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真價值》前 言
《老子的真價值》,系以超越傳統的學習方法和解讀理路而獲得的感悟。全書稿分4卷?! ?/p>
在卷1獲知《老子》既是一本道學(哲學)巨典,更是一本政治學天書。其理由是顯而易見的:老子在書中第1章作了“道”的概述之后,于第2、3章開始,就立刻進入了有關政治題材的表述。全書81章,從第1章論“道”開始,到第80章作“小國寡民”藍圖構想而結束,都在于表達他希望天下的愛民治國者( 國 君、人主、侯王)“守循大道,效法天地,以正治國”這樣的宿愿?! ?/p>
“道”,究竟是什么?可不可知?有什么價值嗎?
這樣的問題,在老子當時的社會,百家爭鳴,曾經會是最具爭議的焦點吧!所以,老子在《老子》第1章首先就此命題,概述他的成熟看法。
原文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為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對這1章按傳統注譯,一般是這樣:
“道”若可以稱道,便不是那永恒的“道”;“名”若能夠名說,便不是那永恒的“名”。沒有名,是天地無別的元始;有了名,才分出了萬事萬物。所以那永恒存在的“無”,將由它來窺探造化的奧微;那永恒存在的“有”,將由它來觀察萬物的區分。這永恒的“無”與“有”,同出一源而名稱不同,都可稱之為神秘深幽;它幽深而又幽深,正是產生一切神秘奧妙的門?! ?/p>
但是我接受生機系統論觀點(見附篇1、2)的啟示,做了新意的解讀:
道,是可以知道的,可以認知、命名、表述的,但不是時下大家經常說的那樣的道;它有其名,是顯然的,可以闡明的,但不是時下大家經常說的那樣的名?! ?/p>
(道,時隱時現,似無似有),“無”,是說我們并不準確知道天地元始的由來;“有”,是說我們確實知道萬物都由其母體所生發?! ?/p>
(所以我們)從經常隱去的“無”,可以感悟到“道”的玄妙變化;從經常出現的“有”,可以感悟到“道”在萌生萬物?! ?/p>
這“無”與“有”,或“常無”與“常有”,都是同出于“道”的稱謂,確實很玄;這種玄,玄之又玄,正是那生命奧秘和一切學問的源泉?! ?/p>
我還做了延伸領會,認為老子在其中指明了3個要點:
1-“道”是可以認知的,可以表述的;
2-“道”在“無”、“有”之間循環運作的功用,決定著自然萬物的生命成敗與安危;
3-“道”是生命學問、一切學問和幽玄奧秘的源泉?! ?/p>
我依據這樣的入門感受,從生機系統論觀點上看去,老子特別重視通過關心政治以關愛民生。所以,我按5個與政治有關聯的主題對《老子》作新意的解讀,因而有新的發現:
在“圣人之治”題下解讀了28章,發現:老子是主張“大道政治”的,而“無為”觀只是其中的一個觀點;老子曾給“政治”下過定義-“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表述了“政治25原理”?! ?/p>
在“大道之理”題下解讀14章,發現:老子表述“道”有6種基本運動情態;“道”有10種基本功用;老子認為“道的功用”是一切政治的必然的自然依據,于是確立他的政治25原理?! ?/p>
在“圣人之德”題下解讀2章,解讀有聯系的其它若干章的部分。發現:老子給道德下過明確的定義;道德有著高低不同的三重境域(比于赤子、上善若水、效法天地);主 張國 君應該以圣人之德制立律令,以圣人之德引領民眾自生、自化、自賓?! ?/p>
在“老子的道學方法與態度” 題下解讀8章,發現:老子表述了5種道學方法(或哲學方法);也對當時的浮躁學風提出過鄭重的批評?! ?/p>
此外,有大約18-20章,是老子表述關于時弊、關于用兵、關于法治等幾個題材的。其次,還有一些屬于其它哲理的表達,或者我仍然無法領會的題材。這樣一來,表明:《老子》原是一本有完整文體結構、有鮮明中心思想的杰作,并非如個別人所說-那是偽書、那是多人共同完成的文集;也并不是只為了論道德的“道德經”,最準確的說,它其實就是哲學政治學,或道學政治學吧?! ?/p>
原文第29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 ?/p>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p>
故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p>
按當代的領會,老子的大意是說:有人想把國家取來而好好治理一番,我認為應該在迫于無奈的時候。因為國家是一個自然天然的有生命的神奇器物,它遵循于道而固有它的功用原理,由不得人去操控的。誰只想按自己的的愿望去操控,一定要失??;而如果仍然固執妄動,即有亡國之憂。國家這東西(在多個國家之間比較),有的行先,有的隨后;有的輕舉而成功,有的竭力而失敗;有的強盛,有的貧弱;有的安泰,有的傾危,皆有各自的運數(運行個性)。所以圣人之治,總是去除妄為,去除政治奢望,去除安泰享樂,只遵循于“道”而作細心治理。
簡言之,老子在說:普天之下的國家,都是一種“神器”-生命,它自有它的生成原理、運動法則、興衰過程、成敗因果,它只遵循于它固有的生命之“道”而運動,不隨人的意志操控。所以,人只可以認知并守循于生命之道而細心治國,不可以妄為。
雖然老子的五千言,只有一次提到神器二字,但是他自始至終都是遵從于這樣的理念而說事的。我們一定要認同這一點,才可以真實領會他的“有為”、“無為”的深邃含義?! ?/p>
原文第65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多智。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傳統上大多數對這一章的注譯并不大準確,認為“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是老子的錯誤的教育觀點。到了當代20-21世紀,這一章甚至被認為是老子反智、反文明的最典型思想體現?! ?/p>
我認為當代的我們應該覺醒:老子的這一觀點是沒法否定得了的事。我 曾記得 老師教導說“讀老子的道德經,一定不能單純根據語譯來領會它的意義,一定要從整體出發,前后相顧,并聯系他寫作的時代背景”。在這一章尤其應該如此,所以應該作這樣領會:
老子始終堅持認為,國是“道”生的,是“天下神器”,道也是神器。所以,在開卷第1章就說了:道,是天地萬物的父母,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是一切幽玄微妙的、不可盡為人知的原理的出處;
在29章說,欲取天下而為之,應在迫于無奈的時候;
在57章說,治國,應以無事而平安為始終目的;
在58章說,國家的禍與福,總是相倚相隨的,誰知其極呢?
在60章說,所以,治大國,要如烹小鮮那樣細心;
直下這65章,于是說:古代善于尊道以治 國的 君主,不敢妄為而彰明民智,不教民以離道的伎巧;寧可將民愚守天道,使民純真質樸,給民眾以自生自化的自由空間?! ?/p>
于是說:(就原理而言)不能以智治國,而應該以道治國(因為當時的社會人文狀態已經嚴重背離了道,如果仍然以智治國,就只怕是賊)?! ?/p>
于是說:應當正確認知“智”與“道”的真實關系;正確認知以什么內容教化民眾;正確認知以智治國、以道治國的正反效果;這些都是必須緊記的重大的愛民治國范式。
原文第80章:
小國寡民,
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
使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我將其意義做了延伸而領會:這第80章相似于老子的“五千言”的結束語。他在充分表述了“道”之后,在充分表述他的“政治25原理”之后,設計了一個由此而達至的國情民心的自然狀態的最佳效果圖?! ?/p>
這是一幅太平無事,和諧有序的盛世圖:有高效的大機器而無大用;人們喜休閑,樂生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車船少人乘坐;雖有甲兵而無戰爭;民眾的生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是民眾生活物質富足,民情歡欣的體現?!笆姑駨徒Y繩而用” 是對社會民風高度誠信的文學表達;“民至老死不相來往”是鄰國之間恒久相安,而無戰爭往來憂患的反映?! ?/p>
這是“以正治國”的最佳政治效果,是“以無事取天下”的最優秀人文景觀。這是在原始社會、在老子當時的社會決不可能有過的社會盛世。不是老子在復古,只是老子對未來社會的深情企盼?! ?/p>
關于大道政治觀的現代價值
縱觀老子表述的政治定義和政治25原理,它實際涵蓋了歷代社會“流行政治”的全范疇。所謂“流行政治”,是我就歷代社會的政治給出的暫時概括。歷代流行的政治,都是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政黨,不同的階層、階級操控國家權力,為各自的利益需求服務,而做出的種種方法,種種解釋。其解釋五花八門,正確或錯誤沒個準,沒有參照系。誰操控了國權,有了話語權,誰的解釋就正確。事實上,種種解釋所具有的理性或真理度,都未及于老子的,都未達到老子所表述的高境界和全境域。那些政治家并不理解老子表述的道,以及大道政治的內涵,只是輕率地指認它原始的、樸素的、過時了等等。如果把歷代的流行政治叫“人為法政治”,把老子表述的大道政治叫“自然法政治”。我們將體會到:老子表述的政治是天道的、必然的政治;所以具有最簡明、淸新、公允的定義;乃至可以成為當代各國各自考評政治的圭臬或準繩,因而具有普世的價值?! ?/p>
以上是卷1的部分摘要。是我對各章的新意解讀和感悟?! ?/p>
以下卷2,各標題也是閱讀的感悟,只是較多地與《老子》之外的素材或現實素材作聯系,而獲得的感悟?! ?/p>
老子認知,國家都是一種神器,它自有它的生成原理、運動法則、興衰過程、成敗因果,它只遵循它固有的“道”而運動,不隨人的意志操控。老子所以主張治國者只可守循其“道”而治,不可以妄為(主張無為,反對妄為);“治大國如烹小鮮”;宜“小國寡民”。
道,也是一種神器。在第一章就說了:道,是可以為天、地、萬物之父母的、有結構有功用的器,非常玄妙,具有靈性,所以“神”。在第4章說:道,似萬物之宗,象帝之先。在第6章說:道,是太虛之神,是玄妙母體的生殖器官,是天地的靈根,有永恒不竭的生育功能。在第21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象、有精、有信,可以閱知萬物的元始開宗。在第25章說:道,它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p>
因此表明,一切的生命,都是天下的神器。人的個體及群體(國)、有生命的萬物的個體及群體,都是神器。所以在第5章說:天地對待萬物,圣人對待百姓,都是聽任其神器自生自滅、自作自息,不會妄加干涉,不會擾亂物類的自然性,不會擾亂百姓的自由精神。在第10章說:愛民治國,能“無為”,是為玄德。
老子的這些認知,用現代語言來表述,最恰當是說:
道,是一種關于生命起源、關于生命運動的天然的系統原理;
地球生命、國家生命、人類生命、所有生命,同起源于道,同遵循于道的系統原理而運動,這是生命的終極真理;
生命是神器,唯有善待。這是生命神圣、人權神圣、國家神圣的原始依據;
生命是神器,唯有善待。這是一切人性、一切政治、一切法律的原始依據?! ?/p>
《老子》的道學,是大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原點或精神源頭。今后應以“道的可認知性”為出發點,主張對《老子》作新意的解讀和研究。由此出發勘踏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將清明如鏡?! ?/p>
《莊子》的道教,在對于“道”的認知上,與老子的認知完全相反。道教,是大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科(道教奉老子為始祖,只是假借威望,出于尊崇)。道學的研究與道教的研究,可以互參,越研究越清晰區分,卻不可以互混?! ?/p>
大中華傳統文化體系的構成:以道學為智慧原點,為綱領;以儒學、“黃老”學、道教、佛教、法家、兵家、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為科、為目而展開;然后全部又都以政治學為歸結,而經世致用。《老子》是大中華傳統文化體系的底本?! ?/p>
后世大中華民族的一切智慧學問盡在這道學體系之中。幾乎全部的文化因素都有意或無意地成為對道學精神或道學思想觀點的演繹?! ?/p>
道學,甚至在整體人類文化或人文結構中,都處于奠基的或主體構架的地位,體現其普世的真價值。
卷3,是一段歸納,歸納道學的的獨具特色、足以導向經世至用的10大基本觀點?! ?/p>
有學者認為“關于生命的起源、運動的法則、成敗的原由、倫理的體現、道德是什么,以及醫學觀、財富觀、教育觀、政治觀、整體觀等10大觀點,其實是現代人,特別是其中的先進的知識者,都應該獲知的基礎知識,應該構成的基本思想觀念。凡能獨成一家的宗教、哲學、認識論什么的,對于這10個觀點都會有各具個性的認知表述,其表達能夠逼近客觀真實的程度,就是這一家理論的成熟度或真理度”。又認為這對于“引領民族文化的發展非常重要”。又認為“這些跨學科、多學科的觀點,假如不是在一種整體觀,或一種系統觀之上去稍作梳理,往往是不會有所把握的,或者只是膚淺的、狹隘的、偏面的、唯心的”?! ?/p>
我通過如卷1、卷2這樣的閱讀和感悟,發現:《老子》道學對于這些方面的認知,已經有獨具特色的表述。尤其是它的整體觀最具特色,認為國家是天下的神器,凡生命都是神器,乃至于似乎道學的全部就是為表述這神器的?! ?/p>
雖然道學反映的這些內容,也都是現代的系統論研究所孜孜以求的,但是當前的系統論的研究并未能達到道學的意境。原因在于初始的思維路向不同。道學的研究,一開始就是宏觀的研究,其對象是自然天然的系統,大至宇宙之謎、生命的起源,近至人之自我、我之情感智慧,其目的以人如何適應于天、政治如何經世致用為最終情結。而系統論的研究則不同,是從微觀的科學分析入手的,直到其科學知識廣泛到爆炸了的程度,其思維路向必須折返,才開始針對一個個的人工系統而做的研究,其目的在于無限提高生產力,創造無限量的財富,乃至于人類欲將以反控制自然。
不過,我有一種預感:人類智慧發育的這種不同路向的進程,很快于21世紀將會殊途同歸,道學體系文化與現代科學文化的融匯而相得益彰,乃達至成熟期的體系化的人類智慧。將真的實現“道大-人亦大”。當代的人類先進分子們、世界政治家們的一切迷惑與煩惱,到那時候將大有希望解除。也許這才是道學的最逼近真理的真價值?! ?/p>
卷4,是5個附篇。附篇1、2是我的上世紀80年代的習作,是精選現代最權威的科學著作、哲學著作中的核心知識數據,或已經是中學教科書的常識做為素材,依據現代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認知,而構架起來的新論新觀點-生命基本機能系統論(生機系統論)觀點(論文曾在國際傳統醫藥大會(北京2000)上受優秀醫學論文一等獎)。由此過橋,開始了大中華文化的經典或精髄概念與現代知識的融匯貫通?!丁蠢献印档恼鎯r值》是在此基礎上的新的讀書心得。所以附錄進來,提供給讀者朋友參考。附篇3、附篇4,有同樣的參考價值。
附篇5,“當代名家的相關評論選錄”,主要選錄到 余英時 教授、 白奚 教授、 余秋雨 教授、 易中天 教授、 王蒙 教授、南懷瑾大師等的評論。也收錄有已過的季羨林大師、林語堂大師的注譯或講演,其中季羨林還提到陳寅烙、馮友蘭、錢穆等老先輩的相關言論。這些,基本上都是在新浪網讀書頻道讀到的電子圖書中錄入的。錄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讀者在閱讀我的這份心得的時候,能增進對其中文意的理解和判斷,并能進一步深刻發現《老子的真價值》。在此,衷心感 謝各位 老師的許可,感謝新浪網讀書頻道給我提供的幫助。
我在書稿中錄入的《老子》“原文”和“孫本按傳統注譯”,都選錄于廣州大學孫雍長教授注譯的《老子》(孫雍長注譯:《考子》,1998年4月第1版,花城出版社出版)。孫教授的注譯本給了我最直接的引導和支持,他注譯的《老子》,其中有個附篇“主要詞語引得” 使我能夠比較輕松地對81章進行分類閱讀,類義命題,感悟新意,從而體會到《老子》的真價值?!拔业睦斫狻被颉靶乱饨庾x”都是在孫教授注譯上的延伸。謹此,對孫教授深表感謝?! ?/p>
我寫這類的文字,原本是沒有能力、沒有資格的,然而歷時近一年之后終于有勇氣將之脫稿,實得益于北京某著名大學的白教授,得益于他的熱誠指導寫作和謹慎評閱。白老師,您也是我的老師,由衷的感激您?。 ?/p>
我是100%的山寨、草根、微塵。但我迷信草根有草根的可能優勢。史上有位美術大師說過“因其不受名、利、德、失的困擾和拖累,其思想精神可以自由馳騁,對素材廣獵博采,所以其作品可以創造奇峰突兀之秀,也是一種美”。但愿我這份習作也能給讀者奉上一點點美的感受?! ?/p>
李龍川2010.6.25于廣西昭平五指山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