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像以“悄悄地來,悄悄地走”而收場,撇開具相,反映出如下問題:
1、在“不動搖”上: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進退失踞?除了反復強調孔子以降對中華民族無所不在的影響外,后來者究竟如何在思想高度上以及實踐力度上不斷引導社會進步,才是真正體現(xiàn)對孔子的繼承和發(fā)展。否則,給人以揶揄的口實也是不冤的。
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引用上述兩句,即對于“夫子之道”究竟為何?事實是固執(zhí)一端的居多,登堂入室的罕有。在這種情況下,“后來者”的堅守發(fā)生“動搖”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要做到“不動搖”,回到夫子之道的基本面,清晰貫通后才有底氣。
2、在“不懈怠”上:
人們總是在講“剔其糟粕,汲其精華”。說這句話的人站在所謂道德制高點上顯得信心滿滿,似乎適用于方方面面。于是乎,當事人拿一些一時一地一事的價值取向,挑出他們自認為無懈可擊的或者權威的解讀去一遍又一遍的攻擊那些所謂的“糟粕”。以至于懵懵懂懂的后來者也亦步亦趨、隨聲附和。事實是,其譏諷攻擊幾乎全部源于望文生義、扭曲流變。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 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引用上述兩句,即對于“夫子之道”究竟為何?事實是無知無畏的不少,不知就里的更繁。在這種情況下,“后來者”的積極發(fā)生“懈怠”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要做到“不懈怠”,給予所謂糟粕以正本清源,始顯夫子之道真容。
3、在“不折騰”上:
“崇孔、尊孔、拜孔、批孔、詆孔、反孔……”的歷史怪圈似乎對中國人格外青睞,其間幾乎都想把孔子按自己的意愿涂脂抹粉地打扮一番。事實是,任何既有視野下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均無關本質,倒是更應該避免妄行陷入執(zhí)著而不自知。既受了圣人余蔭,則需繼往開來。那些因綁架、挾持、篡改、惡搞、異化、曲解……先賢而竟不自知地先行綁架、挾持、篡改、惡搞、異化、曲解……了自己之徒,反誤了卿卿性命。
數(shù)典忘祖,渾然不知自己的歷史之根文化之本,如何面向未來?恐行之不遠矣!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子在陳,曰:“歸歟!歸歟!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引用上述兩句,即對于“夫子之道”究竟為何?事實是諂媚無勇的常見,狂簡妄裁的多有。在這種情況下,“后來者”的所裁發(fā)生“折騰”也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要做到“不折騰”,量身為己,知恥而后勇,才更從容走上夫子之道。
針對各類“動搖、懈怠、折騰”,根據(jù)提問,本人愿給出一些有益的引導和回復。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