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闖入《愛思想》網,發現網站作者名家林立?! ?/p>
茅 先生《五四運動的目標錯了》一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知道他是改革開發派學者,這篇文章的題目和他一貫的主張怎么不一致了?
讀罷文章,心中似乎惘然若失?! ?/p>
茅 先生的思想為什么如此缺乏思辨?我一貫感覺, 茅 先生不是勢利之徒,而是一個追求良知的人?! ?/p>
但是, 茅 先生思辨性的錯誤,我還是有責任指出來,而且我認為這個錯誤很多人都會發現,但是他們不會去說,這就是中國傳統性的學術文化風氣?! ?/p>
但是任何有生命的思想,必須結合實際,特別是批判性的結合實際,魯迅就是如此。因此我也愿意這么做,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p>
茅 先生在該文中說:
五四運動的目標是民主和科學,即所謂賽先生 和德 先生??墒墙涍^將近一百年之后的今天來看,民主和科學依然離開我們甚遠。這一百來年中許許多多的革命志士為了追求民主科學而犧牲,前仆后繼,付出的代價不謂不大,而目標仍然很遠。我們有理由懷疑這個口號是不是提錯了。或者雖然不能算錯,也是有相當大的偏差?! ?/p>
照 茅 先生的說法圣經、佛教、孔子以及所有的人類美好的思想理論目標都是錯的,因為它們永遠是無法完美實現的。
“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長青”,這是任何思想理論的特點。
像民主、科學這樣的思想,概括的是一種個人主義屬性的人道主義的文化價值觀,這種思想反映了人性的一種追求,它是先驗的、永恒的,早期西方資產階級啟蒙學者將之稱為天賦人權,就是為了說明民主和科學精神的神圣性和永恒性。因此它和具體的經驗科學完全是不同的精神領域,是不同的認識對象,它屬于信仰對象,它自己證明自己,而不需要外在的有形的事物去證明它的存在。
茅 先生接著又說:
“從歷史的眼光來檢驗,現在是不是有更合適的口號,能夠代替民主科學?我認為是有的。這個口號就是人權。倒不是說我們不需要民主科學,而是想達到民主科學必須走人權的道路。如果我們朝人權有所進步,民主和科學也比較容易得到。反過來講,如果沒有人權,民主科學只能是空想?!薄 ?/p>
以上一段話,是重大的概念不清。民主的內涵,主要是人權,即獨立、自由、平等的個人權利,沒有這種權利,民主從何談起?把民主和人權割裂開來,就如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民主和人權是完全統一的思想,講民主就包含了人權,講人權就意味著要求民主。它們彼此完全不矛盾,而且不分先后?! ?/p>
先要求人權,后爭取民主,就如同先要毛,后要皮,或者是先要皮,后要毛,這是荒唐的?! ?/p>
不僅如此,民主與科學也有內在的邏輯,因為人權文化把個人的潛力和創造力激發了出來,而這種能力的激發是科學進步的最基本的發展動力。
茅 先生寫道
“人權觀念的提倡是在1954年聯合國起草兩個人權公約。以后又經過12年的討論,修改,到1966年才在聯合國大會上全票通過,開放供各國簽署。所以要求1919年五四運動時就提出人權口號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到現在,如果我們還是停留在九十年前的認識水平上,不提人權,而提民主科學,就顯得太落后于時代了?!?BR> “近幾年大家都在講普世價值。但有人不同意,認為不存在普世價值。理由是各國歷史,文化,傳統都很不同,說明普世價值并不存在。但是我認為人權應該是能夠得到普遍承認的?!薄 ?/p>
茅 先生認為人權觀念屬于普世價值,但它的存在是有歷史條件的,即是有時間性的。
這種思想自相矛盾,因為普世價值的東西是不以任何時間地點為轉移、為條件的,普世價值是指一種永恒不變的人性文化存在的概念。
茅 先生該文的思想目的,本人并不反對,但是對西方文化的認識不能蜻蜓點水的表述。而且認識西方文化,同時不能忘記對中國文化進行深入考察,有比較才能夠鑒別?! ?/p>
中國目前社會的突出問題,是非常缺乏文化認識的深度?! ?/p>
文化價值的不同觀點的爭論和分析批評,是文化深度發展的重要環節?! ?/p>
歡迎讀者對本人一系列的文化思想進行最不留情面的深入批評。
——獨立思考 閱讀經典—— 蘇州雨果書店與您交流思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