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閑話武術套路

程圖 · 2009-10-2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閑話武術套路                                                程圖

   

        年青時,曾在不懂武術的朋友面前表演一套拳腳功夫,他們除禮貌性叫好之外,好自然問,打得嗎?我往往啼笑皆非,不知怎的回答。自入門拜師以來,渡過了沉悶枯燥的扎馬和扯拳階段后,習套路從來沒有間斷,無論是拳腳以至任何兵器,都是套路式學習,并牢記其連貫性,一招式緊接一招式,程序是不能絲毫混亂,另方面,習套路的過程中,馬步、拳法、腳法、身法以及眼部的要求都是嚴格的,不能偏差,稍不合乎要求,就被吾師叱罵,若不能打,豈不是虛耗光陰和心血。然而,我見過耍套路很好的人,一旦面對自由搏擊,竟然不知所措,手、腳和軀體都亂作一通,比盲拳亂打的人更不濟。

   

   

截拳道之言

        李小龍在截拳道一書,認為學習套路于搏擊不利,他說,“形式套路只是無謂的重覆罷了,使自己自以為是地避開面對真實的敵人的自我探討。”“我們難道只要那些拳套形式,一味模仿傳統的防御攻擊?我是深深地受著它的拘朿啊!”他甚至進一步,認為研習套路是有害無益,浪費時間和精神。

        無獨有偶,明代抗倭大將戚繼光在記效新書也提出類似的說法,雖然沒有明確是采用套路名詞,相信是指這方面的,他不是從單打獨斗的自由搏擊出發,而是從統兵陣法實戰看之,“拳法似無預于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并提出,“如轉身跳打之類,皆是花法,不惟無益,且學熟誤人第一。”“今之閱者,看武藝但要周旋左右,滿片花草....武藝之病也。”

   

   

搏擊為用

        六十年代末,空手道和跆拳道相繼傳入香港,它帶來自由搏擊并升段級的玩意,習三個月就要搏擊升段,這種學習的方法強烈沖擊國術界。首先,無入門先后的師兄弟之別,只有段級高低之分,段級之高低在于能否搏擊,而升段搏擊有裁判以定輸贏,因而是認真的,拚命式的,而我們只是“講手”而已,搏擊的輸贏氣氛不濃,因而認真的程度不高,離真實的搏擊的意義不大。

        我有很多學武的朋友都轉習之,有不少師兄弟瞞著師父去學習,有些甚至不跟師父而轉習空手道。凡習此者都不約而同說,人家學了數月就有夠膽對打,而學了國術數年,竟然怯于搏擊,不僅不能發揮自身門派的獨特功夫,甚至簡單的拳擊之法也不能運用;學習套路是沒有用的,難道打架時將套路搬出來就可以應付嗎,搏擊是千變萬化,不是你一拳這樣打來,我就這樣拆招應對,而套路的對拆也是沒有用的,必須在實戰中磨練。

        然而,對于老一輩教頭來說,套路的技擊作用從來沒有懷疑,因為他們是這樣走出來,并這樣傳教徒弟,反而認為這些外來的拳擊學習方法是不對的,因為尚未明白拳理,馬步未穩,身法呆滯,立即搏擊,容易損害身體。吾師說,他醫了很多因習空手道和跆拳道而被打至瘀傷的年輕人,嚴重的,甚至骨折,又說,這是誤人子弟的教法,猶如士兵尚未有足夠的訓練就上戰場。我曾在七十年代觀看過空手道的公開比賽,有兩人不經意遭到對手擊倒,頗嚴重,其中一人倒地超過一分鐘,工作人員急急抬離比賽現場。當聽到場館外傳來救傷車的嗚嗚聲時,我作為觀眾,內心是很不舒服。

   

   

套路是根基

        凡學習技藝,都有根基的,根基不好,難于向上,如同樹之根一樣,根向下走實了,枝葉才繁盛,這道理是顯淺的,習武也不例外。什么是根基?外家拳眾多,拳理不一,括言之,四平馬、子午馬,是一般的要求。對馬步嚴格要求,發拳要運用腰馬力,這是中華武術異于外國的拳擊之道。我小時候,流傳一個故事,話說少林寺有一石凳,由于有一和尚在石凳上練習四平馬,長年累月的情況下,石凳留下兩足印,可見練習的苦功。四平馬及子午馬除了耐力之外,還要看是否扎實,吾師喜將一人坐在習四平馬的人之大腿上,其人凌空,雙腳扭繞習四平馬的人的雙腳的小腿,而子午馬在曲腿上放一人,拉直的后腳的膝后又放一人,看看能否支撐,并支撐多久。當然,不同的拳種對個別馬步的要求有程度之別,如四平馬對于洪拳而言是絕對重要的,相反迷蹤拳較松,因以吊馬為主,詠春拳以鉗陽馬為重,無論怎樣,對四平馬的要求是基本的。

        拳法方面,于迷蹤派而言,穿錘和拋錘,是基本的。吾師每晚要求上武館的初習者甚至習了數年,每次都要打一百次穿錘,一百次拋錘,五十次連環穿錘。而套路方面,入門的羅漢拳,是基本的,是屬于迷蹤派的概論,隨后的拳術各套路只是羅漢拳的化裁和補充。而羅漢拳和迷蹤一路拳,這兩套路必須扎實,打好了,才可以學習其他。所謂打好,就是發拳力度、馬步、身法、眼睛等,合乎要求,稍一不好,都不能學習新的套路。我記得學習這兩套拳,在勤奮練習的情況下,也學了一年之久,吾師才肯教其他。但是,相對于我的老師兄,即最早期跟吾師的,他們說,非常羨慕一年學習兩套拳,當年一年學一套路是視若平常,有時候還不足一套路,每一招式學不好都不能學新的。

        有了套路的根基,是否能在自由搏擊大顯身手,不是的,這是另一層次的學習。吾師在徒弟熟習套路后,就教導每招式應變之道,并說對手每擊一拳每踢一腳,務必有七種應變之法。明了招式之變,進而練習對打。對打,雖不是真正意義的自由搏擊,卻是另一種訓練,不僅要消化套路的攻防招式,也要練習直接的攻擊和防御之法。

        另方面,在不同情況下的對打,也需要不同的訓練。我記得有一師兄弟,曾獨自與四個飛仔在街頭對打,毫無懼色,打得精彩,但他參加中國國術總會主辦的擂臺戰,一踏上臺不足半分鐘就被人打倒,事后他說,眼望眾多觀眾,耳聽嘈吵聲,人不其然膽怯起來,雙腳不斷震。這說明即使是一個打得的人,上擂臺搏擊,也要專門訓練,不能一本通書看到老的。戚繼光說,“平日十分武藝,臨時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無敵,未有臨陣用盡平日十分本事,而能從容活潑者也。”然而,若果根基不扎實,想打得漂亮,如同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是不可能,但很多習武者不明白套路是根基這個道理,以為學了就懂得打架。

   

   

套路內涵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地域廣,一處鄉村一處例。武術流派眾多,相信窮一生精力也不能盡曉。每門派各有其特點,其特點如何知道,往往從套路可窺見之,如龍形拳之一手掌一手拳,蔡李佛拳之插錘等。每門派必然按其特點,依據自身的拳理去創拳,將每招式整合起來,創立不同的套路,所以,拳理是寓于套路之中。習之者要循序漸進,相信每門派的套路都是從簡單的拳腳組合入手,隨后才逐漸復雜。學習者依從一個一個套路去練習,從套路練習中,訓練出本門派所要求的特點,并從套路的練習中體會拳理,如俗語說,拳打千遍,其理自明,當然有師父指點更好。

        于門派而言,套路無所謂好壞之別,套路只有簡單與復雜之分,是按照學習者的拳術進度而論,也按照個人的喜愛及體質的限制,有人玩某些套路好看,有人總是很吃力。以迷蹤派來說,學了兩年左右必學習以滾地為主的飛鶴拳,可以說,不懂滾地功夫,不能算是懂迷蹤拳,然而,對于身栽健碩或略胖的人來說,滾地是令人怕怕的,也不易學得好。

        套路既是一門派的的代表,也蘊含表演性質,既是表演,所以也需要美感,舉一例,吾師教醉拳,在醉步有一動作,男女是有別的,男的是叉開大腿轉身,女的是踢腳。吾師的解釋是,女子叉開大腿是不雅。另一例,是迷蹤二路拳,要踏一步才跳起雙飛踢腳,若是面對搏擊,這不是很愚笨的做法嗎,踏一步就慢了,慢了就要吃虧。吾師說,套路過于剛猛,要柔一點,歇一下,還可以回一氣。所以,如果習套路不明白這個含有美感表演的道理,易被套路所害,以為搏擊也是這樣的。但是,如果套路過度重視美感,易演變為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如戚繼光說“武藝之病也”。現今香港流行劃一化的套路比賽,是內地的傳入,我的觀感是花巧過多,以跳躍翻騰為重點,玩舞臺四邊,這些套路的傾向是將武術舞臺化,老實說,如果是舞臺化,又怎及懂跳舞的人好看。

        一門派的創拳者將零星的攻防技術整合,以套路形式流傳,當學習者熟習套路后,以此為基礎,將套路分拆,按自己的興趣和身體特點而集中練習單一的攻防戰,并與師兄弟對練。其實,傳統的武術的訓練,既整體的,即套路;又個別的,即簡單招式。不個別的練習,無從在對打中得益;不整體練習,不能在對打中淋漓盡至發揮個別的招式。兩者是辯證關系。尤其是對打的簡單招式,一定要苦練。我年青時曾看過日本黑澤明的電影,七俠四義,印象殊深,并認為是唯一合乎對打之道的電影,其中一俠士是快刀手,經常耍弄一招式,就是拔刀向上拉,即使雨中也不斷練習。這是很枯燥的,很乏味的,卻是必須的,是實用的,作為習武者,我看此境像,聯想我周圍的習武朋友,有多少人肯如此苦練,包括自己在內。  

   

   

武術之源

        搏擊之術,各民族都有。閱一書,陳怡舟著拳擊健身,說拳擊起源于公元前四千年非洲之伊索匹亞地區,通過尼羅河傳到古埃及,再傳至二千年前古希臘之克里特島,公元前六一六年及以后的四百多年,古代奧運會將青少年組的拳擊賽列入為比賽項目。

        與西洋拳擊以及世界各地的拳術相比,中華武術呈現多采多姿,流派眾多,內外家兼顧,此現象怎樣發生?如何孕育之?眾說紛紜,找有關書籍看,有數種說法,一是洪荒時代,先民為生存,與野獸搏斗,與周遭的人搏斗,從而積累搏斗技術;一是軍隊之用;一是巫術儺戲之演變;一是商業表演之用;一是村落械斗之需要。無可否認,這些因素或多或少起了一定的作用,相輔相成,然而,若把這些因素放在其他民族,難道他們不是同樣擁有。古希臘的陶器已有徒手搏擊以及軍隊作戰的描繪,古羅馬的角斗士是人所皆知,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戲劇中,兩大家族積怨并經常發生流血械斗事,茱麗葉的堂兄被羅密歐所殺,從而影響一段珍貴的愛情。即是說,有關的論述只說明一般的起源,并沒有說明中華武術異于其他民族的特殊點。

        如同中藥起源一樣,人人都說是神農氏嘗百草,難道古希臘的醫藥,美洲印第安人的草藥,不是以“神農氏的方式”發展出來嗎,因而并沒有說明中藥的多樣性為什么異于其他民族的。其實,我們的祖先是偉大的,已脫離經驗之基礎,并以經驗為基,以易的陰陽之理抽象之,理論之,具體為氣味以區分藥物的效能,這特殊性才是中藥真正的起源,因而泛談各民族共有的普遍性要素,是沒有什么意義的,同樣,我們必必須找出中華武術的特殊性,這才是武術的真正起源。

        譬如太極拳的出現一樣,如果沒有易經之陰陽,以及老子的至柔思想,無論如何是不能孕育之。為什么太極拳的發明相傳出自道士張三豐,因為老子是道教的教主,是絕對尊崇,易經是鎮教之寶,就是這么簡單。當我們必須從中華武術異于其他民族的角度出發,明顯看到:套路,這是特殊性要素,其他民族的武術是沒有的。環顧其他民族的武術,只有個別的攻防對打,而沒有將個別的攻防對打整合為套路形式。

        古人凡事喜概括之,烏瞰之,如同治病一樣,醫家將各類證候歸結為陰陽,同樣地,武術家將簡單的攻防對打技術一組組以套路方式整合之。如果說,簡單的攻防對打喻為實踐,套路的意義就是理論;如果說,攻防對打是個體,套路就是整體。武術的核心是打架,如果套路離開拳擊攻防戰的價值,我相信各門派也不會使套路流傳至今,也不會呈現多姿多采之態。

   

   

能打與習套路多少無關

        在我習武的年代,有一想法頗流行,就是套路學多了,以為功夫就了不起,在本門派地位超然。如果每套拳腳都是苦練的,都是扎實的,可以劃上等號,但我所見的,只是追求數量上的多,是重量不重質。我的老師兄,即早期跟從吾師的,學的套路不多,都是兩三套,原因是師父年青時教拳極嚴格,不易多授,但個個都是實實在在打得,而我們學套路多了,所謂能打,只是說說而已。師父曾說一老師兄,只學了一套羅漢拳,在鄉下將數個對手打得落花流水,鄉下人要他留下來教拳,但他學得不多,就經常返廣州找師父學習,以便充實,然后返鄉下又再教。當然,我們和老師兄的時代背景不同,當時社會動蕩,不苦練,不掌握一兩下散手,生活吃虧,更由于學套路不多,必然專注將所學的單一套路下苦功,并要淋漓盡致挖掘,將套路的內容化裁之。而我們學多了,易混亂,除非如師父一樣,一生與拳術為伍,又另一回事。

        吾師常說,搏擊來來去去都是幾下的,集中苦練之,然后在此基礎上,磨練身法和步法。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shijia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3.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4.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5.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6.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7.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8.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9. 劉繼明|隨想錄(20)
  10. 東南亞的宿命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欧美激情综合在线三区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 亚洲第一区久久丁香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