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孟子后裔開中國男女平等入譜先河
王洪林
1968年資陽縣造反派劫獄釋放殺人犯孟長江,我聽說他被抓回斃了;童年愛到洞王溝大姑家玩,她有孟姓義子在菜子溝,我割草拾糞路過,耳聞目睹;2000年深入華山村菜子溝田野考古,選摘12月日記:“十日,與華山村、洞王溝干部合影,照橋、碑,午后又照墓碑、祠碑、對聯,又有新發現多處,并借孟氏族譜及賬簿,均為清朝遺物,大喜。十四日,改稿繁忙,夜抄清末民初菜子溝土地會簿。十五日,研究會簿,有22個新詞。十八日,晨帶孟氏族譜,并帶昨花50元買老鴉灘1962年無主古墳出土青花瓷罐。”次年,這些東西研究結果納入四川師范大學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叢書《洞王溝志》問世,其中1920年菜子溝孟家烝嘗會一紙大洋17.94元,是資陽最早采購清單兼菜譜,寥寥數行不經意居然有好幾個詞比《漢語大詞典》立項引源早。諸多民間語匯,2008年復載《四川方言會通》出版。 2011年1月11日 轉印孟譜, 2月12日 受托校對,得以深鉆。
這支孟家記載自己是孟子的后代,宋元在江西、福建,有一系列郎名,這是受閩贛原住民命名習俗影響的客家人名物文化表征。客家民系,是漢族人里的翹楚,好比肴饌里的味精。明朝一部分住居廣西桂林府恩鄉縣孟家村,1665年孟昌吉遷居四川成都府資陽縣南鄉豐裕場菜子溝,有人散居洞王溝和忠義場上深溝、清水河王古橋,我有遠房孟嬸即來自上深溝。只要愚忠愚孝,請走孔門;錘煉民族英雄,思源孟子。2010年底敲鐘村毛主席戰士首屆勵志會,上深溝生產隊長孟滋早應邀到會,他是公社時代模范隊長、貧下中農貼心人,一問才知幾家孟子的后代在敲鐘村。
菜子溝1872年手稿,主修人孟大興字桂芳,范家場(共豐裕鎮紅星村)書齋庠隆館一脈裔孫,才玉之曾孫,然而終卷不見他的直系和生庚,可見缺略厲害。局部添寫至1929年,所添民初部分字跡拙劣,錯別字連篇。晚清譜稿《凡例》“一議祖宗恩惠男女同在”奇思妙想,創立女班輩,并列1826年以后孟家女兒女婿,基本上做到了男女平等,這是一個偉大創舉。1845年,豐裕場晏家灣《李氏家譜》也有女兒姓名,上溯更早,雖然不及孟家單獨開席寫著某個字女班輩。1890年,豐裕場龍神店《朱氏家譜》列有清初女兒和知名女婿、外孫、外曾孫,詳陳姓名爵里、生卒日期。無論李譜有女如何早,到底零星,不管朱譜如何旁及外戚五服詳情,歸根結底都是散裝,沒立規矩,未破宗法制下的譜法。明確納入凡例,孟譜就不是偶然心血來潮涉筆女兒,而是依法修譜,譜法祖恩男女同在是理論依據,女班的普遍開花是杰出實踐。1982年,有家譜作者大言不慚咒罵古人不寫女子,發誓創新,真是無知無畏啊。大規模把女子納入家譜包席,我還是第一次看見。清朝封建宗法制時代,資陽縣南鄉菜子溝《孟氏族譜》男女并錄,女將單列包間,實在是難能可貴。我們王家是大族,規矩嚴厲,清朝譜書只有兒媳姓氏,沒有任何一個自己女兒的名字,對比小族孟家是相形見絀。封建家譜虛無女兒,并沒有忽略兒媳。你說封建家譜重男輕女,可兒媳也是女,卻大規模入譜,兒子娶不上兒媳,全家只有哭!大家士族譜牒都是大儒主筆,為什么袞袞諸公因循守舊,因為他們讀書多,封建思想最嚴重,信守孔老二男尊女卑;而菜子溝孟氏,家族小,文人少,寫譜人都是半罐水,粗通文墨,屬于社會底層,因此封建毒素較少,百無禁忌,勇于創新。
受托校對譜稿,糾錯577處、歸位顛倒了的手足次序26處、補益125處,女班招弟混入男班,后文專列女班又重出招弟,此處為保留原貌,未刪混跡男班那條,算是家譜男女同班一例吧。兄弟排行,長幼顛倒或把一父之子打亂間隔開列的,一律拉攏同處。由此可見原始譜稿系歷年添注,累加增益,執筆者多所致。清朝手稿錯誤的成因,主要是參考資料太少,閉塞,文化低,我們不能苛求,他的男女平等千秋創舉已經是意外的大手筆。
多數創造,主動從來都在民間,誠如毛主席 “卑賤者最聰明”光輝論斷。1993年10月12日我作《<康氏家譜>序》獎掖男女平列,靜思默想無限恐怖,要是女系不加包廂,毫無遮攔與父系并列下去,那么女系子孫外延千秋萬代,鬧不好有的家庭、家支、家系、家族女兒多于兒子,那么外戚記錄壓倒本姓,名實兩乖,無異于解構了某氏家族譜牒。2003年11月9日著《女系傳后的構想》仿照廁所分男女,給女子開單席,豈知孟譜百年前早就迎刃而解了,自嘆重復勞動之余,卻又深幸所見略同,還是毛主席說得對:“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得到孟譜,早已為我所用掠美些許,殊不知它最大的精華是創發女班。這次全文精讀,才知道困擾我二十年的問題早就不在話下,可見實用主義近視眼害人匪淺。實用派吹糠見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處把握而卻寥廓”,顧頭不顧尾,有礙后勁。打倒實用主義,反對學術偷巧,恪守全局觀念,踐行水到渠成,女班萬歲!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三日成都永豐路仰韶樓
附筆: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