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悟本講大國醫道掀食療養生熱潮,五谷雜糧走俏長沙
近日,偶然從湖南衛視《百科全說》欄目看到一期張悟本談中醫食療養生的電視節目,感慨良多,受益匪淺。張悟本先生的精彩論道,不僅讓我更加堅定了對中醫的信念,同時也引發了我實踐中醫食療養生的強烈沖動。
今天上午,我按照張先生的食療養生要求去附近超市采購了一些五谷雜糧。在采購過程中,我特地向超市工作人員了解了近期五谷雜糧的銷售情況。據超市雜糧專柜的工作人員介紹,在張悟本先生的電視節目播出后,超市的雜糧賣得異常火爆,特別是其中的一種“黑豆”已經脫銷。
張悟本先生出生于中醫世家,父親張寶楊先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保健醫,張悟本先生本人6歲開始隨父學醫,積二十余載食療臨床經驗,理論功底深厚,臨床案例涉及全面,食療療效奇特,人稱“中華中醫食療第一人”,據張先生本人透露,他的門診掛號費已達2000元每人。
在觀看了張先生的電視節目和網上系列健康講座視頻后,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在談到對中醫的認識時,他不僅強調中醫一貫秉承的“整體觀”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而且認為不會治百病的算不上一個合格的中醫;二是在談到疾病與食療食物關系時,他把五種顏色的食物與人的五個臟府對應起來,深入淺出,充分體現了大道至簡的中華文化精髓;三是在談到食療方法與療效時,他把人的五臟活動的特定時辰與進食時間對應起來,充分體現了中華中醫對生命運動規律的深刻把握;在談到中醫療效時,他列舉了促進人體長高的“捏肌”和用冬瓜汁治療結石、前列腺肥大的例子,充分顯示了中醫療效之神奇。
在張先生看來,人的病都是吃出來的,很多病是“治”不好的,而只能通過“均衡合理”的膳食把它“吃回去”。在講座中他說,所謂“均”,就是多。也就是說,我們的日常膳食應該多樣化。為此,他建議人們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每天吃上30種以上的食物,方法是早餐食用種類盡可能多的豆類制成的豆漿,而不要吃高熱量的牛奶,主食食用種類盡可能多的五谷雜糧。鑒于張先生對五谷雜糧的推崇,在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傳言,以前聽說黨和國家領導人不吃大米而只吃各種各樣的雜糧,從張先生的話語來看,此說或許不是虛言。
現在,毫不夸張地說,我也是張先生的鐵桿“粉絲”。我之所以這么快就為張先生的食療養生醫道所吸引,這不僅因為我一向對中醫理論的神秘抱有好奇,而且更因為張先生和他父親的名字可能暗示——他們就是真正“悟”透中醫“根本”和“張揚”中醫“國寶”的世上高人。
現在,我只想對大家說,張悟本先生的醫道可信,中醫可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