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哲學精神的定義,大概有兩個要點:
一何謂哲學精神?我的理解,哲學精神是一種最高、最深刻、最抽象、最普遍的思維,哲學精神總是和宏觀和全面的思維等同的。
二何謂民族的哲學精神?我的理解是,哲學精神表現在一個國家民眾數量上的多寡,一個民族按照人口比例喜歡哲學思考的人越多,這個民族相比較而言,哲學精神的稟賦就高。當然各個民族文化宏觀哲學思考有不同的特點,本文對此不予分析。
哲學精神有什么重大意義?我舉例說明。
之一:高爾基說: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發揮的能力就越大。筆者認為,對于一個民族來說也是如此,民族文化的目標越高、越大,這個民族的文化也就越優秀,生命力越強,而越來越高的思維目標,就是哲學精神之巔峰。
之二:中國古代哲學,三千年前就提出最高的“道”的哲學概念,后來中國政治文化的發展強大,博大精深、一統天下,可以說“道”的哲學概念,具有承前啟后、萬物歸真(宗)、綱舉目張、厚積薄發、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的統帥作用。
之三:有句名言:衡量一個民族文化素質的高低,是看這個民族文化的哲學思維水平。一 國 君主的水平,由這個國家百姓的素質決定,而決定一國百姓素質的,又是該國文化的哲學精神。
之四:一個政治家沒有哲學精神,就是沒有精神靈魂,注定將是渾渾噩噩,鼠目寸光,沒有主見。毛澤東、孫中山、蔣介石,這些影響和創造中國歷史的政治領袖,無一不是終身的在積極的進行著哲學意義上的文化思考。
之五:評價文化大革命以及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它們對中華文明發展的正負意義,它們各自的內部聯系,以及它們前后的因果關系,只有從哲學的高度給予揭示和價值判斷,才可能接近客觀和具有歷史的眼光。
之六:對待各種歷史文化,特別是對待西方功利文化,如若喪失了哲學分析和批判精神,必然就會受本能的和經驗主義的驅動,偏向功利主義的價值標準,由此必然導致中國王道文化的土崩瓦解,中華民族將是一盤散沙,中國人更多的是數量上的物質意義,而在精神上會相繼并且源源不斷的沉淪為不堪一擊的侏儒。
之七:哲學精神的信仰之于科學的信仰和教育的信仰,如同母親的哺育之于孩子。愛因斯坦把自己的科學成就歸因于一種神圣的自然秩序的哲學信仰,而孔子教育思想的精神靈魂,是對天命的信仰,即哲學意義上的天道的信仰,信仰是一種自我的意志追求,因此孔子稱贊“古之學者為己”,而批評“今之學者為人”。
之八:人的生命意義,人類的前途,如若沒有哲學精神的審判,那就會成為受欲望力量擺動的一堆低級物質。
等等。
總之,任何事物,任何思想,如若失去了積極進取的哲學思考精神,它們毫無例外成為淺陋和呆滯,就如同一個人脫離了人類社會健康向上的文明,他的命運只能像鳥獸一樣脫離了精神,依靠本能的欲望自生自滅。
人類文明越是發展,越是需要哲學精神,越是需要站在高處,未雨綢繆的、宏觀的、全面的去俯視人類命運的發展。
但是人類文明的矛盾,就是文明越是發展豐富,人類的哲學精神就越是想對的落后,人類就越是難以駕馭哲學精神的統一性,人類文明就越是容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顧此失彼,人類的文明之于人類哲學精神的統一性,就漸去漸遠。
現代一些思想對人類未來命運悲觀的預期,和當代人類的哲學精神趨向無信仰、無統一、無絕對,趨向絕對的懷疑,趨向絕對精神的反面即絕對的物質主義,是亦步亦趨的。
——獨立思考 閱讀經典—— 蘇州雨果書店與您交流思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