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會是馬克思主義者的人類史論觀,在中國來說,專指從秦以后就一直實行的制度,在近百年來,這種制度變換了多種形式,其本質就是上級任命下級,下級在任命下下級,形成金字塔結構,這種結構與宗法制(也稱貴族制度)比在于其動態(tài)性。這種封建制度的缺點人所共識,在以前稱其為秦制,維護其統(tǒng)治的意識形態(tài)稱為法家思想。是長久以來為儒家所反對的。
孔子主張統(tǒng)一,但反對一統(tǒng),這里有現代意義上的憲政觀在里面。儒尊堯舜而獨不尊禹,因為“禹傳子,家天下”,儒家主張“天下為公”,也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反對家族,或某組織等獨擁天下(指國家公權力),用譚嗣同的話說:“兩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xiāng)愿也。”這也是為什么毛主席說:中國二千多年的歷史就是儒法之爭的歷史。
近代西學引入,國人視野大開,儒學者驚奇地發(fā)現“唐虞以前,皆民主也。……匹夫有德者,民皆可戴之為君,則為諸侯矣。諸侯之尤有德者,則諸侯咸尊之為天子。此皆今之民主規(guī)模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經營而得天下,由是君權益重。秦漢以后,則全乎為君主矣。若夫夏商周之世,……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說,猶行于其間,其猶今之英、義諸國君民共主政乎?……所以三代之隆,幾及三千年之久,為曠古所未有也。”(薛福成語)也就是說西方人搞的民主政治才是我們長期所求的“有德者天下共舉之”的天下為公政治,而不是家天下,孟子“民貴君輕”理想,只有在今天的英、法意大利等國還保存著。從那時起,儒者就漸以在中國實現民主政治當成為萬世開泰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回。
當代的中國反儒思想很激重,一方面是有民主觀念而不懂儒學的人擔心儒學興起,會坐實當代的封建專治統(tǒng)治秩序,另一方面是馬列毛思想武裝頭腦的人強烈反對,原因很復雜:1、教條主義者認為毛主席反儒,所以我們要反儒。2、迷戀當代的封建專治制度者,復古之心不死,總想往回開倒車,退到三十年前,所以反對民主氣息濃重的儒家思想,奇怪的是,反的借口卻是儒學會帶來封建專治,很是吊詭,也不知當代的封建專治秩序是基于什么思想、什么主義,由誰建立起來的?
都說什么理論指導實踐,當代中國的最大問題就是說的和做的不一樣,整個社會精神分裂。孔儒之學不興,民族之魂不歸,恐怕民族復興也只是夢。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