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只對權力的來源負責,如果權力只來源于上級的授權,他只會對上級負責。
缺乏群眾監督的權力,制定的策略必會逐漸脫離群眾,而且會越來越遠。
食肉者鄙,不知為人民服務為何意。
春天到了,本是萬物勃勃生機,可河北三河市的花不敢紅,夜不敢黑,天不敢藍。
不知三河市某些領導是輕信了風水大師的忽悠,還是存在著利益關系,他們要求商戶禁用“紅黑藍”三色招牌,好大的官威。
他們對此事的態度如何呢?
1.最初,他們的做法是:“三月城管多次上門要求必須更換顏色,現場盯著我們從紅色改成綠色,改色漆是商戶自己買的。”
對食品安全的監督有如此認真就好了,永遠好像只有“3.15”晚會那天在上班。
疫情后,很多小門店的商家活得很艱難,特別那些加盟店,只不過是幫房東和加盟商打工罷了,經營不好更虧得一塌糊涂。
官僚不去理解他們,為他們解決問題,一句話就讓他們付出各種成本,多么隨意。
2.輿論出現時,城管相關工作人員對此行為沒有作出過多的解釋,并硬氣地回復:
如果他們不怕麻煩,不心疼錢,也可以改回原來的顏色,隨他們的便,自愿吧。
商家可是花了時間、精力和金錢來更改顏色的,說得如此輕飄飄,即使改回去,那付出的成本誰負責,誰為錯誤政策負責?
這種態度對得起自己拿的工資和職責嗎?
3.輿論鬧大,他們的回復是這樣:“經過實地考察和征詢專家意見”,認為“紅藍色在視覺效果上過于突出,與街道景觀色彩不易協調,與夜景亮化燈光不易搭配。”
請公示考察的時間和記錄,請公示哪些專家出的餿主意,請公示誰拍板誰執行?
為何非要迷信坐在辦公室的專家而不信人民群眾?有沒有詢問過群眾的意見?夜市的審美和消費主體是人民群眾,而不是專家,請問為何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連基本的調查能力都不行,如何上的位?
4.上級要去調查他們時,根據各種公開的采訪視頻,又了解到他們的回復是這樣:
根據該商戶提供的一段視頻顯示,一戴眼鏡、身著西裝的男子說:“按書記的要求,西邊打造的是學院風、國際化。”
請書記回復人民的疑問!
何為國際化?何為學院風?
這個國際化和學院風是為了滿足領導想一出是一出的審美,還是為了商業的發展?
一個縣級的商業招牌,國際化帶來了什么生產力的發展,帶來什么好的輿論影響?
到底是國際化還是崇洋媚外化?
或者打著高大上的口號公權私用。
招牌統一樣式不是被輿論經常批判了么?為何還要這樣濫用職權搞統一要求?
5.特別有個回復讓人憤怒:“不允許有紅色底色的牌匾,紅色代表火,比較火熱,人到里面比較亢奮,所以要去紅去藍。”
請問三河相關負責人:黨旗是什么顏色?國旗是什么顏色?你們是不是也要改?
真是三觀決定方法論呀!
這些人不知道“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嗎?不是的,他們的價值觀不是為人民服務,所以他們不會浪費時間去踏踏實實搞調查研究。他們是為人民幣服務的,所以會公權私用,會搞形式主義,會坐在辦公室想點子,會走精英路線,會想一出是一出,會對群眾傲慢,他們已經脫離群眾太久了,也太遠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