫,那么,共產黨就必須用嚴正的態度對待之。這態度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我們是站在嚴格的自衛立場上的,任何共產黨員不許超過自衛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后來成為毛共堅持正義,為了人民和民族及國家利益,敢于打擊和消滅一切敢來犯之敵的斗爭口號。對外的抗美援朝,對印還擊,珍寶島之戰就是君子以身戴行者也,這就是毛共反對侵略戰爭,維護和平的最好體現。
2:外交止攻
1953年12月31日,在國際外交關系史上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誕生,在五項原則的基礎上,中國先后同緬甸、尼泊爾、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解決了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而且也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至今成為了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準則,這是毛共對國際外交關系的最重要貢獻。
3:備戰止攻
墨子說“備者,國之重也”。 也就是說防備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
1964年5月之后,面對蘇、美加緊了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毛共對國民經濟作出了史無前例的一次重大的區域性布局調整的決定,對東部(“一線”)和中部(“二線”)經濟建設項目實行“停”、“壓”、”搬”、“幫”,重點開發和建設西部(“三線”、“戰略后方”)。對這一戰略方針,毛澤東用“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加以概括。他說:“第一是戰備,人民和軍隊總得先有飯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則雖有槍炮,無所用之。第二是備荒,地方無糧棉油等儲備,仰賴外省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爭,困難更大,而局部地區的荒年,無論哪一個省內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幾個省合起來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國家積累不可太多,要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糧還不夠吃、衣被甚少著想;再則要為全體人民分散以為備戰備荒之用著想;三則更加要為地方積累資金用之于擴大再生產著想。”這個口號后來多與1972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轉發國務院11月24日《關于糧食問題的報告》時毛澤東的指示“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聯在一起使用,成為冷戰時期毛共國際戰略防御構思的總概括。
4:持器止攻
面對美國的五次核威脅,毛共決心研制原子彈。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持會議,正式作出了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新疆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成功地爆炸了一顆當量相當于2萬噸梯恩梯炸藥的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當晚,毛共發表聲明指出,毛主席有一句名言:“原子彈是紙老虎”。過去我們這樣看,現在我們仍然這樣看。中國發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國相信核武器的萬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是為了防御。中國政府鄭重承諾: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試問:自從核武問世后至今幾十年世界上那些有核國家至今有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從此可知這世上只有毛共深知前人老子的“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之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