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目前進行的一切對于改革開放的“反思”、對未來發展路向的調整,以及熱鬧的郎咸平及其反對者們的辯論中,都沒有觸及到“外資”問題,沒有觸及到像神一樣的外資問題:對外資到底該怎么辦?中國真的還需要大規模繼續“引進外資”嗎?
“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已被實踐證明是失敗的,中國既丟掉了市場又沒有獲得技術,以至于徐冠華科技部長都信誓言旦旦地說:核心技術只能立足于自主創新,國家安全只能立足于自主開發。全球化并沒有改變國家間競爭的本質,當然也沒有改變國際資本逐利自私的本性:看看三大合資汽車企業的慘痛例子。當然,我們也不能期望外資有“中國心”:因此我們對外資就不能沒有戰略性思考!
歷史也告訴我們:對中國這樣必須而且只能走自主型發展道路的大陸型國家來說,外資永遠只能起一種功能性、階段性、過渡性的作用,不可能也不能夠容許外資來支撐中國經濟的天空!因為甚至連韓國這樣的國家,都選擇了適度開放但限制外資的發展型道路!
這些結論,都是我們國家在付出巨大沉痛的代價后才獲得的有戰略意義的寶貴認識,彌足珍惜,并應成為按科學發展觀制定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原則和基礎。
在外資問題上,再不能讓中華民族繼續付出沉重學費:應該借鑒和學習印度、韓國和日本在對待外資上的一貫審慎和清醒。全球化的時代,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這種戰略上的審慎是那么重要重要!它展現了一個民族的力度、氣度和從容!
但是,中國目前進行的一切對于改革開放的“反思”、對未來發展路向的調整,以及熱鬧的郎咸平及其反對者們的辯論中,都沒有觸及到“外資”問題,沒有觸及到像神一樣的外資問題:對外資到底該怎么辦?中國真的還需要大規模繼續“引進外資”嗎?
這是一萬萬分令人遺憾的!
對于這個觸及本質的問題,事關中華民族自主自立自強的本質性問題,又必須做出回答,不能回避!
哈佛大學華人學者黃亞聲,貶中國模式而揚印度模式。我認為他說得有道理,他羸得許多印度人“發自內心的尊敬”,He deserves it,名至實歸。這個人,他更應該羸得中國人民的尊敬,因為他說:
中國重外資輕民企的發展模式不僅效率低,而且不公平,對外資優惠實際上是以窮人的錢補貼富人。在一定程度上,外資繁榮是以內資民營企業的損失為代價的,蓬勃的外國對華直接投資幫助鞏固了一種不利于本土企業發展的經濟體制,從而使中國經濟患上了外資依賴癥。“外國對外直接投資,實際上反映了中國經濟制度的不足而非長處”。
黃氏之言,真是至論。否則,就不會發生我們這樣一個人民儲蓄列世界上最高、民間地下金融高度發達、并不缺少資金和企業家精神的國度,它的人民(如溫州人)只能到越南去投資開發煤礦的笑劇!一切的如金融業、保險業、能源各個行業,片面只開放給洋人們,幻想著他們給我們帶來“先進”的機制:叫做“戰略投資者”!既然只能由老外來擔綱“戰略的”角色,另一方面的含義則是中國人只能是跑龍套的和“策略性”的!當代民族自戕、喪失民族自尊的生動實例,莫過于此!
更令人痛心的是:決策者在戰略和政策上似乎仍然無動于衷!而且,甚至提出“繼續擴大利用外資,提高對外開放的層次、深度和廣度”。真的想不明白,中國還要怎樣“開放”才算開放?中國的開放,不是已經在嚴格根據入世的承諾,“有條不紊”地推進嗎?還可能怎樣“更寬領域、更廣范圍、更高層次”呢?英特爾在成都設立封裝廠,就能提高西部和中國的創新能力嗎?在一個技術標準和產權為王的時代,英特爾的封裝廠就同一塊能賺錢的蘿卜地或一家西紅柿加工廠,兩者是沒有什么區別的! 因此,繼續擴大使用外資之說,在我看來,是一種自己沒有想清楚、內在邏輯存在問題的思維方式。也許是部門角力、平衡不同利益集團分肥后的折衷,卻一點沒有展現出大格局的戰略思維、沒有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這種方式而求“互利共羸的開放戰略”,恐怕會如緣木求魚,又猶如南猿北轍。
面對已經證明弊端百出的外資政策,我禁不住要大問一聲,告訴我:在我們這樣一個在各領域不斷推進改革進程的國家,在我們這樣一個經濟開放度已經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世界大國的國度里,外資在提高中國的國家競爭力、提升民族自信心、推進國家安全、讓中國人感覺到做為中國人的驕傲方面,到底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我們今后的戰略和政策方向,難道不是應該轉而放在推動內部改革和擴大內部開放,而不是所謂“擴大對外開放”方面嗎!
對于外資并購中國企業對于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外資大規模進入對于本土國民資本的“擠出效應”、外資研發中心的設立將國際勢力對中國技術封鎖和壁壘陣地的前移、外資微弱的可以不計的技術溢出效應(更多是技術封鎖)、外資及其附屬利益集團對于中國經濟決策自主性的侵蝕、外資壟斷在一些領域對于民族資本的清場、外資對于中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系的侵蝕、外資產品及其泛濫對于中國青年民族自尊養成的釜底抽薪式的影響,這些問題都已經有不可移易的定論和答案!即使在就業領域而言,在外資創造2400萬就業的同時,他們因為享受“超國民待遇”而造成的對本土資本“擠出效應”所損失的就業創造,4800萬都超過了吧!那種企圖通過引進外資來達到“倒逼”國內改革、推進國內體制轉型的思路,在實踐中和歷史的邏輯上,不也已經被證明是一種以自我否定為前提的幻想嗎!
我認為,中國是到了對外資回歸理性、認清本質、重整自我的時候了:把外資趕下神壇、擺脫對外資的依賴和幻想。在高揚民族精神自主性的的基礎上推進改革和自主發展,是經濟生活中最重要的戰略性任務。舍此,中央提出的“轉變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偉大目標,都將成為空話。繼續聽任大規模的外資進入、通過更加激烈的“自由競爭”---連美國也不奉行這樣的自由競爭,韓國日本和印度從來都不相信應該由企業自由競爭特別是對外資企業來決定國家的經濟未來,倒是拉美國家信奉過對外資的100%信任整成了前車之鑒的拉美化。正如雷達教授指出的,在我們所在的這樣一個不確定的世界(美國及其全面霸權)中,市場競爭并不是一個實現個體最優和整體最優的有效手段。-----來決定中國的經濟前途,那么“拉美化”就在不遠的前邊臉色暗淡地等待著我們!
如果我們不在戰略上對外資政策進行大幅度調整,而繼續聽任中國像一個大奶牛一樣被外資和腐敗所吸吮,中國的國民財繼續通過無數渠道補貼“國際社會”、為世界經濟發展做貢獻-----過去五年在華外資企業利潤每年近一千億美元-----我們很難想像,東西部差距能夠縮小,城鄉分治能夠消除,自主創新能夠著實推進(因為創新平臺都可能被外資并購而不復存在),創新型國家能夠成功,民族自信心能夠高揚,更不要說中華民族的復興能夠實現!相反,中國將從此被鎖定在二流國家的行列!
因此,取消對外資的一切---是一切----超國民優惠,讓民營資本上升為民族資本,擺脫對外資的崇拜,讓資本回歸資本的本位:是中國政策調整上能夠做的最有利于我們民族未來的事情。馬上可以著手實行的事情是,立即實行內外資所得稅合一,盡快取消出口退稅待遇。
是到了層峰展現魄力和拿出行動的時候了!
二OO六年三月九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