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在《國富論》在議論中國: “今日旅行家關于中國耕作、勤勞及人口稠密狀況的報告,與500年前視察該國的馬可·波羅的記述比較,似乎沒有什么區別?!彼姑芊治銎湓?,認為中國的財富已經完全達到了該國法律制度所允許的發展極限?! ?/p>
其實,斯密的這種中國經濟早熟的描述,可以再往上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時代。
中國經濟文化兩千年停滯不前,這是數百年前開始流行于西方繼而在中國學術界廣泛傳播的一個觀點。
拿破侖用形象比喻寓意中國歷史,稱中國是沉睡的獅子?! ?/p>
中國文化經濟是早熟的,“早熟”的題中之義,就是長期停滯不前?! ?/p>
中國經濟為什么早熟?
“早熟”,是因為中國文化物質功利的價值觀非常突出,這種物質功利價值觀,是中國經濟早熟的文化優勢和根源?! ?/p>
但是這種經濟早熟,很快使社會物質財富發展到人類勞動與自然交換能夠提供的極限,即“該國法律制度所允許的發展極限”?! ?/p>
這種極限成為中國歷史上歷次物質繁榮的頂點,繼而物極必反,這種極限又成為中國經濟由盛而衰的起點?! ?/p>
中國經濟為什么早熟后停滯不前?
筆者認為:根源是中國的文化缺乏物質和精神自動平衡的內在機制,中國文化精神和物質的平衡是通過外部物質暴力強制實現的?! ?/p>
中國社會平衡依靠非經濟的外部強制,這種強制性的平衡,是簡單的循環往復,即表現停滯不前?! ?/p>
而西方文化具有經濟發展精神和物質的自動平衡機制,西方文明的依次提高,是在發展中的自我平衡,是自我提高性的否定之否定?! ?/p>
用這種觀點去認識中國歷史:中國歷史上每一次社會的崩潰,萬劫不復,每一次農民起義改朝換代,其本質都是物質和精神失去了平衡,即社會沒有物質和精神平衡的內在機制,而只能依靠外部的暴力來強行。
中國文化物質和精神的平衡,本質是物質分配的公平,中國精神文化的核心,比如仁愛,克己復禮,將心比心,不患貧而患不均,都是根本的反映。
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謂“富者田連阡陌,貧無立錐之地”,都屬于物質和精神失去了平衡?! ?/p>
人是精神的動物,動物的一面就是物質的一面,物質一面是人的生存條件,但絕不是人的生存價值和目的?! ?/p>
但是中國文化片面的突出了物質,比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事實上是中國人很普遍的價值觀?! ?/p>
西方文化突出精神的一面,西方文化的精神信仰,恰恰是否定物質的一面,古希臘的犬儒哲學,基督教的原罪思想,都是貶低和否定物質欲望,認為人的幸福在于擺脫物質欲望?! ?/p>
追求有形的物質,勢必把人分成等級高下,而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追求物質的經濟文化,勢必走向不平等的專制政治,中國古代的專制政治,就是這種不平等政治登峰造極的成熟形式,而皇帝至高無上的物質權利,就是這種物質不平等的一目了然的標志?! ?/p>
這種無邊的物質權力,完全凌駕于物質的對立面即絕對精神的信仰之上。魯迅說,中國的文化是吃人,的確,物質文化本質是弱肉強食的爭奪,而推己及人的道德說教,是對這種物質爭奪的緩沖。
爭奪和吃人是物質文化的本質,而謙讓緩沖在物質文化中是從屬地位的修飾,是被邊緣化,繼而成為表面和形式,甚至異化為遮羞布?! ?/p>
孔子的思想有絕對精神完全獨立和信仰的一面,但是在中國的物質文化中難以立足,而孔子更多的關于依附物質文化的道德思想,終于被中國的權勢物質文化選中,作為物質文化發展的人際道德關系的緩沖,但它本質也是物質性的精神,但是相對赤裸裸的弱肉強食,孔子克己的思想同物質的關系,有如五十步笑百步,因為孔子根本上不反對物質追求,孔子思想中有安貧樂道,但是沒有物質是原罪的精神推崇?! ?/p>
孔子的道德思想,是物質關系“量”的合理分配,即是一種“度”的、有分寸“量”的物質思想,因此“中庸之道”恰如其分能夠反映孔子思想本質?! ?/p>
再進一步認識西方文化的精神和物質的平衡。
西方文化是精神第一性的文化。精神是形而上學的,不是具體的,而是抽象的?! ?/p>
精神第一的文化,是個人自由、平等、獨立的第一條件,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它藐視和不承認任何人世間的物質不平等,甚至認為富人進天堂比駱駝穿過針還難?! ?/p>
西方精神第一的文化,絕對的排除了中國式的皇帝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它把人類最神圣的地位留給了絕對精神,而不像中國留給了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世俗物質霸主。
精神第一的文化,天然的承認個人的獨立,因為每個人都具有精神,因此每個人都是至高無上的,即人人平等,承認了個人獨立,就承認了平等和自由,這就是西方的人權文化?! ?/p>
社會法治和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依據的基礎就是個人獨立的文化(即個人主義文化),再深究就是精神信仰的文化?! ?/p>
精神信仰的文化,社會內部成員能夠自我協調好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因為個體的精神是獨立平等的,這種精神平等的絕對性,必然驅逐物質強權的絕對性,因此不存在社會物質惡霸對個體精神和物質的絕對優勢和壓迫。這種絕對精神的文化基礎,是西方文化精神和物質平衡的關鍵。
精神和物質的平衡,歸根到底取決于精神的主導地位?! ?/p>
由上分析,得出結論:
西方的個人獨立和民主法治制度,以及商品經濟發展,根源于精神第一和精神的絕對信仰;
而中國的專制等級,中國人的不獨立,即奴才精神,中國的商品經濟不發展,根源于絕對物質主義的文化。
(參考閱讀:劉泰特談話123《由人民幣低估思考中國的歷史文化》)
——獨立思考 閱讀經典—— 蘇州雨果書店與您交流思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