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漫談“七惡業(yè)”(二、見惑)

展如畫 · 2009-11-30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二、見惑  

下面對“七惡業(yè)”的第一個層次——饞嘴或貪食、懶惰、好色或邪淫,以及類似的品性展開分析。這些都屬于佛教所謂見惑中的身見。  

   

1.官能的功與過  

人的一切感受、思想、行為,都離不開感覺器官和支配它們的神經(jīng)中樞。佛教把眼、耳、鼻、舌、身、意稱做六根;把概念及直感的對象,或感覺、知覺、思維活動的客體,即色、聲、香、味、觸、法,稱為六境或六塵;把以六根為依,對六境產(chǎn)生見、聞、嗅、味、觸、知等了別作用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稱為六識。六根、六境、六識合在一起叫十八界。六根、六境和六識對于人類生命的活動和發(fā)展居功至偉。沒有它們,一個人比行尸走肉還要可憐——連最簡單的活動都不可能,就是一堆肉,與一塊木頭或石頭沒什么兩樣。我們的感官可以幫助我們趨利避害:眼睛和耳朵可以識別危險的東西;鼻子可以幫助我們識別變質的食品,也可讓我們遠離可能有害身體的環(huán)境;氣溫下降時,寒冷的感覺讓我們想起添衣,有的人天生沒有疼痛的感覺,骨頭斷了也不能自知,這會帶來更大的痛苦;當我們的身體缺水和營養(yǎng)時,我們會有渴和饑餓的感覺,我們想吃的久違的食品中或許恰好含有我們的身體最缺的營養(yǎng)素。另外,沒有感覺器官,人類也無以追求和認識真理,無法感受美的事物,享受美好的生活。  

但是,六根并不只是忠實的仆人,它們還經(jīng)常充當我們的佞臣和內奸——道教有所謂三尸九蟲的說法,若祛除有神論的成分,還是滿有道理的。道教認為這些壞東西潛伏在人的身體中,專門教唆人們干壞事,讓我們貪圖美食男女之欲,產(chǎn)生諸多煩惱妄想,帶來各種危害。因此,六根也是我們生命的大敵。  

   

六根接觸六境,會產(chǎn)生種種感受,佛教把它們分為三類——苦受、樂受、舍受(不苦不樂的感受),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總是傾向于追求樂的感受。但有的時候,這種追求會把我們引向歧途,這正是“七惡業(yè)”根源所在。  

吸毒者為滿足六根的需要,不惜損害自己的精神和身體的健康。例如吸食大麻,會對人的身體產(chǎn)生嚴重的損害。第一個方面是神經(jīng)障礙。吸食大麻可以引發(fā)意識不清、焦慮、抑郁,有的甚至出現(xiàn)類似于躁狂癥(精神病的一種)的癥狀和自殺欲望。再就是偏執(zhí)狂、妄想,可以導致殺人事件的發(fā)生。第二個方面是記憶方面的損傷。濫用大麻以后,大腦的記憶力和注意力都逐漸減退,使人思維遲鈍。第三個方面是運動功能的損傷。吸食大麻可以導致肌肉的協(xié)調功能、平衡功能的喪失。嚴重者四肢顫抖,會喪失操作復雜東西的能力。第四個方面就是對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  

《美國傳統(tǒng)辭典》把毒品(drug)定義為“一種化學物質,如麻醉劑或迷幻劑,能影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導致行為的改變并易吸食成癮”  

全國人大常委會 1990年12月28日 通過的《關于禁毒的決定》給毒品下了這樣的定義,“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務院規(guī)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guī)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務院規(guī)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后兩個定義只界定了毒品的違法性、成癮性,而未提到其危害性。  

1967年,一位名叫莫德爾的西方學者給毒品下了這樣一個定義:毒品是由其化學特性改變現(xiàn)存生物體的結構或功能的任何物質。這項定義強調了毒品具有活躍的化學成分,能影響人類的肉體或精神行為。這一定義,擴大了毒品這個概念的外延,不但把非法的物質(如海洛因、大麻等),而且也把酒精、煙草、咖啡,甚至某些食品都歸入了毒品的范圍,因為它們都含有能夠產(chǎn)生消極的后果的活躍的化學成分。該定義提醒人們,任何一種物質的濫用都可能導致災難的結果。我覺得,這個定義對于我們認識人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根據(jù)這個定義,我們大家都是一定程度上的吸毒者,只是我們不能自覺。  

   

2.甘脆肥濃,腐腸之藥  

如果你吸煙、嗜酒,你是吸毒者,因為煙、酒是合法的毒品。  

如果你喜歡可樂、雪碧和果汁一類的飲料,而很少喝水,你是吸毒者,因為這一類飲料是甜蜜的毒品,至少過量飲用會變成甜蜜的毒品。天津有一個兒童自從出生就沒喝過白開水,只喝果汁和各種碳酸飲料,結果長到五六歲就得了糖尿病。其實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無奈他的父母,一對從小生活困苦的夫妻不愿讓自己的兒子“受苦”,于是培養(yǎng)出孩子對這些甜蜜毒品的依賴性,這孩子開始是被動,后來便主動地享起甜蜜毒品之“福”來了。  

現(xiàn)代醫(yī)學和營養(yǎng)學的研究表明,人類30% 以上的疾病都和不當飲食有直接關系(我疑心這個比例太低)。從讀書和個人生活體驗中,我逐漸明白,只要一個人多學點營養(yǎng)學知識,實行素食就會有非常好的健康效果;而沉溺于膏粱厚味,遲早要受到生命規(guī)律的懲罰。人類歷史上的智者,早就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例如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韓非子》和《呂氏春秋》,就已總結出“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形”,“肥肉美酒,務以自強,命曰爛腸之食”,“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則生害矣”等飲食與健康關系的規(guī)律。西方的古哲如蘇格拉底、柏拉圖、畢達哥拉斯也都是素食者。支持素食的現(xiàn)代醫(yī)學、食品與營養(yǎng)學的調查和研究的結論就更多了。這里沒有必要詳述,只列出一些食素的杰出人物罷:除上面提到的以外,還有牛頓、莎士比亞、伏爾泰、達爾文、盧梭、雪萊、肖伯納、托爾斯泰、泰戈爾、愛因斯坦……。宗教界的名人乃至教主就不必提了,政治家也有很多。出乎肉食迷信者的意料,一些世界級的高水平運動員竟也是素食者。曾獲得9枚奧運會金牌的美國著名田徑運動員卡爾·劉易斯(Carl Lewis),就是一位嚴格的素食者。他在談到吃素的體會時說:“實際上,在田徑賽中,我最好的參賽成績是在吃素后的第一年”。著名的素食游泳運動員墨里·羅斯(M. Rose)曾是奧運會歷史上連得三塊金牌的運動員中最年輕的一位,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游泳運動員之一,曾打破多項世界記錄,包括400和 1500米 自由泳等。另一位英國素食者曾創(chuàng)造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最快記錄——6小時20分鐘。其它著名的素食運動員還有:連續(xù)保持多年奧運會 四百米 跨欄紀錄的愛德溫·摩西(Edwin Moses),曾獲得9塊奧運金牌并被《時代》雜志評為20世紀最佳運動員的芬蘭著名長跑健將巴渥·諾米(Paavo Nurmi)等。而最具轟動效應、動搖了營養(yǎng)學陳舊理論的則是他們的祖輩,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代表日本參加比賽的朝鮮運動員孫基禎,當時他以2小時29分19秒的成績打破了奧運會紀錄,奪得了馬拉松金牌。他的一鳴驚人引發(fā)了西方營養(yǎng)學理論和飲食習慣上的一場變革。  

父親去世后,我比較注意觀察了解老年病人的情況,分析他們?yōu)槭裁磿ソ】怠N矣X得,大部分人的得病和離世,都是出于同樣的原因——無知和固執(zhí)。從飲食方面來看,大部分人很難改變他們固有的不良習慣,他們總是吃自己喜歡的和習慣了的食物——不管它們是否有益健康;不吃不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同樣不管它們是否有益健康。有了病,就指望醫(yī)生和藥物來解決問題——正像有的宗教所推崇的——把一切交給主,不過他們的主,經(jīng)常是黑心腸的醫(yī)生。他們的工作動機,已經(jīng)不是“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而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貴的藥品以最大的劑量射進病人的身體,為謀財不惜害命。  

當然,從社會學的角度,我們可以認為是那些黑心腸的醫(yī)生,進而是醫(yī)院的收入分配辦法、商業(yè)賄賂、醫(yī)療和醫(yī)藥管理體制、醫(yī)療衛(wèi)生制度的“改革”,甚至是給無數(shù)類似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姑且承認其主張可以稱為“理論”,核心內容是用個人利益影響人們的經(jīng)濟行為和社會行為的機制)和方策的什么“師”、什么“代表”,扮演了催命鬼的角色;但是從微觀角度來看,這些病人的患病和死亡,又是他們受六根驅使,形成和遵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自然結果。尤為可悲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僅缺少探索生命規(guī)律的意識和能力,同時也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甚至聽取別人意見的耐心,而且這個特點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越加突出。大部分家庭遲早都要遭遇這種不幸。可以說,這些病人,還有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同一模子澆鑄出來的產(chǎn)品——只有生產(chǎn)日期的不同,也是不能自覺的吸毒者。別看今天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還精力四射,只要我們總是追求樂的感受,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又能一直保持其本質特色,我們就只不過是一些白衣猛獸的候補的獵物。  

這就是Gluttuny——饞嘴或貪吃的主要危害。當然,有些人的飲食習慣不夠科學,不一定是出于饞嘴或貪吃,但后果卻是一樣的。  

   

3.皓齒娥眉,伐性之斧  

Lust,這是一個關于性的話題,涉及到倫理道德和生命規(guī)律。雖然從前一個角度來談問題不是道學家的專利,我覺得還是從后一個角度談比較有意思。  

兩性情感和婚姻的每一個側面,似乎都有相互矛盾的理論,每一種理論也都有無數(shù)的例證。  

關于感情生活和婚姻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也是眾說紛紜。現(xiàn)代醫(yī)學、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研究基本上認為感情和婚姻生活對健康是有利的。例如在普遍認可的關于衰老的理論中,有一種神經(jīng)內分泌學說。該理論認為,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控制著激素(hormone)和其他活體物質的釋放。這些激素是修復和調節(jié)機體功能的關鍵物質,任何一種激素水平的降低都會對機體的代謝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一些生理學家認為,感情生活和性生活中產(chǎn)生的大量荷爾蒙,有助于延緩人的衰老。  

美國是一個統(tǒng)計很發(fā)達的國家,有一個統(tǒng)計結論說,不同婚姻狀態(tài)的四種人,壽命最長的是未婚女性,壽命最短的是未婚男性。作為單一因素,也許兩性感情和性的影響不至于這么大,因為影響這些人壽命的同時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例如單身漢的營養(yǎng)狀況和衛(wèi)生狀況一般是不好的,而且生活的規(guī)律性差。該報告顯示,美國單身漢吸煙喝酒的比例較大,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反而較小,這些都是影響壽命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養(yǎng)生家彭祖的認識與此相反:“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臥。”這句話雖有可能是偽托,但流傳甚廣。這至少說明該說自出現(xiàn)以來,已為歷代養(yǎng)生家所看重。20世紀90年代中國有兩個老壽星去世了,一個是龔來發(fā)(1862—1995),貴州省務川縣人,仡佬族,活了143歲。中國很多地方有老人尚在時為之準備棺材的習慣,龔來發(fā)一生耗爛了七副棺材。另外一個是吳云青(1838——1998),河南省滎陽縣人,佛道雙修,活了160歲,仙逝后兩年肉身不腐。他先后在王屋山、太行山和華山修道,曾游歷名山大川,廣結逸人高士,后又到延安興化寺修佛,做過該寺的長老,文革期間被迫還俗,定居清化砭村。對吳云青壽命的可信度人們有很大爭議,關于其壽命的報道,被評為1999年十大假新聞。后來又有報道稱,本村人認為他非常善良、厚道,不相信他撒謊。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說,他們小的時候,吳云青就已經(jīng)是個白胡子老頭了。這兩位老人都是終生未婚。  

其實,這兩種看法都從一定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科學規(guī)律,但這些規(guī)律都是有一定依存條件的。在這個問題上,唐代道士孫思邈的認識是比較全面的。  

拋開分歧不談,即使愛情和性是美好的,倘若過分,也會變?yōu)槎酒贰! ?/p>

這方面的道理太多了,例證也太多了。僅舉一例。  

隋文帝楊堅在歷史上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其妻獨孤伽羅(孝獻皇后)14歲嫁給楊堅,后成為他名副其實的賢內助。史稱她愛讀書,通古博今,對事物常有高明的見解。但獨孤氏又是歷史上有名的妒婦,對隋文帝寵幸其他女人總是不能容忍。楊堅后宮雖有很多女性,但獨孤氏就是不讓他與她們有染。甚至兒子和大臣納小她都橫加干涉。照今天的話說,她是個“女權主義者”,但其“女權主義”發(fā)揮到了瘋狂和殘忍的地步。  

有一次,獨孤氏一時大意,被楊堅鉆了個空子。北周舊將尉遲迥被消滅后,其孫女尉遲貞被納入宮中。該女有絕色,楊堅“見而悅之,因此得幸”。第二天下朝,楊堅又去私會,誰知尉遲貞已被得到消息的獨孤皇后亂棒打死。楊堅大怒,然而獨孤氏的魅力和長期的夫妻感情,使得大怒的結果只是他單人匹馬,馳出都門二十余里,跑入深山。兩位最親近的大臣高颎、楊素得知后,急忙追來,“扣馬苦諫”。楊堅淚流滿面,嘆息道:“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在山中駐馬良久,不愿回宮。兩位大臣一再勸解,直到半夜,楊堅才返回宮里。  

獨孤氏死后,楊堅終于“自由”了, 宣華 夫人陳氏與 容華 夫人蔡氏等獲得了他的寵幸。從此他沉溺于溫柔鄉(xiāng)里,比獨孤皇后在世時,放浪了不少,終于把身子搞壞。即將告別人世的楊堅說出了自己用生命換來的教訓:“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漢朝枚乘曾說:“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濃,命曰腐腸之藥”。把這兩句話,當作中國歷代大部分封建帝王的一個簡短的健康總結,是十分準確的。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前朝北周的六位柱國大將軍之一。西魏時,有一次隨權臣宇文泰打獵,危急中赤手打死一只猛虎。楊堅受自父母的稟賦也很高,少年得志,身體一直非常健壯。就算這樣,也不能避免可悲的命運。這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國家和隋朝百姓的悲劇——他要是身體不垮,是不會為楊廣、楊素等人所害的,隋朝也不會那么快跌入一個黑暗的年代。  

其實,每一個人的健康,都不只是他自己的事情。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也不只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在選擇自己的行為時,所考慮的也不應只是他個人的利害,更主要的是善惡是非。  

   

4. 五色令人目盲  

我們的某些日常活動,也具有與吸毒相似的性質。  

我們都喜歡欣賞能給我們帶來視覺享受、聽覺享受以及精神享受的東西,這些享受也可以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危害。有的書籍、雜志、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一個道德觀念不強、意志不堅定的少年只要看一次,幾年的青春便可被毀掉,甚至一生的前途和健康都要受影響;迪斯科舞廳的閃光和噪聲也可對視覺和聽覺造成很大的損害。這些都是有害而且可以成癮的,因而是毒品。但需要我們警惕的是,一些我們所喜歡的無害的、甚至是有益的活動如無節(jié)制,也會對我們的身體構成損害,也可以說是廣義的毒品。  

在這里我要說說自己的眼睛。  

我的視力右眼是1.0左右,左眼在0.8左右,但30歲時,雙眼視力都是1.5,只是感覺長時間看書后,遠處的景物過一會才能看清楚。青少年時期也了解一點眼睛保健知識,但自己的眼睛實在是太好了——無論是長時間學習,還是在強光下、在暗處、躺在床上,或是坐車時看書,眼睛就是不出毛病,所以從來就不在乎什么眼睛保健。實際上,過去自己的眼睛不出毛病,并非不良的用眼習慣沒有對視覺器官構成損害,而是機體的恢復能力太好了,以致于自己根本就覺察不到這種損害。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細胞生物學家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人的壽命等于人體細胞分裂次數(shù)與分裂周期的乘積,而人體細胞的分裂次數(shù)在54次左右。人體器官的健康也符合這個規(guī)律。正如佛教的緣起論所揭示的——“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我們每一次違反用眼衛(wèi)生習慣,機體都在悄悄的恢復,寶貴的生命資源就是這樣被加速消耗掉的。我們常以為器官功能一恢復就萬事大吉了,事實遠非這樣簡單,功能恢復是一回事,生命資源的消耗是另外一回事,后者的變化是不可逆的。譬如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到30歲,其視覺器官各種細胞的平均分裂次數(shù)本該達到15次,但由于不良用眼習慣會導致細胞分裂周期的縮短和分裂活動的加速,到這時,他的視覺器官各種細胞的平均分裂次數(shù)卻有可能達到25次,而且在自然狀態(tài)下,個別組織例如角膜、視網(wǎng)膜的壽命就可以決定整個器官的壽命。  

德國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老年失明, 但其苦難命運的種子是少年時期栽下的。  

巴赫出生于音樂世家,9歲喪母,10歲喪父,此后靠大哥撫養(yǎng)。盡管家里保存著大量音樂資料,可專橫的兄長就是不許他學習,小巴赫只得趁哥哥離家外出與深夜熟睡之際,在月光下偷偷地抄寫曲譜,這大大損傷了他的視力,使他的晚年在雙目失明中痛苦地度過。另外一位巴洛克音樂大師亨德爾也有類似的可悲經(jīng)歷。  

因此,珍惜生命、愛惜身體的意識,自少年兒童時期就應該建立起來。  

過去我曾受一個理論的誤導,說如果一個人到30歲還不近視,以后就再也不會近視了。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喜歡讀書,幾年前,經(jīng)常連續(xù)讀書超過8小時,從下午一點半圖書館開館,一直讀到晚上九點四十分左右閉館,然后才回家吃“晚”飯。現(xiàn)在終于嘗到了違背客觀規(guī)律的苦果:視力的下降和眼球的變形。想當年眼球沒這么丑陋時,我是很喜歡鏡子的,可現(xiàn)在,鏡子們正逐漸變成我的冤家,只有在兩三個禮拜少看書、遠離電腦的情況下,它們才對我講一點老交情。他們應該慶幸,我沒有張飛的脾氣,若然,它們的末日不遠了。  

   

5. 五音令人耳聾  

曾在報紙上讀到一篇文章。文章作者在看電視時發(fā)現(xiàn)母親耳朵里有什么東西,要幫她看一看。老太太慌亂地說沒東西,不用看,最后發(fā)現(xiàn)她的兩個耳朵里都塞著棉花球,原來一家三代看電視時需要的音量不一致,作者的兒子習慣定在40單位(分貝?),作者夫婦習慣定在30單位,老太太的聽覺本該最差,卻覺得20單位左右最合適,該分歧的最后解決辦法是老太太在看電視時偷偷往耳朵里塞上棉花球。作者的兒子本來應該具有最敏感的聽力,但由于長期使用隨身聽、MP3一類東西,他的聽覺器官已經(jīng)受到損害、未老先衰,不怎么愿給他干了。他的耳朵要是有腿,早就溜之乎也,另謀高就了。由此看來,隨身聽,MP3、耳麥一類東西也是可以轉化為毒品的。  

這是有科學依據(jù)的。英國耳聾研究會對全國1000名青少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在大音量聽音樂后,會出現(xiàn)耳鳴現(xiàn)象,而耳鳴正是聽覺輕度受損的標志。耳聾研究會警告說,如此下去,今天的年輕人耳聾時間會較以往提早30年。  

另據(jù)報道,電腦、空調、傳真機發(fā)出的嗡嗡聲也會影響到人們的健康。此類辦公室低噪音對人體健康存在較大危害。長時間處于辦公室的低噪音環(huán)境中,人們會出現(xiàn)慢性聽力下降、情緒煩躁等問題。空調、電腦主機等的嗡嗡聲及鍵盤聲音量雖不大,但多種聲音組合起來會對人體產(chǎn)生長時間、沒有規(guī)律的刺激,使人的內耳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而引發(fā)聽覺疲勞以及神經(jīng)和精神系統(tǒng)失衡,造成慢性聽力下降、情緒異常、食欲減退、易疲乏等問題。而且,這種低噪音給人體帶來的傷害不亞于高頻率噪音,尤其是在電腦較多但面積不大的辦公場所中,其污染和危害更為嚴重。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38歲以前,對這幾句話不怎么理解,在讀了一些資料、有了一定生活體驗、特別是有了探索生命規(guī)律的意識后,現(xiàn)在總算咂摸出一點味道。老子那個時代,生產(chǎn)和社會活動不象今天這么多樣化,沒有電和現(xiàn)代化機械設備,因而除了雷電,不會有今天那么強、那么頻繁的聲光刺激。在缺少現(xiàn)代科學技術、缺少針對大量觀察對象的實驗和調查的情況下,古代圣賢能提出這樣的論斷,是多么富有智慧。而這樣一些道理,是一些自以為聰明的現(xiàn)代人到死也不能明白的。  

   

6.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誘惑  

在現(xiàn)代社會中,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們是網(wǎng)民忠實的仆人、神速的信使,甚至是人們的良師益友——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人們可以獲取有用的知識和信息,接受有益的思想;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互聯(lián)網(wǎng)卻會成為盜竊犯和教唆犯,偷去他們寶貴的時間,使其喪失上進心、放松道德約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時,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又是最時髦的毒品,不僅是精神上的,也是身體上的。  

2005年11月中國青少年網(wǎng)絡協(xié)會主持的一項實地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網(wǎng)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wǎng)民總數(shù)的13.2%,而根據(jù)同時進行的網(wǎng)絡調查的結果,這一比例達到了16.6%。調查結果顯示,除了現(xiàn)有的數(shù)量龐大的青少年網(wǎng)癮群體外,在非網(wǎng)癮群體中,另有約13%的青少年存在網(wǎng)癮傾向。30-35歲的網(wǎng)民中,網(wǎng)癮比例也達到了12%。  

據(jù)《今晚報》報道,一個網(wǎng)絡管理員曾留意過聊天室中的族群,發(fā)現(xiàn)有些成年人,幾年來幾乎是24小時掛在網(wǎng)上,似乎可以不吃飯、不睡覺,隨時都可在網(wǎng)絡上找到他。  

同一篇報道介紹了一個69歲的老先生,老伴兒已經(jīng)去世多年,兒女又都在國外,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無聊之余,老人在朋友的介紹下于兩年前接觸了網(wǎng)絡聊天。老人越聊越上癮,一整天一整天地掛在線上,甚至連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是從上網(wǎng)聊天中擠出來的。后來,他的一個孩子從國外回來時,看到父親因為上網(wǎng)已經(jīng)變得極端虛弱,各項生命體征都極不穩(wěn)定,急忙將其送往醫(yī)院救治。在花去大量醫(yī)藥費,在網(wǎng)癮戒斷醫(yī)院中長時間治療后,老先生才告別了網(wǎng)絡毒品。  

長時間操作電腦,會引起視力和聽力衰退、皮膚粗糙和過敏、指腕神經(jīng)和關節(jié)損傷、頸胸腰椎疾病、頭部和肩膀疼痛、輻射傷害,還會出現(xiàn)自律神經(jīng)失調、憂郁癥、動脈硬化性精神病等。但電腦對人類更多的傷害還在于它所潛伏的危害,如多種人格障礙、心理變態(tài)與大腦高級認知功能障礙等。  

   

7. 懶惰等于將一個人活埋  

Sloth(懶惰)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與人的道德品質、思維品質和意志品質都有關聯(lián),可分為心的懶惰與行為上的懶惰,大體相當于基督教所謂靈的懶惰與肉體的懶惰,但基督教是從宗教信仰的角度立論的。我們也可以按照懶惰的表現(xiàn),把它分為思想上的、學習上的、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體育鍛煉上的等等。  

懶惰的危害主要有:  

1.懶惰使人低能。  

馬克思認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的對象化世界,也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因此,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生產(chǎn)勞動不僅有著十分實際的目的,即滿足人的物質生活需要;而且無論是作為類還是作為個體,勞動都還有超出維持自身生存的更崇高、更偉大的意義:作為自由活動的生產(chǎn)勞動是一種人的自我生成活動,它以實在的、直接現(xiàn)實的方式去實現(xiàn)發(fā)展人的能力這一目的。  

人類起源的歷史告訴我們:是勞動使得類人猿的手和腳完成了分工,是勞動使得原始人產(chǎn)生了交流思想的語言;是勞動使類人猿的大腦進化為人的大腦,從而使人成為地球上的“萬物之靈”。在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不僅學習、觀察、思考、游戲和腦力勞動有利于增進人的智慧和才能,體力勞動也能增進人的智慧和才能,實際上心靈與手巧是相輔相成的。勞動中肢體的動作特別是手的使用可以促進大腦的發(fā)育,保持和增強大腦的機能,延緩大腦的衰老。此外,一個人在勞動中會遇到許多必須解決的問題,要求他開動腦筋去解決,而這個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提高智慧和能力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勞動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間教育學,給我們開辟了培養(yǎng)智慧的新源泉。……通過勞動,人才具有用心靈去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智慧需要困難與問題的滋養(yǎng),而懶漢卻很難具備一個勤勞的人所擁有的優(yōu)越條件。從這兩個方面來看,懶惰的確是廢物生長的土壤。  

2.懶惰是成功的羈絆。牛頓說:“辛苦是獲得一切的定律。”愛因斯坦說:“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世界上幾乎一切成就的催產(chǎn)婆。”不論從事何種事業(yè),欲實現(xiàn)任何目標,懶惰都是成功的絆腳石。   

3.懶惰有害身心健康。法國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年輕時體質很弱,后來,他經(jīng)常參加各種運動鍛煉,身體漸漸強壯起來,活了84歲。他留下了一句名言——生命在于運動。  

生理學認為,勤于用腦,能使大腦增加釋放腦啡肽等特殊生化物質,腦內的核糖核酸含量比一般人平均水平要高10%~20%。核糖核酸能促進腦垂體分泌神經(jīng)激素多肽,組成的新的蛋白質分子——“記憶分子”。它對促進記憶和智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懶惰者由于大腦功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腦啡肽及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的釋放就會減少。長此以往,大腦功能將呈漸進性退化,思維逐漸變得遲鈍,分析和判斷能力亦下降。  

體力活動也能夠促進智力的發(fā)育,改善大腦的功能。體育鍛煉和體力勞動可以促進腦細胞新陳代謝,消除大腦疲勞。尤其是體育鍛煉,可以提高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反應能力和靈活性,有助于提高視力、聽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腦中風后遺癥患者一項重要的康復活動,就是有目的地練習各種動作,甚至按摩也有助于腦功能的恢復,改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身體組織器官的系統(tǒng)調節(jié)作用。這些康復手段的有效性也顯示了肢體活動與腦健康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人們常把腦力活動與體力活動對立起來,其實二者的劃分是相對的,體力活動經(jīng)常需要高度的智力支持,從而可以直接促進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保持和改善,所以體力活動對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積極作用是多方面的。  

體育運動能促進人體內臟器官構造的改善和功能的提高。它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改善循環(huán)、呼吸、消化、排泄等系統(tǒng)的機能,特別使機體的重要臟器——心、肺在構造上發(fā)生改變,如心臟產(chǎn)生運動性肥大、心肌收縮力增強,心臟容積增大,脈搏輸出量增大,安靜時頻率變慢,呈現(xiàn)所謂“竇性心率過患”,實現(xiàn)心臟工作“節(jié)省化”,肺活量增大,呼吸深度加深。  

體育運動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人,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多,免疫調節(jié)功能增強,NK細胞活性增強,這有利于提高機體應激能力,增強機體對疾病的免疫力和病后康復力,并能推遲人體衰老的生理過程,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效果。   

體育運動還能調節(jié)人的情緒,增進心理健康。體育運動能夠提高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提高思維能力,為智力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理條件與環(huán)境條件。人們通過參加體育活動,特別是那些自己擅長的項目,可以獲得一種特殊的心理上滿足,使由于工作和勞動所帶來的緊張、郁悶、焦慮、急躁等不良情緒和得到有益的排遣、精神得到調節(jié)與放松。一些喜歡球類運動的人可能不喜歡田徑、游泳等動作單調的運動,實際上常參加這類運動的人也能獲得微妙的快感,盡管新手要獲得這種快感尚需要些時間。  

體育運動的這種神奇效能已經(jīng)可以用科學來解釋了。生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體育運動能使大腦產(chǎn)生內啡肽 (Endorphin)。這種化學物質具有類似嗎啡的作用,能減輕疼痛感、產(chǎn)生欣快感,從而使人精神振奮,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體育運動還可以促使大腦分泌去甲腎上腺素〔NE)和5-色胺(5- HT)等化學物質,而抑郁癥、焦慮癥等心理問題往往與這些化學物質的缺乏有關,所以體育運動可以取得和藥物治療極其接近且高度安全、簡便的干預效果。在西方,越來越多的心理醫(yī)生使用運動種類、強度、時間和頻率都非常講究的運動處方,用在許多心理疾病的治療及康復之中。  

一些人非常喜歡體育鍛煉,但不喜歡體力勞動,這也是懶惰的一種表現(xiàn)。在健康促進方面,體力勞動具有與體育鍛煉類似的效果,盡管它還不能不能完全代替體育鍛煉。英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做適當?shù)募覄談趧涌梢杂行Ы档蛬D女患乳腺癌的風險,幅度達到20%至30%。研究人員強調,適當?shù)募覄談趧颖扰紶栠M行高強度體育鍛煉更為有效。專家們建議,為了普遍減少乳腺癌的發(fā)生,婦女一周應進行5次時間在30至45分鐘左右的家務勞動。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的杰姆教授的研究顯示,打掃、清洗車子等等家務勞動可以幫助人降低血壓。因此愛干家務的人患高血壓的幾率要相對低。該項研究建議人們平時都應從事家務勞動。  

美國另外一項研究稱,任何能增加能量消耗的活動都有可能延長中老年人壽命。這些活動包括家務雜活如吸塵、拖地、擦窗、剪草、帶孩子步和做義工等。研究人員在對302名年齡介于70歲到84歲的老年人進行6年隨訪后發(fā)現(xiàn),能量消耗最多的參與調查者與能量消耗最少者相比,死亡風險大約只有一半。能量消耗最多的組別稱他們每天都有爬樓梯或者仍然做有酬勞動。   

懶于鍛煉和勞動的人,顯然不能通過這些活動得到健康促進。相反,懶人缺乏適度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緊張性,總是精神萎靡、百無聊賴,這是心理上的一種病態(tài)。此外,大量事實和研究表明,惰性可降低機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性,從而導致懶惰者未老先衰。一句話,懶惰有害身心健康。  

4.懶惰是惡劣品質的溫床。  

勤勞可以培養(yǎng)自信、自立、自強的性格,善良、公正、友愛的優(yōu)秀品質和協(xié)作精神。懶惰本身就是一種惡劣品質,它可由道德教育的缺欠而導致;反過來,它也能派生出其他的惡劣品質。懶惰的后果若由懶人獨自承擔,這還算不上道德問題。問題是懶人并不生活在一個人的世界里,而是要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發(fā)生種種聯(lián)系,因此懶惰的種子可能會滋生出道德上的惡果,懶人可能會成為一個不仁、不義、不孝的人。  

如果他在與他人的合作中試圖逃避勞動的義務,就等于無償占有他人的勞動,等于剝削和盜竊。  

據(jù)報載,一個女大學生就業(yè)第一天的早晨,就端著杯子責問辦公室里的同事:“為什么還不給我倒水啊?”  

有的新婚夫婦,在家里吃完飯就每人一臺電腦開始網(wǎng)聊或網(wǎng)游,鍋碗瓢勺專門雇一個鐘點工來清洗。另外一對年輕夫婦的家務勞動,是通過兩家的老人輪流值日來完成的。等到這些老人風燭殘年,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能指望這種兒女的何種孝順呢?  

5.懶惰是快樂的樊籬  

讀過的不止一篇文章中,作者都不無自矜地表白,活著就要讓自己舒服。這種白癡和吸毒者也同樣懷有的追求,為何也能成為自矜的本錢呢?原來她們?yōu)閳猿煮w育鍛煉的人感到“累”,覺得體育愛好者為健康長壽而遭受運動的“痛苦”不值。這正是“羌內恕己而量人兮”,她們不明白,讓她們感到痛苦的活動,可以是別人快樂的源泉。勤于運動的人,不僅能享受到運動效果的各種益處,也能享受到運動過程特有的快樂,以至于運動能夠成癮。然而只要能掌握好度,這種癮就不至于為害。因此,對于喜歡并習慣了運動的人來講,堅持體育鍛煉,不需要什么毅力,放棄體育鍛煉,倒是需要些毅力的。  

體育運動的效果和過程所特有的快樂,懶于運動的人是得不到的。  

不同的人對于勞動的感受,差異更大。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剝削階級都有厭惡和鄙視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傳統(tǒng),孔子的學生樊遲向他問稼、問圃,被他斥為“小人”;孟子則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而剝削制度下的勞動者往往也有貪圖安逸、厭惡勞動的傾向。馬克思認為,剝削制度會使勞動與勞動者產(chǎn)生異化,正是這種異化使勞動者感受不到勞動本應帶來的快樂。  

馬克思認為,整個人類勞動史是“人的自由自覺的勞動——異化勞動——勞動復歸”的歷史,相應地,人的歷史就是“人——非人——人的復歸”的歷史。異化勞動階段是人的發(fā)展的否定階段,突出表現(xiàn)為:(1)異化勞動使勞動的主客體相分裂。工人從主體變成了客體,在精神和肉體上被降到機器或其附件的地位,使勞動喪失了人的自主性,造成了人性的泯滅、功能的扭曲退化、體態(tài)畸形化、行為片面化。(2)異化勞動使人的目的和手段相分裂。勞動成了每個個體謀生的強制性手段,工人把勞動看成是一種機械的沉重負擔,他在勞動中不是因為創(chuàng)造而感到滿足,而是感到喪失;不是感到創(chuàng)造的愉悅,而是感到勞動對自己創(chuàng)造能力的摧殘,因而造成人的心靈和智慧的貧困化。(3)異化勞動使人的勞動和享受相分離。人在運用自己的勞動技能時,感到自己不過是“動物”;而在運用吃喝、性行為等動物機能時,才覺得自己是自由活動的人,因而造成了人的活動的非人化。  

然而,具有另外一種人生觀的人,卻能把勞動當作人生最有價值的活動,而不是把勞動僅僅作為謀生的手段,從而能夠享受到人生最大的快樂,全國聞名的大慶油田勞模鐵人王進喜就是這么一位。下面一段文字摘自人民網(wǎng)專欄——永遠的豐碑(88):新中國石油戰(zhàn)線的鐵人王進喜(有少許改動)。

1959年,石油工人王進喜作為石油戰(zhàn)線的勞動模范到北京參加群英會,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車車頂上背個大氣包,他問別人:“背那家伙干啥?”人們告訴他:“因為沒有汽油,燒的煤氣。”這話像錐子一樣刺痛了他。王進喜后來說:“北京汽車上的煤氣包,把我壓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國家的壓力、民族的壓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們說:“一個人沒有血液,心臟就停止跳動。工業(yè)沒有石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癱瘓。沒有石油,國家有壓力,我們要自覺地替國家承擔這個壓力,這是我們石油工人的責任啊!”  

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zhàn)線傳來喜訊———在黑龍江省發(fā)現(xiàn)了大油田,一場規(guī)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zhàn)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鉆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zhàn)。一到大慶,呈現(xiàn)在王進喜面前的是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鉆機到了,吊車不夠用,幾十噸的設備怎么從車上卸下來?王進喜說:“咱們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鉆機運到井場。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他們用滾杠加撬杠,靠雙手和肩膀,奮戰(zhàn)3天3夜, 38米 高、22噸重的井架迎著寒風矗立荒原。這就是會戰(zhàn)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運鉆機”。要開鉆了,可水管還沒有接通。王進喜振臂一呼,帶領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臉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場端了50噸水。經(jīng)過艱苦奮戰(zhàn),僅用5天零4小時就鉆完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生產(chǎn)井。在重重困難面前,王進喜帶領全隊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在隨后的10個月里,王進喜率領1205鉆井隊和1202鉆井隊,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雙雙達到了年進尺10萬米的奇跡。在那些日子里,王進喜身患重病也顧不上去醫(yī)院;幾百斤重的鉆桿砸傷了他的腿,他拄著雙拐繼續(xù)指揮;一天,突然出現(xiàn)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粉,王進喜當即決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漿池卻攪拌不開,王進喜就甩掉拐杖,奮不顧身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井噴終于被制服,可是王進喜累得站不起來了。房東大娘心疼地說:“王隊長,你可真是個鐵人啊!”“鐵人”的名字從此就傳開了。  

王進喜和他的工友的勞動是為了共同的理想所奉獻出的、真正具有自主性的從而是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能夠給人以最大的快樂。六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歌詞是這樣的:“錦繡河山美如畫,祖國建設跨駿馬。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戴鋁盔走天涯。頭頂天山鵝毛雪,面對戈壁大風沙,嘉陵江邊迎朝陽,昆侖山下送晚霞。天不怕地不怕,風雪雷電任隨它。我為祖國獻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紅旗飄飄映彩霞,英雄揚鞭催戰(zhàn)馬。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戴鋁盔走天涯。莽莽草原立井架,云霧深處把井打。地下原油見青天,祖國盛開石油花。天不怕地不怕,放眼世界雄心大。我為祖國獻石油,石油滾滾流我的心里樂開了花。”這首歌反映了那個火紅的年代石油工人的志向、苦樂觀和偉大的時代精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種覺悟、這種自由勞動意識和苦樂觀、這種時代精神不僅離我們越來越遠,也讓一些人感到難以理解,甚至會遭到他們的嘲笑。現(xiàn)在讓他們以及懶漢們心里樂開花的大概只有滾滾的財源了。這是人性的進步,還是倒退呢?  

馬克思說:“思維的享受是最高的享受。”這說明帶給思想家快樂的除了新的發(fā)現(xiàn)——思想的結果,還有思想本身。阿基米德“我發(fā)現(xiàn)了”的快樂使他光著屁股沖出浴池,跑到大街上。當吳冠中的家人因擔心86歲的老人累壞了而撤掉他的畫案時,他說:“叫我養(yǎng)花、打牌,不行!叫我休息、不做事,不行!回想這輩子最幸福的時期,就是忘我勞動,把內心里的東西貢獻出來的時候。”他最大的快樂是創(chuàng)造性勞動。我相信,被列為偉大藝術品的畫作只能是這種藝術家的畫作。  

包括家務勞動在內的體力勞動能給人帶來快樂么?絕大部分百歲老人都是勤勞的,我相信他們都能感受到勞動的快樂,不論是由于結果,還是過程。  

以上這些快樂,懶漢是很難得到的。甚至同樣處于安逸之中,懶漢的享受也會弱于勤勞者。例如,只能在臥與坐之間轉換姿勢的人,臥姿或坐姿對于他能成為一種放松么?看來從各個角度來講,懶惰都是快樂的樊籬。  

懶惰的危害的單子還可以列得更長,例如還可以從意志、機遇等方面論述,但這幾項已經(jīng)足以說明其嚴重性。智慧與才能、成功、健康、道德,是人生幸福的要素,不能在這些方面取得進步,人生還有多少價值呢?“懶惰等于將一個人活埋。”泰勒的這句話再精辟不過了。

   

中國人素以能吃苦耐勞而聞名于世。但這個優(yōu)秀傳統(tǒng)正在被城市中的許多家庭丟掉。所有家庭的父母都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幸的是,他們同時也培養(yǎng)孩子學會享樂和偷懶。實際上,他們之所以重視孩子的學習,只不過是為了讓他們將來更好地享樂和偷懶。實際上,如果感官享受成為孩子們的最愛,這就會成為他們日思暮想的東西,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怎么能做到心無旁騖?最會享樂和偷懶的孩子是不愛學習的,他們不僅會讓父母失望,而且他們的很多快樂,只不過是未來痛苦的一個鋪墊。寡欲(有別于禁欲)和勤勞才是增長智慧、培養(yǎng)美德、收獲幸福的沃土。諸葛亮說: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這個道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wǎng)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再說掩耳盜鈴
  3.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tǒng)治著富人和窮人
  4.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5.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6.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7.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8.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9. 劉繼明|隨想錄(20)
  10.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8. 兩個草包經(jīng)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chǎn)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精品在线第一页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加勒比色老久久综合网高清 | 亚洲精品尤物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A∨ | 久热中文字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