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人們如果對某種理念過于迷信的話,會妨礙人們了解事物的真相,譬如尊儒吧,如果執(zhí)著得過了頭,哪怕是學富五車的學者有時也難免有犯暈的時候。劉仰先生曾把曾國藩的湘軍謂之為“家國一體”組織的典型,我為此收集了一些資料,從這些資料看我發(fā)現(xiàn)從儒家核心價值觀“仁”來看這個組織,會發(fā)現(xiàn)一些頗值得說道的話題,以下我試著簡單的說一下自己粗淺的看法。
1858年曾國藩在江西建昌營中親自編寫了一首《愛民歌》,要求士兵背誦傳唱,其部分歌詞云:
三軍個個仔細聽,行軍先要愛百姓,
賊匪害了百姓們,全靠官兵來救生。
,,,,,,
愛民之軍處處喜,擾民之軍處處嫌,
軍士與民如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
據(jù)史料介紹湘軍區(qū)別于同時代其他軍隊的顯著特點是“以理學治軍”,曾國藩自建軍起就任用了羅澤南、李續(xù)賓、李續(xù)宜、劉蓉等一大批儒生擔任各級將領,有了這么多儒將教導軍兵,我猜測仁、義、禮、智、信;恭、寬、信、敏、惠這些儒家真義即便做不到天天講,周周講、月月講大約總該是有的吧。這支“仁義道德”之師看上去很美,聽上去也很悅耳。然則哲人教導我們不能光聽其言,重要的是觀其行,這一看我們就發(fā)現(xiàn)原來這所謂的“仁義道德”之師居然成了無辜百姓們聞之色變的人面獸心之軍。
劉仰先生言:“曾國藩號召民眾加入湘軍,雖然有軍餉的作用,但關鍵在于曾國藩的宣傳動員抓住了一個文化上的核心:“長毛”欺師滅祖,不敬祖先,沒有家庭,并且要把不信上帝、敬奉祖先的中國人斬盡殺絕,“長毛”要改變中國基層每個人的祖先信仰。這個文化上的尖銳對抗,是曾國藩將民眾順利組織起來的關鍵。” 說起來是因為“長毛”為非作歹引起了文化上的尖銳對抗,故此湘軍靠這個文化沖突形成了強大的動力,以至于屢敗屢戰(zhàn)不氣餒。這么說起來確實挺帶勁,然則從我看到的一些材料看,事實與此說截然相反,湘軍將帥縱容官兵們通過屠城瘋狂掠奪無辜百姓的財物,以維系軍心。看上去很美的“文化上的核心”不如升官發(fā)財樂呵呵有誘惑力。“仁義道德”之師無法靠道德激勵士卒,只能靠放縱士卒的發(fā)財欲、獸欲,即搶錢、搶糧、搶女人才能使士卒們奮勇爭先。在湘軍攻入天京今南京后,這支“仁義道德”之師達到了其野蠻殺戮的頂峰,其屠殺無辜百姓的人數(shù)居然比1937年使用機槍、大炮、炸藥的日本鬼子還要多!
太平天國因被劉仰先生認為其基層組織能力是外來的,加之排斥儒家,稱儒家經(jīng)書為“妖書”,故這“長毛”所作所為顯然入不了劉先生的法眼。可就是這個入不了劉先生法眼的組織,卻做出了尊崇仁、義、理、智、信的社會干不出來的一些新生事物。有哪些事情呢?對無辜平民的侵害明顯少于“家國一體”的組織湘軍,諸如男女平等、禁止纏足、婦女參加勞動和戰(zhàn)斗亦可擔任官職。反對蓄奴、巫術、賭博、酗酒、吸鴉片等。另外從《為太平天國運動正名》一文引用的外國人記載看,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0812/61816.html在清朝統(tǒng)治束縛下的人們,希望和精神被壓抑,被摧毀,表現(xiàn)得蠢笨、冷淡,充滿奴隸般的態(tài)度。而在太平天國占領區(qū),“由于他們在身心兩方面都擺脫了奴隸地位的緣故”,整個品格也顯出了令人吃驚的優(yōu)越性,尤其是婦女,由于地位極大提高,揚眉吐氣,外貌也明顯比清方的婦女開朗、亮麗。太平天國“廢除了 鴉片、賣淫”,更沒有苛捐雜稅……。
綜上所述我以為對某些聽上去很美的仁義道德,從歷史的角度不妨看看它為何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單說這纏足的陋習自存天理,滅人欲的宋代開始就有,仁義道德高喊了N百年都不肯改掉這毛病,我以為確該想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了?我想這或許比滿嘴跑火車式地大談仁義道德來得更重要一點吧。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