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困境走勢與未來
——同人 文化自覺征文投稿提綱
一 文化將會成為世界舞臺上,壓倒政治經濟軍事聲音的時代主旋律。試看未來世界的文化必將是世界統一的文化,未來世界的統一必將是來自于文化統一的和平統一。
二 中華民族面臨的文化復興,實質上是世界大同共產主義文化的形成,預示著人類到共產主義的歷史飛躍,于是這人類的新生,人類的新生首先是文化的新生。
三 中華傳統文化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本質相容,馬列主義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上必成正果。馬列主義提倡消滅剝削實現人的平等,中華文化本身就是利他的讓人“吃虧”的文化,注重節約與自然的和諧。
四 中華文化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文化本質不容,資本主義文化生活價值理念已經走到窮途末路,已經在上演最后的瘋狂。
五 紅色文化是為了理想信仰不怕苦不怕困難不惜犧牲舍生取義的文化,就是不怕死不要命的文化。白色恐怖文化是要人害怕要人命的文化,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不怕死不要命的文化,戰勝了讓人害怕要人命的文化。
以藍色文化為特征的資本主義文化,是奴役利用壓迫世界人民的利己主義文化,是以世界為手段的文化,是這種文化造成和維系著世界人民的苦難。未來的世界必須是紅色文化引領世界。
六 文化產業化是對文化的褻瀆是對文化的強奸,文化事業是人類最崇高的事業,文化直接給人以幸福。
幸福不是在外界去尋找,而是在內在以體認,文化塑造人感染人熏陶人引導人,就是要告訴人,應該以什么為幸福。文化叫人人都成為佛。
七 中國文化的復興必須到自己文化源頭那里吸取營養增強動力,對于我們的課題是,如何繼承吸收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道德經》等,現代人對優秀文化所知甚少,有所知的也不明白精華所在。
八 文化戰爭是人類最高級別的戰爭,對于我們當前文化戰爭的任務就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結合聯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地消滅已經大舉入侵,四處泛濫毒害了中華民族優秀兒女心靈的自私自利物質主義,貪婪虛偽浮躁的消費主義文化。
文化戰爭是不同性質的文化靈魂之戰,在靈魂高度被擊敗的文化經濟政治就會成為行尸走肉,師出無名就會不堪一擊。就是要讓對方的軍隊失去軍魂,讓敵對的勢力失去靈魂,讓他的文化失去根基依托,讓他的行動沒有動力。
文化復興的首要任務是批判洗刷市場經濟價值觀流毒對人民心靈的毒害侵蝕。實現靈魂的救贖,價值觀信仰的重建。
九 文化戰爭的主戰場是網路,中華文化的復興要靠網絡引領。因為網絡廣泛的參與性互動性,自覺自主性,已經決定網絡必將成為世界文化革命的主戰場助推器。找到自己的文化自信之后就能夠做到文化自覺,在我們不斷自覺行動中就能夠實現我們的文化自強。
十 簡答 什么是文化自覺自信自強:
什么是文化自覺?
一個人在生活學習工作中,會對周圍的文化理念不斷吸收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會自覺的遵守什么反對什么批判什么倡導什么,成為自己的人生軌跡和生活指南。就像一個鐵屑,在文化磁場的作用下,不管在什么地方總是有一個固定的方向,形成一定的性格,從而決定自己的命運,這就是文化自覺。這種性格一旦形成,就會在不受外力政策法令厲害的引導左右,成為自己一生的準則,自覺的服從。
人說的每一句話,做得每一件事都是自己文化自覺的表現。
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就是對自己接納吸收的文化價值觀理念有強烈的認同,得到自己心靈的歸宿,不再尋找,不再背叛,不再離棄。覺得自己做的對。接受了自私自利文化的人勢必導致賣國主義,因為他們自信普世價值文化。而接受利他文化,集體主義的,勢必產生見義勇為的行動,會產生愛國主義文化。目前的中國就是這兩種性質的文化自信的沖突。
什么是文化自強?
對個人來講,一旦確定自己心靈的歸宿,就會用一生的精力,閱歷來反復加深加強自己的信念,他對外會不斷介紹推廣自己的文化理念,人生價值觀,社會價值觀,以求大家都和自己一樣,遵守同樣的價值觀。一種社會價值觀也是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價值觀成為普世的價值觀,謀求此種價值觀的世界統一。
社會主義價值觀是這樣,資本主義價值觀也是這樣,文化理念給自己的行動以動力以理由,所以當今世界的沖突歸根結底是文化的沖突。
展望未來,文化將會壓倒政治軍事經濟,成為世界舞臺上的主弦。
世界不是由權力主宰的,也不是由武力主宰,也不應該有財力主宰,最應該由智慧來主宰。世界被主宰的形勢說明人類社會的文明程度。文化和智慧連在一起。權力 武力 財力都應該服從智慧真理的調遣。文化的作用是塑造人,文化直接關系到人的幸福。因為文化決定一個人應當以什么為幸福。權力代表人的支配欲,武力代表人的暴力強迫欲望,財力則代表人的占有欲,這些追求都對人有害。唯有文化是在自身的內心深處尋找幸福的源泉,因而與社會無害。
十二 重讀尼采解讀現代文明的癥結 反思產業要強奸文化到幾時?
尼采是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對資本主義所謂現代文明,予以徹底批判,而到了今天,市場經濟文化為特征的現代文明,已經走到腐朽衰敗的盡頭。尼采當年所痛斥揭露的“文明”癥狀,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而且已經傳染到東方,傳染到中國,已經不可救藥。尼采對西方文明的批判仍然閃爍著智慧的不息的光芒。今天我們回味尼采的思想,仍然能感到心靈的顫栗和震撼,現在文明對人類的摧殘難道不是馬克思所說的對人的異化嗎?我們的今天的社會有頭腦,有思想,有尊嚴的人究竟有幾個?我們今天難道不是面臨一場偉大的人類思想啟蒙,來喚醒每一個人的尊嚴,思想,人格做一個真實自在的人嗎?現代的人呀,你還認識到你自己,找回你自己,明白你自己的真實需要嗎?
尼采把現代文明的癥結歸結為
第一 生命本能的衰退——頹廢
第二 精神生活的貧乏——鄙俗。靈和肉都病了。
他說:“一步步走入頹廢——這是我對現代‘進步’的定義。”頹廢是一種“現代衰弱癥,遍及一切思想文化領域。倫理壓制本能。科學理性削弱本能。教育的基本原則是麻痹本能,一部教育史是一部麻醉品的歷史。藝術在古代是強者的節慶,在現代也成了弱者的麻醉。這位復活的古希臘勇士“埋怨著現代文明,因為它使得一切美人、美事、光榮、珍寶都歸于弱者了”
因為在一顆優美的心靈看來,整個現代商業化社會就像一個鬧哄哄的大市場。人們匆忙地活動著,聲嘶力竭地叫喊著,——為了增值財富和賺錢。尼采感到自己生活在一片文化沙漠上。在市場上怎么能開出文化的奇葩呢?
財富本身成了目的,為了財富,人們表現出一種盲目的發了瘋似的勤勞。尼采說:“一切時代中最勤勞的時代——我們的時代——除了愈來愈多的金錢和愈來愈多的勤勞以外,就不知道拿它的如許勤勞和金錢做什么好了,以至于散去要比積聚更需要天才!”
盲目地追求財富,卻損害了機體的美好,可是沒有機體的美好,又如何來享受財富呢?更嚴重的后果是在精神上。無頭腦的匆忙,使人永是處在疲勞之中,不復講究優美的風度和高尚的禮儀,獨處時不再有靜謐的沉思,人與人之間也不再有溫馨的交往。尼采無限緬懷的古希臘人那種高尚的教養和情趣已經一去不復返,他隔膜地望著這些忙碌奔走卻又麻木不仁的現代人,只覺得他們野蠻。
這是“自我”失落的時代。人們沉淪于世俗之中,好像有意躲避人生的真正使命。人們急于把腦袋藏到一個地方,似乎這樣一來他們的良知就找不到他們了。人們匆忙把他們的心獻給外部事務,就是為了不再有一顆心。“匆忙及其普遍,因為人人都急于從他的‘自我’面前逃逝……”。
使尼采感到痛心的是,這個時代的繁忙的經濟活動和龐大的政治機器,占用了過多的人力,浪費了寶貴的人才。有用的人才應該獻身于文化,經濟和政治不過是制造財富和分配財富的工場,那只是“小頭小腦們的工作范圍”,倘要占用優秀人才,還不如讓這些機器銹壞。
可是,在現代,經濟和政治幾乎壓倒了一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民族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個人把自己花費在權力、大政治、經濟、世界貿易、議會、軍事利益上,向這些方面付出了理解、認真、意志、自我超越的能量,那么在其他方面就必有短缺。”
俾斯麥政府熱衷于政治擴張,在尼采看來這正是德國文化衰落的原因。“文化和國家——在這一點上不要欺騙自己——是敵對的,‘文化國家’純屬現代觀念。兩者互相分離,靠犧牲對方而生長。一切偉大的文化時代都是政治頹敗的時代:在文化的意義上偉大的事物都是非政治的,甚至是反政治的……”
尼采把國家稱作“新的偶像”,認為國家使一切人都喪失了自己,只有消滅了國家,才開始有人。
尼采所關心的始終是文化。文化是人的精神播種、開花、結果的園地,是人的心靈的展現,是人道實現的場所。可是,在現代商業社會里,文化也商業化了。現代文化的骨干卻是商業。商業只問消費,不問人的真正需要。它甚至制造消費。科學家、學者、藝術家、政治家、民族、政黨乃至整個時代都卷進了貿易之中,供求關系決定一切事物的價值,市場價格的支配成了整個文化的特性。市場,到處都是市場,“沒有市場上的喊叫和嘶嘎聲,如今便沒有天才。——這對于思想家當然是一個壞時代。”尼采要思想家們學會裝聾直到真的變聾,以免毀于煩躁和頭痛。
尼采發明了“文化市儈”這個詞來稱呼那些借文化謀私利的文人。他又輕蔑地稱他們為“文化寄生蟲”,痛斥他們損害文化以自肥的行徑
導致人的非精神化和文化衰落的又一重要因素是現代大機器生產和強迫分工。尼采指出,大多數男子因生活負擔而被迫從事固定的職業,結果使自己的命運完全受偶然性支配。在“工廠奴隸制度”下,人們成為機器上的一個螺絲釘,當了人類發明技巧上的彌縫物,被消磨了一生。尼采對工人說:難道提高工資,減少貧困程度,就能廢除你們的無個性的奴隸地位嗎?他認為,只要機器工業的格局不變,工廠奴隸制度的實質就不會有變化。“在外在事物的目的上犧牲了多少內心價值”。“倘若你們不知道什么叫自由呼吸,你們的內心價值何在呢?”他要工人認識到自己的非人境況,開展一個偉大的自由運動,“反對機械,反對資本,反對被迫的選舉,無非或當政府的奴隸或當顛覆政府的黨派的奴隸的選舉。”
尼采提出了一個別具一格的治療歐洲文明弊病的方案:歐洲工人向歐洲以外移民,在荒野上尋求自作主人,帶去歐洲文明中的積極成果,同時把美麗野性的自然氣質傳回歐洲。最有趣的是他提出要把中國人請到歐洲,帶來東方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他們能夠整個地幫助歐洲,把亞洲的平和、寧靜以及特別有益的亞洲的堅韌性,注射到不安的喧擾的歐洲的血液里去。”
在工廠奴隸制度下,工人是奴隸,資產者就不是奴隸么?尼采認為,古代的奴隸比現代的“主人”資產者更高貴。資產者也是奴隸,是機器的傀儡,是十九世紀文化卑劣的記號。“他們獲得了財富,卻變得更加貧乏了。”
對于工廠奴隸制度的批判,尼采仍然歸結到文化:“結局是文化消失。”
在尼采對對現代教育的批判:現代教育的弊病同樣是扼殺本能和個性。現代教育的原則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第二天性,可是,從不照顧到人的第一天性。一旦第二天性成熟了,第一天性卻枯萎了。很少有人能在第二天性的保護下使第一天性成熟,然后蛻掉那張蛇皮。
由于科學的嚴格分工,充當教育者的人都只有極專門極狹窄的知識,遇到天性完滿的學生,就無能為力。
教育家——教育的第一條件缺如。學校成為“高級保姆”。所以尼采說:“我們的文化之苦于虛無,更超過它之苦于自負的一孔之見者和片斷人性的過剩;我們的大學與愿相違地是這種精神本能退化的工場。”
尼采主張個別式的教育,如十八世紀時,每個教育者只有一個或幾個學生,因材施教。現代教育卻工廠化了,固定的教材施于一切人。學生完全沒有主動權,把生命耗費于死的學問,好像這便是他不能不服從的命運,在苦讀中顫抖著反復朗誦這詩句:“命運啊,我跟從你!即使我不愿意,我必須如此,一面跟從一面嘆息!”
尼采嘲諷地虛擬一次博士考試的問答:
“一切高等教育的任務是什么?
——把人變成機器。
用什么方法?
——他必須學會厭倦自己。
怎樣達到這個目標?
——通過義務的概念。”《偶像的黃昏》。
《教育的方法則是灌輸式,“違背了一切教育的最高原則:只有饑餓者,才能與之食!”
而教材又是拼湊的雜燴,使學生把青春浪費在無用的知識上。更嚴重的后果是,如此教育出來的現代人失去了真面目,成為顏色和碎紙片的膠合品。
一旦除去教育的偽飾,現代人的裸體又衰弱如骷髏。現代教育的成績不過是產生軀體和精神都長了駝背的學者,或聽命于國家的公務員,或藉文化牟利的市儈,或虛榮心十足的凡夫俗子,或更普遍的一類,這四種人的混合物。尼采指出:“要改造我們在中世紀即已扎根的現代教育制度的基本思想,是一件無止境的艱巨工作。”
生命本能的衰竭,精神文化的貧乏,使尼采得出結論:人性殘缺不全了,現代人不是完整的人。
“真的,我的朋友,我漫步在人中間,如同漫步在人的碎片和斷肢中間!……我的目光從今天望到過去,發現比比皆是:碎片、斷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沒有人!”
在這樣一個時代里,尼采感到自己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是一個“被從父母之邦放逐了”的人。
現代人啊,你們離生命的堅實土地太遠,你們離自由精神的天空也太遠。你們太世俗化了,太講求實際了,你們已經不復懂得刺心的酸楚,蘊藉的歡娛,遠離朋友的傷悲,默默無言的溝通,失眠者的熱望,一無需要者的自由。你們以自愿的心安理得的清貧、失業、不婚為可笑。要體會高貴的溫柔的感情,你們的心是過于孱弱又過于堅硬了。
尼采對現代完全失望了。“這時代是一個病婦——讓她去叫喊、罵詈、詛咒和摔盆盆罐罐吧!”“今天的一切——墜落了,頹敗了:誰愿保持它!而我——我要把它推倒!”這位古希臘英雄的精神后裔,懷抱著他的孤獨的理想,向著遠海中未被探險過的國土,向著子孫之邦,向著二十世紀,揚帆開航了。
看了這些我只覺得我就是一個當代尼采式的人物,我竟然和尼采有如此強烈的共鳴。我就要去完成尼采沒有完成的偉大事業。
文化是人類精神的播種,文化是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形成,文化是人類思想境界的提升,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尊嚴和見證,文化是一個國家地域力量源泉最原始的噴涌,文化是人類崇高和神圣使命的永不傾倒的旗幟。
可是產業這個嫖客,這個只知道賺錢的孬種,以為只要自己拿著貨幣,珠寶,別墅就可以任意松解,文化的裙帶,任由自己獸性大發蹂躪文化的尊嚴。我要實在的告訴你們,你們做夢,不是所有的文化人都這么下賤無恥,容易的脫掉褲子任產業為所欲為。
產業已經強奸了醫療,產業已經強奸了教育,產業已經進入治安,產業已經進入司法,產業早已進入行政,產業沒有良心,沒有羞恥,產業沒有道德,產業認為賺錢就是一切。產業是金錢拜物教的祭祀和傳教士,產業對社會的危害已經惡貫滿盈,罄竹難書。金錢拜物教的唯一格言就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一切就是金錢,賺錢就是一切。
一個文化思想尊嚴被高揚的啟蒙時代就要到來,這個思想啟蒙,文化復興就只有一個口號,認識你自己,找回你自己,做一個有尊嚴的不欺騙他人也不被他人欺騙的人。
十三 時代呼喚文化大師的出現
費孝通曾說,當今的世界是一個全球性的戰國時代,必將出現一個全球性的“孔子”。孔子也罷老子也罷,再來的毛澤東馬克思也好,這樣級別的人物是必然要出現的,去引領世界人民前進的方向。
和歐洲文藝復興一樣,當今的時代必然是需要文化巨星,也不斷出現文化巨星的時代。世界經濟文化政治的大交流,大碰撞,打磨和,大沖突,大動蕩,必然出現大機遇,大組合,大境界,大希望。世界歷史已經走到了壞的不能再壞的地步,絕望之中孕育著新的生機,物極必反,必然走向那個好的不能再好的時代。
那對我們中國來講,一代新星正在升起,在重重黑暗中放射出真理的光芒。在文化界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當代魯迅孔慶東,在教育界有正氣凜然的憤青教授大學生最喜愛的老師鄭強,在左派中一呼百應的旗手人物張宏良,在支農中有身體力行的農民的貼心人已經去世的劉老石,在經濟學領域有對西方經濟學市場深化造成重創的韓德強,在軍事領域有仗劍直言的思想點火者戴旭,他們在這最艱苦的時代從事最艱苦的啟蒙工作,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自強,在維護民族人類利益的各個戰線紛紛涌現杰出人物,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脊梁,哪怕敵人逞兇狂!誰也阻擋不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振興,必將走在世界前列引導人類前進的腳步。
這些人物的思想言論,需要同志們積極自覺的維護傳播,就是文化自覺自強的表現,也是文化自信自強的需要。
作者 陳永利 http://blog.sina.com.cn/guohunmaozedong
2011年6月3日9:48:08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