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九百年來世人紀念岳飛的部分詩詞之南宋篇

資料 · 2010-03-07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九百年來世人紀念岳飛的部分詩詞之南宋篇

     (附部分作者簡介)

   

            

        西溪寨將官子弟(宋)  

        經略中原二十秋,功多過少未全酬。  

        丹心似石憑誰訴,空自游魂遍九州。  

          

        建康人(宋)  

        強金擾擾我提兵,血戰中原恨未平。  

        大廈已斜支一木,豈期長腳誤蒼生。  

          

        武昌軍士(宋)  

        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義不全尸。  

        武昌門外千株柳,不見楊花撲面飛。  

   

附注:以上幾首詩是在岳飛遇害之時,南宋平民和下層軍士冒死所作,在秦檜專權期間大興文字獄的艱險背景下,這些為岳飛鳴冤的詩竟能留存后世, 實為不易.  

   

        吊岳飛   

        胡銓(宋)  

        匹馬吳江誰著鞭,惟公攘臂獨爭先。   

        張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  

        堪憫臨淄功未就,不知鐘室事何緣。  

        石頭城下聽輿論,萬姓顰眉亦可憐。  

          

附注:胡銓(1102~1180),南宋建炎二年(1128)進士,歷任撫州軍事判官、樞密院編修官,因上疏彈劾秦檜、指斥和議誤國而被貶。秦檜死,詔胡銓為工部侍郎,后以資政殿學士致仕。胡銓移衡州,寓居西湖寺,與衡士講學,周覽衡岳之勝。后人在集賢書院內置其神主,與李鄴侯(泌)、韓昌黎(愈)、趙清獻(抃)、陳忠肅(瑾)、周元公(敦頤)、胡文定(安國)、朱文公(熹)、張宣公(栻)合祀一堂。著有《澹庵集》一百卷傳世。《宋史》卷374有傳。  

   

   

書憤  

陸游(宋)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實未聞。
劇盜曾從宗父命,遺民猶望岳家軍。
上天悔禍終平虜,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報國,尚憑精意祝爐熏。  

(陸游《劍南詩稿》卷二十五)  

   

感事  

陸游(宋)  

堂堂韓岳兩驍將,駕馭可使復中原。
廟謀尚出王導下,顧用金陵為北門!  

(陸游《劍南詩稿》卷三十四)  

   

  夜讀范至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其事,作絕句  

陸游(宋)   

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
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  

(陸游《劍南詩稿》卷二十七)  

   

附注:陸游( 1125年11月13日 - 1210年1月26日 )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他出身于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世宦家庭。陸游出生的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隨家人顛沛流離,因受社會及家庭環境影響,陸游自幼即立志殺胡(金兵)救國。  

陸游“年十二能詩文”,學劍,并鉆研兵書。29歲赴臨安省試,名列第一。次年參加禮部考試,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權奸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因不忘國恥“喜論恢復”,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征稅事宜覆大商”,而被秦檜罷黜。  

在秦檜死后,紹興二十八年陸游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紹興三十年,召除敕令所刪定官。宋孝宗繼位,賜陸游進士出身。后因力勸張浚北伐,發生部下將領不合的情況,再加上主和派阻饒,朝廷立即動搖,而陸游亦被冠上“交結臺諫,鼓唱是非,例說張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職。六年,起通判夔州。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戰將領王炎聘陸游至幕中襄理軍務,使陸游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軍旅生活使他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雖然陸游滿懷報國赤誠,但因朝廷腐敗,只求茍安無意進取,他復國的壯志一直無法得到伸展的機會。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邀陸游入幕僚,為成都路安撫司參議官。陸與范素有詩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場禮數,以致引起同僚譏諷;又因復國抱負和個人功名長久無法得到伸展的空間,故常有較放縱輕佻的行為,被同僚指責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于是陸游索性自號“放翁”,并在詩中自我嘲解。  

之后歷經多次升降官職,在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長期蟄伏在山陰老家農村,因為養生有術,嗜食薏米和木耳,到了晚年,依然耳聰目明。期間雖仍有向朝廷提出抗敵作戰的主張,但始終遭受非議。最后于在嘉定二年(1209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陰歷日期,陽歷為公元1210年1月26日)抱著未見國土光復的遺恨與世長辭,享年86歲。  

陸游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一生勤學不息,寫下不少教育子女的壯麗詩篇,懷著愛國的赤子之心。南宋紹熙三年(1192)冬,陸游作此詩于山陰。  

范至能,即范成大。《攬轡錄》,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三月,范成大以特使身份出使金國,要求金把歷代皇陵歸還南宋,交涉無效,八月還朝。他把出使途中所寫的日記,取名叫《攬轡錄》。書中記載他過相州(今河南省安陽市)時,遺民常向宋使痛哭、跪拜,傾吐他們的愛國情懷。  

陸游由此百感交集,寫了這首詩。詩中揭露了南宋統治集團殘酷迫害抗金將領的事實,肯定了中原父老的愛國熱忱。此詩大意是指,在南宋初年,以奸相秦檜為首的賣國求榮派當權,抗戰派宗澤和岳飛等被排擠和受到迫害,淪陷區的父老雖不知這些可怕的事,但他們看到宋朝使者,也忍不住流淚。  

   

   

        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  

        劉過(宋)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敵?  

        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  

   

        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憶故將軍,淚如傾!  

          

        說當年事,知恨苦,不奉詔,偽耶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鑒臨,一片心。  

        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  

        袞佩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  

   

   

        六州歌頭 淮西帥李忱和仍為書廟額  

        劉過(宋)  

   

        高皇神武,善駕駛豪英。  

        攘北狄,驅群盜,命天膺,救蒼生。  

        奈夢繞沙漠,隔溫情,屈和好,  

        召大將,歸兵柄,列樞庭。  

        公指汴京。威已振河洛,不顧身烹。  

        失一時機會,嗟左衽吾民,痛岳家軍,孰扶傾?  

          

        久沉怨憤,七十載,還復遇,帝王真。  

        表遺烈,錫王號,日照臨,激士心。  

        始識安劉計,寧禍已,是忠臣。  

        我乘傳,訪壁壘,想精明。  

        英氣凜然若在,仍題匾,昭揭天恩。  

        笑原頭荒草,一死不能春,交怨天神。  

   

附注:劉過(公元1154—1206年),字改之,號龍洲道人。江西省泰和縣澄江鎮龍洲村人。南宋文學家,以詞聞名。少懷志節,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以詩文會友江湖,與辛棄疾、陸游、陳亮等愛國志士過往甚密。劉過一生不得志,在韓侂胄擅權之際,派他出使金國,因泄密被逐,后布衣終身。著有《龍洲詞》一卷,《龍洲集》十四卷。  

劉過的詞作,在當時有相當地位。《六州歌頭 題岳鄂王廟》等詞頌贊岳飛的生平業績、痛斥朝廷奸佞誣陷忠良,寫得跌宕淋漓、悲壯激越,十分感人。因處于國家動亂之秋,后期作品豪放、深沉。   

   

   

觀岳侯石像  

        劉仙倫(宋)  

        昔年槌鼓事邊庭,公相身為國重輕,  

        四海幾人思武穆,百年今日見儀形,  

        筆頭風月三千字,齒頰冰霜十萬兵。  

        天亦知人有遺恨,定應分付與中興。  

   

附注:劉仙倫(生卒年不詳)字叔儗,號招山,南宋時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與劉過齊名,稱為廬陵二布衣。  

岳珂《檉史》卷六謂其“才豪甚,其詩往往不肯入格律”,“大概皆一軌轍,新警峭拔,足洗塵腐而空之矣。獨以傷露筋骨,蓋與改之為一流人物云。叔儗后亦終韋布,詩多散軼不傳”。有《招山小集》一卷。岳珂《檉史》說“廬陵在淳熙間有二士”一個是劉過,一個就是劉仙倫。仙倫不但與劉過在地方上地位相當,即詞風也有相似之處。  

   

   

        觀岳侯石像  

        薛季宣(宋)  

        萬死何知獄吏尊,威名蓋代古難存。  

        二桃豈以功高賜,一舸不容身退論。  

        幾見飲江思道濟,繆為圖像肖王敦。  

        沉碑千古蛟川恨,付與無窮客斷魂。  

   

<秦檜專權,候祠初毀,道士不忍壞候像,沉浸溪中,因得不壞.>  

(注:候指岳飛,岳飛生前曾被封為武昌郡開國候)  

   

附注:薛季宣(1134-1173) 南宋哲學家,是永嘉學派創始人。早年隨伯父薛弼宦游四方,喜從父老問岳飛、韓世忠當年抗金之事。晚年與朱熹、呂祖謙交往商榷,強調“步步著實”,注重研究田賦、兵制、水利等,開永嘉學派先聲。  

薛季宣的伯父薛弼,字直名,溫州永嘉縣人,進士出身,曾為岳飛幕僚,擔任過岳家軍的參謀官。薛弼是岳飛幕僚中少有的在《宋史》上有傳的人物。  

岳家軍平定楊么之亂時, 薛弼曾經出謀劃策。后來岳飛欽佩薛弼的才華,上奏要求把薛弼調入岳家軍中。岳飛出征偽齊之時,身在后方的薛弼兵不血刃地解決了被岳家軍招降的楊么舊部王缺子反叛事件。薛弼此舉,無疑增加了岳飛對他的信任,以致日后岳飛目疾發作時,便把軍務交給薛弼和參議官李若虛兩人共同主管。后來薛弼升任戶部員外郎,總領江南西路等五路財賦,負責岳飛大軍的錢糧供應。到了紹興八年,薛弼再任荊南知府,終于離開了岳家軍。  

薛弼雖然做過岳飛的幕僚,卻曾和秦檜、萬俟卨有過交往且交情不淺,但薛弼和岳飛的情誼似乎更深。我們已無法得知薛弼為何能和岳飛、秦檜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相交的原因,但從中可以窺知,薛弼的為人處世,定然是非常圓滑老成。而這種性格,只怕和岳飛是合不來的。  

然而,薛弼的侄子薛季宣卻對岳飛充滿著贊賞和尊敬,薛季宣本人曾跟著薛弼宦游各地,而薛季宣對岳飛的認識,無疑是從薛弼那里得來。由此推斷,盡管薛弼和岳飛性格不合,但其內心深處,想必是無比敬重這位統帥的。  

   

   

岳忠武祠三首  

        袁甫(宋)  

        兒時曾住練江頭,長老頻頻說岳侯。  

        手握天戈能決勝,心輕人爵祗尋幽。  

        堪嗟爝火當時滅,誰信長川萬古流。  

        機會莫言今到手,卻愁無飯飽貔貅。  

          

        背嵬軍馬戰無儔,壓盡當年眾列侯。  

        先輩有聞多散軼,后生誰識發潛幽。  

        傷心咄咄權臣事,滿眼滔滔債帥流。  

        槌剝到今渾似鬼,向人休說是貔貅。  

   

當年老檜肆欺謾,忠武哀哉抱寸丹。
賴有皇天為吐氣,豈無青名更誅奸。
字留陳跡何年泯,煙鎖空山盡日間。
世事關心眠不得,今朝下涕為潸潸。  

(蒙齋集)  

   

   

附注:袁甫,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嘉定中前后在世。少承家學,又從學于楊簡。南宋嘉定七年(1214)進士第一(狀元),授秘書省正字。十一年任湖州通判,遷秘書郎,改著作佐郎,出知徽州、衢州,有政績。紹定三年(1230)兼任江東提點刑獄,后移司鄱陽,講學學宮,修葺廬山白鹿洞書院,創建貴溪象山書院。端平元年(1234)兼任福建轉運判官,遷秘書少監,疏指史嵩之不可重用,又反對進史嵩之為刑部尚書,被出知江州,再改知婺州。后升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兼國子祭酒,官終兵部侍郎,兼吏部尚書。卒謚正肅。甫所至興利除害;在朝靡切權貴,抗論不阿。  

   

   

建安葉紹翁題西湖岳鄂王廟  

        葉紹翁(宋)  

        萬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復堪憐。  

        如公少緩須臾死,此虜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塵空偃月,堂堂遺像在凌煙。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鴟夷理釣船!  



   

附注: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生卒年不詳。曾任南宋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所著《四朝聞見錄》,記述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軼聞趣事及“慶元黨禁”始末,可補正史之不足,收入《四庫全書》。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所著詩集《靖逸小集》,其詩以七言絕句最佳。  

岳飛冤死,南宋偏安無道,激起一代代后人義憤, 葉紹翁的《岳武穆王墓》詩就是一首憂傷時局感慨國事緬懷英雄的千古杰作,洋溢著愛憎分明的愛國主義精神。  

   

   

初入淮河四絕句之二  

楊萬里(宋)  

劉岳張韓宣國威,趙張二相筑皇基。
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欲怨誰。    

   

題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紀畫也  

楊萬里(宋)  

德壽宮前春晝長,宮中花開宮外香。  

太皇頤神玉霄上,都人久不瞻清光。  

今晨忽見肅天仗,翠華黃屋從天降。  

一聲清蹕萬人看,天街冰銷樓雪殘。  

北來又有一紅繖,八鸞三騑金轂端。  

輦中似是瑤池母,鳳舄霞裳剪云霧。  

太皇望見天開顏,萬國春風百花舞。  

乃是慈寧太母回鸞圖,母子如初千古無。  

朔云邊雪旗腳濕,御柳官梅寒影疏。  

向來慈寧隔沙漠,倩鴈傳書鴈難托。  

迎還騩馭彼何人,魏武子孫曹將軍。  

將軍元是一縫掖,忽攘兩臂挽五石。  

長揖單于如小兒,奉歸慈輦如折枝。  

功蓋天下只戲劇,笑隨赤松蠟雙屐,飄然南山之南北山北。  

君不見岳飛功成不抽身,卻道秦家丞相嗔。

   

  

附注:楊萬里(1127-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縣)人。南宋杰出的詩人,漢族。一生力主抗金,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授贛州司戶,后調任永州零陵縣丞,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多受其勉勵與教誨。孝宗即位后,張浚入相,即薦萬里為臨 安府 教授。乾道六年(1170年) 任國子 博士,開始作京官,不久遷太常丞,轉將作少監。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舉廣東常平茶鹽,曾鎮壓沈師起義軍,升為廣東提點刑獄。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極論時政十事,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次年,任樞密院檢詳官兼太子侍讀。十四年(1187年),遷秘書少監。高宗崩,萬里因力爭張浚當配享廟祀事,惹惱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紹熙元年(1190年),為接伴金國賀正旦使兼實錄院檢討官。終因孝宗對他不滿,出為江東轉運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諸郡行鐵錢,楊萬里以為不便民,拒不奉詔,忤宰相意,改知贛州。萬里見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無實際官職,只領祠祿,等于退休)而歸,從此不再出仕,朝命幾次召他赴京,均辭而不往。開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韓侂胄弄權誤國,憂憤而死,官終寶謨閣文士,謚“文節”。  

今存詩作4200余首,不少抒發愛國情思之作。楊萬里一生力主抗戰,反對屈膝投降,他在給皇帝的許多“書”、“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陳國家利病,力詆投降之誤,愛國之情,溢于言表。他為官清正廉潔,盡力不擾百姓,當時的詩人徐璣稱贊他“清得門如水,貧惟帶有金”  

   

   

和岳王廟壁上韻  

呂午(宋)  

當年誰說岳家軍,紀律森嚴孰與鄰。  

師過家家皆按堵,功成處處可鐫珉。  

威名千古更無敵,詞論數行俱絕塵。  

擬取中原報明主,亦勞余刃到黃巾。

   

<祁閶西一舍有庵,曰東松。紹興初,岳鄂王提兵經吾郡西上,士卒秋毫無犯,夜宿人門外,足不敢一越限內。嘗憩是庵,留題。>  

(新安文獻志)  

   

附注:呂午(1179~1255),字伯可,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調烏程簿。歷當涂丞,監溫州天富北監鹽場,知馀杭縣。理宗寶慶三年(一二二七)以言罷。入浙東提舉常平章良朋幕,旋兼沿海制置司事,知龍陽縣,為兩浙轉運司主管文字,監三省樞密院門兼提轄封樁上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除太府寺簿,遷監察御史。三年,遷宗正少卿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淳”佑元年(一二四一),出知泉州。二年,除浙東提點刑獄。三年,復入為監察御史,遷起居郎兼史院官。四年,丁母憂。閑居十二年,寶佑三年卒,年七十七。有《竹坡類藁》、《左史諫草》。  

   

   

水調歌頭 題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樓  

戴復古(宋)  

輪奐半天上,勝概壓南樓。  

  籌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  

  浪說胸吞云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  

  百載一機會,人事恨悠悠。  

  騎黃鶴,賦鸚鵡,謾風流。  

  岳王祠畔,楊柳煙鎖古今愁。  

  整頓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為酬。  

杯酒不在手,雙鬢恐驚秋。  

   

附注:戴復古(1167—?)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漢族。天臺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歸家隱居,卒年八十余。曾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  

   

   

武昌  

蘇泂(宋)  

南樓絲管日紛紛,一帶春江浸碧云。
遺老相逢問年幾,白頭閑話岳將軍。  

   

附注:蘇泂[約公元1200年前后在世]字召叟,山陰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慶元末前后在世。少從其祖游宦入蜀。長而落拓走四方。曾再入建康幕府。從陸游學詩。與之唱和者,有辛棄疾、劉過、王柟、潘檉、趙師秀、周文璞、姜夔、葛天民等,皆一時名士。泂著有泠然齋集二十卷,詩余一卷。  

   

   

        謁岳王墳  

        鄭震(宋)  

        我來拜謁岳王墳,松柏蒼蒼上宿云。  

        臣子報君終一死,權奸賣國欲中分。  

        鷹揚當日誰能及,雁叫中原不可聞。  

        石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憶將軍。  

   

          

        岳武穆王墓  

        王英孫(宋)  

        埋骨西湖土一丘,殘陽荒草幾經秋。  

        中原望斷因公死,北客猶能說舊愁。  

          

附注:王英孫,字才翁,號修竹,紹興(今浙江紹興)人。為宋將作監簿,入元隱居不仕。作墨竹、蘭、蕙,雅潔不凡。富而好禮,唐玨、林景熙筑冬青穴,修竹實為謀主,世罕知者。  

   

   

                          岳廟
          林深(宋)
          天意只如此,將軍足堪傷。
          忠無身報主,冤有骨封王。
          苔雨祠墻暗,花風廟路香。
           沉思百年事,揮淚灑斜陽。
          (武林舊事)  

   

   

        鄂王墓  

        貫酸齋(宋)  

        劍戟橫空殺氣高,金兵百萬望風逃。  

        自從公死錢塘日,便覺江山把不牢。  

   

         

   岳鄂王墓
          徐集孫(宋)
          百戰收功指顧間,岳家軍令重如山。
          班師似出高宗意,逢惡徒成秦相奸。
          往事不成空浩嘆,黃鸝無緒自間關。
          金戈鐵馬縱橫地,古廟猶存落照間。  

   

古木號風抱不平,百年忠義日爭明。
墳前人馬空存石,何似當時聽用兵。
(竹所吟稿)  

   

附注:徐集孫,字義夫,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南宋理宗時曾在臨安作過小辟,退居后名其居室為竹所,有《竹所吟稿》。事見《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  

          

   

        岳鄂王墓  

        董嗣杲(宋)  

        將軍魂夢繞旌旃,偃月謀成尚忍言。  

        一旦風波誰左袒,八陵荊棘自中原。  

        更無雁帶邊頭信,惟有天知地下冤。  

        郁郁棲霞霞外樹,墓門不掩鸛雀喧。  

(西湖百詠)  

   

春步岳園二首  

董嗣杲(宋)  

        暖風晴日艷芳天,獨客心情不忍言.  

何處有花春掠眼,金陀坊里岳家園  

   

將軍墓域在杭州,如此家園入夢游。
誰惜再傳無嗣續,至今匙鑰屬官收。  

        (廬山集)  

   

附注:董嗣杲,字明德,號靜傳,杭州(今屬浙江)人,南宋詩人。南宋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縣。宋亡,入山為道士,改名思學,字無益。著作除《西湖百詠》二卷外,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廬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見《西湖百詠》自序及本集有關詩篇,《絕妙好詞箋》卷六有傳。  

   

   

讀岳鄂王行實編年  

胡仲參(宋)   

飛鵠來何意,英雄此日生。
山河張膽氣,宇宙載風聲。
一片堂中紙,千年身后名。
至今墳上木,猶作不平鳴。

   

附注:胡仲參[公元1265年前后在世]字不詳,清源人。生卒年均不詳,約于南宋度宗咸淳初前后在世,著有竹莊小集  

   

        讀岳武穆王傳  

        吳龍翰(宋)  

        鬼蜮為妖天地昏,將軍那可一朝存。  

        泰山頹喻哲人死,東海旱為孝婦冤。  

        當日主和甘下策,到今無計復中原。  

        清風凜凜一編史,拭盡英雄幾淚痕。  

        (古梅吟稿)  

   

附注:吳龍翰[約公元一二七零年前后在世]字式賢,歙縣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度宗成淳中前后在世。師方岳,咸淳中貢于鄉,以薦授編校國史院實錄,(公元一二七六年)鄉校請 充 教授,尋棄去家有老梅,因以古梅為號。嘗為之賦。龍翰著有古梅吟葉六卷。  

   

        題祁門岳王廟   

        方岳(宋)  

        神京鱗介腥衣裳,三精霧塞天地光。  

        鼬啼鼯嘯紛披猖,中分宇宙尊犬羊。  

        誰其與者淪綱常,受計于虜扼我吭  

        王心凜凜天蒼蒼,以次束縛歸朝堂。  

        字南自北諾已償,焉用與虜為婿戕。  

        為讎報讎胡不臧,至今淮塹為河湟。  

        每觀王傳心催傷,怒發為立膽為張。  

        皇畀余邑于祁閶,聞王有像西山崗。  

        欲往從之潔予觴,簡書之言不我遑。  

        今且去此何敢忘,牲飛酒香時日良,  

        金戈鐵馬山茫茫。  

(秋崖集)  

            

附注:方岳(1199~1262),南宋詩人、詞人。字巨山,號秋崖。祁門(今屬安徽)人。紹定五年(1232)進士,授淮東安撫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趙葵淮南幕中參議官。后調知南康軍。后因觸犯湖廣總領賈似道,被移治邵武軍。后知袁州,因得罪權貴丁大全,被彈劾罷官。方岳的詞作屬辛棄疾派。善用長調抒寫國仇家恨。他也是南宋后期的駢文名家,所作表、奏、啟、策,用典精切,文氣紆徐暢達,為當時人所稱道。  

   

   

岳王祠  

        林景熙 (宋)   

        寥落一抔在,英雄萬古冤。  

        孤忠懸白日,遺恨寄中原。  

        樹老殘霞澹,塵深斷碣昏。  

        東南天半壁,往事泣寒猿。  

        (霽山集)  

   

附注:林景熙(1242~1310),字德陽,一作德暘,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 任泉州 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白石巷。元世祖忽必烈所任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珈,發掘紹興宋陵及大臣墓101所,拋棄其遺骨。時林景熙在紹興王英孫家作客,激于愛國義憤,約鄉人鄭樸翁等喬裝采藥人前往,拾得高宗、孝宗骸骨,共裝六函,葬于蘭亭附近,移植皇陵冬青樹作為標志,又作《冬青花》和《夢中作》四首,以記其事。在宋元易代之際的遺民詩人中,林景熙與謝翱齊名,并稱翹楚。林景熙的詩歌創作大不同于其同鄉前輩——“四靈”派詩人。面對鼎革之際,山河破碎、民生艱危的局面,詩人并沒有嘯傲山林、寄情田園,而是時刻關注社會現實、關心民生疾苦。同時林景熙在作品中還流露了強烈的復國愿望。  

   

鄂王墓  

        陳允平(宋)  

        鄂王墓在棲霞嶺,一片忠魂萬古存。  

        鏡里赤心懸日月,劍邊英氣塞乾坤。  

        蒼苔雨暗龍蛇壁,老樹煙凝虎豹幡。  

        獨倚東風揮淚客,不堪回首望中原。  

(西麓詩稿)

   

附注:陳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號西麓,宋元間詞人,是格律派詞家。青年時代即與張樞、李彭老及周密等酬唱。詞學周邦彥,刻意摹仿。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圖謀恢復舊朝之嫌入獄。經同官袁洪營救得免。后被征,北赴大都。晚年居家。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3.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9. 再說掩耳盜鈴
  10.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色欧另类欧日韩 | 日韩a∨中文字幕在线电影吧 | 亚洲日韩欧美精品 | 五月婷婷激情五月 | 亚洲人成欧美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