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道乾
2011.05.05
河圖洛書歷來被認為是中華燦爛文化中最精髓部分之陰陽五行術數的源頭,由其衍生的《易經》更堪稱中華文明的最高經典,是中華文化之根,太極、八卦、中醫、奇門、中醫、風水等等皆由此衍生。河圖洛書只是簡簡單單兩幅圖,即由簡單的黑白小點排列成陣,卻隱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并且河圖洛書也是最古老的信息數字化。而《易經》則分為“上古三易”即夏代的“連山易”、商代的“歸藏易”、周代的“周易”,其中又以《周易》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廣泛深遠,我國古代在科技方面一直在世界領先,超過半數重大的人文科技成果都無不閃爍著《周易》的智慧光茫,包括一些現代的科學家也依然從其中汲取養分并為世界科學進步做出巨大貢獻,并且《周易》的科學性已經越來越被科學界所認可,甚至有人斷言,《周易》將是二十一世紀的世界科學界的顯學;所以那些動輒說易經不科學的人其實并不懂易經,更何況易經當中尚有太多奧秘有待破解,人類對易經的理解還遠遠不夠,可以負責任地說,作為一個中國人,若要真正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除了漢字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學習河圖洛書所延伸出來的《周易》,事實上,我國在學術上有造就的頂尖人才大多具有研究易經的功底,她隱含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變化關系,且并沒有宗教色彩,中國的年輕人大部分可能并不知道,代表現代最高科技成果的計算機,就是應用《周易》的陰陽對立統一原理把信息數字化而創造出來的。目前天文學界已經發現的第十大行星,也是中國學者劉子華根據八卦卦位與太陽系各星體的對應邏輯而最早計算出來。韓國人連國旗都采用八卦圖,日本在明治維新后的時間里雖然在很大程度上進行了西化,卻仍然把發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保護的很好,這一切在日本著名電影大師“黑澤明”的電影作品中就可以體現出來,可見他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從中國進入清朝以來的近代,由于西方文明的沖擊,以及統治階級對科技發展的重視不足,加之民間或官方對河圖洛書文化很大程度上的歪曲和偏離(學術就是學術,但使用的人水平和目的不一;如一部分民間庸醫和一部分水平不高的算命風水先生從主觀上任意屈解易經的邏輯結構,這對于研究起來艱難深奧的易學來說也許是一種必然),舊社會的封建迷信化和新社會的全面顛覆化的兩種極端,加上西方工業文明的大力沖擊,使得中國學術思想界在短時間難以適應和歸納,并在兩者之間找到共同點和契合互補的精華,但這種現象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任何事物的相互融合都有一個過程,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東西方文明應該可以達成互補,當然,這里有個根本前提是相互的尊重,尤其應體現在東方文明的自重,以及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的尊重上。
我國在近代數次遭受經濟軍事的“硬侵略”和文化思想的“軟滲透”,并且這種雙重侵略在民間和政治文化界都產生了某些慣性,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當代,我們國家受西方價值觀的沖擊,以及西方長期依靠侵略掠奪和現代工業文明所建立的經濟軍事上的強勢地位,使得我國包括民間在內的整個上層建筑都對我國傳統的一整套的樸素深遂的文明體系加以懷疑,這種懷疑和自卑心理尤其表當代教育界中間,一如全民學英語,全民拜物化,教育的目的性迷失等;結果就是勢必使整個國家的年輕一代中的大部分變得膚淺浮躁不認真,熱衷于快餐文化,乃至對外信奉西方文明中的叢林化糟粕部分,對內則信奉成王敗寇之類的糟粕部分,對本民族的文化不感興趣則必然表現為對外的奴性深重,這種自我矮化心態日呈泛濫趨勢,有一部分人甚至上綱上線到了“種族劣等”層面。然而無可辯駁的是,西方價值在經歷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工業革命、市場經濟等四百多年的今天,已經越來越表現出其負面,西方人群固有的線性思維,使整個西方文化體系充滿了盲目的反自然倫理的擴張,人與自然開始分離,人類面臨著種種關乎人類未來生存的巨大潛在危機;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西方科學家越來越認識到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明在極大程度上能夠彌補西方文化的缺失,并逐漸開始對東方文明深入研究。可以斷言,當代中國年輕人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態度,將決定世界文化中心東移的程度和人類未來的出路;并且,本人始終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保持樂觀態度。
要注意,這里的西方現代化文明,主要指的是以市場、技術、宗教、普世價值集合一體為主導的西方近現代主流價值體系,不包括西方有積極進步意義的部分現代科學體系。
“陽主陰從”學說是中華文明的精髓
人類所生存的地球是太陽系宇宙文明,即以太陽為中心,地球圍繞太陽轉動,月亮則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將太陽光反射給地球;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的產生都有賴于太陽的光熱能量,作為太陽系的絕對中心,太陽是光熱能量的絕對施予者,沒有太陽的光熱,就不會有水分和生命,正因為太陽為太陽系絕對主宰,所以地球就算到了黑夜,也擁有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不會與白天產生過于巨大的溫差,否則生物不能適應;而月亮對地球生命的影響則是次一等的,是輔助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按照此宇宙法則運行。所以,大凡地球人類文明幾乎都有對太陽的崇拜,如太陽神。但對太陽的崇拜并非愚昧,而是人類從有思想開始對自然規律進行觀察后的直觀反映。眾所周知,地球上的一年四季正是由于以上運動所產生的;我國古人通過對天文地理、日升月落、一年四季現象的系統觀察,通過從表象上的觀察得出的理、象、數的核心邏輯,總結出了以河圖洛書為發源的易文化,并進而發展成一系列的生命及社會理論,在客觀上與太陽系天體運動規律相符。
這與一般西方宗教中生命神創論不同,雖然中國也有女媧造人、盤古開天辟地等神話傳說,但從中國文化開源的一整套體系對生命的根本論述來看,中華文明的開創者認為生命本身就是“陽主陰從”的產物;如《周易》中的“乾”卦中講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乾卦的六爻皆為陽卦,乃是純陽,其意是說萬物的資始是在陽的前提之下;所以才有純陰之“坤”卦的“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陽主陰從”延伸到中醫理論當中,更具有了生命系統科學的現實意義,《黃帝內經》有言:“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不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華佗《中藏經》說:“陽氣者生之本,陰者死之基,陰宜常損,陽宜常益,順陽者生,逆陽者死。”醫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更是一再強調以陽為本的思想。在傳統文化經典文獻當中,有許許多多類似的論述,但是這個極其種要的理論在當代學術界中被普遍忽視,唯有中醫學界的部分學者對“陽主陰從”論有較多研究。
“陽主陰從”法則不但對于自然生態的進化具有絕對意義,同時也對應于微觀生命和宏觀的社會規律,一切生命無不顯示陽主陰從的特征;并且,越是生存于相對地下或水中陰性環境的生物,智能也會相對低下。這一切也與阻力相關,阻力小,才更易于變化,轉向。陸地生物只受空氣阻力作用,以人類為地球生物的最高層次,但地球也有大量專喜歡在潮濕陰暗環境的生物,不喜見光,但對地球環境生態陰陽相對平衡大有益處,屬于陽中之陰,水下生物尤其是深海生物,由于阻力等客觀因素不可能擁有高等智能生物(海豚所屬的鯨類從屬于哺乳類動物,是海洋中相對智能較高的生物,其游動時脊椎呈縱向運動,與陸地上的哺乳動物跑動軌跡類似,所以個人認為鯨類更有可能在某個時期走向陸地進化成為陸地高智能生物,更或許假想是海陸兩棲,像海賊王里的魚人,可具備比人類更高的智能?);而比人類更高智能的生物,則理應存在于阻力更小的外太空。故此,“地”勢必遵循“天”所制定的規則。在地球人類社會,人相對更喜歡居住于溫暖干燥的環境,而厭惡陰暗潮濕易發霉的環境,反之,人類則會患上各種病癥,同樣以追求光明和積極性更高的人具有更高智慧。當然,“陽主陰從”并不是簡單理解成人生活于沙漠才更好,不需要水,而是說水和其他各類作為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命體重要的組成元素,是居于從屬地位,如水本身就是陽主陰從的產物,沒有光熱輻射也就沒有水分和生命元素的組成。一般生物機體保護陽面越持久穩定,生命力越頑強。當然,能使生命本身得以生存延續的宇宙元素有太多,如果因為“陽主陰從”思維進而就此陷入“萬物生長靠太陽”這樣的機械唯物論,也是不妥的。
稍微細心的人就不難發現,在包括傳統文化在內的主流學界流行更多的是類似陰陽同等的模糊學說,所以其在社會和自然科學方面,陰陽不分主從關系,就如同沒有綱領,好比一個活人沒有脊椎骨,必然導致不講立場不講原則的“中庸”學術盛行(“中庸”的真實本意以后繼續探討),并直接引導社會思潮,以訛傳訛。
但是反過來,筆者同樣嚴肅地反對儒家文化的“三綱五常”論,“陽主陰從”絕非要求人們庸俗地理解成“夫為妻綱”之類的教條主義思想,因為世間的一切事物是動態的,活潑的,生動的;比如一個社會結構,雖然男性普遍地占據主導地位,但是任何事物幾乎都有例外的情況,即矛盾的特殊性;“陽主陰從”法則不是簡單地把世界規定成為僵死一塊,而“夫為妻綱”之類的學說恰恰容易被一部分人理解成為“男人說的話一定是正確的”之類,這就必然會造成歪曲。我們知道月球與地球的距離遠比太陽和地球之間近得多,所以雖然月球的質量遠遠小于太陽,但是由于跟地球的距離更近,所以月球對地球及地球生物的引力作用也會較大較直接,但性質與太陽截然不同,如月球對地球的液體產生更大引力,尤其是引起潮漲潮落,對女性的經期作用等,也可以說是對太陽光熱之于地球影響的制約平衡的力,即“孤陽不長,孤陰不育”。另外說句題外話,2010年11月歐洲科學家成功捕獲了“反物質”,并利用磁場使其存在了“較長時間”,這讓本人有點懷疑是否還有一個我們尚未了解的“陰主陽從”的世界,或者說宇宙本身就是擁有陰中之至陰“絕對零度”的“陰主陽從”之體,以反物質和暗物質或其他什么結構為主要構成,我們所見到的一切“正物質”天體只占宇宙很小的部分,宇宙之外尚有另外的“陽主陰從”的宇宙也說不定,但可能不是以恒星之類的天體的形式存在(YY一下)。
還是回到我們的“正物質”本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把日月交替輪回規律進行記錄并形成天文歷法,我國的古人將太陽定性為陽性、雄性,月亮稱為“太陰”,代表陰性、雌性;宇宙本身是黑暗的,地球生物的生存卻是太陽本身發散的光熱能量對黑暗陰性的反抗結果,沒有熱能的爆炸,就沒有生命的產生,有光熱,有希望,地球生物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性,宇宙那漫無邊際的黑暗卻是絕對的,但這也是人類活著需要追求光明和希望的理由,這好象正是生存于太陽系中的精彩之處吧。對于太陽對地球生命的負面作用,如耀斑、日珥、黑子、太陽風等等,往往是太陽活動增強導致的“太過”,是“陽邪”,對地球生命來說是事物發展太過的表現,所以必須要有相制約的陰性力量,這是后話。
陽主陰從是地球生物尤其是高等智能生物的主要特征,陽主陰從的層次越高,生物的生存時間就越久,生物進化程度相應就越高,生物的進化是一種群體智慧選擇,是由內因決定,以外因為條件,而不是庸俗進化論的外因決定;但另一方面,地球生命又無時無刻不受到來自宇宙中陰性物質能量信息的影響,以及“陰”和“陽”各自內部的正反兩面,這就決定了一切生命必然是由生到死(塵歸塵土歸土),由元素的組合到分解再重組,由進化到退化再到進化的“否定之否定”過程。
在傳統理論中,陰和陽各自對應不同的屬性,這和西方及現在主流的矛盾理論有所不同,“矛盾”學說也講究對立統一,主要揭示的是物質運動形式,而在內容上,相對來說陰陽理論更能直觀地揭示物質屬性。類似的例子很多,茲舉一例,水與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本身就各自對應陰陽屬性,如水對應陰,方位為北,火對應陽,方位為南;而在矛盾學說中并沒有這種內容屬性的揭示。所以個人認為,矛盾理論雖然正確,也能夠解釋客觀規律,但似乎陰陽理論所能涵蓋的意義更加廣泛和抽象,涉及本質且不易于產生混亂。現在有一些人認為陰陽和矛盾理論在本質上就是不相容的,他們的根據是陰陽運動形式并非對立統一為主,異性相吸才是其主要的運動形式;但論者并沒發現這種思維其實就已經落入了對立性思維本身了,把陰陽論和矛盾論完全對立起來,只看特性而不看共性本身就很片面,而且在論述這一問題的同時,卻忽略了陰陽理論本身確實是以對立統一為基礎的,只是這種對立之間,有很多的緩沖地帶而已,在天干地支學中,有“六沖”、“六合”等概念,比方說水與火在南北方位彼此相對,為子午沖,但在事物對立中間尚有一木,可以使水生木,木生火,達到“通關”,這就在實踐方面提供了人類更多的選擇方法和從內容解決問題的多重擇優余地;同時陰和陽本身的相互吸引也是與對立關系相等同的,所以男人和女人之間往往會“愛恨交織、又愛又恨”,類似的例子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是非常多的。但是與矛盾理論并不全然沖突,只是更加廣泛深入而已。我們在在探索真理的同時,往往要提煉的是事物的共性和特性,真正地達到求同存異,才能更多地提出建設性。
(待續)
原帖:
天精: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是解決世界難題的優等選擇(一)
http://www.tjing.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83&fromuid=54
博客:http://blog.sina.com.cn/hanzheng522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