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孔子作為教育家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論語.堯曰》里講:“不教而殺謂之虐。”這句話很有意味。
“教”,是教化、教育;“誅”,是殺戮。
孔子回答子張問政時,提出:“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想從政,或者成為一個領導,必須遵從五項美德,摒棄四項惡習。
“五美”是“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奉而不驕,威而不猛”。
意思就是說,領導應該給百姓得實惠而不浪費財政,讓百姓辛勤工作而無怨很,想經濟繁榮而不貪圖錢財,胸襟寬廣,平易近人而不驕傲自大,威武嚴肅而不兇猛可怕。
“四惡”是指“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意思是說,不加教育就要逮捕叫做虐待,不看原因只苛求成功叫做暴戾,不看時間只限期完成叫做害人。要獎勵先進,卻出手吝嗇叫做小氣。
不教而殺謂之虐,意為事先不加教育,不指明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就去處罰或殺戮犯錯誤的人。
他認為,那種不加教化就去懲罰或殺戮的政治,叫做“虐”,也就是殘忍,應列為必須摒棄的四種惡政之首。
《漢書.董仲舒傳.對策》引孔子的話時改為“不教而誅謂之虐。”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懲辦主義不教而誅,不僅不能教育犯錯誤的人改正錯誤,反而會傷害他們。
在一個企業內,不教而誅是負面影響極大的一種態度和作法。
對于被誅者而言,往往是莫名其妙、稀里糊涂地做了各種借口的替罪羊;對于誅人者來說,往往是居高臨下,目空一切,自以為是,忽略了正確的管理方式,只管招人、用人,而不負培養人的責任;對于處于這種環境下的其他員工來說,整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知道上面的刀哪天砍在自己頭上。這樣的公司,人人自危、個個避禍,談何心思于工作?談何心思于發展?
古人是通過教育去實現管理的目的的。這一點毛主席最清楚,他的管理工作始終是通過教育完成的。“團結——批評——團結”,“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等等,這些格言,既是理論,也是成功實踐。
原文地址:孔子:不教而殺謂之虐(學先哲語錄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A8DE8FDAD.html
參考:老子: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學先哲語錄1)[2010-05-18 17:08]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AC56627DAD.html
荀子:道者,進則近盡,退則節求(學先哲語錄2)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D01C2D7DAD.html
孫子: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學先哲語錄3) [2010-08-02 11:02]
很多時候順從使人遠離上帝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B42627DAD.html
一老太太說:船要撐,嘴要爭!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C12C07DA5.html
毛澤東蔡和森在“同”字上的一段佳話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B8E14FDA5.html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A0BAF7DAD.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46
毛澤東的弱國強外交[2010-10-02 08:12]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F443597DA5.html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6186C7DAD.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news.asp?id=737
輕蔑:圖解毛澤東的目光5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8172597DA5.html
讀毛主席詩詞有感:意境蒼穹星斗移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1CC72CFDA5.html
歡迎交流:歷史印證了毛澤東 - jixuie.home.news.cn
李克勤濟學網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