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中華文化

簡化漢字的反思

雷崇功 · 2009-03-16 · 來源:烏有之鄉
否定簡體字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簡化漢字的反思             

 雷崇功

   五十年代,《漢字簡化方案》一出臺,很快就得以推行,并成為法定文字。幾十年來,簡化字一統天下。在那種形勢下,沒有誰表示不同的意見,反對"最高指示"那還了得。許多人因對文字改革有意見而罹禍,著名詩人、學者陳夢家就因為說了"漢字改革要慎重"被打成右派分子,被迫害致死。章伯鈞、羅隆基的罪狀里也有反對文字改革這一條。學術問題上綱上線到嚇人的高度,實在是民族的悲哀。后來又乘文化大革命東風推出"二簡",并在報刊和中小學課本中試用。許多政府官員和文改專家宣稱:簡化漢字和拼音方案是漢語拼音化的準備工作。似乎馬上就要宣判方塊漢字壽終正寢了。

   一、 簡化漢字經受了歷史的檢驗

   經過半個世紀的檢驗,證明經過簡化的現代漢字,能夠充當漢語的書面語言符號,尚能完成現實的交際任務。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問題越來越顯得嚴重,許多惡果已逐漸顯露出來,不得不引起所有炎黃子孫嚴肅思考,尋求合情合理切實可行的辦法。     

   整理異體字和簡化漢字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舉措。歷代"俗字"不少,五十年代初風行"解放字",有的字可以說約定俗成了。如:黨、亂、筆。有些漢字筆畫太多,一個方格都難以裝下,作一些簡化是受群眾歡迎的。如:龜、灶、釁。這些簡化字或有所本,如"塵",或與繁體字相近,如"慮",或雖為新造,也容易推廣,如"護",有些古字恢復也很合理,如"眾、網",不會產生混亂。如果穩步前進,不受當時極左思潮干擾,不納入漢語拼音化軌道,將是造福萬代的好事。

   二、 漢語拼音化道路難以行通

   時代在前進,文字也不斷發展變化。但是,文字發展有其自身規律,是漸進的。馬王堆里的文字我們基本認識,還不像現在的年輕人連四五十年前的書也讀不了。少數人的意志強加給人民群眾是行不通的,"二簡"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經過百年文改風浪,已經證明,漢語拼音化道路肯定行不通,不管什么偉人說了也不管用。巴金先生說:"我認為漢字是廢不掉的,我單單舉一個理由:我們有那么多優秀的文化遺產,誰也無權把它們拋在垃圾箱里。......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要是丟掉它過去長期積累起來的光輝燦爛的文化珍寶,靠簡單化、拼音化來創造新的文明是不會有什么成果的。"(《隨想錄》98)這是文化老人的心聲,也是廣大人民的心聲。浩如煙海的古籍不能說聲"破四舊"就入了焚書坑吧,總得傳承下去。有專家說,古籍可以專人研究,譯成白話給群眾閱讀。這簡直是癡人說夢,不必辯駁了。

   不說文化遺產,單說日常應用,拼音化也行不通。這里只談談自我感受。漢語拼音方案剛公布,我就開始正規學習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一直在中等學校教語文,拼音方案我很熟悉,普通話也還馬虎,一般漢字能正確注出拼音。但是,要我順暢地讀一段漢語拼音,說來汗顏,我至今辦不到。很多時候還要b-a-ba,"巴拔把壩"地拼讀,再去猜是"壩"還是"罷、爸、霸、耙",真費勁。細想其原因,除了我的愚魯外,恐怕與閱讀習慣有關--這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漢字與漢語是最佳搭檔,拼音文字完全不適合漢語。漢語單音詞多,同音字多,這是拼音化道路最大的攔路虎。"手勢"與"首飾、守勢","學歷"與"學力",只讀拼音得慢慢從上下文揣摩、猜測。還有方音的影響,"禁地"與"境地","老路"與"惱怒","租子"與"珠子",還得費一些工夫。這怎能順暢閱讀呢?盡管有拼音刊物,全國到底有多少人能流暢地閱讀呢?我曾設想,魯迅、毛澤東都曾竭力鼓吹過拼音文字,如果把他們自己的文章改成拼音文字,請他們自己來讀,讀得出嗎?就算從頭學習拼音,要多久才勉強能讀?我又設想,請文改專家來讀拼音刊物,能超過小學畢業生閱讀漢字刊物的速度嗎?就算能趕上或超過,但要全國人民達到那些專家的造詣,還不知要多少個世紀!恕我斗膽地說:假如用高壓手段消滅漢字,一定出現全國文盲、全國大亂的局面,漢文化將遭滅頂之災,中華民族將遭滅頂之災。套用一句話:漢字消滅,中國必亡。

    三、 漢字規范化迫在眉睫

   漢字應該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中華民族的光輝文化應該發揚光大。無庸諱言,目前社會用字的確有些混亂。但決不是所謂"繁體字回潮"所致,而是簡化字過多過爛引起的惡果。隨著改革開放,人們常接觸一些繁體字,對一些簡化字反感,對繁體字有所留戀,這是很自然的事,我們不能責難群眾,倒是應該對簡化字作一番反思。港、澳、臺及海外同胞不接受簡化字,不全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而是簡化字本身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如果當初推行簡化字時不那么急,數量不那么多,只推行一些繁體筆畫多、早已為群眾接受的簡化字,如"黨、鐵、禮、龜"等兩三百個,大家會非常擁護的,與港、臺同胞交流起來困難也會少些,可能所有炎黃子孫都會樂意接受。1935年南京政府公布過324個簡體字,其中多半與我們的簡化字相同或相近,這些字還有相當部分在臺灣流行。隨著港澳回歸,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如果大家平心靜氣將漢字作為科學來研討--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什么都可以討論,"書同文"完全可以逐步實現。更主要的是漢字會更穩定,漢字的特點保持得更好,炎黃子孫的團結也會加強。巴金先生說:"我們是個多民族、多方言、十億人口的大國,把我們團結起來的就是漢字......簡化字用得越多,我們同港澳同胞、同臺灣同胞在文字上的差距越大。因此搞漢字簡化必須慎重。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忘記漢字是團結全國人民的重要工具。"(同上)語言文字的分化會導致民族的分裂,歐洲就有這樣的例子。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文字在分化,民族存在分裂的危險,秦統一后"書同文"的舉措是很正確、及時的,功垂千秋萬代。

    當然,有人主張完全取消簡化字,現在看來已不可能。時光不倒流,大陸多數人已不識繁體字,重入掃盲班不太現實,只有根據漢字現狀作一些亡羊補牢的工作。目前,我們應該加緊研究,廣泛接受群眾意見,充分討論,逐步取消那些不如人意的簡化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四五十年前訂的文件,作一些修改也是應該的,我們的憲法還修改了好幾次呢!文字使用廣泛,牽涉面廣,當然要慎重又慎重,先討論討論總可以吧。下面是我的一點淺見:

    1、 簡化字過多,推行過急

    一、二表近五百字,加上三表就達2200多字,在3500個常用字中簡化字1210個,超過三分之一,這個比例太大。如果只推行一兩百個,阻力會小得多,也不會有那么嚴重的惡果。漢字曾經為中華民族創造過輝煌奇跡,現在正出色地為群眾服務,將來也完全能適應高科技的需要,憑什么對它如此大砍大殺呢?現在五十歲以下的人視繁體字為"天書",將來誰來傳承悠久的文化遺產呢?簡化字的多且爛,將造成中華文化的斷裂,后果太嚴重了,有識之士早就憂心忡忡。袁曉園先生提出的"識繁寫簡"是不得已的變通辦法,且不說遭到一些權威人士的反對,就是實行起來也確不容易。學校不教,又通過什么途徑去識?就算學校教,現在教師隊伍中有多少人能識繁體字,可以擔當這項教學任務?再過幾年,在職教師中恐怕難找出識繁的人了,"斷代"之說決非危言聳聽。

    有些漢字筆畫太多,適當簡化一些會便于書寫,如"龜、壽"。但一個字十來畫不算多,特別是打字、電腦普及以后就更不煩難了。有些簡化字只圖減少筆劃,不顧漢字結構特點和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這很不好。如"夾",本義是"在左右輔佐",兩個小人扶住一個大人。簡化成"夾",使原有的意趣完全喪失了。并且,"夾、來、兩、壯、妝"只減一劃,"協、系(係)、克(剋)"只減兩劃,"見、頁、魚、樣、這"只減三劃,而且原來的繁體字都在十劃以下,何必多此一舉呢?"東、車、師、書、陸、長、豈、門、馬、韋、麥、殺、岡、華"等頂多不過十來劃,也都可以不簡化。是否可以考慮,十畫以下的字原則上不簡化。

    2、 同音代替問題最多

    簡化字用了不少同音代替的辦法來減少漢字的數量,大概是向拼音文字過渡的重要舉措吧。如果所有同音字都可以用一個字代替,那么換成拼音文字不就順理成章了嗎?可是,這個如意算盤打錯了,實踐證明此路不通。這類簡化字混亂最多,群眾的非議也最多。如有專家發現"皇後",就認定是"繁體字回潮",其實這正是這類簡化字的惡果。"后、後"本為兩字,音同而意不同,"后"在現代漢語里還在用,一合并,"后土、后宮、后妃、后黨、王后、太后"都難以解釋了。"後"不過九劃,本無必要簡化。以"余"代"餘",大概以為"余"已被"我"取代,成為死字了。但古今漢語本無截然界限。如"余年、余力、余生"似乎有些文縐謅的,是否講成"我"呢?閱讀古詩文時就更麻煩,如毛澤東的"今日得寬余"的"余"該怎么講,我在備課時就頗為躊躇。以"丑"代"醜","丑行"是戲曲行當,還是丑陋的行為?"幾、發、干、斗"身兼二職,兩個讀音,真不堪重荷,出錯也多。"幾案、條幾、窗明幾凈、發落、干渠、干活、斗車、斗酒"都有歧義。另外,還有以"葉"代"葉"、以"向"代"嚮"、以"只"代"祇、隻"、以"鐘"代"鍾、鐘"、以"歷"代"歷、曆"、以"舍"代"捨"、以"表"代"錶"、以"回"代"迴"、以"了"代"瞭"等等,給閱讀造成了許多困難。有些字古文原是一個,如"余、舍",但古人覺得易混亂,才繁化成兩個或幾個。我們不顧一切,硬要叫它歸并,豈有不混亂之理。這類字應該適當恢復本來面目。這是當前最緊迫的事。

    3、 草書楷化應維系漢字的形體特點

    有些草書楷化的簡化字群眾容易接受,如"龍、龜、農、樂"。但有的字與楷書的形體很不協調,如"東、車、專、韋",書家不愿寫,實在不好看,書法本來就是藝術。繁體字端莊勻稱,體現我們祖先的審美情趣,不只是單純的書寫符號。如"車",象車輪形,字形與字義聯系非常密切,學起來比"車"容易得多。它只有七畫,實在沒有簡化的必要。

    還有幾個偏旁是草書楷化而來,與漢字的結構特點不符,在楷書書法作品里很不協調,并且減省的筆畫也不多,完全沒有簡化的必要。如"讠、饣、钅、纟、圣、頁"。有的在書寫時容易相混,如:"江、河、沒、活、淡、清"與"訌、訶、設、話、談、請","錢、鉸、鈑、钖"與"餞、餃、飯、餳"。從前我去印刷廠校對時,為這類字傷透了腦筋。

    4、簡省筆畫和改換偏旁有得有失

    有些簡化字采用原來繁體的一個部件,簡省了許多筆畫,這個辦法是可以的。如"醫、聲、墾",原來的筆畫較多,簡化后也不容易混淆,并且很容易聯想到繁體字。有的偏旁筆畫較多,換成筆畫較少的偏旁也是可行的。如"嶺、殲、擁、優",聲旁能較好的表音,合乎形聲字的特點;又如"陰、陽、淚"合乎會意字的特點。只要數量不太多,可為群眾接受。但有些簡化字與其他字的字形相近,如:兒-幾、習-刁、撥-拔、術-木、么-幺。本來漢字有些形近字已經是讀寫的難點了,筆畫減少必然會增加形近字,如果能避免,能作到兩全其美就好了。

    有的簡化偏旁既不表音又不表義,如"又"代了十多個完全不同的偏旁,"×""文"代了幾個完全不同的偏旁。這種純符號性質的偏旁與漢字是格格不入的,理應排除。另外,還有幾個偏旁也如此,如:豈、侖、倉、動。也應慎重考慮。

    5、 古代俗字和解放字不能全盤接納

    古代俗字和解放字早已流行,納入簡化字易為群眾接受。如:蠶、禮、燈、達。但有的俗字屬于寫錯別字,應該審慎對待,不可全盤接納。如上邊舉的以"干"代"乾、幹",以"后"代"後",宋元手抄本中用得不少,馬王堆帛書里有以"乍"代"昨"的,的確是別字。簡化字"柜",偏旁不表音,這個字本來是形聲字,讀ju ,"柜柳",柳的一種。"頭"源于草書,"幣、匯"流行于金融界,但寫起來不好看。"頭"是很好的形聲字,字體端莊,筆畫不難,不必簡化了。漢字結構在對稱均衡與錯綜變化的對立統一中體現了我們祖宗卓越的審美觀點,漢字能夠成為高雅的書法藝術,是它自身的結構美使然。許多簡化字難入書法作品的原因,就是只顧減少筆畫而違背了祖先的審美追求。如"匯"不論在草書或楷書中均很難看。

    6、 恢復古字不一定都好

    多數恢復作簡化字的古字是筆畫簡單的象形字或會意字,只要沒有歧義,是很好的。如"網、從、眾",筆畫少,很形象,初學者很容易掌握。但有些古字的新義并未消亡。如"云"被借用于"云說"的新義,身兼二職,這就是"本無其字,依聲托事。"可是后來使用時覺得不便,又造了個形聲字"雲"表示古義,"云"的原義消失,這就是古今字的由來?,F在恢復原義,可它的假借義并未完全消失,古今漢語一脈相承,并無截然界限。"人云亦云"、"不知所云"等還經常使用,這就會引起混亂。"氣"是古字,以后又出現了新字"氣",但"氣"并無新意,二者成為異體字,恢復古字不會引起混亂。只是"氣"書寫起來不好看,欠均衡,古人另造新字可能是這個原因吧。"氣"字協調得多,筆畫也不多,古人愿意繁化,我們還是尊重祖先的審美觀吧。

  假借字可說是純表音文字,字形與字義無關。世界上許多文字從此走上拼音道路,但漢字沒有也不可能向純表音的拼音文字演變。秦漢以前,假借字較多,但以后逐漸減少。上世紀初,翻譯外文使用了不少音譯,這也是純表音文字,但后來逐漸改為意譯,如"梵婀玲"被"小提琴"替代,"布爾喬亞"被"資產階級"替代。純表音文字不適合漢語,我們祖先創造了形聲造字法,完美地滿足了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安子介先生稱漢語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實不為過譽。漢字是祖先卓越的發明,我們應加倍珍惜、愛護。

    7、 異體字整理有可商榷處

    異體字整理成績斐然,功在千秋。但是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異體字是兩個或幾個意義和用途完全相同的字,如"床、牀"。但有的不完全是這樣,而是同音歸并。如"娘、孃",含義不同,"孃"專稱父親的姐妹,"大孃"與"大娘"不同。另外,"背、揹,磷、燐,奸、姦,占、佔,志、誌,麻、蔴,周、週,栗、凓、慄,崙、侖,席、蓆"等原來各有其職,前人不怕麻煩,就是為了減少混亂。應該考慮恢復一些,增加的筆畫也不多。

  維持漢字現狀雖然不會有太大的困難,但應清醒地認識到現在確已矛盾重重,對國家民族和平統一有阻礙作用。文化斷代的危險,已迫在眉睫,再延宕些時日將無法彌補。我們應該有長遠的觀點,特別應該看到現在正是民族和平統一的大好時機。簡化字數量過多,建議恢復一些繁體字,首要的是幾十個同音代替的字,其他的容后再討論。

  學識淺陋,難免有不當之處,恭請方家賜教。

               2007.1  于岷江畔

              2009.2  修改于武漢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4.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五月天久久成人AV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 最新熟女中文字幕97 | 日本香港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