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簡體字:代表委員們,別再折騰了!
兩會正在首都北京如火如荼地開著,代表委員們的提案也一個一個地提了上去,也開始逐漸為人們所了解。這不,又從網上了解到有政協委員提出要在未來10年內推行繁體字,廢除簡體字的提案??春?,我是一聲嘆惜,亮出我的觀點:堅決反對廢除簡體字。
曾經我也是一個擁護取消簡體字而推行繁體字的積極分子,也曾舉出繁體字本身的美及內涵的文化價值,認為簡體字失去了漢字的美及文化內涵,割斷了中華文化的傳承,應該廢除。但今天的我卻舉雙手表決:我堅決反對廢除簡體字。
最初影響我態度的是看了網友們的分析評論,我稍稍有了一點對簡體字的理性的——用個時髦的詞——分析,雖然態度并沒有改變,但擁護的積極性卻沒有以前那么高了。最終影響我對簡體字態度改變的人,是魯迅先生??戳唆斞赶壬鷮懙闹T多雜文,其中很多篇都提到漢字的改革。在這些文章中,我看到了魯迅先生對漢字的繁難的態度,他一度曾因找不到一種可以替代繁體字的漢字而痛心疾首,甚至發出要消滅漢字的言論,而代之拉丁文,并認為這將是中國文字改革的未來。從這些文章中,我又了解到繁體字的難學難認難用難推廣。我的態度也因之而改變。
原來我一直都是走在假清高的道路上,自認為會了幾個繁體字,于是就嚷起了繁體字的美及所含的文化內涵和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其實我也只是認識幾個簡單的繁體字而已,便想標榜自己為一個有文化底蘊的人,現在想想,實在有愧。站在先生面前,我真的有些臉紅。
簡體字的推行,正是解決了魯迅先生的困擾,避免了漢字的被拋棄的命運。因為在魯迅活著的時代,關于中國漢字的改革就已吵得不可開交,主張拉丁化的,主張拼音化的,主張日文假借的,等等。盡管主張不一,觀點不同,但有一點,即對漢字的難以普及的認識是共同的,他們都想找到一種可以推廣、易學易認易用的漢字或學習方法,但可惜地是一直吵鬧下去,并無結果。因為對于文字的改革,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團體就能做成的,這是需要一個國家的力量才能行。所以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后的人民政府,組織了當時全國各地的語言方面的人才,對繁體字進行了簡化,為我國的漢字的普及推廣,文盲的掃除,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更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因為,如果一個國家的絕大多數人民都不識字,那如何來傳承該國家的文化?我們現在只所以有如委員們提出的可以推廣繁體字的機會,不正是簡體字的功勞嗎?如果沒有簡體字,恐怕你們這些代表委員們還不一定識字呢?恐怕還在背朝蒼天面朝黃土吧,哪里還輪著你們在這里提什么廢除簡體字的提案呢?如果現在的中國還是大多數人,哪怕是一半人不認識漢字,還會有這樣的提案嗎?恐怕又如魯迅當年那樣吵嚷起來了——要進行文字改革了。如果魯迅先生能活到今天,看到簡體字,他定會欣然而笑的,而絕不會再想去取消漢字的。
我不知道那些提出推行繁體字而廢除簡體字的委員們,他們自己是否能看懂繁體字?他們又會多少個繁體字?繁體字可以去學,但不必拿到全國去推廣,更不必以廢除簡體字為目的。有些喜歡看古籍的人,他可以去學繁體字,但對于不愛看的人,沒有必要去強求他也必須去學繁體字,他看簡體版的古籍也一樣可以傳承中華文化。不存在什么“無心之愛”,繁體的“有心之愛”和簡體的“無心之愛”有什么區別呢?無謂是字意好理解些而已。但如果我們因繁體的繁難而不認識這個“愛”字,我們又談何理解呢?文字是一種工具,它的第一任務是使用,如果人們不會使用,不認識,不會寫,那要它還有何用?更不能拿來展覽——書法只是文字的附加功能,不能本末倒置。所以請那些代表委員們不要拿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反對簡體字,任何一種語言都要好學、好認,才能有生命力,它都只是人們手中的一個使用工具,任何工具當然是越簡單越好用才最好。如果代表委員們一定堅持認為簡體字割斷了中華文化的傳承,那我們就請他們自己去使用繁體字吧,去用繁體字來傳承中華文化吧,這份歷史的重擔、光榮的責任就由他們去承擔吧。
最后還是請那些代表委員們先看看魯迅先生的文章吧,了解了解繁體字的壞,然后再來說廢除簡體字的話。請那些委員們在提案時,請認真的調查研究,不要想當然,那樣,與國與民是沒有好處的,也辜負了人民的期望,玷污了代表的榮光。如果代表委員們找不到一個更加充分的理由,說不廢除簡體字,中華文化就不能得到傳承的話,我只能舉雙手表決:堅決反對廢除簡體字而推行繁體字。請不要再折騰,還是多為人民做點實事吧!
三月五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