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際盼清明
記得去年大地震之后,看過一個貼子《我有點迷信:三川大地震,天人感應的是帝禹失位》,沒有想到今天一找又找了出來。不妨大家欣賞一下。
“2008年5月12日三川大地震,發生在大禹出生地的汶川、北川、青川一帶。根據中國古代天人感應,特大天災感應著社會的某種錯位。筆者據此認為,按照迷信的說法,三川大地震的天人感應的是帝禹失位,亦即今天對帝禹的祭祀缺失,特別是對帝禹功績的宣揚不夠,對帝禹精神的繼承不夠,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堵的太多、疏的太少。今年7月8日(農歷六月初六,相傳是大禹的誕辰日)是帝禹誕辰,希望屆時能夠有所感悟。”
作者這里用“三川大地震”是有深刻含義的。因為兩千八百多年前,還有一次“三川大地震”。
《國語》記載:“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父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滅,周乃東遷。”
這次地震是真實的。據《竹書紀年》記載:“幽王二年,涇、渭、洛竭,岐山崩。”《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對那次地震也有描述:“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從這些記載看,這兩次地震的震級都差不多,都是一個毀滅性大地震。不過西周時的三川是指涇水、洛水、渭水。
緊接著,這個作者又寫了如下兩段,我們再欣賞一下:
“ 2008年5月12日 三川大地震,發生在大禹出生地的汶川、北川、青川一帶。根據中國古代天人感應,特大天災感應著社會的某種錯位。筆者據此認為,按照迷信的說法,三川大地震的天人感應的是帝禹失位,亦即今天對帝禹的祭祀缺失,特別是對帝禹功績的宣揚不夠,對帝禹精神的繼承不夠,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堵的太多、疏的太少。今年7月8日(農歷六月初六,相傳是大禹的誕辰日)是帝禹誕辰,希望屆時能夠有所感悟。”
“帝禹的功績之一是,使用大規模工程手段治理洪水(在世界各國的大洪水記憶中,唯獨中國有治水工程),……筆者贊曰:洪水橫流處,化作山海圖;至今思大禹,成敗堵與疏。 帝禹的功績之二是,統一天下、劃分九州……帝禹的功績之三是,實施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國土資源普查,其考察報告即中華文獻典籍《山海經•五藏山經》。根據筆者對《山海經》三十余年的研究考證,帝禹時代國土資源普查的范圍南至臺灣海峽,北抵蒙古高原,西至天山山脈,東達日本列島……”
筆者是不完全同意上面的這些觀點的。如果按傳統的理論講,西南方屬“坤”,“坤”為地為民眾。
《周易》講“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這里是講《坤卦》象征地:元始,亨通,如果像雌馬那樣柔順,則是吉利的。君子從事某項事業,雖然開始時不知所從,但結果會是有利的。如往西南方,則會得到朋友的幫助。如往東北方,則會失去朋友的幫助。如果保持現狀,也是吉利的。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彖》的意思是:至善啊,地的元始之氣,萬物賴以生長,它順從、承受于天。地體深厚,負載萬物,與天之德相合,作用無窮。它含育一切,使之成長,萬物因此欣欣向榮。雌馬是地面動物,行程無限,有利于堅持正道。君子有所遠行時,爭先向前會迷失正道,隨后順從而行才符合道理。向西南走將得到朋友,因為能與同類偕行;向東北走將失掉朋友,最終卻有喜慶。安于堅持正道是吉祥的,是與大地的無量美德相應合的。
這里的“朋”,據南懷謹先生的考證,應當是“明”的意思。這樣,我們把這幾段串起來來一理解就能夠明白一些意思了。
三川地震后,伯陽父說什么呢,他講:“周朝快亡了啊!那個天地的氣,是按一定規律運行的。如果不按規律運行,老百姓的騷亂就要到了,陽氣潛伏而不能出來,陰氣壓迫陽氣而不能蒸騰,于是有地震。這次三川地震,是陽氣失去了它應當在的位置而被陰氣所壓制啊。陽氣失去位置而在陰氣之下,河流的源頭必然堵塞,河流的源頭堵塞了,國家必然滅亡。因為水和土相互發生作用生長出東西才能滿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水和土不相互發生作用,老百姓沒有錢和吃的用的,國家不滅亡還等什么?過去伊水、洛水干涸了于是夏朝滅亡,黃河干涸了于是商朝滅亡。現在周朝的德行和夏商兩個朝代的末期是很相似的,而它興起之地的河流的水源又被阻塞了,阻塞了就必然河流干涸。因為國家的安定必定是依靠山的險固和河流的灌溉,山崩塌了河流干涸了,這些都是滅亡的徵兆啊。河流一干涸,山必然隨之會崩塌。象這樣,國家滅亡的時間不過十年,十或十二,是數的進位數。如果是上天想要拋棄國家,時間不會超過數的進位數的。”
后面是撰寫這段歷史時,史家的記載:“就在這一年,三川果然干涸了,岐山果然發生了崩塌的現象。十一年后,周幽王就被滅了,周朝于是東遷。”
迷信的東西,我們可以不講,但歷史的經驗應當注意借鑒。
其一,要注意老百姓的生活。西南這個方向,恰恰代表老百姓。如果百姓生活不下去了,國家也就不安定了。東北這個方向,象征阻塞、高山,就是說如果高高在上,阻塞民意,就會失去朋友(清明)的。
其二,中國古代的陰陽,用現代觀念講,可以對應為船和水、私和公、物質和精神。“公”字是把“私”壓制在下面,如果私字翻到了上面,就是“陽伏陰迫”,是不穩定的狀態。
其三,“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工作中出現錯誤不要緊,關鍵是順而得常,順什么呢,一順天心,天心就是公心為上,壓制私欲;二順應民意,就是要注意按照老百姓的意見來辦事。
其四,中華五千年,帝禹之后,和帝禹同樣有大功于民族的又是誰呢?我們某些地方,如河南濟源市,不允許老百姓紀念有大功于天下的人,卻把祭奠幾千年前的祖宗當成大事,合不合適?
人言天變,真的不足畏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