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樓
柳鯤鵬
關鍵字:四大名樓 鸛鵲樓 王之渙
簡介:因王之渙名篇,鸛鵲樓名列四大名樓當之無愧。掃除五四洋奴思想,發揚中華文化。
近日重溫《滕王閣賦》,讀起來真是朗朗上口,心曠神怡。吾隨后感慨說,五四那些蠢貨,沒有看到西方靠著侵略掠奪發財,卻聽信了資由票主人性普世價值的謊言,自甘墮落,自我誹謗,無恥無腦的鼓吹西化。更可恥的是,還要鼓吹漢字拼音化。幸好在十年洗劫的紅太祖文革時期,發明了激光照排,解決了漢字的信息化問題,從此拼音化論調基本消失。偶爾有人提起,也引起一片笑聲和駁斥。
中國有三大名樓,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不過中國傳統喜歡講四(這年頭因為迷信,四發音近死,所以都不喜歡了),那么第四樓是哪個呢?吾聽說多個說法,比如,有的說是采石磯的太白樓,有的說是南京的閱江樓,有的說是山東的蓬萊閣。這些說法并不能令人信服,為什么呢?這些樓沒有一篇震驚天下的名篇。后來吾想,鸛鵲樓倒是符合這個條件,因為有一個名篇,王之渙的《登鸛鵲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與賦不同,好詩(詞亦是詩)的一個首要標準,就是要接近白話。比如這個名篇,每個字都很常見,意思也非常明了,幾乎就是白話了。但是在詩人的神筆之下,音節優美,氣勢宏偉,景色壯麗,意境高遠,確是千古名篇。
同樣的,《黃鶴樓》也是如此,大白話式的名篇。據說李白都感嘆《黃鶴樓》多么的好,不敢題詩,到了金陵還仿來了一個《鳳凰臺》。當然以個人眼光看來,比不過前者。《登鸛鵲樓》的最后一句,使得詩的意境升華,畫龍點睛;而《黃鶴樓》呢,前半截果然流暢,到了后半截,景色寫得又普通又沒有意境,最后一句簡直就是草草了事。李白的《鳳凰臺》,感慨歷史變遷,意境就闊大了。論感慨人生,陳子昂的《登幽州臺》,就比《黃鶴樓》好。
純以文采而言,《滕王閣賦》超過《岳陽樓記》。前者寫景時著眼有遠有近,名句疊出,后者則遜色一些。論意境,前者則過于偏重個人身世,后者如《登鸛鵲樓》一樣,異峰突起,意境升華到圣人之心。
印象中,還有郁孤臺、北固樓,都有名篇。“雪擁藍關馬不前”的這個“擁”字,也非常之出彩,可惜各關很少名篇,不好評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