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不需要重建意識形態?
曹久強
在北京大軍經濟研究咨詢網,看到了有人提出中國需要重建意識形態。本人感到比較吃驚?我吃驚的是,為什么我們需要重建意識形態?難道中國現在沒有意識形態嗎?
盡管現在中國存在比較激烈的左右之爭,在這個左右之爭中,很多人看來也就是西方自由派、毛派以及傳統文化儒家思想的爭論。認為這些爭論存在,中國就需要重建意識形態。我認為這個提法,首先就是錯誤的。三種思想之爭,就是三種意識形態,也就是說中國的意識形態早就有了,為什么還要重建意識形態?如果要說重建意識形態,也應該是重建大一統的意識形態。而目前是,有人認為這三種意識形態基本上是勢均力敵。從而引發中國人思想混亂,于是,就呼喚大一統的意識形態,希望這三種思想能夠分出勝負,或者取得共識。
事實上,所謂三種意識形態,其實只要兩種。因為儒家思想與毛澤東思想不是對立的,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思想也不是對立的。毛澤東就曾說過,上至孔夫子,下至孫中山,中國的傳統文化都需要繼承,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已。目前,少數左派同志把毛澤東思想與儒家思想對立起來,只看到儒家思想消極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儒家思想積極的一面。對于中國人來講,無論是誰都無法擺脫儒家思想的影響,人為試圖割裂中國人與儒家思想的聯系是徒勞的。儒家思想也不會造成中國工人階級不思反抗,做資本家的順民。理由很簡單,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當儒家思想大一統的時代,農民該造反的時候也造反,也不會老老實實做地主階級的順民。在今天,儒家思想已經沒有過去那么重要的地位了,而且他的糟粕在新的、先進的社會主義思想下已經暴露無疑,也就是說,它傳統的消極作用在現代社會已經很難發揮作用了。現代社會繼承的只會是它積極的一面。因此,資本主義與儒家思想不矛盾,社會主義思想與儒家思想也不矛盾。先進的思想已經自然而然可以抵御以前舊思想的消極性。當代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恰恰是資本主義自身的問題,而非以往傳統文化的問題。社會主義也是如此。
也就是說,孔子與毛澤東不是對立的,與馬克思也不是對立的。從這點來說,現在中國思想之爭,傳統文化已經不是主要的焦點。主要的焦點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爭,也就是兩條道路,兩種命運之爭。
同時,馬克思說過,一定社會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經濟基礎的產物。中國當前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爭也可以從當前中國的經濟基礎上獲得答案。
在當今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雖然是先進的,公有制比私有制有著優勢,但是,由于自身尚未成熟,也就無法明顯勝過私有制。于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也就缺乏明顯勝過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客觀事實。畢竟事實勝于雄辯。而資本主義雖然是落后的,但是,還沒有到達衰敗至極的地方,至少現在世界上最發達、最強大的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這樣他們還有很多的客觀事實來支撐他們對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信心。從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還沒能到達面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自慚形愧的地步。于是,兩種意識形態在當今世界處于新老交替的歷史條件下,互相共存、對立并暫時均衡。這樣也就造成了眾多人面對這兩種思想的時候感到無所適從。每種思想都有問題,也都有看起來勝過對方的一面。
我認為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也是當前世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互相存在,處于新老交替的這個現實。不過,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新生事物總會在不斷的曲折中壯大,最終取代舊事物。
從中國當前的現實,也讓我聯系到了17世紀的英國。在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及整個17世紀。英國也處于今天中國一樣思想混亂的社會。在當時有人維護皇權,繼續鼓吹君權神授,代表封建勢力的意識形態;而有的人鼓吹自由、民主平等代表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一開始也是爭論很激烈,難分上下,甚至有人試圖調和著兩種思想比如《利維坦》的作者就這樣試圖這樣做。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這種均衡依然沒有打破。即使完成了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依然面對著封建意識形態下的復辟威脅。這種均衡的打破在于英國資本主義的完全成熟,當1840年英國完成工業革命,作為一個成熟的資本主義出現在世界面前,那個時候,沒有英國人再想回到封建時代,于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的成熟,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打敗了封建意識形態,成為大一統的社會意識形態。
今天中國也是如此,只要社會主義在中國沒有成熟,那么這種兩種意識形態的均衡就不會打破。中國激烈的思想爭論將持續下去。只有等到社會主義在經濟、政治等方面完全成熟之后,這種均衡才會打破,實現社會思想意識形態的新老更換。
因此,中國不需要重建什么意識形態。世界的意識形態在中國都能找到。只是現在沒有大一統的意識形態。而中國的大一統意識形態在沒有社會主義成熟的情況下不會到來的。倒退復辟資本主義更加不會消失意識形態的爭論。比如,現在的俄羅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還是存在著。只有新的意識頂替代替舊的,舊的意識形態才會消失。舊的意識形態隨著資本主義的復辟做不到這一點。未來中國的大一統的意識形態需要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方面的成熟。現在很多人著急,這是沒有用的。社會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條件不成熟,著急也沒有用。只有希望社會主義在經濟、政治方面早點成熟起來才是最現實的做法。當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成熟,客觀優越性擺在了面前,事實勝于雄辯,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才會自慚形愧,自己退出歷史舞臺。這個時候,大一統的意識形態才出現,所謂的社會共識才形成,人們不再為選擇何種思想而煩惱,每個人的思想也就基本穩定下來,不會出現今天一樣的思想混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