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捍衛簡體字
最近,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就漢字的使用問題發表了“識正書簡”的意見。他所謂的“正”,就是目前仍然在臺灣等地通行的繁體字;他所說的“簡”,是指已經在中國大陸通行了幾十年的簡體字。馬英九主張,今后中國文字的使用應該是,識字一律識繁體字,書籍、報刊等等也都使用繁體字,只在個人書寫時,可以寫簡體字。
馬英九的這個說法,實際上是要從根本上廢除簡體字的使用,而一律向臺灣看齊,重新使用繁體字。因為如果按照他所說的去做,人們從小識字的時候識的是繁體字,各種書籍(當然包括漢字工具書籍)、報刊等等都使用繁體字,那還有什么簡體字的使用空間?
其實,明白人一眼便能看出,馬英九所說的“識正書簡”中的“正”,還包括了一層重要意思,就是以中國的正統自居。這也是臺灣國民黨歷來所具有的心態。雖然他們早在60年前就已經被中國人民所唾棄、所推翻,逃到臺灣后,只是由于有其美國主子長期的武裝保衛,才能茍延殘喘至今。但是,他們在統治大陸時期所養成的那個“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的脾性卻并沒有絲毫的改變。所以,時至今日,他們仍然要跟大陸、跟中國共產黨爭正統。在漢字使用上以臺灣現行的繁體字為“正”就是他們這種心態的一個表現。
臺灣國民黨的這種心態無疑是極其可笑的。對于臺灣國民黨的這種可笑心態,鄧小平了如指掌,他曾經尖銳地指出:“臺灣跟大陸爭正統,不自量力。”(《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58頁)然而,只要地球上還有國民黨勢力存在,也就會有他們正統心態和行為的存在,這大概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吧。
在當今及今后以至永遠的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下同),究竟誰才是正統?對于這個問題,早在開國大典上,新中國的偉大締造者毛澤東主席就已經作了明確的回答。他當時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今天,毛澤東主席的這個宣告已經得到除極少數幾個小而又小的國家外的全世界所有國家的承認。真正不承認的大概只有臺灣當局中的極少數人。由此可見,在今天的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才是真正的正統,其他的任何所謂“政府”,臺灣當局也好,西藏達賴集團也好,以及其他的什么人也好,只有老老實實地承認這個現實,將自己統一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懷抱,才是維護正統,才是正經。
明白了究竟誰是正統的問題,也就明白了漢字使用的方向。就漢字來說,新中國成立后經過大量的過細的慎重的工作,對原來極不規范、極其蕪雜的漢字進行了整理和簡化。這是新中國政府對漢字的一大功績,一大貢獻,又是歷史的一大進步。它不僅惠及中國當時和今天大陸的幾億、十幾億人民,而且也惠及全世界的華人、華僑和國際社會。它的重大歷史意義,可以與秦始皇統一文字相媲美。因此,香港也好,澳門也好,統一后的臺灣也好,都應該而且必須在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做到與大陸“書同文”,即都使用中央政府統一頒行的文字簡化方案,都使用簡體字。這也是“一國兩制”中“一國”的應有之義。
當然,馬英九的“識正書簡”荒謬言論也絕非孤掌獨鳴,是有某些社會基礎的。在臺灣島內自不必說,就是在大陸也有其應聲蟲。前些時候,北京某著名大學的一位“國寶”級老年教授就曾發出過“廢簡復繁”的呼吁。此外,據報導,包括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北京 師范大學 教授王寧,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董琨等在內,許多大陸語言學家都主張“識繁書簡”。
我不知道在中國大陸極力主張“識繁書簡”的到底是些什么樣的人物。估計他們多半年紀較大,年事已高,或者是些有復古癖好的人物。不論是什么樣的人,都應該懂得,歷史只能前進,決不容許倒退。而“識繁書簡”的主張,就是從一個方面拉歷史車輪倒退的主張。這種主張是廣大人民決不能接受的,也是決不能得逞的。即使打著“為了統一”的旗號也是不行的。因為統一是歷史的前進而決不是歷史的倒退,統一要有利于全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不能損害人民的利益(廢簡復繁,讓大陸13億人和眾多的華人、華僑和國際社會重新使用繁體字,就是對他們切身利益的損害,是對民族不負責任),統一也不能對臺灣國民黨搞言聽計從、搞國民黨說了算,統一可以考慮臺灣同胞的合理利益,但是不能沒有底線。確保整個中華民族的書同文,確保漢字的繼續規范使用就是一條不能突破的底線。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