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古耕:說“仁”

古耕 · 2011-08-21 · 來源:散文集《脞語集》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說“仁”  

   

考究中國人的歷史,是先有民族文化,后有諸子百家的,先秦諸子的思想,只不過是先秦諸子們處于不同的階級立場,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人的本源文化做出了自己獨到的解說,先秦諸子的思想在根本上是同一的,只是所側重關注和追求的某些東西有所不同罷了。其實,先秦諸子們各自獨樹一幟的理論學說,就統一在我們中國人固有文化的這一棵大樹之上,真的是很難條分縷析地辨明誰是誰,更不存在什么絕對的誰是誰非,我們中國人的諸子百家思想其實是相容的、統一的。所謂“百家爭鳴”,也只是我們中華文明自我更新、自我創造、自我前進的一種自然常態罷了。我們中國人思想之樹的根,其實就是一個字——仁。一說到仁,現代中國人就知道那是儒家學派的思想,卻并不是人人都知道,先秦諸子的思想都是以仁為基礎的,都對仁有著自己的理解。只是因為“道、墨之學不入帝王彀”(我的學術觀點),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上的王臣們才只相信只有孔子和儒家是講仁的,別人都不知道仁的道理,真是可悲呀!今天,在這個扭轉乾坤的時代,就讓我們來進一步的繼續去扭轉乾坤吧!  

孔子一生同道家、墨家的學術領軍人物一樣,都是有大作為的,但也都是不成功的。因學派思想得以真正獲得推行而成功的只有法家,法家人物成就了中國皇權的至高無上、假仁假義、貪酷寡恩、敲剝天下,也送掉了自己的腦袋。中國歷史上只有一種人是真正的成功者,那就是歷代以皇帝為絕對中心的,以王侯將相為輔佐的貴族官僚統治集團。而至于中國后世對于儒學的推崇,那只是在利用儒學,孔子的后世英名,之于孔子一生所真正追求的仁愛思想來說,孔子仍然是一個失敗者。好在,儒、道、墨的思想從來都沒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被真正的割裂、分離過,所謂“禮失而求諸野”,是在說明,我們一代代的每一個中國人,其實都是在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整體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我們民族的精魂就在我們民族之中,就在我們廣大的民眾之中。今天,我們有幸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來對我們民族文化的不滅精魂,進行重新整理、整合和塑造。  

這里我要先向被我們民族文化的主流貴族統治意識尊了兩千多年的“至圣先師”孔老夫子鞠一躬,請他原諒我在本書中對于他所創立的學說及其后學所進行的痛批。對于中華文明來說,即使是天不生仲尼,也不會萬古如長夜。而對于孔子本人及其所創立的儒家學派,歷來以道、墨兩家為代表的其他學派,雖然是不盡贊同或反對孔子的政治主張,但是對于孔老夫子本人的人品學識和精神修養所達到的至高境界,卻都是尊崇倍至的。其實自孔老夫子身后的“儒學八分為流”,也已經是越來地越背離了老夫子的初衷了,因為話語權掌握在了貴族們的手中,而人間貴族的統治從來都是建立在對于人民進行強權壓榨和愚弄欺騙的基礎之上的。孔老夫子的時代及其個人出身和成長經歷使他沒能夠走上追求平等仁愛的道路,而是走上了皈依于權勢之門的道路,后世儒學發展為儒教之后,則更是汲汲于功名富貴。當權勢任用儒生的時候,儒生就是一只看門狗;當權勢不用儒生的時候,儒生就是一只喪家狗。在自我人格的獨立、自由與尊嚴面前,儒家不如道家高逸超邁,更沒有尊奉法天、兼愛、兼利原則的墨家崇高。儒學最可感人、最可傳世的就是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堅貞信念和那種執著于自己理想追求的獻身精神。儒學賴以確立政治理想的社會基礎是有著歷史的局限性的,是于當今中國完全不可取的,但是儒學追求自己理想的那種堅貞的精神品質,則是我們中國人世世代代可以繼承和發揚的寶貴的文化精神財富。  

我們的中華文明從來都是處在一種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之中的,我今天的所有言論,其實也只是將孔老夫子所大聲疾呼的關于“愛人”(《顏淵》)、“安人”“安百姓”(《憲問》)、“泛愛眾”(《學而》)、“博施濟眾”(《雍也》)的仁的思想更進一步地落實到了我們民族文化的本根之上去了,是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幫助孔老夫子撥開階級壓迫的障眼浮云,而推動儒學向我們民族文化的本根進行了一個文化回溯。將儒學賴以確立的仁的思想落實到仁的本根之上,也是在為人類社會即將迎來的天下一統局面的出現奠定情感及思想理論方面的基礎,因為人類社會將要一統于共產主義天下大同,而孔老夫子的原始儒學基于仁愛的情懷,而提出的做人的中庸之道和止于至善的融洽的社會人際關系的理想,就是儒學對于人類的最大貢獻。我反對儒教,但并不完全反對孔老夫子原始儒學中關于“修、齊、治、平”的思想理念,我只是要試圖改造孔子儒學的內涵,我對于孔子儒學的見解,也可以看做是孔子儒學的又一個流派,而且我自認為這是當今儒學發展進步的必由途徑,那就是要讓發展變革了的儒學為無產階級解放世界、解放全人類的偉大事業提供哲學思想及人性情感方面的指導和服務。儒學的框架是正確的,必須改造的只是其封建等級壓迫的“禮”的制度和愛有差等、親疏有別的“仁”的思想。  

仁的思想是先秦諸子思想的根本出發點,道家像是一位因不得志而就心灰意冷了的,獨自站立在一邊僻靜處,放開心胸自由感受逍遙而從來不會獨自生悶氣的大帥哥兒,道家的真仁愛隱藏在了“老莊學說”那種不合時宜的玄奧放達的思想言論之中,讓人在獲得精神思想的解放和進行人格自由的情感體驗中,將人的自我身心感受和生命存在與仁愛與自然萬物溶為了一體。道家是口不說仁,卻是在狂放地徹底地體知并踐行著對于宇宙萬物的最為廣大的仁愛。  

同樣是以仁義為本而確立學說的墨家學派,其關于仁的思想的認知最為貼近于我們民族文化的本根。《墨子·修身》篇中講道:“貧則見廉 ,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藏于心者,無以竭愛;動于身者,無以竭恭;出于口者,無以竭馴······其唯圣人乎?”貧窮時就廉潔自守,富貴時就尚義助人,對于一切生生不息的事物都施以關愛,對于一切消亡毀滅的事物都心生哀痛······深藏于內心的,是那無窮的仁愛;舉止于身體的,是那不盡的謙恭;談說于口中的,是那無比的雅馴······這些美德難道都只是那所謂的圣人才會具有的情懷嗎?  

《墨子·法儀》篇中進一步指出:“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國,無法所度,不若百工辨也······天下之為父母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天下之為學者眾,而仁者寡,若法其學,此法不仁也;······天下之為君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為法。故父母、學、君三者,莫可以為治法。然則奚以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廣而無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為法,動作有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則為之,天所不欲則止。然而天何欲何惡者也?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以其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今天下無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芻羊豢犬豬,潔為酒醴粢盛,以敬天事。此不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耶?天茍兼而有食之,夫奚說不欲人之相愛相利也?”墨子是說,治理天下、治理國家,沒有法律法規的度量,那就連工匠們做工時能夠明辨事理的本領都不如了······而以自己的父母、老師、君主的法則為法則行不行呢?回答是“不行”!因為天下做父母的、做老師的、做君主的雖然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做到以仁愛為原則來為人處世、來執政施德的卻很少,若以他們的原則為原則,那就會背離仁愛的原則了,(這是多么可貴啊!這是對“人治社會”、“以人治國”、“賢人政治”的否定。)政治如果背離了仁愛的原則,那是行不通的。(這里墨子提出了“天”的概念,墨子的“天”不是唯心主義的什么有意志的“天命”,而是從自然主義的原則出發來證明自己人類政治要實行兼愛兼利原則的政治觀點。也是對于“法治社會”、“依法治國”的一種樸素的呼喚。)你看,天的運行廣大而無私,天的恩澤醇厚而又從不自居有功有德,天的原則就是普濟眾生廣利萬物,天下無論大國小國,都是天治下的城邦,無論什么人都是天的臣民。(這難道不就是我們中國人的“自然法”原則嗎?關于仁愛, 還能有什么理論能夠在先秦時代這樣貼切這樣本真地被反映出來呢?墨學的偉大,就在于墨學超越了我們中國人春秋戰國的歷史時代,成為了人類最早期的對于民主政治的朦朧地呼喚和進行追求的戰斗號角。)  

仁愛是中華文明的根,道家學派表面上追求什么“心齋”、“抱樸”、“坐忘”,好像是要忘情而不愛,其實那是大愛無疆,道家愛天下、愛自然、愛自身,道家那萬物自由平等、齊同為一、無貴無賤的情懷,同墨家兼愛兼利愛無差等的信念,以及孔子儒學對于仁愛、仁政的大力宣揚和追求,共同凝聚成了我們中華文明秉持自然法則、執著追求仁愛信念的文化慧根。  

我們中國人關于善惡的觀念同世界上其它任何民族所信奉的善惡觀念都是一樣的,按照我們中國人的哲學來說,善的出發點就是仁,不善或惡的出發點就是不仁。  

這里,我要推翻儒家學派對于仁的概念的歪曲而錯誤的認識,我們中國人偉大而崇高的仁的理念,在經由儒家學說的解釋宣揚之后,就變成為人類階級社會合理性存在的一個理論基礎了,這是對仁的理念的一種辱沒。孔子所謂“克己復禮為仁,則天下歸仁。”這里的“禮”,只是中國人社會生活中“尊卑等級、差等有序”思想的一種制度性的存在狀態,在儒學這里,仁是不平等的,所以儒學的仁愛是虛偽的,是自上而下的一種施舍,是管治約束基礎上的一種偽善。中國人歷朝歷代的所謂“仁政”,都是籠罩在貴族階級壓榨性統治真面目之上的一層面紗。  

恩格斯在其《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寫道:“自我意識是人在純思維中和自身的平等。平等是人在實踐領域中對自身的意識,也就是人意識到別人是和自己平等的人,人把別人當做和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它表明人的本質的統一、人的類意識和類行為、人和人的實際的同一,也就是說,它表明人對人的社會的關系或人的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21—222頁)。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我們中國人的真正的本源性的仁的思想,竟是如此地殊途同歸。馬克思主義的人與人平等的哲學最終歸宿于共產主義的社會經濟形態;我們中國人的仁愛的哲學最終歸宿于世界大同的社會政治形態。馬克思主義的傳入中國,使中國人因受縛而迷失了兩千五百年之久的仁愛思想,得以掙脫了階級壓迫的鎖鏈而獲得了新生一般的回歸。而誕生了馬克思主義的西方文明本身,也同時是因得益于中華文明的渾厚昌明悠久傳播而發起,這也許就是人類歷史的一種辯證發展狀態,此消彼長,互相補益。  

仁的概念產生于《易經》,《易經》中的陰陽并立、圓道周流、變動不居、生生不息的理念,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發現并創立的樸素的唯物主義辯證法,是一種充滿了人情味的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和否定之否定的哲學。七千年前,在我們中國人還沒有文字記載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現了這一宇宙萬事萬物運化的根本規律。從《易經》中可知,仁的思想是法天象地、“近取諸身”狀態下的一種自然誕生,也許有心人會發現,我們平時在俚語俗談之中,幾乎任何事物及其存在狀態都可以被引申到“男女”上面去,其實人類的這種“男女”并立共生、對立統一、一而二二而一的存在狀態本身,就是宇宙萬事萬物藉以存在和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的最生動反映,中華文明在自己的根源上就準確地把握了這一真理。  

仁的本意就是萬事萬物內在構成的一種狀態本身,即陰陽的對立統一、相反相生、生生不息。一陰爻“”一陽爻“—”,中國古人法天象地取諸己身,仁字的初文就是左邊一長豎(代表陽爻,即男性生殖器的表征),右邊兩短橫(代表陰爻,即女性生殖器的表征),我們中國人的漢字符號是很自由的,一道是橫放還是豎放都一樣,兩短橫是橫排還是豎排也都一樣,仁字就是一陰一陽、兩儀和合,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和合,才能生育生化,生生不息。也正像中國古人起名字時叫做“姓甚名誰字某某”一樣,仁就是“道”、就是“太極”,就是宇宙一切一切的源初,也是宇宙一切一切運化的根本規律,面對宇宙的源初及其運化的根本規律,我們中國人的祖先發現,觀其行可名之曰“道”,察其體則可稱其為“太極”,(太極之意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人若能秉其自然天成的宗旨而行事則可名之為仁。(也由此可知,順應自然就是善、就是真、就是美;而違背自然就是惡、就是假、就是丑。)  

《易經》中的陰陽概念,揭示了宇宙之原初及萬事萬物運化所遵循的規律和存在的狀態。萬物混成,矛盾交融。死亡中產生著生命,生命中潛伏著死亡;水中隱藏著火,火中誕生著水;相互對抗的雙方,在彼此殺伐的同時也在相互地促成著對方;相互背離的事物,又能彼此和諧共存。我們中國人源自于《易經》的哲學,雖然沒有西方人的哲學那么精細準確,卻是一個能夠放得開收得攏、大到無形小到無象的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如同大自然一樣的“客觀存在”,如果用現代人關于“系統”或“體系”之類的概念來描述我們中國人《易經》中的“陰陽哲學”的話,那就會顯得不充分、不完備、不準確了。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所發現并總結出來的這一“陰陽哲學”已經深入到我們中國人的靈魂之中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原則,指導、支配我們行為的思想觀念和信念,無時無處不在閃現著這一哲學思想的精髓,我們中國人之所以是中國人,就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從小就已經在這種民族的傳統思想文化中浸泡透了。  

(貫穿了我們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易經》哲學”,可以解釋宇宙中的一切“自然存在”及其運動變化的現象和規律,人們可以根據這一“方法論”來推演預測事物發展的趨勢,判斷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結果,但是如若以“易學”的名義來為人算命的話,那就是在自欺欺人了。因為“天無常性,人無定命”,如果人生下來就都一切注定了,那這本身就完全違背了“《易經》哲學”變動不居的陰陽理論了,以其昏昏而使人昭昭的算命先生們本身就是在“瞎”說嘛。一個人活著,命若可算,那就只是算命先生為你指定的命了,那已不再是你自己通過自己的認知、判斷、決策、實施而努力創造出的自己的命了。我命在我,人生的過程,就是自我造命的過程。)  

舉例說明,現在我們中國人開發出了一套治理沙漠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那就是運用藻類植物來對付沙漠。這乍一聽有些天方夜譚的味道,藻類植物不是生活在水里嗎?難道要在沙漠里面修水池嗎?但是按照《易經》中“陰陽并立、相反相生”的理論來解釋這一現象的話,那就再理所當然不過了。沙漠是干旱無水之地,酷燥焦灼,屬陽;藻類植物存活于水中,屬陰。陽中含陰,陰又含陽,陰陽相斥相爭又相容相生。現實情況是,有科技工作者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沙漠的表面上有一些沙粒的“結皮”,那博學的有心人將這“結皮”拿回實驗室,在顯微鏡下,竟在這結皮里面發現了藻類。世界上其實本來就有可以不存活在水中的藻類,在鄉下養魚的人就知道,將從魚塘中抽出的并不含有什么污物的水傾瀉在干涸的沙土地里,不久,那塊原本寸草不生的沙地里面就開始“起皮兒”了,而且那層皮兒還會泛著淡淡的綠色。科技人員用從沙漠的“結皮”中精選出來的藻類,通過在水池中的大量人工培育,然后就將這富含著藻類的池水噴灑在沙漠里,那片沙漠不久便開始“結皮”,不僅這一層“結皮”可以在風中固沙,而且還開始改變著那一處沙漠的生態條件了,在藻類的這一層“結皮”固沙保濕作用的呵護下,第二年,那一處沙漠便開始自然而然地生長出小草來了,(那是大自然運用風的力量在為小草播種),三年之后,那里就儼然是一塊新興的綠洲了,這是多么充滿了詩情畫意的科技的運用啊!充滿了生命的智慧、喜悅與從容,這種“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不禁令人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種美不勝收的激動。  

從我們中國人的老祖宗所創立的《易經》的哲學思想中,本來直接可以導出的就是平等協調、善生利物、共生共榮、愛無差等、泛愛自然的思想觀念。但不巧的是,我們中國人接下來就進入了階級社會,于是也就像是《易經》中所揭示的那樣,發展是必然的,而發展的道路則是曲折的。我們中國人這一關于宇宙根本規律的認知,也就被貴族們及其走狗文人們給歪曲了。(此處為魯迅式語言,并非是我想罵人。)所謂文王演八卦、孔子做《十翼》、并定名曰“太極”,并繪制出了一張陽爻在上、陰爻在下的所謂“太極圖”,我們中國人也就從此走入了被人類史學界稱為是“超穩定結構”的家國同構、忠孝一體、親疏有別、愛有差等、尊卑有序、貴賤有列、男主外女主內、男尊女卑的封建“禮制”時代。(中國人的“禮”就是一種對人類社會進行等級秩序劃分的剛性制度。)  

我們中國人的儒學其實包括了三個概念:即儒家學派、儒家學說、還有儒教。其實我們平常人所知道的,和熱衷于講述并遵循的,歷來為官方所認可、推崇的所謂社會主流的傳統思想理念,大多就是儒教,儒教雖不是宗教,但是其規束人心的實際功用,對于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社會來說是要更勝于宗教的。儒教是歷代貴族統治者及其走狗文人們對儒家學說動了手腳之后的產物,他們還美其名曰“萬古綱常”。在中國人以往的社會歷史中,普通老百姓是沒有資格學習文化知識的,讀書是上等人做的事,百姓小民只有出力做工“勞力者食人、勞力者治于人”的“本分”,同時還要熱衷于被大人君子老爺們給騙得死去活來。而那些個大人君子老爺們卻又并不真信他們自己所宣揚的那一套儒教。所以,由中國歷代貴族及其走狗文人們所創制出的光榮偉大英明的儒教,就培養出了中國人百姓小民中如家禽家畜一樣的大量的順民愚氓,和大人君子老爺們中大量的偽君子和貪官污吏及篡權謀逆的野心家。兩千多年以來,儒教之害我中華,也真是太過深重了。追求“兼善天下”信念的孔老夫子,若是在天有靈,焉能不羞憤地無地自容啊?!老夫子當年“絕筆于獲麟”,也足見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那追求仁愛的理想,是不能夠在天下實現了,他焉能不痛哭失聲啊?!仁愛只要是有尊卑差等的區別,那么這種仁愛的理想就永遠也不可能在人間實現,因為仁愛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在平等基礎之上的相互施與。  

在儒家學說經由孔孟創立和弘揚之后,再經由歷代貴族統治者及其走狗文人們不斷地又對之“加工潤色”而逐漸形成的儒教中,《易經》的要旨被解釋為,陽是在上的,是尊顯的,是擴張的;而陰則是在下的,是卑微的,是收斂的。推而廣之,人類社會中就是要由陽性的貴族來統馭陰性的黎民,并由此而達到一種所謂的“和諧”,這就是“仁”了。根據這一所謂的“仁”的原則,儒家學說就又推崇由“偉大”的周公所創立的“禮”的制度,將社會中的人們陰陰陽陽三六九等的就給劃分開來了,孔子不是就說“克己復禮為仁,則天下歸仁”嗎?言下之意是說:“世界的本源就是尊卑有序的呀,人們產生于自然,所以人們也就應該遵循這樣的自然天道,人世間在有了等級秩序的規矩之后,才會有天下太平呀。”(孔老夫子為天下描繪出了一張“父慈子孝、君仁臣忠”的理想生活圖景。)在儒家學說那里,宇宙的本源以及其演化的規律,已經被解釋為就是一種尊卑等級的天然制度了。這一理念就是儒家學說之所以創立的哲學理論基礎。就是這一理念直接成為了“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社會制度是最合理的人間制度的理論基石。也正是從這一意義出發,儒學才被歷代貴族統治者們給捧到了宗教的高度,名曰儒教或綱常名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無疑是貴族們及其走狗擁弁們的智慧。也正是根源于這種理念,中國的女人們才被裹了近千年的小腳,因為面對陽性的男人們,陰性的女人們就應該是“婦者,服也。”  

其實儒家學說是錯認《易經》了,歪曲了《易經》中關于仁的概念,說的不好聽一些,儒學是盜用了《易經》,這也正如《易經》中所揭示的那樣,“太陽則太陰”,一個素來以清高雅正自居的學派,居然就在中國人的歷史中,層出不窮地培養出了一批批道貌岸然的賊來。《易經》中的陰陽概念是活的,是可以互變的,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從而達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一而二、二而一的一種圓轉變動著的自然存在狀態,這怎么可能承認什么陽上陰下、陽尊陰卑呢?  

先秦諸子中以道、墨兩家為首的其它學派,當時就已經看穿了儒家學說本質中的這一虛偽之處,而從《易經》中也生發出了自己的自由平等、兼愛人類、泛愛萬物、愛無差等、善生利物、舍身濟世的精神信念。惜哉,階級社會中,話語權是掌握在貴族們的手中的,而仁的英名也已經被儒教給玷污了有兩千多年了,就連孔門后學中那位被歷代貴族們給封為“亞圣”的孟子,也覺得他的那位被封為“至圣先師”的祖師爺關于“仁”的說法是難以服眾的,于是就又提出了“義”的概念,也還算是對于仁的真實本意有了一定程度的回歸。  

我們中國人自己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其實質并不是道家學說本身,而是道家學說在民間自發的一種影響和反映,也是被壓抑狀態下的仁的真實本意的一種伸張,世界上也許只有我們中國人的以道家思想為基礎的道教,才是以追求“天人合一”及自身人格精神的獨立、自由、自主為宗旨的宗教了。道教是一種使人的人格精神昂首挺胸站立起來的宗教,而人類其他的任何宗教,都是一種讓人的人格精神面對虛幻的神祇跪倒膜拜的宗教。不過在道教那種追求“肉身羽化”的精神自由中也很有偏頗荒謬之處。而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尚賢”、“非攻”就簡直是仁愛之德的一種具體體現了。但是在貴族統治者們的壓制下,道家的自由觀念是被迫玄虛化了,而墨家的平等觀念則干脆就被取締了。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源出于《易經》并被儒家用來創立學派的仁的概念,與它的同質異名的“道”的概念一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最根本的核心,這一核心的人文精神就是生生不息、包羅萬象與愛無差等、善生利物。如果說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學說是大地之上的一座座高原山脈的話,那么,仁(道、太極)的理念就是承載了這些高原山脈的大地。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文化中,儒家雖被歷朝歷代的貴族統治者們尊為師表,但儒學卻沒能從根本上準確地宣揚仁的精神,這正像是儒學本身并不能夠代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本身一樣,我們的傳統思想文化是從最初的仁(道、太極)的信念出發,然后就誕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諸子百家的學說均濫觴于仁(道、太極),諸子百家學說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才是對仁(道、太極)的準確而又完備的解說。  

仁,人,我們中國人的漢字素有諧音諧意的傳統,人類因為能夠認知并踐行宇宙中萬事萬物存在和運化的根本總則仁(道、太極),所以才是萬物的靈長,我們中國人所以才將人類自身定名曰——人。中華文明關于仁的理念,將會溫暖全人類的文明,因為那“平等自由、兼容并蓄、人我共榮、善生利物、愛無差等”的仁愛,就是全人類自誕生以來就在孜孜以求的生命存在的最適宜的狀態和共同崇尚的美好情懷。其實我們人類始終在追求著的“世界大同”、“共產主義”,就是人類在對于宇宙運化的這種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規律仁(道、太極)進行了認知之后,才按照著這一規律的指引,自然生發出來的一種樸素而科學的追求。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就是宇宙中最根本的總規律“道”(仁、太極)一旦運行,就是按照平等共享、共生共榮的原則來進行的呀!仁、“道”一體,“道”為自然,仁為自由,自由是人在體知并踐行了“道”的原則時所達到的狀態。仁的精神就是人在做事的時候要合于自然,按照自然的規律辦事(所謂“實事求是”,也就是仁。),進而為了促成自然而然的天道正義而不惜犧牲我個人本身(這就是仁愛),所以我們中國古人才說:“人能仁,是為人也!”(我們中國人之于地球人類中,之所以歷來以超邁高卓自居,原因正在于此。)  

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文化中,仁就是宇宙的源初;仁就是萬事萬物存在和運化所遵循的根本規律;仁就是人按照自然的天道規律來實踐時所獲得的一種自由的存在狀態。仁及其所衍生出來的仁愛的信念,就是我們中國人傳統思想文化的根。自強不息,如天之健行,是仁的本質;厚德載物,生生不息,是仁的情懷。對于自然造物、天地宇宙及人類社會來講,仁就是要求我們本著“天下一體、萬類同根”的信念,尊奉著泛愛萬物、泛愛自然的原則來生活。我們中國人這深沉博大的仁的思想、仁的精神、仁愛的情懷,是大到人類社會、小到人類個體在發展進步、生產創造著的探索之路上的一盞光芒萬丈的指路明燈。  

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哲學雖然也自成一個完備的體系,但是與那殊途同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相比,后者還是要更加地精準、科學和易于傳播。而我們中國人的傳統哲學相較于西方人的哲學,則是更加天然地充滿了人性的關懷與包容。其實,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我們將越來地越能夠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地傳入中國,就是地球人類思想文明成果的一次空前偉大的融合,這是一種取長補短、活力無限、繼往開來的融合。而且這一融合,現在正在開創著人類自身文明的全新篇章。而且我們中國人現在已經開始很自豪地在承擔著這一人類的重大的歷史使命了。這一事實將隨著時光的推移而越來的越能夠顯現出來。  

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就是要實現“人人都能全面自由發展”的平等的社會結構狀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矛盾”學說也揭露了人世間種種大罪惡的最本質的根源,就是人類社會中貴族階級政治統治的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立,其實就是我們中華民族自身要在社會組織形態和思想文化方面來開創我們全民族共同的自由平等、富足安康的生活,這是我們全民族共同的宿求,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推而廣之,世界大同,人我共榮,這也是全人類共同的宿求,它的實現也同樣是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必將開創人類歷史的一個政治、經濟、文化有機整合后的新紀元時代,屆時,人類社會中將沒有貴族、沒有賤民,沒有戰爭殺戮,一切社會生活都將在人們獨立自由、享有尊嚴、自愿合作的狀態下實現和諧共榮。現在,在我們中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其最根本的同質點,就是我們中國人的“仁”的原則下的“世界大同”與西方哲學中所誕生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這也是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誕生于西方,卻在我們中國人的東方世界里得以大行其道的最根本的原因了,因為馬克思主義與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文化在本質上有著高度的近乎完美的契合,這是人類正確思維的一次偉大匯合。  

我們中國人這閃爍著仁愛之光的中華文明,輔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維的翅膀,必將飛滿全世界,溫暖全人類!  

   

(今天,我為我能夠有這樣的理論認知而感到高興,“朝聞道夕死可矣”!我這么多年來的自由讀書生活,就在這一篇文章中使我獲得了美的享受,有一種不枉此生的感覺。這一篇文章是我這本書的畫龍點睛之筆,因為我認識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殊途同歸,認識到了我們文化的本質根源與科學共產主義思想的同質性,認識到了“世界大同”就是人類社會這一物質實體客觀運化的必由之路,我真的很高興!此時,眼望著窗外燦爛的陽光、明媚的景物,心情由衷地舒暢。  

恩格斯指出:“一切已往的道德論歸根到底都是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的產物。而社會直到現在還是在階級對立中運動的,所以道德始終是階級的道德。”(《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134頁)。人們在評述時事的時候,從邏輯思維上講,往往相反相對的各種理論及觀念都是正確的,所謂見仁見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好像都有理,而從不同的階級立場出發,這種模棱兩可首鼠兩端的情況就不會存在了,對人類社會中各種是非善惡的評判標準充滿了階級的屬性。階級分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基本特征之一。  

我不紅不白不黑,更不專,我只是龐雜、自在,思想自由,我沒有什么精專之學,游走穿插于我所感興趣的任何領域任何境界。自食其力,師古觀心,任事修心,我的身體雖不自由,但是我的思想可以上天入地,可以凌摩于宇宙太空,可以深入于極卑至小。文章乃學者之生命,為讀書人之逸樂,是志士之末技,之于仁人,實在是有心亦無心,自然而然。《莊子·逍遙游》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論語·憲問》中孔子被人稱為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仁人呢,仁人不講究“無”,仁人講究“自然”,講究順應自然的人為力做,道家的尊重自然、隨順自然,與儒家的執念力做,成就了仁人的德操,不當為時守時待命,時機一到,當振作時一往無前。仁愛的情懷,還激勵著仁人像墨家信徒一樣地去舍生忘死以利天下。)  

從最初對于宇宙及人類自身的認知,到面對自然的人類實踐,再到對于人類社會形態的最高追求,從方法論到實踐途徑的發展軌跡,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思想同西方世界里人文思想的精髓——馬克思主義是淵源同流、殊途同歸的。  

 世界大同 · 共產主義  

-————————————————————  

天人合一(仁愛) · 人化自然(人道主義)  

                   ———————————————————  

人能弘道 · 可知論  

—————————————————————————————仁(太極、道) · 唯物主義(客觀實在的物質、客                     

陰陽哲學                   觀實在的規律)辯證法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免费福利视频播放 | 久久99九九精品久久久久齐齐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五月婷 | 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 |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 欧洲亚洲国产Av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