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萬物之尊,如何認識“人”的客觀性、真實性和規律性,這是認識論必須回答的問題之一。對此,《易經》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數千年來,這一思想一直影響著人們對宇宙演化,時事變遷、社會運行和人類行為的認識。但是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這一思想還只是一種對事物的整體統一性的感知性認識。原因在于《易經》整體統一性的認識方法,始終得不到實證科學的支持,這種情況使其對“人”和“天”的物質整體性和統一性的科學性內含,始終缺乏具體的實證認識基礎。第七、八兩章將用“九性太極”的認識方法,依據實證科學的現實基礎,來具體地探討一下“人”的整體統一性本質屬性。如果我們能用這一新的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真正說明了《易經》“天人合一”的道理所在,那么,一方面能夠表明“人”這一最具代表性的實物的客觀性、真實性和聯系性;另一方面能夠表明“人”和萬事萬物的共通的整體統一性所在;同時也能夠表明太極八卦和“九性太極”這種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具體應用的綜合性和分析性?! ?/p>
第一節 人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對象
人作為具體事物,是認識整體統一性最合適的研究對象。這是因為:一方面,人首先是自然物,它源于自然界,又生存于自然中,是生物進化發展的結果;另一方面,人是社會的主體,有了人才有了社會,才有了社會活動中萬千的變化,而人又在社會千變萬化的活動中不斷進步著;同時,人還是思維的載體,只有人能夠完成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而人的這種認識、實踐過程又是無止境的。所以把“人”作為萬事萬物的“代表”來研究,有利于表明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應用性?! ?/p>
(一)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這里要研究的是現實的人,是把現實的人當做一個“物”來研究的。因而用“九性太極”的認識方法研究人時,首先必須明確的是,我們要研究的具體對象的“人”,是作為萬物代表的一個具體物,是要研究人這一具體“物”的物質屬性。
那么,人作為一種自然存在物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來看馬克思的描述:“人作為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薄罢f人是肉體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這就等于說,人有現實的、感性的對象作為自己的本質即自已的生命表現的對象;或者說,人只有憑借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SUP>[57]“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因此第一個需要確定的具體事實就是這些個人的肉體組織,以及受肉體組織制約的他們與自然界的關系?!?SUP>[58]恩格斯也說過:“事實上,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加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的慣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較近或比較遠的影響?!@種事情發生的愈多,人們愈會重新地不僅感覺到,而且也認識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種把精神和物質、人類和自然、靈魂和肉體對立起來的荒謬的、反自然的觀點,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笔聦嵣稀拔覀冞B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們對自然界的整個統治,是在于我們比其他一切動物強,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SUP>[59]
很顯然,馬克思、恩格斯還有一些沒講到的方面,這主要是之后才發現的基因、核酸等等。但是,他們確實已經指出了人的多樣性的綜合。這種多樣性,主要是人的自然存在、生命力、自然力、欲望、肉體組織、感性、對象性、本質、自然規律、精神、物質、對自然界的統治等,表明了人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的物質體系;表明了人這一物質體系,既是自然界的產物,又是生物界的產物;既是社會的載體,又是認識的主體;既具有人的自然化與自然的人化相結合的一致性,又具有集主、客載體為一具體物的一致性?! ?/p>
但是,我們看到,對人的認識僅到這一步是不夠的。因為,人的物質屬性是什么?人的整體統一性是什么?客觀世界的整體統一性又是如何寓于人這個具體物的?這些關于人的整體統一性的諸多問題,還不清楚,還需要作出科學的回答。
這種回答,能夠由新的整體統一性的認識方法來給出。在作出這種回答之前,有必要先把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基本內含總結一下。這樣,有利于完整地把握這一新的認識方法?! ?/p>
(二)我們縱貫全文可以看出,以太極八卦和“九性太極”為結構形式的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基本內含,主要表現為如下五個層次:
第一 事物的客觀性、真實性、聯系性表現在九個物質屬性構成的整體統一性規律中。其中:整體規律性主要表現在整體體系統一論、整體系統統一論和整體過程統一論中;統一規律性主要表現在物質實在統一論、物質存在統一論和物質可知統一論中。這是一種物質整體統一性的“九點論”,它表明了事物的整體統一綜合性,反映了客觀世界最基本的兩種規律性:其一是,客觀事物的物質存在性是一定與其物質實在性相適應的,而它的物質可知性是由存在性對實在性的適應程度決定的;其二是,客觀世界的整體系統性是一定與其整體體系性相適應的,而它的整體過程性是由系統性對體系性的適應程度決定的?! ?/p>
第二 物質整體統一性規律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質聯系。九個物質屬性的整體統一表明:世界的客觀實在性由質量結構性、能量聚散性、時空環境分布性構成;世界的客觀存在性由形態演化性、運動行止性、發展通達性構成;世界的客觀可知性由信息真相性、規范規律性、實際實踐實證性構成;世界的客觀體系性由質量結構性、形態演化性、信息真相性構成;世界的客觀系統性由能量聚散性、運動行止性、規范規律性構成;世界的客觀過程性由時空環境分布性、發展通達性、實際實踐實證性構成。這是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中的“三點論”。這種“三點論”是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一種綜合方法,是把握客觀事物真實本質聯系的最根本的認識方法。
第三 周期性的“五行”變化表明了整體統一性規律的變化趨勢。這種變化趨勢表現在事物的整體體系性、整體系統性和整體過程性的“五行”周期變化之中,也表現在事物的實在統一性、存在統一性、可知統一性的周期變化之中。這是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五點論”。這種“五點論”是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一種綜合方法。這種認識方法表明了客觀事物的物質整體綜合性,反映了客觀世界物質統一綜合性。這種綜合性表現為由“初、元、亨、利、貞”的上升期與“吉、弊、阻、結、終”的下降期構成的周期性。
第四 整體統一性認識論的基本分析方法是把握物質屬性之間關系的變化性?!兑捉洝妨呢池院汀熬判蕴珮O”八十一種物質屬性之間的關系,表明了整體統一性的九個物質屬性之間的基本關系。這種基本關系不是靜止的,而是變化的。它們的變化表現為“初、元、亨、利、貞”的周期性,呈現出由上升到下降的周期趨勢。物質屬性之間的關系是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兩點論”。這種“兩點論”是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具體分析方法。這種具體分析的方法是把握整體統一性規律的最基本的方法?! ?/p>
第五 整體統一性規律的核心是太極線趨勢和十進制法則。反映世界客觀性、真實性、聯系性的整體統一性核心規律是太極線趨勢和十進制法則。這一核心規律表明了唯物論的物質整體性、統一性、變化性,表明了辯證法的質量互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三大基本關系,表明了實證科學的基本數量關系,表明了太極八卦陰陽論和“九性太極”整體統一論的承繼關系?! ?/p>
以上五點,是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最基本的內含。正確認識宇宙世界和人類社會,正確認識萬事萬物及人體本身,必須應用這些基本方法。因此,需要我們科學地去把握。
(三)客觀世界的歷史,具體地看,主要是人類所面對的世界的運行發展史。我們看到,實證科學的發展,實際上已經表明了現實的人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是社會發展的結果,是歷史人進步進程的現實載體。這個現實載體是十分復雜的:從物質統一性的角度看,不同層次的“人”都是九個物質屬性構成的實在統一性、存在統一性和可知統一性的整體統一,這種物質統一性具有本質性;從物質整體性的角度看,不同層次的“人”都是九個物質屬性構成的體系衍化性、系統運化性和過程進化、進步性的整體統一,這種整體性具有載體性?!叭恕钡恼w性和統一性都表現出“初、元、亨、利、貞”和“吉、弊、阻、結、終”的新陳代謝、興衰更替周期變化趨勢:
從“人類社會”的層次看:“人類社會”是九個物質屬性構成的整體統一,它是“社會”的周期性變化的三個物質實在性、三個物質存在性、三個物質可知性構成的整體統一體系。在這個整體統一體系中:社會體系性表現為由社會物質基礎(社會化人、社會化物質)、社會家庭、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社會整體“五行”體系構成的體系衍化性;社會系統性表現為由社會物質的生產、流通、消費、積累、分配(源、流、化、藏、布)“五行”系統構成的系統運化性;社會過程性則表現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的“五行”發展進步性。這已由社會發展史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所證明;
從“人類”的層次看:“人類”是九個物質屬性構成的整體統一,它是由“人類”的周期性變化的三個物質實在性、三個物質存在性、三個物質可知性構成的整體統一體系。在這個整體統一體系中:人類體系性表現為由物質肉體生理體系層、自然個體生物體系層、社區家庭生活體系層、民族國家生存體系層和宇宙地球生態體系層五個層次構成的體系“五行”衍化性;人類系統性表現為人口及“人化”物的生產、流動、消耗、累增、分布(源、流、化、藏、布)“五行”系統構成的系統運化性;人類過程性則表現為類人猿、原始人、體力人、智力人、智能人的“五行”發展進步性。這已由“人類學”給予了基本的證明,當然,有些方面還需要做繼續深入的探討;
從“人體”的層次看:“人體”是九個物質屬性構成的整體統一,它是由“人體”的周期性變化的三個實在性、三個存在性、三個可知性構成的整體統一體系。在這個整體統一體系中:人體體系性表現為由人體的基因、細胞、組織、器官、整體五個層次構成的“五行”體系衍化性;人體系統性表現為由人體的肺經、肝經、脾經、腎經、心經(源、流、化、藏、布)“五行”系統構成的系統運化性;人體過程性則表現為人體的胎年、幼年、少年、青年、強年的“五行”周期發展進步性?! ?/p>
從“生物進化”的層次看:人來自于自然,來自于生物,處于生物進化的最高端,這已由達爾文進化論及生物科學的“五界說”所證明。這一點表明了“人”的物質起源,表明“人”也是整體統一的客觀世界的物質組成部分,它脫胎于生物界,產生于客觀世界較低級的整體統一物質體系。
眾所周知,人類對人體自身的整體性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中醫、西醫這種對人體的具體性認識也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但是,時到如今,中醫、西醫仍沒有真正地結合起來。這說明什么呢?只能說明,人類對人體本身的認識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整體統一性認識表明:西醫理論主要是從人體的體系衍化性出發,來認識人體生命運行發展規律性的;中醫理論主要是從人體的系統運化性出發,來認識人體生命運行發展規律性的;中、西醫理論都是從人體實際出發認識人體生命規律的。因此,中西醫結合是未來人體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是克服困難、真正科學把握人體生命規律的唯一途徑。這種結合對把握人體生命運行規律性具有整體統一性的科學意義?! ?/p>
本章將以“人體”為研究對象,結合中、西醫理論實踐,主要通過對生理人體的物質整體統一性的深入探討,來表明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具體應用性?! ?/p>
第二節 人體的物質整體統一性
肉體生理形態的“人”是我們的具體生理人體。作為一個生存形態,生理人體也應當是物質屬性的整體統一。當我們用“九性太極”的認識方法來研究生理人體的物質整體統一性時,是把人體的生命運動發展過程,看做一個由生到死的質量、能量、時空環境轉換流動周期過程。同宇宙中的任何事物一樣,這一轉換流動周期過程也表現為九個物質屬性的整體統一?! ?/p>
(一)生理人體的實在性范疇包括:
第一 “質”屬性?!百|”屬性是人體的不同層次的形體結構存在的實在性基礎,是人體的質量流的實在性和以基因體為物質基礎(基因結構是決定人體這一物的質量流本質的具體物質基礎)的質量結構性統一。現在,基因圖譜的秘密正在逐步揭開,人體的這種質量結構統一性,已經從實證科學的微觀層次展示出了真實的內含。
第二 “能”屬性。“能”屬性是人體的不同層次生命運動存在的實在性基礎,是人體的能量流的實在性和以細胞體為物質結構基礎(細胞結構中的線粒體是決定人這一物的能量流本質的具體物質基礎)的能量聚散性的統一。人體的這種能量聚散性,具體表現為生命力和生命關系的矛盾作用,生命力表現為人的體力和智力,生命關系主要是人體的新陳代謝關系和興衰更替關系?! ?/p>
第三 “境”屬性?!熬场笔侨梭w的不同層次的生物鐘環境、生理生存空間環境周期波動存在的實在性基礎,是人體的時空流的實在性和以人體(人群)的宏觀組織系統為物質基礎(人體的宏觀結構系統是決定人這一物的時空流本質的具體物質基礎)的時空環境分布性的統一。人體的這種時空分布性整體上表現為對地球表面時空物質環境的分布關系,具體表現為基因、細胞、組織、器官等在人體內部物質環境中的分布關系。目前許多人對這一點的認識是不夠的?! ?/p>
(二)生理人體的存在性范疇包括:
第一 “形”屬性?!靶巍睂傩允侨梭w的物質存在性與人體個體(或群體)的體系具體性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具體表現為基因體、細胞體、組織體、器官體、個體、群體等體系的存在形態;
第二 “運”屬性。“運”屬性是人體的運行存在性與生命運動、思維運動的具體性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具體表現為基因存活、細胞活動、組織活動、器官活動、個體運動、群體運動等運行形式;
第三 “通”屬性?!巴ā睂傩允侨梭w的進化發展存在性與生命周期具體性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具體表現為人體不同層次的壽命周期的不可抗拒的通達性,具體如基因、細胞、組織、器管、人體、人群等的存活周期的通達形式;
(三)生理人體的可知性范疇包括:
第一 “相”屬性?!跋唷睂傩允侨梭w的真相客觀性與信息具體性的結合。具體表現為形形色色的外在信息特征。例如:人的掌紋與健康、智商有關,并存在單基因遺傳,這一觀點已得到生命科學界的肯定;再如:子女的面相像父母,這也是無可爭議的客觀事實。這表明了人體“相”屬性的物質信息客觀性;
第二 “律”屬性。“律”屬性是人體能被認識的規律客觀性與規范具體性的結合。具體表現為人體這一事物不同層次的規范規律性。其中最基本的規律有:基因的質量結構遺傳性規律,細胞的能量轉化性規律,系統的質量、能量代謝性規律和人的整體的時空環境轉化性規律等。??藸栒J為,有機體在其胚胎發育過程中要重映它的種族進化的主要階段。這是因為,人體最初產生于自然界,它必須服從自然規律,因而在它的基因里攜帶了適應多種自然規律的信息;人體直接產生于生物界,它必須服從生物規律,因而在它的基因里也攜帶著適應多種生物規律的信息;人體本身仍在不斷地進化發展中,它必須服從并適應自身的特殊生存規律和新的進化要求。因此,人體的規律屬性是最復雜的?! ?/p>
第三 “實”屬性?!皩崱睂傩允侨说默F實實際可以改變的客觀性與能動實踐實證具體性的統一。具體表現為自然變化的實際性(自然人屬性)和自覺變化的實踐實證性(社會人屬性)?! ?/p>
上述九個物質屬性的整體統一性可表述為:物質以人體特定的生命形態,遵循特定的生命規律,按照特定的生命周期在運動;生命形態表現為人體不同層次的結構組織形態;生命周期過程表現為人體對特定時空環境的占有過程;生命運動表現為人體生物能、智能對人的行為的支配運行。從總體上看,人體的表相信息可以說是形形色色、變化萬千,但本質上表現為構成人體這一“物”的物質的質量結構性與形態演化性、能量聚散性與生命運行性、時空環境分布性與進化發展周期通達性的整體統一,一句話,即生理人體的實在性、存在性和可知性的整體統一。因此,我們在感知人體的生理信息性,認識人體的生命規律性,把握人體的實際生存運動發展性時,最重要的是要弄清:人體的物質存在性是不斷與其物質實在性相適應的,而物質可知性是由它的存在性對實在性的適應程度決定的;人體的整體系統性是不斷與其整體體系性相適應的,而整體過程性是由它的系統性對體系性的適應程度決定的。
這就是關于生理人體九個物質屬性的整體統一性的基本內含。當然,人是一個多層次的復雜事物,其他層次的“人”也都是九個物質屬性的整體統一,都能用整體統一性的方法進行分析。這里就不贅述了?! ?/p>
第三節 人類對自身認識的局限性
上節已經談到,人是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復雜的事物,這顯然是沒有疑問的。人的這種復雜性主要在于,它不僅具有自然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和思維屬性。人的這種復雜性和人類思維目前的形而上學局限性,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使人類對自身復雜性的認識,從總體上看,現在還存在著許多限制。這一點從以下幾方面可以得到說明:
(一)受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人類對生命,特別是對智慧生命的認識水平還不高。我們知道,象細胞結構、血液循環等的發現才幾百年,微觀的基因理論的提出還不到百年,雖然說現在對基因圖譜已經有了基本的認識,但我們至今還不能用化學的方法制造出一個看似尋常的細胞。原因在于,對基因、蛋白質的構造的認識,對生命單元的基本結構和運動機理的認識,還不是十分清楚。這種狀況表明:生命確實是很復雜的,智慧生命是更復雜的;人類關于生命的未知領域是很多的,我們對生命的認識至今是很有限的?! ?/p>
因此,千萬不能把生命、特別是不能把智慧生命簡單化。不知就是不知,不懂就是不懂。那種簡單地給生命、給精神下定義、做結論的做法是違反科學規律的?! ?/p>
(二)人類對于生命認識的限制主要源于對整體世界認識的有限性。時至今日,生命科學沒有解決遺傳問題,思維科學沒有解決迷信問題,經濟科學沒有解決貧窮問題,社會科學沒有解決發展問題,環境科學沒有解決污染問題,宇宙科學沒有解決大統一問題……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物質性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刻,對物質屬性之間的聯系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刻,對人作為主體的感知、認知和能動踐知性與客體的信息、規律和實際實踐性的關系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刻,總的看,就是對物質世界的整體統一性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刻。量子科學、納米科學、生命科學、宇宙科學等領域的發展,一方面說明人類認識能力的進步,同時也表明人類認識路程的漫長。的確,現有的關于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理論,都還沒有達到能夠弄清生命機理的水平,實際上正表明了人類目前對世界整體內涵理解的有限性?! ?/p>
因此,必須深化對物質世界整體統一性的認識。人類如果不能把握這種整體統一性的認識方法,就不可能弄清“世界的真正的統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的道理,也就很難突破人類對于生命認識的局限性?! ?/p>
(三)對于生命的科學性認識與對生命現象的感知是兩回事情。這應當從三個層次來看待:一是從事物的現象層次看,我們只能面對事物的現象,包括自然界、生物界、智慧生物界及社會中的千變萬化的大量現象,但面對這些現象時必須要弄清楚:知其然是一回事,知其所以然是另一回事;二是從事物存在層次看,我們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認識盡管說是永無止境的,也是非常艱難的,但必須清楚:對于我們所要認識的具體事物,總是通過一個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最終能夠透過現象認識其本質的;三是從事物的本質層次看,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指真正認識了事物的本質內含,但必須要清楚:這種對本質內含的認識是指認識了事物的質量結構的形態存在性、能量聚散的運動存在性和時空環境分布的發展過程存在性的規律,即認識了它的整體統一性。從這三個層次可以看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一個長過程,對于認識智慧生命來說,這個過程會更長。由此可知,目前人類對于自身生命本質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確實還未達到很深刻的程度,可以說許多方面還處于必然王國之中。這可以舉出許多例子來說明。如:基因構造、生物能、智能、睡眠、記憶等都是未知數;人體的許多疑難病癥都是未知數;人類進步及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也有大大小小的未知數?! ?/p>
因此,一定要首先承認這種未知領域的存在,這才是科學的態度??茖W的態度是一切科學認識的必要前提。
第四節 正確認識人體的整體統一性本質
我們知道,科學承認一切可能的有,但不承認無中生有;科學承認全部未知,但不承認愚昧無知。人類的科學發展史表明,認識一般事物需要科學的認識方法,認識人體生命更需要科學的認識方法,而太極八卦和“九性太極”這一整體統一性的認識方法,就是真正有利于科學認識人體生命的方法。這種認識方法有利于科學地突破人類思維領域現存的形而上學局限性,有利于科學地承認人類對生命認識的局限性,有利于科學地透過復雜的生命現象,把握人體這一“物”的九個物質屬性的整體統一規律性,真正客觀、真實地分析它的三種實在屬性及其存在形式。
人體的三種實在屬性是“質”的質量結構性、“能”的能量聚散性和“境”的時空環境分布性。三個實在屬性的具體存在形式是“形”的形態演化性、“運”的運動行止性和“通”的發展通達性,三種實在性和三種存在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表現為人體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理的、思維的生命運動過程。這些生命運動過程都有各自的存在、轉換、代謝渠道和信息調控系統?! ?/p>
(一)基因是質量轉換的載體。人體的基因按遺傳信息和規律進行自我復制,決定人的生命質量,因而,它是決定人體這一物區別于其它物的最根本的本質標志。人的基因是具有特定結構性的雙螺旋結構體,它決定著人體的最基本的兩個整體統一性規律,即新陳代謝規律和興衰更替規律。人的基因體是活的,是不斷更新的,它控制著人的質量結構需求,形成了人體的質量流動系統。因而,人體的質量流表現為從微觀的基因體復制到宏觀的生命整體代謝的動態流動過程?! ?/p>
人體的質量結構性曾經是科學界最大的謎團。基因理論的創立才解開了這一謎底,使我們真正認識了它的本質。
(二)細胞是能量轉換的載體。細胞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基本組織單位,也是生命的基本功能單位。它是人體完成各種生理活動,適應各種環境變化的基本單元。因而它不僅體現了人體的物質轉化性,而且體現了能量轉化性。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是能量轉換的具體載體,每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微電機”。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就是人體的“能量工廠”,其基本功能是將細胞中的有機物當作燃料,使這些有機物與氧結合,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將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使用,為人體提供絕大多數能量。人體的各種活動,包括思維活動所需的能量,都是由細胞線粒體的“工作”來提供。
可見,人體的能量流是從微循環系統到整體循環系統的能量動態流動過程。由于細胞能量轉換功能的發現,這種能量轉換性也是不難理解的。
(三)時空環境轉換的載體是什么呢?我們看到,人體科學至今未提到過時空環境轉換的物質載體,而實際上人體每時每刻都在與環境進行著質量、能量和時空的轉換,就是說,沒有這種轉換就不是生命物質意義的“人”了。因此,有必要著重討論一下人體的“境”時空環境屬性問題?! ?/p>
恩格斯在談到這一點時曾經說過:“任何一個有機體,在每一瞬間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在每一瞬間,它同化著外界供給的物質,并排泄出其他物質;在每一瞬間,它的機體中都有細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細胞在形成;經過或長或短的一段時間,這個機體的物質便完全更新了,由其他物質的原子代替了,所以每個有機體永遠是它本身,同時又是別的東西。”[60]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有過類似的描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闭f它是處于恍恍惚惚、窈窈冥冥的狀態,以忽隱忽現的方式存在著的一種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且擁有能量、載有信息、流動著的物質現象?! ?/p>
從恩格斯和老子的描述中能夠看到什么呢,看到的顯然是無數的過程,是無數的質量、能量、時空環境的流動過程。過程是什么。它既不是質量,也不是能量,而是時空環境流動的物質表現形式。人們對質量、能量轉換機制容易理解,是因為有了具體的科學證明;而對時空轉換機制難以理解,原因在于對時空環境流動的物質表現形式還認識得不是很深刻。但是,整體統一性的認識方法告訴我們,“境”時空環境屬性是客觀世界物質性的實在性,當然也應是人體這一物的實在性。
時空環境轉換是宇宙的普遍規律,人體這一物當然也應當存在著時空環境轉換過程。這就是說,沒有時空環境轉換是不可能構成人體這一特殊物的,人的時空環境轉換機能的停止,就是生命過程的停止,那就是人的生命的終結?! ?/p>
人體的時空分布有特定的轉化渠道、調控系統和表現形式。我們知道,人們祛病保健的方法有多種:食(藥)物療法是通過增減肌體質量和調節能量來進行的;運動療法是通過增減肌體能量和輸通質量來進行的;基因療法是通過恢復肌體微觀結構,使生命組織健康、活力旺盛來進行的;而針灸、按摩和心理等療法是什么呢?如果用太極八卦和“九性太極”的認識方法來分析,只能是通過時空環境的分布實在性來實現,就是說,只能是通過控制某些生理過程和生物鐘,改變肌體的活動空間和運動周期等時空環境分布狀態,從而改善肌體質流、能流、信息流的狀態,以增強生命活力。因此可以認為,人體的時空轉化功能正是針灸、按摩、心理等治療方法的主要客觀實在前提。這種轉化的物質載體恰好就是人的整個活肌體。目前實證科學的最好依據,就是中醫的實踐和理論?! ?/p>
第五節 中醫是對人體的整體統一性認識
不能認為中醫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醫是整體統一地認識人體的醫學科學理論,其理論和實踐的基石是《易經》陰陽論。前面的討論中,我們已經證明了太極八卦中的“陰”包括坤、艮、坎、巽屬性,相當于今天的質量結構性、運動行止性、能量聚散性和實際實踐實證性;“陽”包括乾、震、離、兌屬性,相當于今天的時空環境分布性、發展通達性、形態演化性和信息真相性。中醫認為,這種陰陽統一性當然也適用于人體這一事物?! ?/p>
(一)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力可具體化為精、氣、神,也就是人之“三寶”。那么,什么是人體的精、氣、神呢?
所謂“精”,實際上就是人體的質量結構流動體系產生的質量流。肺、大腸經司呼吸、排泄、開竅于鼻,是從天空大氣中提取精微物質的器官。脾、胃經司運化,開竅于口,是從地面水谷中提取精微物質的器官。二者結合,成為為人體體系的質量結構流動系統提供精微物質的源泉。所以就稱這個由太陰和陽明二經連接在一起的兩對臟腑經絡,為“精”系統?!熬毕到y如果正常,人的形態器質體系就有了物質質量流保證,否則,就會患上醫學上所謂的“器質病”;
所謂“氣”,實際上就是人體的能量聚散流動系統產生的能量流。肝、膽經是主質量、能量生發的器官,它決定著人體能量流的生發和流動;心包、三焦經是主內外、左右、上下協調運作的器官,它決定著人體能量流的運化。二者結合,成為為人體能量聚散系統提供動力的源泉。所以就稱這個由厥陰和少陽二經連接在一起的兩對臟腑經絡,為“氣”系統?!皻狻毕到y正常,人的功能運動體系就有了物質能量流保證,否則,就會患上醫學上所謂的“功能病”;
所謂“神”,實際上就是人體的時空環境分布流動過程產生的時空流。心、小腸經為神明之管,它決定著人體對體內外宏、微觀生存環境的適應性;腎、膀胱經為性命之根,它決定著人體宏、微觀生命過程的壽命長度和生存廣度。二者結合,成為為人體時空環境分布過程提供適應性的源泉。所以就稱這個由少陰和太陽二經連接在一起的兩對經絡,為“神”系統。心態決定神態,腎氣決定神氣,“神”系統正常,人的生存發展過程體系就有了物質時空流保證,否則就會患上人們至今還忽視的所謂“狀態病”?! ?/p>
所以,中醫整體認識人體的理論和實踐,是從認識人的物質屬性的整體統一性出發的,可以說有著深厚的哲學根基。精、氣、神“三寶”之說,就是對人體這一事物物質本質屬性最基本的認識,即質量結構性、能量聚散性、時空環境分布性三種客觀實在性的整體統一性的認識。正是在這種陰陽統一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長期、大量的實踐,才創立了把這種整體統一性認識具體應用于人體的“五行”說和經絡穴位說,找到了“五行”系統和遍及人體全身的經絡和穴位的物質載體,并運用“相生相克”的辯證方法,來實現質量、能量和時空環境物質流動系統的協調通暢?! ?/p>
(二)中醫“五行”說是有科學性的。太極八卦和“九性太極”證明了它的科學性,實證科學也證明了它的科學性?! ?/p>
第一 從整體統一性的角度看,客觀事物是有體系衍化性的。這種衍化性表現為:人是動物衍生的結果,動物是生物衍生的結果,生物是有機物衍生的結果,有機物是無機物衍生的結果,無機物是宇宙大爆炸后星云衍生的結果。因此,人體與萬事萬物一樣,具有宇宙整體統一性。
人體作為一個具體物,是如何從自然中衍生出來的呢?這需要從整體和具體兩個角度來認識:整體統一性的認識方法表明,人體的體系衍化性同其它事物一樣,也表現為“基、元、組、器、體”的變化周期性。這一周期性表明了人體運動發展的形式關系;而現代實證科學表明,人體的體系衍化性就體現在“基因、細胞、組織、器官、整體”五個層次體系的周期衍生過程之中(這種衍生性先天表現為嬰兒在母體中的形成過程,后天表現為五個層次體系衍生過程)?! ?/p>
的確,現代實證科學已經用基因、核糖體理論把人體與自然物的鴻溝給填平了。最新的研究表明,核糖體是由60%核酸和40%蛋白質組成,科學界稱它為蛋白質工廠,是專門生產蛋白質的。人體生命過程需要的兩萬多種蛋白質,都是由遍布生命體每個細胞中的核糖體工廠,以信使核酸RNA為直接模板,按基因核苷酸順序合成的。2009 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發現者。這一偉大成就使我們認識到,核糖體是生命中最小的細胞器。這項關于核糖體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的成果,從原子水平證明,核酸是細胞的核心成分,它攜帶著生命活動中的所有遺傳信息,控制、調節細胞分裂與生長,供給細胞營養與能量,主宰著生物體的生長、發育、繁殖、變異、衰老?! ?/p>
這項發現對于認識人體體系衍化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證意義:它表明了“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過化學的途徑實現的”[61],從而找到了人體體系衍生的源頭;它表明了“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62],蛋白質控制著生命的化學過程,從而揭示了人體體系衍生的本質;它表明了人體體系的“基因、細胞、組織、器官、整體”的層次衍生性,從而證明了人體體系發展周期的物質實在性。這樣就為認識人體的系統運化性、過程發展性奠定了實證科學基礎?! ?/p>
整體統一性的認識方法表明,人體體系的“五行”衍化性具有“基因、細胞、組織、器官、整體”的相生相克本質衍生關系。這種關系是很明確的:相生關系為“基因生細胞、細胞生組織、組織生器官、器官生整體、整體生基因”;相克關系為“基因克器官,器官克細胞,細胞克整體、整體克組織、組織克基因”。雖則這種關系不難理解,但把它弄清卻是至關重要的。其重要性在于,它是人體醫學的理論基石之一?! ?/p>
第二 人體醫學理論的基石之二,是系統“五行”說。與萬事萬物一樣,人體的系統運化性也表現為“源、流、化、藏、布”的“五行”運行周期性。這種周期性表明了人體運動發展的邏輯關系。具體為“肺經、肝經、脾經、腎經、心經”的循環運行。長期以來,這是中醫理論的基石。中醫認為:癥現于四肢百骸,病藏于五臟六腑。因此,與人體五大運行系統息息相關的經、脈、絡和穴位,遍布并通達人的全身,因而其經絡和穴位的物質載體就是人的整個活肌體。這表明,人的肌體的每一個器管、組織、細胞、直到每一個基因體,只要它是活的,就必須既與整體同步,又有自己的活動空間和周期,這一切都要靠“五行”經絡來支配。
顯然,這是從整體上認識人的系統運化統一性的。這種整體統一性認識的正確性,我們可以從“克隆”的角度來理解:人體是從父母基因的基礎上生出來的,每一個細胞都含有整體的全部信息,因此,遍布全身的細胞都與“五行”體系、“五行”系統、“五行”過程存在著內在聯系。雖然目前關于經絡和穴位的具體物質載體的解釋,還有待實證科學來證明,但這并不影響從宏觀上認識它們的本質。因為人體的質量流、能量流、時空環境流(精、氣、神)是物質的具體流動,很顯然,這種具體流動只能在“五行”相生相克的整體運行之中來實現其統一性?! ?/p>
中醫的所謂“五行”,明確指出的主要是人體的肺經、肝經、脾經、腎經、心經五大功能系統之運行(請注意:體系“五行”、過程“五行”的相生相克也十分重要)。這五大功能分別是:收、生、化、藏、長(源、流、化、藏、布)。具體解釋為:肺收氣,大腸泄穢,肺、大腸之“行”主收精、氣、神流。故氣收為人體“三寶”之源;肝濾毒生新鮮氣血,膽疏通,肝、膽之“行”主生精、氣、神流。故血生為人體“三寶”之流;脾化意,胃儲運,脾、胃之“行”主化精、氣、神流。故意化為人體“三寶”之化;腎藏精,膀胱為藏精之腑,腎、膀胱之“行”主藏精、氣、神流。故精藏以為人體“三寶”之藏;心長神,為氣血流布之動力,小腸吸收精微物質,心、小腸之“行”主長“精、氣、神”流。故神長為人體“三寶”之布?! ?/p>
人體系統運行的源、流、化、藏、布功能,主要在于實現人的精、氣、神“三寶”的暢通,其實現途徑是通過人體的十二正經運行系統來完成的。通常情況下,在人的生命“初、元、亨、利、貞”的上升期,“三寶”運行表現旺盛;在人的生命“吉、弊、阻、結、終”的下降期,“三寶”運行表現衰滯。人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五大運行系統功能失常導致精、氣、神不通暢而造成的。古人把這五大功能系統運行分別由金、木、土、水、火五種物象來象征,以表明人體的源、流、化、藏、布“五行”運行周期過程的相生相克關系?! ?/p>
其相生關系為:源生藏,藏生流,流生布,布生化,化生源;具體可解釋為:人體的“三寶”源頭好時,促生人體的腎藏性命根本,人體的“三寶”儲藏功能就好,;腎藏根本好時,促生人體的肝生血流質量,人體的“三寶”流動功能就好;血流質量好時,促生人的心長功能,內在體質健康、體力旺盛,外在精神煥發、活力無窮,人體的“三寶”分布功能就好;心的分布性好時,促生人的脾胃運化功能,人體的“三寶”運化功能就好;脾胃轉化運行好時,促生人的氣源、食源源源不斷,人體的“三寶”源頭功能就好?! ?/p>
其相克關系為:源克流,流克化,化克藏,藏克布,布克源。具體可解釋為:人體的“三寶”源頭不好時,就會影響其血流質量,人體的“三寶”流動功能就差;流動功能不好時,就會影響脾胃轉化運行,人體的“三寶”運化功能就差;轉化運行不好時,就會影響其腎藏性命根本,人體的“三寶”腎藏功能就下降;腎藏根本不好時,就會影響心長功能,外在表現為無精打采、活動受限,內在表現為體質不好、體力不支,人體的“三寶”分布功能降低;心長功能不好時,就會影響其物質源頭,人體的氣、食“三寶”源頭功能就受阻。(應當說還有一個“用行”,其功能系統為心包和三焦,具體功能主“用”,也就是功用。因為“五行”是一個整體運行系統,這種整體性是由心包和三焦協調統一來完成的,其作用在于精、氣、神的使用。使用合乎生命規律,系統運行正常,反之,系統運行不正常,就會導致生?。┧?,完整的“五行”系統運行功能應當是源、流、化、藏、布的統一。
第三 人體醫學理論的基石之三,是過程“五行”說。人體生命過程體系具體表現為“胎、幼、少、青、強”的成長“五行”過程周期性。這一周期性表明了人體運動發展的歷史關系。人體過程“五行”的相生關系是“胎生幼,幼生少,少生青,青生強,強生胎”,相克關系是“胎克少,少克強,強克幼,幼克青,青克胎”。這種相生相克關系表明了人體的生命過程周期規律性?! ?/p>
可見,“五行”本質上是客觀世界的物質整體統一性在人體上的實現形式,具體表現為人體質量結構、能量聚散、時空環境分布轉化體系和系統的運行,是人體質量流、能量流、時空流得以實現的具體物質載體。所以,人體“五行 ”從根本上說,是體系、系統和過程周期變化的整體統一,這種體系、系統、過程周期變化的整體統一,是人體九個物質屬性的具體載體形式?! ?/p>
(三)中醫關于人體之“通”的本質,在于精、氣、神要通,也就是人體的質量結構、能量聚散、時空環境分布“三寶”流要通。中醫關于人體之質量、能量、時空環境流動系統的物質載體是“五行”,人體的精、氣、神必須通過“五行”系統才能實現暢通運行。那么,“五行”系統是如何具體運行才能實現其“通”的呢?這就需要討論一下“八綱辨證”,也就是“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的辨證統一問題?! ?/p>
第一 “八綱”辨證的基本內含。按照太極八卦的陰陽基本觀點,“八綱”中的“陰”和“陽”應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兩儀整體陰陽論。其中:“陰”即陰儀,是指人體的整體質量結構性;“陽”即陽儀,是指人體的整體時空環境分布性;第二個層次是四相主體陰陽論。其中:“陰”包括太陰、少陰。太陰是指人體的質量結構實在性,少陰是指人體的能量聚散實在性;“陽”包括太陽、少陽。太陽是指人體的時空環境分布實在性,少陽是指人體的形態演化存在性;第三個層次是八卦具體陰陽論。其中:“陰”包括人體具體的坤、坎、艮、巽屬性。坤屬性是指人體的質量結構性,坎屬性是指人體的能量聚散性,艮屬性是指人體的生命運行行止性,巽屬性是指人體的實際實踐實證性;“陽”包括人體具體的乾、離、震、兌屬性,乾屬性是指人體的時空環境分布性,離屬性是指人體的形態演化性,震屬性是指人體的周期發展通達性,兌屬性是指人體的真相信息性?! ?/p>
第二 八綱辨證是《易經》爻卦在中醫的具體應用。表現為:(1)兩儀層次是陰陽論的總綱。這一總綱是把握人體的總體“否、泰”關系——總體陰陽物質屬性(質量結構性和時空環境分布性)的整體統一辨證關系的;(2)四相層次是陰陽論的主綱。這一主綱是把握人體的主體“否、泰”關系——主體陰陽關系(質量結構性和時空環境分布性的關系)和主體既濟、未濟關系(形態演化性和能量聚散性的關系)的整體統一辨證關系的;(3)八卦層次是陰陽論的具綱。這一具綱是具體地把握人體的八個陰陽物質屬性之間的四種整體統一辨證關系的。其中:陰陽辨證是具體的“否、泰”關系(質量結構性和時空環境分布性的關系),寒、熱辨證是具體的“既濟、未濟”關系(能量聚散性和形態演化性的關系),表、里辨證是具體的是“損、益”關系(信息真相性和運動行止性的關系),虛實辨證是具體的“咸、恒”關系(周期發展通達性和實際實踐實證性的關系)。這四種關系辨證聯系,整體地統一于人體這一事物。
因此,八綱辨證的應用應分為三個層次:
首先是八卦層次,包括四種具體辨證關系。其中:陰、陽辨證是指人體的質量結構性與時空環境分布性的辨證統一,即乾、坤屬性的辨證統一;寒、熱辨證是指人體的能量聚散性和形態演化性的辨證統一,即坎、離屬性的辨證統一;表、里辨證是指人體的信息真相性和運動運行性的辨證統一,即兌、艮屬性的辨證統一;虛、實辨證是指人體的周期發展通達性和實際實踐實證性的辨證統一,即震、巽屬性辨證統一。
其次是四相層次,包括四種基本關系。其中:寒、熱辨證是“能、體”關系,陰、陽辨證是“質、境”關系,陰、寒辨證是“質、能”關系,陽、熱辨證是“境、體”關系;
再次是兩儀層次,包括四種基本狀態(本質上也是關系)。其中:陰盛陽盛是“新生態”,陰衰陽衰是“老死態”,陰盛陽衰是“貧陽態”,陽盛陰衰是“失陰態”。
三個層次中:八卦層次屬于認識論范疇,是通過感知生命運動信息,踐知生命發展周期實際,進而認識人體的存在性規律的。因此,它是中醫整體理論的具綱;四相層次是存在論范疇,是在八卦層次的基礎上,通過分析人體的寒熱(能與體)關系、寒陰(能與質)關系、熱陰(體與質)、熱陽(體與境)關系,進而認識人體的實在性規律的。因此,它是中醫整體理論的主綱;兩儀層次是實在范疇,是在八卦和四相兩個層次的基礎上,通過認識人體整體陰陽的四種盛衰關系,進而把握生命的生、老、病、死規律的。因此,它是中醫整體理論的總綱?! ?/p>
總起來看,八綱辨證就是通過認識人體三個層次八個陰陽物質屬性之間的辨證關系,來整體把握精、氣、神在人體“五行”載體系統中的運行,使人體運動發展過程達到整體統一,以實現人的生命之樹常青之目的?! ?/p>
第三 八綱辨證的關鍵在于對八卦陰陽屬性的把握。八綱辨證是具體辨證,它們之間基本的辨證關系如下:“表”為陽,是人體的信息真相性,容易觀察到,“里”為陰,是人體的運動行止性,不易觀察到。所以“表里”辨證是從生命信息真相的角度來把握人體生命運行水平的;“熱”為陽,是人體的形態演化性,容易測量到,“寒”為陰,是人體的能量聚散性(相對于形態演化性的是人體的能量聚散性),不易測量到。所以“寒熱”辨證是從形態演化的角度把握人體能量聚散水平的;“虛”為陽,是人體的周期發展通達性,容易了解到,“實”為陰,是人體的實際實踐實證性,不易了解到。所以“虛實”辨證是從生命周期通達的角度把握人體運動發展的實際變動水平的;“陽”為陽,是人體的時空環境分布性,容易認識到,“陰”為陰,是人體的質量結構性,不易認識到。所以“陰陽”辨證是從生命時空環境分布角度來把握人體的質量結構性的?! ?/p>
可見,具體“八綱”中的四個陽屬性,“表”、“陽”、“熱”、“虛”易知;具體“八綱”中的四個陰屬性,“實”、“寒”、“里”、“陰”難知。這一點,在“八綱”辨證的具體應用中,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p>
我們知道,人體的生命運行是有規律的,人體的健康水平是有標準的。“八綱”中的八個陰陽屬性如果脫離了生命運行規律,超過了健康標準,人就要生病。中醫就是用“望、聞、問、切”等手段,通過對“表”、“熱”、“虛”、“陽”四個易知屬性的感知,來認識與“里”、“寒”、“實”、“陰”四個難知屬性之間的辨證關系,以把握人體生命“五行”運行規律的。
第四 脫離生命規律、偏離健康標準而致病的基本情況有:表癥,病位淺,邪氣留機膚,臟腑系統運行正常;里癥,病位深,邪氣入臟腑、血液、骨髓,臟腑系統運行阻滯;熱癥,陽熱入侵,機體能量聚集過度,臟腑陽氣亢盛,臟腑系統運行過頭;寒癥,陰寒入侵,機體能量散失過度,臟腑陽氣虛弱,臟腑系統運行不足;實癥,體質素壯,因行為不當,導致實邪入侵暴病,臟腑機能障礙,運行不暢,為致病之源;虛癥,體質虛弱,出血、失精、大汗,導致生命周期進展失常,傷正氣,臟腑機能損傷,運行不力;陽癥,正氣未衰,體內陽氣亢盛,時空環境分布性不好,臟腑機能亢進,屬初、新?。魂幇Y,陽氣虛衰,陰氣偏盛,質量結構性不好,臟腑功能低下,機體系統運行衰減,屬老、久病。這些情況都使人體的“五行”系統運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使人體質量流、能量流、時空流“三寶”的結合發生異常。
(四)一定要整體統一地認識中、西醫的結合。這既是人類認識疾病與健康關系的需要,也是人類認識自我與客觀世界關系的需要?! ?/p>
我們知道,中醫是從人體的整體出發,把人體的生命運動發展看作一個統一的整體經絡穴位體系,看作一個“精、氣、神”的整體流動系統,看作一個生命元氣由產生到消失的過程。中醫治病是通過觀察人體“五行”經絡運行系統的各種征候,執簡馭繁,根據其不同性能,歸納于八種綱要,辨證地認識和把握人體精、氣、神的整體統一性的。因此,“五行”和“八綱辨證”是中醫理論對人體宏觀物質性的認知,而遍布人體全身的經絡和穴位則是中醫理論對人體微觀物質性的認知。
我們知道,西醫是從人體的解剖(分析)出發,把人體看作具體的基因、細胞、組織、器官、整體等物體形態,看作具體的消化、血液循環、內分泌、神經等系統的運動。西醫治病是觀察人體的這些物體形態和系統運動是否偏離了正常的經驗范圍。因此,具體病癥具體治療是西醫的基本方法?! ?/p>
很顯然,中醫是整體醫學,是從人體的八個陰陽物質屬性及其“五行”系統載體的整體統一出發,來認識人的生命運行規律的;西醫是具體醫學,是從人體的質量結構、形體組織、能量運動等具體物質屬性的科學實證出發,來認識人的生命運行規律的??梢?,二者都有整體統一性依據:西醫的依據是整體統一性的體系性;中醫的依據是整體統一性的系統性。二者相向而行各有優缺點:中醫有整體統一優勢,它看到了人體的乾、坤統一性和“五行”運行性,但缺乏科學實證;西醫有科學實證優勢,它看到了人體的體系、系統、過程具體存在性,但缺乏整體統一優勢,看不到人體的乾、坤統一性和“五行”運行性。但總起來看二者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探討人體的生命運動過程規律性?! ?/p>
中西醫結合的難點在于醫學科學的實證性還不夠。很顯然,中醫從“五行”出發認識人體,是既有數千年的實踐依據,又有整體統一性邏輯依據的;西醫從具體出發認識人體,是既有數百年的實踐依據,又有整體統一性形式依據的。但是,中醫的“肺經、腎經、肝經、心經、脾經”系統和西醫的“肺、腎、肝、心、脾”系統又是那樣的涇渭分明。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認識方法問題,時至今日,整體綜合和具體分析相結合的科學認識方法并沒有在醫學界得到確立,人們的慣常的認識方法要么是整體感知,要么是具體分析;二是科學實證問題,時至今日,中醫經絡穴位與組織細胞的關系根本就不清楚,西醫神經甚至神經末梢與組織細胞的關系也不清楚,然而“克隆”技術卻表明,細胞(甚至基因)內含著人體的全部信息。怎么辦呢?解決認識方法的問題需要把整體統一性的方法論運用于人體具體之中,解決科學實證的問題需要人體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 ?/p>
中西醫應當也能夠很好的結合起來。這種結合的理論依據,就是“九性太極”的整體統一認識方法論。這種由九個物質屬性構成的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立足于實證科學的基礎,繼承太極八卦的陰陽整體統一認識論,整體寓于具體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因此,把這一認識方法應用于人體,能做到既從具體上認識人的宏、微觀科學實證性,又從總體上把握人的宏、微觀整體統一性,就是說,能使中、西醫的優勢真正做到互補。這種優勢互補結合,將使人類更深刻地認識自身的生命運行規律性,使醫學科學得到大發展?! ?/p>
(五)討論到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特別提出來加以注意,那就是如何認識中醫“八綱”中的“陽”屬性,即,人體的時空環境分布性問題。對此,西醫是沒有涉及到的,中醫雖然指出了“陽”屬性的重要性,但始終缺乏科學的解釋。而這一問題卻是把握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關鍵點。所以需要深入地討論一下。
應當說直到今天,我們中的許多人對人體的質量、能量流的存在是能夠理解的,但對人體的時空流的存在還是難以認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從中醫看,雖然“八綱”中的“陽”就是指人的乾屬性,但長期以來,人們并不明確太極八卦中的“陽乾”就是人體的時空環境物質分布屬性;二是從西醫看,雖然基因、細胞、解剖學等已經精確地證明了人的質量、能量、結構、組織、運動等的具體性,但西醫同樣并不認同人體的時空環境物質分布屬性。這就需要對人的時空環境分布性問題做一個較詳細的說明,否則,在對中醫理論的認識理解時要打折扣,在中西醫的結合過程中要碰到壁壘?! ?/p>
事實上,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樣,人體的時空環境轉換功能如果受阻,就一定會使生命過程不通暢而導致生病。比如,生悶氣、壓力大等因素會導致心律失常、血壓升高。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根本原因,實際上是人的心臟、血管系統的時空環境秩序出現了紊亂和阻滯。人體的許多病癥,特別是一些疑難病,都是由種種原因造成的生命周期過程“不通”而得的。中醫治療的原理,是運用針灸、按摩、心理、藥物等方法,通過對人的經絡和穴位的調整使其時空環境秩序正常,使人體生命周期過程暢通,病癥自然會減輕或去掉。其實所謂“通”,首先應當是人體時空環境轉換機制的暢通,其主要功能是通過疏通傳遞生命信息的經絡系統,使人體的時空環境分布性通暢,進而控制人體的質流、能流、時空流“三寶”正常運行,使三種客觀實在性的轉換辯證地統一于整個人體?! ?/p>
由此可見,中醫整體認識人的理論盡管還需要繼續完善,但現在至少能夠給我們一種十分重要的啟示,那就是時空環境轉換和質量、能量轉換一樣,都是人體這一物的轉化渠道和表現形式。因為三者都是人體的實在本質屬性。這是任何一種醫學還未能做到的,也是研究中醫理論時必須認真體察的?! ?/p>
第六節 科學認識人體的時空環境分布性
科學地認識人體的時空環境分布性是十分重要的。作為一種實在屬性,人體的時空環境轉化是客觀的,必須給予科學的認識和把握。這一點說清了,其他兩個實在屬性也就好理解了。
(一)人體的時空環境轉換一般是一個本能的自然進行過程(生物的質量、能量、時空環境轉換都是本能地進行)。為了實現其生命過程,人必須不斷地調整自身的生物鐘,如:心律、代謝律、呼吸頻率、細胞更新率、睡眠、腦電波等,否則,生命周期過程就會發生變化(短命)。我們來列舉一些具體的人體時空環境轉化功能:
第一 最新的研究表明,微觀的基因分裂次數很重要。決定這種分裂次數的是基因端區的狀況,而對基因端區影響最大的是一種酶。這種微觀的基因存活周期直接奠定了人體壽命周期的基礎;
第二 人的睡眠表面看是個休息問題,但人為什么要定時休息,從本質上看是個時間周期問題。人必須適應地表時序,必須通過經絡不斷地調節自身的生物鐘周期以占有地表時間,從而適應質、能流的需求,否則就會生??;
第三 人必須不斷地調整空間。其中最重要的有呼吸、攝入排泄、體液流動、情緒變化、運動等形成的空間變化。具體如人的呼吸,實際上至少應有兩個重要功能:一個是吸進有用氣體、呼出廢氣。還有一個不為人們注意的功能,就是改變肌體內外體壓以吐納空間,從而滿足肌體組織、細胞、基因存活的需要,以保證質流、能流渠道的暢通。因此,通過控制呼吸就可以調節人體與外界的空間交換達到改善人體時空流的目的。有一個例子可說明這一點。醫學界至今有一個難題,就是嬰兒在母體羊水中為什么要進行呼吸。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為了滿足嬰兒自身空間調節的需要,以適應身體的快速增長(出生后人的細胞更新也需要這種調節)。這種情況下,嬰兒的呼吸顯然不存在吐納空氣
的問題;
第四 人體的血壓是體液流動的壓差,實質上也是個空間問題,即人體空間調節性對血液流動的適應能力如何。高(低)血壓病患者,就是這種適應能力因種種原因而偏離了正常范圍;
第五 人的情緒不好,表面看反映的是人的精神狀態問題,而實際上是人體某些組織的運動周期或空間調節發生了變化,偏離了正常范圍。影響因素可能很多,如壓力過大、精神刺激等,但從本質上看是時空環境流出了問題。中醫理論中有“怒傷肝、喜傷心、憂思傷脾……”等說法,其科學機理主要是超過生理限度的情緒波動會損傷相應的系統,這種損傷是通過破壞該系統的正常的生理周期和空間狀態來實現的。
第六 困擾青少年的“網癮”使今天的無數家長頭痛不已,實際也是個時空環境分布性問題。一些孩子長期困在網吧,逐漸地適應了虛擬時空環境屬性,脫離了現實時空環境屬性;適應了無序時空環境屬性,脫離了有序時空環境屬性;適應了封閉時空環境屬性,脫離了開放時空環境屬性;適應了昏夜時空環境屬性,脫離了白晝時空環境屬性??偟目?,是適應了非物質的虛幻時空環境分布屬性,而脫離了物質的實在性時空環境分布屬性。這種非正常的人體時空環境分布性,是一定會通過損害青少年的生理周期和生理空間狀態,進而損害他們的質量、能量、時空環境流“五行”系統的?! ?/p>
(二)人體的時空環境轉化特性有些是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所謂自然進行,就是不去控制它。理論上這種原始狀態是最佳的,而實際上由于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人們總是處于直接或間接的受控狀態?! ?/p>
受控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負控制,如:失眠、抑郁、煩躁、放縱等,這些都會干擾破壞人的正常時空環境占有狀態而導致人生?。涣硪环N是正控制,如:體育鍛煉、心理治療、娛樂活動等。這些十分有利于人體健康的正控制,可以通過一些可控的功能(如:呼吸、運動、情緒等)能動地調節人體的時空環境占有狀態,促進人體的質量結構性、能量聚散性、時空環境分布性的改善,使人體的三個實在屬性的運行和諧協調,最終達到使生命回歸自然的目的。
這是因為,肌體組織必須同時具備了質量、能量和時空環境屬性的整體統一性,才可能按它的內在規律完成其生命過程。人是通過飲食、排泄、運動、休眠、呼吸、思維等方式,來調節人體這一物的三個實在屬性的有機結合水平來完成這個過程的。所謂“病”,就是由于生理或心理的原因造成了這些物質屬性在有機構成上出了問題。我們常講一個“通”字,其含義不能只理解為質量和能量流動系統要暢通,還應包括時空環境流動系統。人類強身去病的三大途徑中,藥(食)物療法主要是通過滿足和改善人體的質量組織結構需求達到治病目的,運動療法主要是通過滿足和改善人體的能量聚集疏散需求達到治病目的,按摩、針炙、心理療法等則只能是通過滿足和改善人體結構和聚散機能的時空環境特性來達到治病目的。其中:針炙、按摩,是通過外界作用來改善經絡、穴位對時空環境分布性的調控狀態;心理治療,則是通過內在控制力來達到這一目的?! ?/p>
古人講:“適者有壽”。肌體組織的運行和生長,既要遵循新陳代謝和能量轉化規律,又要遵循生物鐘和吐納張弛規律。只有真正做到了休養生息、動靜和諧,使時空環境轉換系統也真正達到了暢通,生命之樹才可能常青??梢?,對人體這一物來說,它的物質存在性也是一定要適應其物質實在性需要的,而它的物質可知屬性是由存在性對實在性的適應程度決定的。
(三)人們對人體質流和能流兩個系統的認識相對來說較深刻一些,而對于人體時空環境流動系統的認識則不夠深刻,主要原因是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還不是很深刻。所以有必要用一定的篇幅專門來討論一下時空環境分布性。實際上這是認識所有事物的難點?! ?/p>
列寧說過:“人類的時空觀念是相對的,……正如關于物質的構造和運動形式的科學知識的可變性并沒有推翻外部世界的客觀實在性一樣,人類的時空觀念的可變性也沒有推翻空間和時間的客觀實在性?!?SUP>[63]時空的客觀性這一點是較容易理解的,而時空的實在性,也就是它的本質屬性(或叫物質屬性)卻并不是那么好理解?! ?/p>
長期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們,因為地表時序的一維性和空間的三維性比較容易直接或間接地感知,習慣了地表時空似乎不變的直觀性。正是這種習慣導致人們對地球及客觀事物的直觀性認識,而忽視了事物時空環境屬性的復雜可變性和物質實在性?! ?/p>
實際上時空環境對地球這一物來說,也是本質屬性,也是變化的、復雜的、物質的。試想,如果地球失去了太陽系的物質環境體系和軌道空間,失去了它的公轉、自轉、偏轉等周期和各種震動,它還是地球碼?地球也是活的,也要走向它的壽命的終點,實現它的周期過程,只是這種周期性很長,不易為人們察覺而容易被忽視罷了。和宇宙間的其它星球相比,地球的生態、生命、生機其實是更具偶然性和脆弱性的。試想,假如去掉或改變它的一種很小的時空屬性,如一年一度的回歸偏轉,雖然它的主體可能還是地球,但生機和文明肯定是不存在了。也就是說,人類及人類社會的全部文明,都是地球的時空環境分布性賜予的。我們不去很好地認識它,顯然是不行的?! ?/p>
我們知道,在進行地質勘探、氣象預報、考古等活動時,主要需解決的是時空環境分布性問題。在對地震、冰川、氣溫、海溫、大陸板塊移動等研究時,更要解決時空環境分布性問題。這些都是需要下大功夫才能得出結論的;我們還知道,“溫室效應”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那么,“溫室效應”給我們帶來的當然不應當只是災難,還應當有冷靜的思考。思考什么呢?主要的一點就是地球的時空環境分布性問題。可以說,人類認識的直觀性、簡單性與地球時空環境分布的實在性、復雜性之間存在的反差,已到了不深入研究不行的時候了;人類活動的盲目性、貪婪性與地球時空環境分布的無序性、不可預測性之間形成的危機感,已到了不理智行事不行的時候了?! ?/p>
現在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事實。溫度升高帶來的能量分布的不確定性已經造成全球氣候出現了異常,冰川冰蓋溶化帶來的質量分布的不確定性會給地球這個大“陀螺”帶來多少不可預知的麻煩,眼下還是個未知數。這還只是溫室氣體的無序排放一個因素造成的影響,更多的如:資源濫采、環境污染、植被破壞、土地沙化、微生物入侵、動植物滅絕、人口盲目性生育、環境碳排放威脅、生產無節制、社會不公平等無序行為,帶來的問題一定會更多。
什么是無序?無序就是事物時空環境屬性的混亂狀態。嚴峻的事實表明,正是這種對地表時空直觀性的錯覺,造成了人們對于物和時空、時間和空間在認識上的分離,造成了人們對待天、地、自然的態度上的兩個極端:全然無知時搞什么“天堂、地獄”、“天、地、君、親、師”等的盲目崇拜,一知半解時又變成“驚天動地、戰天斗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等盲目索取。這就是今天我們面臨的許多無序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人們總以為地球的物質屬性是永恒的,是可以無盡占有和隨意折騰的,但折騰的結果,使原本秩序自然的大氣圈、地表圈、水圈、生物圈、資源圈、經濟圈等的時空環境分布性越來越差,使整個世界今天就不得不應對嚴重的生存危機?! ?/p>
我們想想看,認識地球這么個星球的時空本質屬性尚且這樣難,認識人、人類社會一類復雜事物的時空環境屬性,其難度當然會更大些。人是智慧小“宇宙”,社會是由人組成的大“宇宙”,比地球要復雜得多,認識它們的時空本質屬性更不容易?! ?/p>
這確實說明,當今人類對事物的時空環境物質屬性的認知還不是很深刻。不深刻的原因有兩點:一是人們對時間的一維性、不變性的認識只是一種理想抽象的直觀感覺。這種直觀感覺并不是時間的真實本質。時間的真實性在于它因受物質具體分布的影響而不是絕對的均勻性,而是相對的可變性,具體表現為事物的周期發展過程。因此,完整的時間概念應當是物質環境分布性和具體周期過程性的辨證結合,離開了時間的物質性和具體性就等于否定了時間;二是人們對空間的三維性、直線性的認識也只是一種理想抽象的直觀感覺。這種直觀感覺也不是空間的真實本質??臻g的真實性不是絕對的直線性、剛性,而是相對的可變性,具體表現為事物的物質環境分布情況。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空間曲率是按照物質分布情況隨時間和地點而變化的。”[64]因此,完整的空間概念也應當是物質環境分布性和具體空間的辯證結合,離開了空間的物質性和具體性就等于否定了空間?! ?/p>
(四)時空環境分布實在屬性是客觀事物的普遍性。時空相結合構成了物質整體統一性的實在屬性之一,不僅人體擁有它,所有的事物都擁有它。每一個事物總是以一定的運動速度對應著特定的時空環境,但它在每一個時空點上又都不停地流動著。所以沒有時空就沒有事物,沒有事物也沒有時空。那種認為時間是孤立的,空間是空洞的,把時與空、時空與物隔裂開來的認識是不對的,是形而上學的?! ?/p>
時空環境是具體真實的。對于任何物,包括地球、人體、社會,都不是身外的東西,而是內在要素。比如:在認識地球時,要想到它不僅是一個資源球、人球、社會球,還是具有時代特征的環境球;在認識人時,要想到它不僅是肉體人、自然人、生活人、社會人,還是具有時代地理特征的生態人;在認識社會時,要想到它不僅是人類社會、經濟社會、政治社會、文化社會,還是具有時代空間環境特征的地球社會。誠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一文中所說:“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時間以外的存在和空間以外的存在,同樣是非?;恼Q的事情。”[65]
時空環境是相對的。我們所在的具體的家庭環境、集體環境、社會環境、地球環境、宇宙環境等都是一種物質環境分布,都具有相對的時空環境屬性。因此,組織對于成分,整體對于個體,全局對于局部,這些都是具有時空環境本質意義的東西。離開了這些具體的物質環境,時空屬性也就成了空洞的東西?! ?/p>
時空環境是可變的。這種可變性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已經為科學界所證實,實際上是證明了時空環境的物質屬性。我們用一些實例來說明這一點:
(1)人們在高原上會發生高原反應,而高原反應其實不光是缺氧,還有壓力和重力問題,而壓力、重力則直接與時空環境有關;
(2)人體在不同的時空點上,比如在地表和太空中對于時空環境的占有特征,是不同的,這已為航天實踐所證實;
(3)生命是蛋白質的存在形式,而蛋白質的性狀是直接與空間環境有關的;
(4)胚胎經過冷凍可以延長存活期,證明了機體運動周期的長短是可改變的;
(5)動植物的克隆,說明生物生存周期本身的更迭形式是可變的;
(6)太空育種,表明了空間環境的改變對生命肌體遺傳性是至關重要的;
(7)袁隆平等專家培育出了超級雜交水稻,這種水稻增產的關鍵是光合作用,而對增強光合作用具有決定意義的,是稻谷的生長形態(即空間布局和時間次序);
(8)序變是生物界的一條普遍規律。調序治療儀就是利用這一規律來治療精神病等疾患的。所謂調序,其實就是通過調整大腦紋亂的神經功能來調整人的整體的時序和空序。
(9)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時空環境物質屬性對于人的個體成長是具有本質意義的?! ?/p>
(10)古語云:“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水土異也?!边@句話說明,同樣的事物,由于物質環境的不同,其結果會有很大的差異?! ?/p>
當然還可以舉出更多的實例。所有這些,從現象上看,是千差萬別的;但從本質上看,都是改變了肌體對空間和時間物質環境的占有狀態。
注:
1、本文節選自:《試論整體統一性的認識方法》(簡稱:整體統一論)一文的第七章。
2、“九性太極”是《試論整體統一性的認識方法》一文中論述的整體統一性認識方法的結構形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