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的糊涂與糊涂的明白
——《易龍圖》:大自然生命體信息思維建筑十一
搞清高科技很難嗎?不一定。但彭羅斯的研究還是有道理的,就是這里有一個“扭量”關系:實踐與理論之間的“別扭的量”。別笑,真的。不要期望用笑來表達你的聰明,人們傻就傻在這兒。
當牛頓用含糊朦朧的“物質的量”表達慣性時,我們其實是在糊涂地明白著。因為那個“量”確實明擺在那里。當彭羅斯用含義清晰的“扭量”表達“量子場”或“色動力”時,我們又在明白地糊涂著。因為那些被稱為“量子”、“場”、“力”的東西,確確實實是眼睛看不見,手摸不到,耳聽不著的。于是,我們不但不相信眼、耳、鼻、舌、身,更不相信自己的思想意識了。能不別扭嗎?好在這一西方式的別扭在近代還是用實驗來說話的,所以無論怎樣地別扭,我們都不能不承認它。
更大的、神秘的、東方的“別扭”,還在先頭。
“卦有反對,最為關鍵。反體既深,對體尤妙。”這是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中的一段話,讓我們看一下前人的解釋:
陳摶注:世雖知有反對之說,不能知圣人密意在是也。蓋一卦反而為二,對而為四。既列序之,又以雜卦推明其義者,以為天下之吉兇禍福,貧富貴賤,其實一體也。別而言之,其代謝循環,特倒正之間耳,未始有常也。然反體則諸卦皆是,對體則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而已。此八卦與諸卦不同,在《易》道,乃死生壽夭造化之樞機也。其體不變,故曰對體尤妙。
點評:天地之間,無非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之循環往復,所謂“倒正之間,未始有常也。”
卦之顛倒稱“反”,上看一卦,下看又一卦,屯蒙、需訟之類;卦之對體稱“對”,左看一卦,右看一卦,六爻全變,乾坤、坎離之類。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無非一陰一陽之道,無非渾然太極之理也,所謂“神無方而易無體”。【常秉義《易經圖典舉要》P339頁】
如果作者依然像陳摶老祖或常秉義老先生一樣,在文字和卦這些名稱里翻來覆去地解釋,對當代知識分子來說,估計就不僅是別扭,而首先就是心煩意亂糊里糊涂的折騰了;其次,結論自當是算卦為迷信,《易經》是偽科學了。就像作者讀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一樣》,讀是無奈,評是沒有辦法,要想理順他的科學體系,就只能自個兒折騰自個兒了。
好在我們是中國人,好在我們有一個優良的文明傳統。她讓科學與哲學這一對孿生兄妹的真相,盡括在一張清晰的圖中,使我們有了一個模式抓手,她可以讓我們一目了然。
所以,謝天謝地,不如感謝祖宗。她留給我們的這一珍寶——易龍圖,可以讓我們不再“扭量”,而是“擰”住了思維和信息這一“別扭”的關系實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