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波段式推進當中,中國社會的根本性質逐步“和平演變”,終于在近期正式跨入世界資本主義國家行列,做了東歐、俄羅斯的難兄難弟。如果讓我就此判斷“給個理由先”,即是:“構建和諧社會”理論為其政治標志,在憲法中明確私有制的社會合法地位為其法律標志。什么是“和諧”?和諧就是調和、平衡、不偏不倚、中庸騎墻,在各個階級也叫利益集團之間“抹稀泥”,美國、歐洲的激進黨保守黨政府干這行足足百十來年,早已駕輕就熟了。
自此而后,中國的“市民階層”,也就是有產階級,可以趾高氣揚、名正言順地攪鬧政局了。當然他們大多還是躲藏在幕后,卻派遣各自豢養的形形色色的政治、經濟、文化“精英”們去替他們分庭抗禮,吹“金喇叭”。而后者則再也不必像從前那樣總有點不好意思似的,遮遮掩掩,惺惺作態,裝節烈,立牌坊,完全可以率性而為,慷慨激昂,直抒胸臆,腮梆子吹得紅紅鼓鼓。空口無憑,今年“五一勞模榜”以及圍繞它的某些議論可資查證。至于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勢必將進一步丟失話語權,單純淪落為隨時可能被大出血、大跳樓、大甩賣的“富余商品”。工人同志們如果目下尚無切膚感受,請觀察以下你們周圍數以億記的農民工吧,是他們替你們干完了那些最臟最累最苦最重最不體面的活計,他們吃的是草,嘔的是血,沒人尊重,倍遭歧視。是他們,你們最親最近的階級兄弟,頂替你們率先回到了暗無天日的“舊社會”。
經濟學家喜歡把計劃經濟和國有經濟當成社會主義的標志,閑來無事就掐著指頭瞎算一氣,你看我們的國有企業占國民經濟的多少多少,私營企業占多少多少,那純粹是江湖騙術。就算國營成分占百分百,資產階級照樣可以專無產階級的政。我國現在國民經濟中國有成分的比重比東歐、俄羅斯多不少,故爾北京請來的國際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經濟學家送給我們的綽號是“國家資本主義”,可謂恰如其分。
究竟什么才是社會主義呢?我以為,社會主義國家起碼應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第一工人階級當家作主,第二基本不出會現過度的兩極分化。
工人階級及其同盟軍的農民階級當家作主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也不是流于形式如必須通過“黨”或者“人大”來“代表”,而是實實在在在社會政治經濟各個領域掌握大大小小的領導權。這種情況僅出現過一次,那就是在毛澤東時代的文革當中,可惜失敗了。究其原因,那個時代的“精英”即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不甘做“毛”貼附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之“皮”上,他們消極抵抗、出工不出力,造成經濟發展緩慢是主要一條,工人階級知識儲備不足,人才培養未到位,領導藝術欠缺等也是部分原因,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由于毛澤東逝世后舊的習慣勢力猖狂反撲。至于兩極分化,列寧在建國之初即確定領導干部的實際收入應當大致相當于熟練技工的工資水平。現在我國情況如何大家自己會算。此外列寧是不會同私企老板搞“和諧”的,他要做的是“剝奪剝奪者”。
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的逐漸衰敗誰也不怪,要怪也只能怪無產階級自己,那畢竟是我們自己階級的事業。想當年農民出身的陳永貴頭頂毛巾、腳穿布鞋登上高端政治舞臺,不獨招致朝野上下的“精英”的一致譏笑,連我們自己不是也老大不以為然嗎?可到了千百萬農民慘遭貪官欺凌、痛感資本壓榨卻求告無門欲哭無淚的時節再想起陳永貴來時已然悔之晚矣。再舉一例,也是想當年,文革晚期一部電影涉及到應該憑據什么決定誰能上大學,該劇出現了這樣一個鏡頭:一位激進改革者舉起一只生滿老繭的年輕女工的手并痛切地說道:“什么是資格?這就是資格!”。有人哄笑,我們也跟著哄笑,于是哄堂大笑。曾幾何時,當為了我們的孩子能夠擠占一丁點“文化要津”上所大學,我們幾乎把他們個頂個都逼凌得變了“小眼鏡”,成千壘萬地掏腰包,力所不逮不惜買血買腎。黯然回首,為了那幾聲輕笑,我們付出的是何等慘痛的代價。工人階級本來是自為、自主的階級,可我們卻偏偏忘記了毛主席的教導:要有反潮流的革命精神,要與舊的傳統觀念徹底決裂。我們總愛一相情愿地把希望寄托在上帝——“革命家”身上,跟在幾個包裝著“工人馬甲”的“太子”屁股后面去剃什么“小平頭”、迷什么“小康”,忘記了作為先進階級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
事已至此,我們也不必要過于垂頭喪氣。至多我們不過是同全世界的無產者回歸于同一起跑線上。我們畢竟曾經揚眉吐氣,當過幾天國家的主人,完全有資格做美國西歐無產階級的“老大哥”。我們有許多事情要做,絕非是大家并排坐在冷板凳上等待出現資本主義“總危機”。
資本主義不可怕。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其實非常虛弱。有人論證過,在全球化背景下資本贏利的前景將十分暗淡。新經濟學者分析說,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需求依賴式經濟”。這就好辦了,我們給他來個“不需求”,你倡導消費升級,我們偏不升,你說每個家庭都得有兩所房子三輛汽車我們只當驢鳴過耳,你產什么我們不買什么,我們累死你,讓你“物質財富極大涌流”,讓你氣急敗壞,暴跳如雷,惱羞成怒,直到某一天心甘情愿地把竊取的資本無償充公:“我不干了,我當工人去還不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