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公歷農歷:哪個“更科學”?

直言了 · 2010-04-1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公歷農歷:哪個“更科學”?(應網友要求再發)
直言了,2010-04-16/2010-04-17 11:08:53]/[原創 2010-04-17 15:29:10]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48515020_h.html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48524439_h.html 

前言:

自光明博客管理方伙同其加封的“名博”利用官方媒體平臺對本人搞個人攻擊和政治誹謗、為打擊報復和封口而用非法手段關閉本人日志空間以來,陸續有老網新友對光明博管理方的惡性表示氣憤和批評,對本人表示同情支持。其中有些老網新友建議本人把原本在光明博客日志發表的文章放到《和訊》等日志,以便繼續閱讀和交流。

回答:本人在光明博客日志發表作品全部經過該機構編輯審核,因而,他們以“損害光明網聲譽”為借口而搞刪除和關閉的行為是自打耳光的。沒有免費午餐。光明博客管理方的行為,不但是嚴重侵權和給本人造成傷害損失,而且,他們的行為違犯了執政黨紀律,違犯了中國法律和國際法規;他們是執政黨直屬機構一部分,其行為屬于知法犯法;因而,他們的行為早晚將受到黨紀國法的懲罰和做出經濟賠償。現在的問題是以什么形式和什么時候對他們的違法亂紀行為提出黨紀投訴和司法訴訟。他們的唯一出路是公開糾正錯誤、無條件恢復被他們用非法手段刪除的作品和關閉的日志空間,并公開做出賠禮道歉。

感謝老網新友的關注和支持。本人在光明博客日志空間發表的作品將近七百篇。若全部再發表,一天一篇,也要兩年,頗費時間精力。承蒙老網新友的要求,本人先把各位具體點名的文章做依法恢復和再發表,這里是其中一篇。附帶說明:本篇文章分四部分,原是各部分分別發表。現在,合為一篇。其中第四篇寫到上半部分,稍后有時間了,把下半部分補上。


正文:


公歷農歷:哪個“更科學”?(一)
直言了,2009-01-23 12:36 / 2009-1-25 11:05:00]
http://blog.gmw.cn/u/36000/archives/2009/44390.html
[原創: 直言了; 2009.01.25 10:55:49]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28674613_d.html


多年來,每逢春節,就有一些專家媒體出來議論歷法,說:1911年和1949年,中國當局決定采用公歷,因為公歷“更科學”。所謂“科學”是西方概念;人家權威辭典解釋為:有系統的知識和學習,通常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得。在西方,科學是獨立于政治和宗教之外的。讓我們按照“科學”本來意義,以我們每天都用的日期為案例,來比較看看究竟公歷和中國農歷、哪個“更科學”。


一、公歷的月份:記錄表達和歷法實際大體互不相關。

公歷是基于日象周期的歷法,俗稱“陽歷”,其月份稱呼、次序安排和每月多少天,都充滿了宗教和神話的色彩:

月份

來歷

含義

漢語

Januarary

Janus

古羅馬神話中的有兩個面孔的神,主管看門守門。

一月

February

Janus

古羅馬神話中的死神,主管懲罰和洗滌罪過。

二月

March

Mars

古羅馬戰神;此為實際一年開始。

三月

April

Aprilis

古希臘神話中由維納斯制定的主管愛和美的女神。

四月

May

Maia

古希臘神話中法烏諾斯之女,代表春天青春的女神。

五月

June

Juno

主管婚姻生育和女性的女神,朱比特的姊妹和妻子。

六月

July

Julius

儒略·凱薩,古羅馬統治者之一,儒略歷法建立者。

七月

August

Augustus

奧古斯都,羅馬帝國開始時的儒略歷法的改革者。

八月

September

seventh

七、第七;從March開始,到此數到七。

九月

October

octo

八、第八;從March開始,到此數到八。

十月

November

nineth

九、第九;從March開始,到此數到九。

11月

December

dec

十、第十;從March開始,到此數到十。

12月



那些稱呼說明公歷充滿宗教神話因素,且其一年實際開始是周期的第三個月而并非第一個月。就是說,公歷的年月記錄表達和按軌道做歷法操作之間,大部分是彼此不相關的。

西方歷法制定者知道,一年365.25天;每月30天,12個月,360天;還有五天多的差額;按照習慣把差額天數分別放到每個單數的月、每月31天;總差用四年一閏調整、還是多出一天;于是,他們根據宗教信仰,把不吉氣氛的第二個月拿掉一天、該月成了29天。

可是,根據各月名稱含義之信仰信念,他們必須給第八個月加一天;從哪個月宰割出一天來呢?還是哪個不吉氣氛的第二個月;于是,第二個月就成了28天,而第八個月就成了31天。要單雙月份的天數錯開,又于是,第八個月以前是按照規則而讓單數月份為31天,而第八月以后卻是雙數月份為31天了, --- 單雙錯開的規則成了毫無意義的規則了。

結果,按照星球運行軌道周期做,本應是各月天數大體均勻的、閏差應該是根據軌道周期位置做調整的,可卻成了各月天數不均勻,閏月選擇和記錄表達都跟軌道位置無關,而歷法管理操作卻還得按照軌道位置做、跟日期記錄表達又無關了。---由于公歷月份名稱的漢語翻譯并非原意,這些事實就都被掩蓋了。


一、農歷的月份:記錄表達和實際軌道密切相關。


中國的農歷是陰陽合歷,是日象周期和月象周期兩個軌道合成的雙軌制歷法。

[1] 農歷陽歷基于日象周期,一個周期為一“歲”,軌道周期平均分為24等分,叫“節氣”。各節氣記錄表達并非用“年月日”、而是用“度(日)刻分”,每個節氣理論上包含15度、一個周期為圓周360度。陽歷一個周期始于和終于0-度。歷法操作的基本參照點是成90度的節氣位點,分別是春分(0度)、夏至(90度)、秋分(180度)和冬至(270度),俗稱“四時”。

為方便記憶,說法上用地球自轉的“日”(天數)為基本單位。由于地球自轉周期和日象不吻合(無整除),就需要用閏月法做調整,即史料上說的“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是整部農歷的概況。

[2] 農歷陰歷基于月象周期,一個周期為一“年”,分為12個等份,每份叫“月”,一年為12個月。一年周期的開始為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起點位置是按照星象周期十二宮和北斗七星的指向來確定的,叫“建正”。從漢朝到現在,農歷建正的位置是十二宮的“寅”宮,即每年開始于“寅”位。

按照月象,一個月分四段,即塑、上弦、望、下弦。一個月象周期實際為29天多,于是,每個月實際記錄表達有的是29天、有的是30天。陰歷法周期和陽歷法周期彼此不吻合(無整除),就用閏月法調整,或是給每個月增加天數、或是多出一個月、使該年有13個月(譬如來年的已丑牛年就有13個月);而閏月的選擇則是根據24節氣位點為參照而做的,于是就有閏五月、閏七月和閏八月等等不同的閏月位置了。

[3]將日象月象兩個軌道周期合成,即雙軌道制的“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就是中國農歷,俗稱“陰陽歷”,陰歷一個周期為“年”、陽歷一個周期為“歲”。

生活中問年齡的時候,說“今年您幾歲了”而不說“今年您幾年了”,實際上是問:“用陰歷來說,您在黃道上跑了幾圈了?”。傳統文化習慣回答說:“本人屬牛,今年實歲30”,前句是陰歷、后句是陽歷,是個陰陽歷法合一的回答。--- 這種年齡問答,也是中國農歷的雙軌制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平時使用最多的是月象周期,即陰歷,于是,形成習慣,好象年歲不分了。其實,在歷法管理操作上,年歲彼此相關的同時,還是嚴格地遵循雙軌制的。


一、“三陽開泰”和“否極泰來”的典故。

中國農歷的一個具體操作,是用八卦易經表示各月。下面是“先天八卦”的表達: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正月是一年重新開始,其卦名為“泰”,卦象卦圖的生成由三個陽爻組成,于是,用“三陽開泰”表示一個新年周期的開始。到了文學,這個用法擴展延伸,用來表示或比喻說送舊迎新、新開張、新開始、新生命、……,等等新鮮事物的開創或開始。

七月是一年走向完畢,其卦名為“否”,卦象卦圖的生成由三個陰爻組成,于是,用“否極泰來”表示一年的周期走向結束。到了文學,這個用法擴展延伸,用來表示或比喻黑暗來臨、但光明必將在黑暗之后到來,因而,在苦難到來之際不要喪失希望、在曲折失敗面前不要喪失信心。

把文字表達內容按照次序排列成圓周,可以明顯看到:用八卦表示各月,也表示了一年的冷暖彼此消長等等氣候季節的變化周期。用圖象表達,那個陰陽彼此消長的周期就是個“陰陽魚”圖案。換句話說,“陰陽魚”其實就是來自和表達中國農歷歷法的,直截了當、一目了然,是個歷史非常悠久和十分樸素簡明的歷法工具。

在中醫里,這個表達方式被借用來表示人體狀態的周期性。譬如,氣功里的“大周天”和“小周天”,還有診斷、治療、保健、以及針灸里的“五運六氣”,等等,都是具體例子。

在很長時間里,許多儒家文人和哲學家們對“陰陽魚”調侃了許多,搞了許多政治道德的說教明和哲學邏輯的推理,其實,他們那些調侃嚴重脫離實際、根本都是不沾邊的。至于一些文人媒體把八卦陰陽說成是“偽科學”而試圖徹底打死,那不過反映了他們的愚昧無知和不學無術、是行為極左野蠻的一幫。


一、小結。

可以看到,中國農歷的年歲和月份的記錄表達,跟日月地球的運動周期密切關聯,可以說是直截了當的,沒有任何宗教或神話的東西。而公歷的神話宗教色彩十分濃厚、跟星球運動周期幾乎脫節。比較比較,您說說,哪個“更科學”?

預報:《公歷和農歷:哪個“更科學”(二)?》將做星期日期的比較)。

#



公歷農歷:哪個“更科學”?(二)
直言了,2009-01-27 11:57。[ 2009-1-28 13:44:00 ]
http://blog.gmw.cn/u/36000/archives/2009/44532.html


上篇說了月份比較,本文做做星期日期的比較。


一、公歷“星期”時間單位的內容含義。

公歷星期的宗教神話內容比月份的還要多、還要沉重。在月份單位里,公歷好歹還有表示先后順序的數字;而在星期單位里,表示先后順序的數字則完全沒有。就是說,公歷星期日期內容跟星球運動等天象是無關的:
 

日期

來歷

天文
學名

含義

漢語
現用

漢語
舊譯

Sunday

sun

日神值班。

星期日

日曜日

Monday

Monandag

月神值班。

星期一

月曜日

Tuesday

tyr,tiu

火星

戰神;英雄崇拜偶象。

星期二

火曜日

Wednesday

wodan

水星

北歐最高神;諸神使者。

星期三

水曜日

Thursday

thor

木星

大神朱比特。

星期四

木曜日

Friday

frigg

金星

愛神;初名自北歐。

星期五

金曜日

Saturday

satrun

土星

宙斯父親的親戚,農神。

星期六

土曜日



公歷星期內容的漢語翻譯并非原意,因而掩蓋了公歷星期與星球運動無關的事實。譬如,漢語舊譯是按照中國的“七政”套用的,即把日月五行之星套在公歷星期日期上。后來,看到公歷星期內容與“七政”毫無關系、弄不好還導致對自身“七政”的誤解,于是,就改成了數字形式的“星期一”、“星期二”、等等,其譯法現在還在繼續使用,盡管原文一點點也沒有“一、二、三”數字順序排列的意義。


一、不同的第一天,不同的價值觀。

正因為“星期”時間單位與天象無關,所以,公歷星期的第一天始于哪天就沒個準則。譬如,中國隨和西歐日本等國家做法,把一周的開始之日定為“月亮之日”,即“Monday”(星期一),是把勞作作為一周的開始、把休息作為一周的結束。

而在美國等國家,一周開始是“太陽之日”,即“Sunday”(星期日),那是個休息日,是把休息作為一周的開始。在俄國,一周開始也是“Sunday”(星期日),但不是“太陽之日”的“日神”原意,而是東正教的“復活”之意。托爾斯泰有部作品《復活》,比較閱讀可以看到,盡管俄國英國法國德國都是歐洲文明,但是,他們生活中的“復活”意義卻是很不相同的,星期開始之日的不同就是個具體反映。

星期的不同開始之日,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價值觀。盡管中國美國等都是星期日休息,但那休息的意義和心理狀態是完全不同的。這就跟“哪個更科學”的問題不沾邊了。

由此而來的一個問題是:若當初中國沒有隨和西歐日本等國家做法,而是隨和了美國等國家的做法、把“Sunday”作為一周的開始,那么,漢語翻譯是不是應該把“Sunday”翻譯成“星期一”了呢?是不是中國要改變生活觀念、把休息作為一個新周期的開始呢?反正,公歷星期與天象規律無關,怎么排日子都行、跟是不是“科學”或“更科學”就都無關了。


一、中國農歷日期是天象規律的直接表達。

在公歷里,給定一個具體日期時間,譬如,“2009年01月26日,星期一,0點01分”,您知道那說明我們跟著地球在軌道轉到什么地方了嗎?不知道。您知道與我們生存最明顯相關的日月地球三個星球的彼此位置嗎?也不知道。緣故:除了“年”告訴我們饒了太陽一圈、“小時”說明地球自轉之外,公歷的其它所有因素都跟天象無關了。那當然,給定一個日期時間,我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日月地球三者關系位置。

而在中國農歷里,所有因素都是天象的直接表達。譬如,就上述公歷日期來說,農歷表達是:

基本的表達是:已丑年,正月初一,辛未日,戊子時;
完整表達還有:節元:大寒中三日;五行:土;宿:張;星:建。

這就標明了:我們跟著地球轉到了日月地球三者共有的60年為一個周期的第26年的頭一天,地球自轉處于當天當地坐標的零點;在黃道上,我們處在310度左右(精確數字,略);在白道上,我們處在丑位;……。不必一一標明,說到這里,中國農歷表達已經足以說明地球對應的天象,不但包括日月地球關系位置、且包括與其它已知星球的關系位置,還說明了地球自己的自轉位置。一句話:中國農歷是天象運動規律的直接表達,是跟天象密切關聯的。

預告:下篇討論:農歷公歷日期表達的利弊。

###

  


公歷農歷:哪個“更科學”?(三)。
直言了,2009-01-28。[ 2009-1-30 9:00 ]
http://blog.gmw.cn/u/36000/archives/2009/44650.html

  
本篇說說農歷公歷日期表達的利弊。僅考慮方式而不考慮其它,可以說,各有利弊。


一、公歷日期表達是累進制。

公歷日期表達的大輪廓是一維坐標累進制,譬如,1900年、1901年、1902年,……,2008年,2009年。在這個一維坐標軸線上,給定一個年份,我們可以知道是哪個位點。對于相同的月日來說,譬如12月12日,有年份告訴我們同月日的不同位點。

然而,由于公歷時間表達是一維累進的,所以,它不能說明日月地球三者運動對應關系的周期性。克服這個缺點,相當麻煩;可以說,如果不加上月象軌道,公歷就無法克服它的先天不足,而零碎修補是無濟于事的。


一、農歷日期表達是循環制。

中國農歷日期表達的大輪廓是雙軌循環制,即日象月象軌道并存合為一個歷法,因而,它能夠說明日月地球三者運動對應關系的周期性。如此,給定一個日期,我們可以知道日月地球三者運動彼此對應的位置。

然而,其弊病也是明顯的。譬如60年甲子周期,給定一個日期點“已丑年正月初一”,那說的是當前的“已丑年”呢、還是60年前的、或是1800年前的已丑年?不知道。


一、農歷改進方案。

由于農歷先天充足,因而,只要加上累進制進位方法,問題就迎刃而解。本人倡議多次的方案是:借鑒遠古時期的周紀方法,將現有年份表達方式改進為累進制進位的甲子循環,譬如:

現有方式:

甲子年正月初一,已丑年正月初一,……,癸亥年正月初一;
甲子年正月初一,已丑年正月初一,……,癸亥年正月初一;
::
甲子年正月初一,已丑年正月初一,……,癸亥年正月初一。


改進方式是:

甲子·甲子年正月初一,……,甲子·癸亥年正月初一;
已丑·甲子年正月初一,……,已丑·癸亥年正月初一;
::
癸亥·甲子年正月初一,……,癸亥·癸亥年正月初一。

甲子·甲子·甲子年正月初一,……,甲子·甲子·癸亥年正月初一;
甲子·已丑·甲子年正月初一,……,甲子·已丑·癸亥年正月初一;
::
甲子·癸亥·甲子年正月初一,……,甲子·癸亥·癸亥年正月初一。
::,

等等。這是一個60進制累進表達方式。跟10進制一樣,如此表達,可以說,覆蓋年數的數量是無限的。譬如:
 

周期起始

周期結束

覆蓋年數

現有一位

甲子

癸亥

60

進到二位

甲子·甲子

癸亥·癸亥

3,600

進到三位

甲子·甲子·甲子

癸亥·癸亥·癸亥

216,000

進到四位

甲子·甲子·甲子·甲子

癸亥·癸亥·癸亥·癸亥

12,960,000


等等。就是說,一套甲子四位數可以覆蓋1296萬年,足夠做歷史紀年使用了。
 
如此一來,給定一個日期“甲子·丁卯·庚寅·已丑年正月初一”,就可以知道它說的是當前的、還是以前的、或是未來的了。與此同時,由于改進的方法也是用甲子周期做累進,所以,農歷的雙軌制結構功能和周期循環制的特點不但沒有改變或削淺,反而可以得到強化、表達更加清晰。

必須說明的重要一點:其實,中國農歷原本是有累進制進位的。譬如,一個六十甲子完畢、就進一位,叫“周”;再進一位,叫“紀”,等等。因而,當時,甲子周期之年的位點是有清楚表達的。如果那方法得以延續,那么,今天就不會有農歷年份表達位點不清的問題了。

然而,周朝末期,有儒家當政的諸侯是瞎折騰糟蹋歷法;漢代獨尊儒術以后,儒官們把那個甲子周紀的累進制進位方法給排擠和廢掉了、甚至試圖予以徹底消滅,于是,只有道家中醫還殘存保留著那些方法。長久以往,該方法成了“天機不可泄”而幾乎蕩然無存,結果是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儒家做法和尊崇儒術所造成的科技文化的歷史性損失是非常巨大的,遠超過“焚書坑儒”,--- 秦始皇的做法再橫行霸道和充滿暴力,他卻是不敢觸動農歷和中醫的:農歷管中國的“天命”和“地命”、中醫管中國的“人命”,動了這三“命”就等于是刨了中國的命根子。如今多年,在尊儒和“反偽科學”的邪風通行之下,文人媒體們對那三“命”是無所畏懼,他們敢于刨根破壞農歷和中醫,其膽子比秦始皇還大、行為比秦始皇更充滿暴力。


一、關于歷史紀年。

改進的農歷可解決古代歷史紀年斷代問題,也可完整地保留農歷原有的結構功能和特征風格。這對學習研究歷史、對繼續用農歷做好中國當代和未來的歷史記錄,都有直截了當的學術效益。

關鍵問題是以歷史上的哪年開始用累進制進位的甲子周期做表達。有文字記錄和學界確鑿認定的甲子周期記錄,最早是周朝的共和“庚申年”(公元前841年),即所謂的歷史斷代點。借助“夏商周斷代工程”而由斷代點往前推算,本來應該是能夠找到合理且實用的開始年份的。可是,那個工程開始后不久,便在尊儒崇孔和“反偽科學”的思路指導下而走上了嚴重歧途,突出表現是:

[1] 以儒家歷法做法、特別是以孔子所在魯國的歷法方法為依據搞項目,而魯國歷法并不能代表全國;以紫金山天文臺操作為重點,可那地方連農歷雙軌制都搞不清,以至于成了多年來把陰歷“春節”當作陽歷“立春”等等基礎知識笑話的源泉。

[2] 為了維護尊儒政治利益、為了維護紫金山天文臺成為操作重點背后的既得利益,一些宣傳媒體利用“反偽斗士”而把大約70年前的劉子華和他的天文研究拿出來當政治靶子,大搞輿論轟炸、說他是“偽科學”,進而,把保存了農歷方法的中醫和農歷使用的易經方法、都給扣上個“偽科學”政治帽子,試圖把農歷、中醫、易經都置于政治死地和徹底鏟除而后快。

那樣做的結果,不但沒有解決斷代問題,反而增添了不少原本沒有的荒唐錯誤,譬如連孔子生日都會搞錯,更不要說鬧出把“春節”當“立春”的荒唐笑話了、流行多年。就在一些宣傳媒體為那個工程大吹大擂的時候,項目主要負責人之一、老學者李學勤先生保持了冷靜頭腦,明確說明那項目只是有個“階段性”成果,一方面對參與者的勞動表示尊重,一方面奉勸媒體們別為一個耗費了大量資金人力、并無實質突破卻增添荒唐笑話的項目搞吹噓拍馬。

當前和近期未來,再為歷法課題而搞個規模項目,恐怕很難;中國古代歷史紀年斷代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如果一個國家連自己的歷史都不能用自己的歷法做好清楚完整的記錄,那么,還有什么資格和顏面去詛咒說別的國家的文明歷史都斷了、只有中國的歷史文明在延續呢?


預告:下篇討論公歷和農歷的碰撞歷史及影響。流行說法說,中西文化碰撞開始于清朝末期西方列強在中國搞殖民主義。其實,那碰撞早在元朝馬可·波羅到中國探險的時候就開始了,其標志就是西方歷法和中國農歷的碰撞,迄今已有七百年左右的歷史,而那個碰撞還在“進行時”。

#



公歷農歷:哪個“更科學”?(四·上)。
直言了,2009-02-08。[ 2009/2/11 8:58:00 | By: zhiyan ]
http://blog.gmw.cn/u/36000/archives/2009/46393.html


按照預告,本篇將討論公歷(西方歷法)和農歷的碰撞歷史及其社會文化影響。可一動筆,就感到那預告是不自量力了:東西方歷法科技文化的“軟實力”碰撞及其社會影響,十分激烈和非常戲劇化,前后千年左右、至今還在繼續。如此歷史,用篇日志貼文說明,超出本人能力。然而,承諾需要兌現。為了做到力所難及的事,本人想了個變通辦法:只說些本人覺得精彩的幾個片段和相關看法來與各位分享,且假設有興趣的讀者都已知道相關事實內容(或知道到如何查詢核對)而用不著本人做詳細交代。


一、兩種歷法碰撞的西方歷史背景。

西方歷法和中國農歷的碰撞,很早就開始了;而有名有姓和有歷史文物記錄確證的歷史,則是可以追述到宋代。宋代時候,西方處于中世紀的“黑暗”時代,新知識和自由探索受到嚴重窒息,因而,它的歷法與中國農歷的碰撞交往并沒給雙方帶來什么直接作用,卻為西方歷法的成型提供了大量科技知識積累準備,在后來的文藝復興萌芽時期促使西方歷法迅速成型和走向國際化。在西方,那個歷史進程的轉折點是以馬可·波羅為代表的一批批羅馬傳教士和意大利商人的中國旅行。

插圖:馬可·波羅的旅華團隊(馬可·波羅游記,1375年。來源:紐約時報。):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馬可·波羅原本是威尼思商人。莎士比亞的《威尼思商人》出色地反映了馬可·波羅時代的威尼思商人的精神風貌:勇于探險、看重情誼,知識力量往往比金錢力量更吸引人。馬可·波羅成長的時候,正是成吉思汗大帝國統治歐亞大陸的鼎盛時期。成吉思汗的馬刀鐵蹄摧毀了歐洲中世紀“黑暗”時代的統治,為歐洲文藝復興打開了政治大門,也為歐洲的全球探險和新知自由探索打開了東方之窗:到新地方去收集新知識成了西方社會普遍存在的追求和時尚。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發生的。

在中國,馬可·波羅等人呆了很長時間;他本人得到中國皇帝的喜愛和信任,甚至還當了朝廷大官、可以在中國到處旅行考察。馬可·波羅收集了許多中國科技文化和社會風土人情等第一手知識和原始文獻資料。對西方文藝復興的萌芽破土來說,馬可·波羅帶回的中國知識發揮了巨大的推進、甚至是突破性的作用,因而使他成為西方世界里的一位不朽的歷史名人。

馬可·波羅之后,西方歷史發生了一個重要轉折:走上“絲綢之路”的西洋人不再僅僅是冒險商人和國家使臣,而更多和越來越多的是學者、傳教士、作家和探險者。更大的變化是:馬可·波羅以后二百年,沿著“絲綢之路”所發生的種種“軟實力”碰撞交流,不再是中國教訓西方、而是西方開始教訓中國了。


附圖(馬可·波羅游記,1375年。來源:美國公共電視網PBS):
左:馬可·波羅帶著厚禮踏上了絲綢之路;正在準備叩響大門和走進中國第一關。
右:馬可·波羅穿著元代皇帝特許的皇室官服,配著成吉思汗樣式的弓箭和馬刀。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一、力圖推翻中國農歷和用西歷取而代之的“西歷三大將”。

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進入高潮,工業革命也開始了,西方科技得到十分迅猛的發展,成為今日所說的‘近代科學’的基礎。僅就跟歷法有關的說吧,當時的科技發展有:哥白尼、刻卜勒和伽里略的天文學和物理學,笛卡爾的解析幾何學,帕斯卡爾開始的儀器制造,哥侖布等人航海所推進的新的地理學和機械工程科技,更還有走進科學時代的牛頓數學物理學的開始,等等。

在這種背景下,西方歷法也開始了歷史性的轉折:盡管它不能確切完整地表達日月地球的運動關系和規律,但是,由于它和近代科學都是在同一個宗教的卵翼之下發展起來的,所以,西方歷法不必改造自己而能直接借用近代科學做天文測量就成了“近水樓臺”之事。就是說,本來并非“更科學”的西方歷法穿上了“近代科學”的漂亮外衣;在不追問本來面目的人的眼里,兩碼事的西方歷法和近代科學成了一回事。

如此一來,從十六世紀末期開始,歐洲各國陸續在擺脫羅馬一教和爭取民族獨立的同時、也都把羅馬一教的歷法作為本民族國家的官方歷法。從此,西方歷法披著“近代科學”的外衣、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推行西歷成了天主教和歐洲全球擴展的光榮使命之一。

在中國,從十六世紀開始,有多名西方傳教士試圖完成推行廣西方歷法的光榮使命,其中“西歷三大將”最出名,他們是:利瑪竇、湯若望和南懷仁。中國和西方的史料都有記錄,這里是個簡歷:

·利瑪竇,1583年到中國,經過多番周折而定居北京。他一邊傳播天主教和研究中國文史,一邊介紹傳播西方歷法,在當時中國士大夫階層很有影響。1610年5月逝世于北京。

·湯若望,1618年到中國;1623年到北京;回國述職后,帶著推廣普及西方歷法的天主教指令,于1630年再次到北京。1644年清兵占領北京。湯若望深得清朝皇帝的信任,受封晉為一品大官,專職負責為中國制定官方歷法。1665年失寵,不久后在北京去世。

·南懷仁,1658年到中國,1660年受召到北京協助湯若望;1669年4月接替湯若望、成為皇室之下和萬官之上的欽天監的監副、負責為中國制定歷法。1688年逝世于北京。

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逝世后,沒有回尸故鄉,而是安葬于北京的同一個墓園(坐落在北京市委黨校行政學院一帶)。如今,那墓園成為北京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之一,也是西方社會和學界里頗有名氣的世界歷史古跡之一。


附圖:在中國推行西方歷法的三位傳教士: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
(來源:舒萊爾古代中國資料,1735-1736年;收藏于美國華盛頓大學圖書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在西方,“西歷三大將”一直被看作是建立了豐功偉績的教士,至今享受品位很高的紀念待遇。譬如,南懷仁母國和他在東方最初經歷的地方發行了成套的南懷仁三百年紀念郵票;天主教教會成立了湯若望學會和利瑪竇研究院,專職收藏他們的文物文獻、招收研究生和繼續他們數百年前開辟的中國研究。


一、中國應對西方歷法碰撞的歷史狀態:一蹋糊涂。

中國歷史有個特點:朝代更替,后來者的科技文化水平往往低于前者;登臺之后,后來者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學習前者,而等他們大體搞懂和學到手之后、也是他們開始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了;于是,新的后來者接著重復那個歷史循環怪圈。結果,中國文明歷史確實是在延續,但那是一種進步極為緩慢、幾乎難有進步甚至經常出現倒退的歷史延續。在應對西方歷法碰撞的時候,中國就是處在那種延續狀態,中國自己的歷法科技文化狀態是一蹋糊涂。

如前幾篇文章所說,漢代獨尊儒術使中國農歷蒙受了巨大破壞損失,許多歷法科技理論方法不是毀滅失傳、就是不得不在道家中醫手里以各種隱蔽手段茍存。唐宋之際,李淳風、陳希夷和邵康節把失傳了的歷法科技以“算命”和“養生”等特殊方式亮了出來,得到了皇室的關注和器重;皇室和朱熹一類大臣都看到了歷法問題所在和嚴重性,可是,還沒等宋代皇室把修復歷法科技實實在在地搞起來,他們的王朝就走向滅亡了。

元代統治者登臺后,試圖以自己的歷法替代原有農歷。他們的歷法科技水平遠落后于原有農歷;折騰來折騰去,形成了兩套歷法混雜而彼此損害的局面,以至于連閏月和日食月食都不能做好記錄。盡管當時有郭守敬等人的天文學發展和歷法修正,但整部歷法卻是亂七八糟。更不必說,唐宋之際李淳風和陳希夷亮出的農歷理論方法真蒂,也被打入冷宮、幾乎銷聲匿跡。

明朝取代元朝,在歷法方面、接的是一個爛攤子,靠的是儒臣拼湊起來的“歷法隊伍”,結果是錯誤屢屢出現,把皇室弄得十分煩躁。為了恢復和振興歷法科技、保障敬授民時和農時作息,皇室大規模擴建了天壇、地壇、日壇和月壇,重修了天文觀測儀器,并把各壇儀式提升為國家管理的首要日程。效果不大,皇室被迫親自出馬研究歷法了,皇太子朱載堉放棄皇位而專攻歷法、就是個典型事件和代表人物。

明朝實行尊儒專制和特務統治,言路閉塞、思想窒息,因而,皇太子朱載堉的歷法研究發生了對象和方法等等全面錯誤,也沒人敢出來糾正,--- 說一句不對路的話就可能被殺頭。結果,朱載堉把中國農歷中的一些重要理論方法宣判為“騙局”。譬如“候氣”之說,本是在歷法觀測的基礎上、結合聲學原理做氣象氣候預測和地震預測的,張衡的地動儀就是“候氣”理論的產物。可在朱載堉手里,“候氣”成了用氣候氣象核對聲學來搞歷法校對,整個是全搞顛倒和全弄錯了,當然,他的試驗就是一個接一個地失敗;于是,朱載堉根據那些失敗就宣布“候氣”是欺君的“騙局”。那局勢,就好比本來是用尺子量布、而朱載堉卻是拿布量尺子,當然是越量越錯,然后就說裁縫是“騙局”。結果,明朝皇室研究不但沒能恢復振興農歷科技,反而為湯若望和南懷仁等西方傳教士試圖推翻中國農歷提供了理由和借口,也為大約三百多年后20世紀的英國李約瑟把中國農歷理論方法稱為“巫術”和“偽科學”而提供了中國官方的歷史依據。

清朝登臺,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的歷法無法與原有農歷相媲美,但皇室有民族和政治的雙重忌諱、不能讓漢族人一開始就到皇室負責歷法。一個國家總得有部歷法。于是,清朝皇室開張后,沒有象元朝那樣用自己的歷法取代原有農歷,而是重用湯若望和南懷仁等一批西方傳教士,封他們為朝廷大官、直接對皇室負責搞全國歷法編制發布,試圖在中國農歷的名義之下實行西方歷法、再用西歷改造農歷和進而取代農歷。如此一來,統治者滿族和漢族等被統治者各民族都沒話可說了。

湯若望和南懷仁等西方傳教士在中國推行西方歷法的光榮使命進入了發展鼎盛時期。清朝初期近50年里,發行到全國千家萬戶和全國農時作息的歷書都是湯若望和南懷仁等西方傳教士們編制的,且面子上是農歷而骨子里卻是西歷。如此重大發展,超過當時天主教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推行西歷的成就。于是,湯若望和南懷仁成了天主教在東方的代表人物,也成了西方歷史上的著名人士,名氣與馬可·波羅幾乎相當。


一、推行西歷的努力頃刻瓦解。

好景不長。到了清朝第三代圣祖康熙年間,西方傳教士在中國推行西歷的努力迅速土崩瓦解,中國農歷從面子上和骨子里都得到了完全恢復。不少學者和報刊媒體把這個突變歸結于康熙皇帝輕信讒言。果真如此嗎?

(待續)。



參考閱讀:

·解析天壇“百年之謎”。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17139568_d.html

·震災呼喚張衡候氣法。
http://blog.gmw.cn/u/36000/archives/2008/18526.html


# #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免費無線觀看 |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 亚洲午夜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