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揭示出的有關成敗的周期率及毛澤東的思路
《周易》是怎樣揭示成敗周期規律的呢?這從乾卦的卦象和各爻辭,以及全書結構即可看出。下面先看一下乾卦的卦象和各爻的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周易》全書共六十四卦,每卦都是由六個爻位由下而上組成卦象,但在乾坤兩卦中除由六個爻組成的卦象外,又各多出一爻,在乾卦中多出的這一爻叫“用九”。因為是多出的,所以在卦象上沒有“用九”的位置,只是虛設的一爻。雖為虛設,但其用意可不是虛設,這一點在后文中自然會說到。
對乾卦的卦象,下從兩個方面來談:
第一,把六個爻位的卦象還原成上下兩個單卦,即兩個三畫卦,其中四爻就是上卦的一(初)爻,與下卦的一(初)爻相對應;五爻就是上卦的二爻,與下卦的二爻相對應;六(上)爻就是上卦的三爻,與下卦的三爻相對應。這三組對應爻,由下至上,實際就分別代表了事物發展三個階段,即,開始階段,成功階段,沒落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具體內容,在各爻的爻辭中已經說明,這就是:
一、四爻的爻辭分別是:“潛龍”; “或躍在淵”。其含意就是說:對所從事的一切事業,凡在發展的第一階段,即開始階段,都像潛入水中一樣,一片漆黑,摸不著頭緒,遇到的困難自然很多,因此心上會產生恐懼感,怕做錯事,怕成功不了,這也就形成了第一階段的特點,即多難多懼。
二、五爻的爻辭分別是:“見龍在田”;“飛龍在天”。其含意是說,在第一階段活動的基礎上,出現了大好形勢,這大好形勢的表現,既可在田地上活勸,又可像天高任鳥飛那樣,在天空中活動,總之不再像過去被迫潛入水中搞地下活動那樣多難多懼了。這說明對所從事的事業已經由被動轉向主動,接近成功,或已經成功。成了功勞多,榮譽多的階段,這也就成了第二階段的特點,即多功多譽。
三、六(上)爻的爻辭分別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亢龍,有悔”。這是說,在成績和成功面前,立刻出現了兩種態度:其一,像“九三”那樣,繼續保持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從早到晚都在警惕自己不要做錯事,并以這樣的態度嚴厲要求自己。這是正確的,故說“無咎”。其二,在成績和成功面前,像“上九”那樣,行為高亢,成為目中無人的人。這行為的發展,必然造成惡果而后悔,故說“有悔”。
以上說明,凡在成功和成績面前,能像“九三”那樣,就能使自己由下卦發展為上卦,如此這般地一次又一次地獲得成功,這就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運動,成為成功者的規律。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成了“上九”那樣,把局勢推上“用九”爻辭所說的那樣:“見群龍無首,吉”,即出現“群龍無首”的混戰局面,在混戰中,誰能回到像第一階段那樣,誰就能獲得新的成功,但這成功者就不一定是自己了,這對自己來說,就成了失敗者。這也就成了失敗者的規律。
《周易》中的這一思想,滲透在《周易》的每一卦之中,使的每一卦中的一、四爻的行為特點,多成為多難多懼的表現:二、五爻的特點,多成為多功多譽的表現;但在這多功多譽面前,能做到像九三那樣的是少數,這就形成了三、六(上)爻的特點,多成了多傲多兇的表現。同時告訴人們,破解第三階段的唯一辦法,就是像九三那樣,在成功面前,主動再從頭做起,即主動再回到像不成功的多難多懼的第一階段上做起。《周易》中的每一卦,幾乎都包涵了這一內容,這說明無論做任何一件具體事,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無不是在沿著這樣的規律在發展。
以上談的是從乾卦的卦象和爻辭中所反映出的內容,下面再談第二個方面的內容。
這第二個方面的內容,是對第一個方面內容的充實、補充和說明。這就是把乾卦的一至六爻,從下至上看作是一件事物從始到終發展的全過程,比如當成奪取政權的一場大革命,那么初爻就是象征革命的開始階段。因為革命黨人在開始階段的活動,一旦暴露身分,就會受到殘酷鎮壓。因此革命黨人這時就只能像潛伏在水中做地下工作一樣。一旦公開,不但沒用,而且會遭到滅頂之災。故在這第一爻的爻辭中說:“潛龍,勿用。”
二爻卻是象征革命已經發展到即將成功或已經成功的階段。這是經過第一階段的潛伏活動,積畜下革命的力量,使革命在適當時機由地下轉到了地上,其領導人,即大人物,也才能公開出現。故九二的爻辭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三爻象征革命成功之時和之后的情況。也就是說,革命勝利了,以后怎么辦?就因為勝利,這時勝利的人們最容易產生高傲和享樂而走向腐敗,但頭腦清醒者,會堅決持反對態度,故九三的爻辭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這就代表了這時的頭腦清醒者的努力,說明在革命成功之時和之后能使革命隊伍內部的反驕防腐斗爭占居上分,就能渡過這多傲多兇的第三發展階段,從而把歷史順利地推向一個高層次上的新的發展時期,即進入到上卦的發展時期。
四爻象征在革命成功后,經頭腦清醒者的努力,使革命的事業,又進到新的發展時期的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同樣面臨著新任務和新困難,同時又怕走向失敗,于是很自然地像再躍回到當初的“初九”時期那樣,故在“九四”的爻辭中說:“或躍在淵,無咎。”
五爻象征在新周期的發展中,又迎來了新的成功階段。這是更高層次上的成功,也是大人物正確領導的表現,故“九五”爻辭中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里的“天”和九二爻辭中的“地”相比,不僅說明這是更高層次上的成功,而且說明成功者高興的程度和范圍,也大大超過前周期,像從地上升到天上那樣廣闊無比了,以此暗示在這次勝利后再進行反驕防腐斗爭就潛伏下了難度之大的災難。
六(上)爻象征在新周期內又發展到了多傲多兇的第三階段。在這個階段里,和上一個周期的同一個階段相比,因為高傲情緒的人多了,程度也更大了,這就使革命黨人不能再像“九三”時期駕馭自己的黨再回到像當初“初九”的多難多懼的環境一樣進行自強不息的奮斗了。而是使自己的行為變的越來越高亢,狂妄自大,不能自治,從而由量變走向質變,造成悔之無及的結局,故“上九”爻辭說:“亢龍,有悔。”
這結局是什么樣的呢?這就是“用九”中說的:“見群龍無首”,即出現了許多新的革命黨人為醫治這腐敗的社會而進行斗爭的混戰局面。然而誰能醫治住呢?這就看誰能做到更像“初九”那樣,誰就能達到醫治的目的。由此看來,這混戰的局面,正是醫治這社會腐敗,促使歷史早日進入新的發展周期的有效手段。故“用九”爻辭說:“見群龍無首,吉”。
對以上道理,不僅反映在各卦的卦象上,而且從《周易》全書結構看,同樣反映出來。這就是《周易》在它的第一卦,即乾卦的卦辭中,首先為全書提出一個總的奮斗目標:“元、亨、利、貞”。在為實現“元、亨、利、貞”的奮斗中,怎樣就能取得成績和獲得成功?不是別的,就是必須遵照天理辦事。所以把乾卦置于第一卦,說明乾卦所闡明的道理,就是天理。從第二卦到第六十二卦,就是指各行各業,各條戰線,在為實現“元、亨、利、貞”的具體奮斗中,即在做每一具體事上的努力中,只要能做到按乾卦的天理辦事,就能成功,否則就遭挫折或失敗。到第六十三卦,叫“既濟”卦,說明在為實現“元、亨、利、貞”這個總的奮斗目標中,已大功告成,即勝利了。但問題也出來了,這就是大功告成之后怎么辦?《周易》的作者立刻在第六十四卦上又安排了未成功的“未濟”卦,這就是在告訴成功者說,一切再從頭做起,即再退回到從第一卦做起,即再從學習天理開始。這就告訴給人們,對任何事業的發展,小事業有著小周期,大事業有著大周期,而且大周期又正是由無數的小周期構成。只有完成每一個小周期,最后才能完成大周期。等大周期完成之后,在更高層次上的大周期就又開始了,并且又是從一個一個的小周期做起。只有這樣一直堅持地走下去,循環往復,一次比一次高,才是真正走上了實現“元、亨、利、貞”的路。
也就是說,在為實現“元、亨、利、貞”而奮斗的全過程中,所謂成功,也只是成功地完成了某事業的一個大周期或這個大周期中的某一個具體事的小周期的運轉任務,但對新的周期來說,不管是大還是小,則都是剛剛開始。因為像這樣或大或小的新周期會永遠不會終止,所以對整個事業的發展來說,也就永遠成了沒有完結之時,也就沒有最終成功之日。成功都是相對的,對未來的事則永遠都是不成功者,成功者之所以能由成功再走向新的成功,就只能是在成功的面前,真能再退回到像在不成功時的多難多懼環境下所具有的那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行為上,因此這就成了成功者的規律,而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就是不能做到這一切,所以成了失敗者。
為什么把此理稱之為天理,因為這是根據天的運行規律而來。首先看每一天,太陽都是從黑夜升起,說明太陽的發展是從這黑夜開始的,這黑夜就成了太陽每日發展的開始階段,即第一階段。等太陽生出后到中午,這是每日之內太陽發展最有生氣的上升時期,因此這也就很自然地成了太陽發展中最成功的時期,因此成了太陽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接著太陽又一刻不停地向西山落去,因此這就成了太陽的沒落階段,即第三階段。太陽落山之后,就很快迎來了黑夜,這黑夜就標志太陽新的一日的第一發展階段又重新開始了。正是這一日復一日,形成了太陽運轉的小周期,才又迎來一年復一年的冬春夏秋這個大周期的接連不斷的反復運轉。
在一年之中,同樣也分三個發展階段,這就是,冬季相當一年之中的第一發展階段,如一日之內的黑夜發展階段;春季相當一年之中的第二發展階段,如在一日之內旭日東升到中午的發展階段;夏秋季節相當一年之中的第三發展階段,如一日之中太陽由中午到落山時的發展階段。接著進入冬季,進入冬季就標志新的一年發展的第一階段又開始了,也如一日之內太陽落山后就標志新的一日的第一發展階段又開始了的道理一樣。
在一日之中,人們活動最困難的時候是黑夜,而在一年之中,人們活動最困難的季節是冬季,這就說明,事物的發展,在它的第一階段是最困難的時期,因此這就形成了第一階段的多難多懼的特點。
在一日之中,最有朝氣的時候,是旭日東升之后到中午這之間的時間,在一年之中,最有生氣的季節是春季到夏季的發展,這就說明,事物在它的第二個發展階段正是走向成功的時候,因此就形成了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多功多譽。
在一日之中,中午之后的陽光最好,在一年之中,進入夏季之后陽光最好,甚至把大地烤燒的像著了火一般,顯得高傲無比,給萬物帶來兇險,這就說明,事物發展進入它的第三階段后,特點就成了多傲多兇。又因在冬春季節的陽光能給人以溫暖之感,這像是對人對萬物唯恐怕犯了什么錯誤似的,這現象反映在卦象上,就成了下卦的九三的表現行為。到了夏季,太陽在中午前后的表現像著起火一般,反映在卦象上,就成了上卦的上九行為。說明這下卦與上卦的來源,同樣是仿照這天體運行規律而產生。
通過以上闡述,還可說明以下問題:
(1)《周易》正是根據天意而成書,乾卦內容正是對這天意的濃縮和概括,所以在《周易》中,不論在每一卦里,還是從全書的結構,都是在盡力闡明這道理,說明《周易》之理出自天理,是天地萬物之理,教人做到以天理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2)同時說明,在每做一樁大事時,其中必然包括無數小事。但不論大事和小事,其發展規律都是在成功之時,就應該像乾卦中的“九三”那樣立刻再退回黑夜,再從頭做起。只有這樣,才能在更高層伏上得到新生,取得新成就。說明這時的退才是進。
(3)在退的問題上,有的卻能做到主動的退,從而使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很快由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這就成了成功者的規律。可是有的卻做不到這一點,即不愿再過未成功前的那種艱苦奮斗的生活了,這時就會產生新的革命力量,引起群龍混戰,這就成了失敗者的規律。對此,在春秋時,老子對此作了這樣一個概括:“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注1)
(4)這天的道理就是,在一年之內,冬季為第一發展階段,是萬物處于多難多懼的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內,由一日復一日所組成的每一個小周期,即取得每一個小的成功和成績之后,因為大局還處在多難多懼的發展階段,所以這時在每一個成功和成績面前,往往能做到像“九三”那樣,于是迎來自己事業發展的一個又一個新的成功,從而使時代進入春季,即進入一年之內的多功多譽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內,由于不斷取得成功和獲得榮譽,就使的一些人再也不能像“九三”那樣了,而是變成了像“上九”那樣的行為,而這行為一出現就會遭到反對,這反對的行為在自然界的表現,就是天空中出現了雷雨,同時說明,從此再前進一步,正是這雷雨和高傲勢力斗爭的結果。但同時也遭到高傲勢力的反撲,這反撲的表現,同樣也越來越兇,于是使白晝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說明在成功和成績面前,不愿像“九三”再走回到黑夜過艱苦奮斗生活的行為雖不斷遭到反對,但在多功多譽這個大局下,高傲力量的發展常常勝過反高傲的力量,結果使時代進入夏季,即進入一年之中的多傲多兇的發展時期。在這樣的時期內,就成了晝最長夜最短的季節,這意味不愿再過像在黑夜那樣艱苦生活的高傲思想和行為發展到了頂點,其表現,就是在這時的一日復一日的小周期內,每到中午前后,即到一日的多傲多兇發展階段時,太陽光的烈焰,對大地形成的烤燒之勢,既兇狠又放肆,顯的毫無收斂之意,真是高傲無比。同時反抗這高傲力量的雷雨也得到迅猛發展,常常雷霆萬鈞,閃電騰空,像無首的群龍,在進行著激戰,從而使天氣得到涼爽,說明高傲勢力受到重創,遇到兇險。但激戰過后,這高傲勢力又會很快得到回復,但反抗的力量也隨之而增,所以在這夏季,雷雨天氣就特多,甚至接連不斷,成為連陰天,說明對高傲勢力的斗爭,不能寄在一朝一夕上,必須寄在長期堅持不懈的斗爭上,接著天氣由晝長夜短走向了夜長晝短,說明高傲勢力這才愿意再退回像在黑夜中那樣過艱苦奮斗的生活,從而使年景成為大豐收的年,說明只有斗爭才能得來好結果,斗爭的哲學也就由此而生。接下來就到了冬季,說明在勝利中,迎來了發展的新周期。但在和高傲勢力的斗爭中,也會出現過火行為,這就是雷雨過大過多,用現在人的說法,這就犯了左傾錯誤,給天下造成洪澇災害,這意味反高傲者在勝利中也高傲了,一旦犯下這錯誤,即使后悔,也常常晚了,其表現就是天氣從晝長夜短走向了夜長晝短,以示前途只能走向黑暗,而且無法挽回。如果在一年之內,沒有出現雷雨天氣,或者出現的不多,說明反高傲勢力的革命力量,又犯了右傾錯誤,使的高傲行為得以順利發展,結果給天下造成顆粒無收或歉收的災荒之年。這既是高傲勢力因高傲而失敗的表現,也是反高傲勢力因沒反掉高傲而失敗的表現。面對這失敗雖都會后悔,但都晚了。其結果,也就和左傾錯誤造成的結果一樣,使天氣由晝長夜短走向夜長晝短,以示前途只能是走向黑暗。接著進入冬季,這對高傲勢力和對反高傲勢力所犯下的左右傾錯誤者來說,表示他們在走向黑暗的同時,都不得不痛定思痛,總結經驗,糾正錯誤,一切再從頭做起,這冬季,就成了它們再從頭做起的第一發展階段,也標志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古人正是通過對這自然現象的觀察,采取擬人化手法,在《周易》中概括出了成敗規律,產生了天人合一的理論。一旦產生,就包含很多哲理,也就成了能指導人們正確實踐的思想內容。
(5)道理知道了,但做到就很難,乾卦中指出,第一周期的第一階段是“潛”入水中,后一周期的第一階段就成了“躍”入水中。“潛”是偷偷,有懼怕之意;“躍”是躍然,有喜悅之情。說明勝利后能再回到第一階段,雖是理智的行為,卻有著按壓不下的發自內心的高興和喜悅,并隨著一次又一次新的成功的到來和實現,這高興和喜悅也會越來越得到發展,所以第一次成功后的表現是“見龍在田”,到以后的成功就成了“飛龍在天”。說明這高興由地上升到了天上,由腳踏實地,變成了飄飄然而忘乎所以,也說明從此自己不再是腳踏實地帶動大家一塊來實踐這成敗的道理了,而是成了高高在上,只是用來說教別人的內容了,實際自己成了做不到的人,最終成了“上九”的行為。醫治辦法,乾卦在“用九”中回答的非常果斷,這就是:“見群龍無首,吉。”說明這群龍無首的混戰是解決這問題的唯一辦法,對此既不可回避,也無法超越。但混戰畢竟具有著巨大的破壞性,怎樣就能減少,以至于消滅這破壞性,《周易》中沒有指出,看來只能聽其自然的發展。說明《周易》雖指出了這規律,發現了這規律,但對怎樣駕馭這規律,來減少或消滅這破壞性,可就留給后人通過實踐來解決了。
(6)關于周期規律的更替,這對一個人或—個團體,或一個執政黨來說,能否憑著自身的力量及時完成,關鍵看能否在勝利面前克制住自己的驕傲。一旦驕傲而走向腐敗,對這個執政的政治集團來說,必致社會盜匪增多,這根子是革命黨人自身的腐敗,而不是盜匪和群眾生來就想為非作歹。治理的辦法,若這個執政的政治集團能治住自己官吏的腐敗,就會像“九三”一樣,把歷史再推上一個新周期,否則,就只能像“上九”那樣,高傲無人,對不服者直是鎮壓,致使被鎮壓者在走投無路時,由為非作歹,走向反抗,最后形成“群龍無首”的混戰局面,在混戰中,誰能再回到像第一階段那樣,誰就會取得“吉”的結局。
(7)也說明在成敗的路上,這驕傲行為,既是勝利過程的產物,又是由盛走向衰的根源。誰都知道,驕傲是成功的大敵,誰都想克服,若真克服了的,就成了英雄,但很難堅持到底,若真能堅持到底者,可就成了超凡入圣者的行為。在成敗路上成為英雄不容易,再進一步成為超凡入圣者就更難。這就使的,對所從事的事業來說,發展是無止境的,但對從事這項事業的具體人或黨派來說,常常就會因驕傲而終止前進。在這一點上,不管過去成績是大還是小,只要驕傲了,就意味走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極點,物極必反,從此走向自己成功的反面,致使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在勝利和成就面前,最后沒有好下場,根源就出在這里。人常說能夠共患難,不能共享受,根源也同樣在這里。因為大家都高傲了,也就都爭利于市,爭功于朝,成為群龍無首的相爭局面,不是被自己內部掌實權者所鎮壓,就是被新革命黨人或其他政治集團所消滅,所以到最后常常沒了好下場。
(8)同時還說明,對革命黨人來說,由像九三那樣,對錯誤能及時糾正,到發展到像上九那樣,對錯誤不能及時糾正,或想糾正卻再也糾正不了,雖后悔,則晚了,這過程就成了革命黨人由盛轉衰,由治理敵人的腐敗而使自己變成和敵人一樣腐敗的全過程,于是又出現了新的革命黨人,來革自己的命。當新的革命黨人得到政權后,同樣又因治不住自己的高傲而腐敗,最后又出現更新的革命黨人起來把自己消滅,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不斷的歷史事實,正是由此而形成,這里的關鍵,就是在勝利面前,沒找到怎樣就能永遠做到像“九三”那樣的辦法,即不用戰爭就能完成由驕傲到不驕傲的轉變,這就成了千古難題。這不僅僅是認識上的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出在建立怎樣的制度上的問題上。直至今天,我們常說的政體改革,實際還是為解決這難題在苦斗。人們常說:“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因為打天下是在治別人的腐敗,這就容易做到,可到坐天下時就成了治自己的腐敗,這就做不到了,成了醫不自治的狀態。由此看來,執政者的病,只能由不執政者來治,才會收到好的療效,這就成了建立新制度的方向,靠執政者治自己的病,頂多能做些修補性的事,這就成了各朝各代雖都為自己的復興而做過那么多努力,也出過很多很杰出的人才,結果英雄無用武之地,歸根還是以失敗告終,真正原因就出在這里,由此也可以看出,這不只是沒人才的問題,而是有人才也得不到發揮和重用的問題。
(9)還說明,在成功和成績面前,做到像“九三”那樣,即主動退回到像“初九”階段時那樣,就能創出新業,就能把歷史推上新臺階,否則,就會成為像“上九”那樣,因高傲而沒落。所以當奪得政權之后,若真想把歷史推上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這個矛盾的新臺階上,讓大家都過上共同富裕的生活,就必須從解決自己官員因高傲想先富而腐敗的問題入手,這才抓住了本質,抓住了解決這一矛盾的主要矛盾,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解決好廣大人民和走資派的矛盾,這才抓住了解決這問題的主要矛盾,否則只能把善良的愿望變成空話,成為欺騙。若在勝利和成功面前,以提高大家的生活為名,公然提出使少數人先富的理論,說的再天花亂墜,其結果必然使官員利用職權,踏上巧取豪奪的路,把自己用刀槍和流血才消滅了的敵人的腐敗,結果使自己很快也成了和敵人一樣的腐敗分子,成為人民的公敵。面對這現實,只有以維護社會安定為名,對人民的反抗與不滿進行鎮壓,當鎮壓不下去時,自然就成了群龍無首的混戰局面。因此這少婁人先富的理論,就成了加速革命黨人自取滅亡的理論。
以上就是《周易》中所揭示出的成敗規律的基本內容。
《周易》作者為什么能根據自然現象作出這樣的描述、概括和揭示呢?其實這也是總結人類社會實踐的結果。人們在社會實踐中,不論從事任何事業,在開始階段,常常是一沒有經驗,二又力量薄弱,所以困難必多,害怕不能成功,因此也就造成了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多難多懼。也正是這個特點,又使的人們做起事來就特別謹慎小心,從而就又保證了在這個階段里在行為上少犯或不犯錯誤,或犯了錯誤也能迅速得到糾正,從而才使自己由不成功走向成功,由沒榮譽而得到榮譽,也就使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多功多譽的發展時期。古人后來對這結局總結出一句話,叫作“生于憂患”。
在多功多譽的日子里,就因為這個時期成功多,榮譽多,也就最容易產生松口氣的思想,覺著自己過去太辛苦了,現在應該享受一下了,從此不愿再過艱苦生活了。正是為了想達到比別人更好更多的享受,所以又往往從這時起滋長了和別人比功勞,爭高低,造成,成功之前彼此間能一心一意共同協作;成功之后,反同室操戈。這也就是人們后來常說的“能夠共患難,不能共享受”的道理所在,也是“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的又一表現。從此在思想上雖然也強烈地認識到這時謙虛的重要,驕傲是繼續前進的大敵,但在行為上,卻早已身不由己地飄飄然起來,而且變成了醉漢,醉漢的特點就是,明明醉了,卻越醉越說自己沒有醉。明明是自己越來越高傲了,卻又不知覺,而只是看到別人的高傲,自己把自己置于最兇險的地位上,從而使自己進入到多傲多兇的時期。古人后來對這結局作了這樣的概括,叫作“死于安樂”。
當進入多傲多兇階段之后,其特點就是因為過去取得成績,現在驕傲了,則又不知覺,明明是自己不對,則往往又自我感覺良好,或感覺到了,則又怕喪失面子,總之會把錯誤說成正確,并想通過加大宣傳力度,使人們接受,就這樣自己使自己墮落成了文過飾非的人,強詞奪理的人,不講真理只講實用的人,正因為這樣,也就成了人們最痛恨的人,成了促使時代走向沒落的人。然而怎樣就能挽回這敗局呢?從夏、商的更替中得知,就是通過群龍無首的混戰——革命。
《周易》的作者,正是在這社會實踐中看到了這一切,才在觀察天體的運轉中受到啟發,并從天體的運轉中概括出事物發展的成敗規律。
以上就是《周易》中所揭示出的成敗規律的周期率的全部內容。下面再來看毛澤東是怎樣想和怎樣做的。
毛澤東曾這樣總結自己親身所經歷的歷史時說:“我黨歷史上有過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第一次是在一九二七年上半年。那時北伐軍到了武漢,一些同志驕傲起來,自以為了不得,忘記了國民黨將要襲擊我們,結果犯了陳獨秀路線的錯誤,使這次革命歸于失敗。第二次是在一九三零年。紅軍利用蔣閆馮大戰的條件,打了一些勝仗,又有一些同志驕傲起來,自以為了不得,結果犯了李立三路線的錯誤,也使革命力量遭到損失。第三次是在一九三一年。紅軍打破了第三次“圍剿”,,接著全國人民在日本進攻面前發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運動,又有一些同志驕傲起來,自以為了不得。結果犯了嚴重的路線錯誤,使辛苦的聚集起來的革命力量損失了百分之九十左右。第四次是在一九三八年。抗戰起來了,統一戰線建立了,又有一些同志驕傲起來,自以為了不得,結果犯了和陳獨秀路線有些相似的錯誤。這一次,又使得受這些同志的錯誤思想影響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損失。全黨同志對這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借鑒。”(注2),
毛澤東的這段話,是通過總結自己親身所經歷的歷史,在告訴人們,革命在發展的第一階段,‘是“辛苦”“聚集”“革命力量”的階段。接著進入第二階段,這就是群眾得到了發動,打了不少勝仗,說明革命黨人的威信也隨之得到了提高,接著就進入到第三階段,“—些同志驕傲起來,自以為了不得,結果犯了嚴重的路線錯誤”,給革命帶來巨大損失。然而正是這些每次的損失或失敗,才又逼使革命黨人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回到再用“辛苦”來“聚集”“革命力量”的階段上,從而開始了新的周期活動。毛澤東通過這個總結,就是教人們要在每次的成績和成功面前都能主動地再做到不要驕傲,從而才能在每一個勝利和成功面前主動地再回到“辛苦”來“聚集”“革命力量”的行為上,也才能走上一個勝利接一個勝利的道路上,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和失敗。毛澤東的這種思路,細分析,和《周易》中揭示出的周期率大致相似。事實上,中國的革命活動也正是通過這樣一個接一個的大小不同的周期活動,才使自己壯大起來。而黨內每次路線斗爭,也正是這個周期率內容的一種反映。
同時說明,正是從這里毛澤東看到了,要想加快革命的步伐,必須在每次的成功和成績面前盡快克服驕傲的產生和盡快克服已經產生的驕傲情緒。對此毛澤東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毛澤東為不使已經作出成績的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產生驕傲,就及時對他們說,“你們被大家尊敬,是應當的,但也容易因此而引起驕傲。如果你們驕傲起來,不虛心,不再努力,不尊重人家,不尊重干部,不尊重群眾,你們就會當不成英雄和模范了。”(注3)這就是教導人們,作出成績之后,也不要驕傲,一定要像當初沒做出成績時一樣的謹慎小心,才會得到新的進步,否則就會落伍。
在革命道路上,為了防止驕傲,毛澤東確實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在思想認識上,毛澤東指出:“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注4)以此來鏟除產生驕傲的思想根源,做到“和全黨同志共同一起向群眾學習,繼續當一個小學生”.(注5),并把“力戒驕傲”當作領導者的“一個原則問題”(注6)來抓。歸根都是想達到永不驕傲的目的。
除此之外,更為突出的,是毛澤東把革命分成若干階段,比如分成抗日戰爭階段,解放戰爭階段等等。就這樣,在抗日戰爭勝利時,就馬上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解放全中國的新任務上,使人們還沒來得及驕傲,又投入到新的戰斗中去了,實際開始了新的較大周期活動。在這些不同的大小周期活動中,一旦有人驕傲了,通過生活會,或群眾性的整風運動,就能使驕傲及時得到糾正。從而使人們在勝利面前,又順利地回到了像沒成功時的多難多懼的階段上,在不知不覺中又開始了新的周期活動。就像乾卦中的“九三”那樣,能使人們在勝利和成功面前繼續做到“終日乾乾,夕惕若,……”。
在乾卦中,經過“九三”的這種努力,就使整個形勢由地上發展到天上,得到了更大的功勞和榮譽。而在共產黨所領導的革命隊伍中,經過了毛澤東的這些努力,也使革命由延安時代發展到了北京時代,使革命的影響,也由國內發展到國際上,毛澤東和共產黨也因此得到了更大的功勞和榮譽。
毛澤東說:“我們應該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 (注7)
這在進北京之前,在每一次勝利之后,經毛澤東的努力,共產黨人確實做到了這一點。用卦象表示,進北京前就如同在下卦階段所做的事,而進北京之后再做事,就等于進入上卦階段所做的事。在下卦時期,在成功和成績面前,經努力,就能做到像九三那樣,當到上卦階段,再能做到像九三那樣,使上九行為不發生,或不會發展成主流,可就太難太難了,但毛澤東并不灰心喪氣,而是以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特有的大無畏的精神,創造性地做了很多努力,但結果如何,是否找到了駕馭這成敗規律的好辦法,另文再談。
注,
(1) 老子,《道德經.九》
(2)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 5 3年5月北京第2版,第9 51一9 52頁。
(3)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 9 5 3年5月北京第2版,第1013頁。
(4)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53年5月北京第2版,第7 90頁。
(5)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 5 3年5月北京第2版,第791頁。
(6) 《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北京第1版,第1444頁
(7)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牡, 1953年5月日月北京第三世界國家版,第1028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