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構造中華民族的浩然之氣
中國數千年文明史包含著兩種偉大的民族氣質,一種是孔子所宣揚的渾然之氣,一種是孟子所倡導的浩然之氣。渾然之氣表現了中華民族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懷,浩然之氣表現了中華民族剛健豪放的英雄主義傳統。渾然之氣是浩然之氣的本體,浩然之氣是渾然之氣的作用。浩然之氣離不開渾然之氣的基礎,渾然之氣也離不開浩然之氣的維持。秦漢以來,由于受到專制主義的長期壓制,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往往表現為渾然之氣有余,浩然之氣不足。渾然之氣如果失去浩然之氣的維持,就難免淪為無原則的包容和妥協,甚至陷入投降主義、漢奸主義的泥潭。明清之際,中國社會漢奸林立,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當時儒家的主體團隊———東林黨人受到魏忠賢的集團殲滅,整個社會缺乏一種剛健的浩然之氣。失去浩然之氣的渾然之氣陰性地表現為妥協投降的漢奸文化。21世紀的中華民族面臨著民族崛起的偉大歷史機遇,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中,我們不但需要吸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渾然之氣,更需要剛健豪放、不畏強權與霸權的浩然之氣。重新構建中華民族的浩然之氣,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積極迎接來自內部的腐敗泛濫和來自外部的霸權挑釁兩種邪惡勢力的挑戰,是中華民族在21世紀實現文明復興的首要條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金剛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